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纨绔之子

    mon may 30 02:39:00 cst 2016

    中原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是周庄一定会再回来的,因为周庄已经着手准备士兵的冬装,准备等到冬天到来之后再一次北伐。而此时有一个人仿佛与争霸天下完全无关,就是建安王刘信臣。在他控制的福、泉、汀、建、漳五州,是一番太平的景象,完全与这个乱世的景象备背道而驰。不少从中原逃难而来的人来到了刘信臣的地盘寻求庇护,其中就有不少大雍的读书人,刘信臣对待这些读书人十分优待,让他们参与治理刘信臣的地盘。

    随着时间一久,福、泉、汀、建、漳五州之地,逐渐成了文章锦绣之地。而且刘信臣为政宽仁,这些年来把他控制的闽越之地建设的井井有条,府库充盈,成为乱世之中难得的净土。虽说已经是闽王的的爵位,但是他在福州的王府不过只是他做节度使的府衙换了一块牌匾而已,内部装饰的十分简朴。他的王府简朴到比卫石的王府还不如。因为他原来的府衙不过也就是福州刺史的府邸换一块牌子而已。

    他的寒酸已经让他几个儿子也看不下去了,这也是刘信臣最担心的,他几个儿子都是一些纨绔子弟,没什么才能,刘信臣派他们到各州担任刺史。他没想到他这一帮儿子一到地方就开始胡吃海塞,完全忘了他的嘱托。尤其是被派到建州担任刺史的刘信臣的长子,在地方是作威作福,到建州不久就开始强抢民女,这样还不算完,居然还开始横征暴敛,刘信臣看到儿子这样的行为,为了杀一儆百,居然将这个长子抓了起来,关在牢中,可怜这个孩子吃不得苦,在牢里没一个月,死了。

    因为大哥的遭遇,刘信臣的几个儿子开始有所收敛,为了教导他们,刘信臣派去手下一些有能力,德才兼备之人到各州担任长史,司马,辅佐他的儿子们。但是这一帮公子哥的性情已经养成,一时之间也是改不过来了。这也怪刘信臣平时忙于公务,疏于教导这几个儿子,而他们的母亲也不是什么是大家闺秀,没怎么读过书,也不会教育孩子,这些孩子仗着刘信臣的地位,平时就是斗鸡走狗,后来刘信臣逼他们读书,他们也只是敷衍。

    刘信臣时常担心他的基业他的子孙无法守住他留下来的江山。但是对于他而言,他也是没有办法。他年纪逐渐大了,成年的儿子现在就这么几个。在长子死后,这些人开始在地方培养私人势力,准备夺取继承人的位置,但是这还不是全部,他们居然在地方开始招募私人部曲,没办法刘信臣只能下令让这帮儿子全部回到福州来,派遣儒臣教导他们,要他们学习圣人之道。

    回想以前,崔朗已经离开了,崔朗与钟凭都是英年早逝的,而他刘信臣却一直活到了现在。但是他的地盘一直没有什么长进,就是闽越之地,五个州的地盘。为了保有这一块土地,他时不时走海路向大齐进贡。李全义对刘信臣也不错,加封刘信臣为侍中,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加授他福州大都督,并且给他增加了封邑。当然对于刘信臣而言,这都是虚的,因为他是闽越之地的主宰者,本不需要这些虚名。

    不过就连明宏昌也需要大齐给他的吴王,而且有了中原的帮助,也是刘信臣牵制崔吴的一个筹码。虽然这个时候崔吴可以说是南方各割据政权的老大,实力最强,手下有二十多万的军队,战斗力强悍,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盟友,就是大燕。但是大燕与崔吴的结盟是不对等的,崔吴只是自称吴王,而大燕是皇帝,而陶威又不愿意让崔渭接受大燕的册封,因此所谓结盟也不过是形式多与实际。

    崔渭此时再一次接到陶威的上书让他当皇帝,并且陶威已经制作完成了他的皇袍,但是崔渭再一次拒绝了。作为吴王,他一次又一次拒绝当皇帝的要求,因为他明白他就算当了皇帝,这个权力也是掌握在陶威的手中,其实这个皇帝就是一个名号,为了之后的禅让而已。而且崔渭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他只是想要活着,但是单纯的活着对他也不容易,因为 陶训这个人时常欺辱崔渭。

    陶训是陶威派来镇守扬州的,此时陶训已经是扬州的老大,对于崔渭,陶训一点也不给这个名义上君主的面子,反而总是侮辱他。时常在宴会之中要崔渭为他跳舞,如果崔渭拒绝,他就敢破口大骂,有时候还会打崔渭。他的行为让崔渭身边的一些人看不下去,准备干掉陶训,但是由于筹划的不谨慎,被陶训知道,因而这帮人被陶训一网打尽,而且一网打尽之后,陶训把崔渭身边的人换成了他的人。

    如今崔渭吴王王府之中的侍卫全是陶训的人,就连服侍崔渭的人也是陶训的人,崔渭但凡说了一些对陶训不满的话,陶训都能知道,而且准会挨到陶训的咒骂以及辫子。这样的情况,一帮崔吴的老臣也觉得看不下去,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陶威,要陶威管教他的儿子。

    但是陶威只是写信规劝,并没有撤陶训的职务。陶训就更加嚣张与跋扈,开始欺负崔朗未出嫁的女儿以及崔渭的嫔妃,一时之间崔渭的王府之中的佳丽成为陶训的后宫。陶威对这个亲生儿子也是溺爱,干脆就把崔朗的一个女儿嫁给陶训,而且有给陶训送去不少的美女。但是陶训就是不满足居然又打起了崔吴大臣的女儿的主意,同时不少崔吴大臣家中美丽但是妻妾也被陶训盯上了。那些大臣害怕陶训,只能任由陶训欺负自己,有的还乘机把自己的女儿或者美丽的小妾送给陶训,以取得陶训大王欢心,不少人因此获得了大官。有的人还因此飞黄腾达,一下子就被提拔了好几级,但是陶训不知道此时威胁也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