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旧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sat dec 26 09:21:44 cst 2015

    一块烫手的山药放在了孟毓源的手里,使得孟毓源不知所措。

    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献上去也可能会龙颜大悦,封官进爵。贪恋他,也可能满门抄家。

    该怎办,孟毓源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一段时间,剿灭太平军的曾国藩部队人员都是升官发财,升官是因为曾国藩的推荐,得到了朝廷的任命,获得一官半职,而光宗耀祖,发财的就是那些进入到天京府的兵马,到处抢掠洪秀全和各个太平军军官的财务,是抢的一点不剩。

    因为着曾国藩也曾下令制止过,但他明白现在的人都已经抢疯了,靠军令制止很难,也问过李鸿章和孟毓源该怎么处理。

    可是跟随曾国藩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家乡父老,都带有很深的情谊和渊源在里面,所以很难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其中搜刮财务最多的当属自己的两个弟弟曾国荃和曾国华。

    曾国荃每次攻确一个大城市,或者打了胜仗,总要请假回家一次,置田盖房,大约也是衣锦还乡,炫耀武功的意思,曾国藩在军中十几年,权倾朝野,却从来没有为自己营建过屋宅。这可以说是兄弟二人的不同之处。但是这个弟弟曾国荃却是另一种态度,把自己老家的家业是越置越大。这其中可能有另一种思想在里面,一个哥哥曾国藩不贪财好色,但是却允许弟弟这么做,不得不让人思考,是不是曾国荃的这种做法是得到了哥哥的默许,我只是洁身自好,并没有要求你们跟我一样,何况你们的这些都是家族的,和我的有什么区别?

    更多的是,曾国藩年轻时落魄的情况,我们是历历在目,为了一顿饭,都和老板商量着用自己的字来顶替饭钱,从穷日子过来的人,为何这么的看淡钱财,是真的不喜欢,不爱好,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得不舍?

    湘军攻入天京城后,在曾国荃纵容下,肆意践踏妇女,屠杀无辜百姓,到处挖掘窑藏,掠夺财宝。湘军所为,令人发指。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财货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在城市被洗劫一空后,为了消赃隐罪,他还纵兵放火烧房,使天京城顿成一片火海,破坏极为严重。曾国荃还命令湘勇把洪秀全的尸首挖出,拖到长江边上浇油烧掉,然后将骨灰填进火炮,点烧引信,打到江中。接着斩杀被俘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福王洪仁达(洪秀全二哥),并大肆杀戮无抵抗能力的太平军。

    这次的屠城时间长达七天七夜,曾国藩怎么可能没有得到这样的消息,怎会不出面制止,他可能有自己的想法,而默许了弟弟曾国荃的行为。

    攻下天京后,清廷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但曾国荃并没有青云直上,反倒受到官绅的非议和清廷的追究。一则是他贪得无厌,拒缴所得窑金;二则是他谎报洪秀全之子洪天贵已死,其实正是他的疏忽,才使他们得以脱身。曾国藩当然要比其弟深思熟虑得多,也更谙熟为臣之道。他急忙以曾国荃病情严重为由,请求将四弟开缺回籍。

    曾国荃短视的是,当他九死一生夺下“天京”后,连夜上奏报捷,结果不仅没有得到清廷的奖赏,反而被清廷严厉斥责。朝廷降谕指责他不应在破城当日夜晚返回雨花台大本营,责备他应对上千太平军将士突围负责。不久上谕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命令曾国藩查清追回上缴。清廷的谕令对曾国荃毫不客气,点名痛道:“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实际提醒曾氏兄弟如不知进退,将“勋名”难保、不能“长承恩眷”,暗伏杀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中国政治传统,曾氏湘军以一支私人军队如此功勋卓著,清廷不可能不对其高度警惕、一定要将其裁撤而后安。

    曾国华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和哥哥曾国荃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说功劳太盛,但是这些都需要有人认可才行,朝廷对曾氏兄弟的功绩都看在眼中,可是这也正是让朝廷担心的所在。

    面对天京城的沦陷,朝廷是大喜,但大喜之余却也在为太平军灭掉之后慢慢的打算。

    朝廷认真的思考,该怎么面对功高盖主的曾氏兄弟,赏无可赏。

    孟毓源很清楚的给曾国藩提出,减少自己的权利,让出自己的军队,让朝廷安心,让同僚温馨,自己不失爵位。

    在孟毓源的建议下,曾国藩给朝廷上表,表明自己的心态,也为弟弟曾国荃病情提出开缺养病的建议,而对自己的六弟曾国华,则提出了朝廷赏其军功,宽慰逝者灵魂。

    曾国藩的上表让朝廷很是宽心,见到曾国藩主动提出撤销自己的军政大权,而让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开缺回家,而曾国华为国建功战死沙场,看着曾国藩的左膀右臂都已经是无用之人,便安慰劝导了一番曾国藩,提出让曾国藩继续留任,而也允许了曾国荃的申请,令其回家养病,朝廷另有奖励,而对于曾国华的死,朝廷是给了很高的规格,进行祭拜。

    诸不知这些都是曾国藩听了孟毓源的建议而做的养身活命之道。

    曾国华并没有死,只是为了活命,为了曾家家族的荣誉,而不得不把自己的这个弟弟送到了庐山出家。

    现在的军营是乱作一团,到处都是胜利后的酒宴欢畅,到处都是的胜利后的纸醉金迷,到处都是胜利后的另一种思路安排,根本就没有人在意孟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