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却之阵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慈母手中线

嗯?

    哪儿来的声音?

    包母有些疑惑的抬起头来,隔着门板望向院门,可惜因为门板的遮挡,什么也看不见。

    “娘!娘!”

    嗯?

    “是黑子,黑子回来了!”包母呢喃道。说着,猛的一个翻身从床上下来,几步跨到了门口,开门出去。

    屋外,黑灯瞎火,唯有一缕月光让人可以勉强视物,但是对于本就老眼昏花的包母而言,这样的月光等同黑暗,她什么都看不见。

    不过对于年轻的古风等人来说,却足以视物。

    他们清楚的看见仅穿着睡衣的包母急急从屋里开门出来,向这边胡乱摸索着走来。

    “黑子,黑子,是你回来了吗?黑子,黑子……”包母一边摸索着,嘴里还叫唤着。

    声音很大,很清晰。

    刘妈和小翠的屋子同时亮了。

    包拯向包母迎了上去,紧握着包母的双手呜咽道“娘,是我回来了,你的黑子回来了,娘!”

    包母一只手抚上包拯泪流满面的侧脸,灰暗却又有一丝光亮的眸子里流出两滴泪水,嘶声道“好!好!我儿回来了就好!”

    声音虽嘶哑,但却极为洪亮。

    包家小院里已经点起了几只白的发旧的红灯笼,虽然不能完全照亮整个小院,但却已是足够。

    刘妈和小翠提着灯笼站在门口,看着自家少爷和老夫人,眼睛有些痒,有些红。

    古风静静地站在后面,看着包拯和包母母子团聚的这一幕,一时有些心酸。

    来到这大宋已经三年了。

    时间过的好快啊!

    一晃,三年就过去了,而自己竟然毫无察觉。

    三年了,三年了呀!不知在那千年后,在现代,我的亲人们还好吗?知雅还好吗?

    他们或许经常以泪洗面吧!

    毕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虽然我没有死,而是被那个上古传说中的失却之阵送到了这大宋,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我却是死了。

    因为我已经从那个世界上消失了。

    而且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爸妈,你们还好吗?或许你们会为我立一个衣冠冢吧!这样,至少还有一座属于我的坟墓可以依托你们痛哭流涕的思念。

    还有,知雅,你是不是也经常以泪洗面呢?

    现代,泰山,山脚,四合小院。

    刚刚下班回来的古风父母站在一个小卧室里,静静地看着这卧室的一切。书桌,照片,书架,书……这些都是古风曾经用过的。

    这里不是古风的家,这间卧室也不是古风的卧室,但是里面的一切却和古风卧室里的摆设一样,甚至这里面的一切都是古风用过的,是他原本卧室里的。

    只是被般到了这里,还布置的和古风卧室里一模一样。

    原本,古风的消失安知雅是瞒着古风父母的,毕竟他们失去了儿子,虽然不是死亡,但却无异于死亡,因为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能不能回来。

    这失子之痛对于任何父母都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安知雅根本不敢告诉古风父母。

    然而,毕竟是一个大活人的消失,怎么可能瞒的住?

    不过半年,就再也瞒不住了。

    前段时间古风父母前来泰山找安知雅质问瞒不住的安知雅只得如实相告。

    泣不成声的古风父母听到经过之后原本有些恨眼前的安知雅的,因为一切都是因为她把古风拉出来,拉来泰山游玩才发生了这等事情。

    但是,看着跪在那里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的安知雅,看着她红肿的眼睛,满脸的泪水,古风父母心里的那丝怨恨悄然消失了。

    毕竟他们俩青梅竹马,作为古风,双方父母都是清楚他们之间的那一丝情愫的。

    而且,发生这样的事谁会想到呢?谁又能想到那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东西会真的存在?谁又能想到那东西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谁又能想到古风会被失却之阵弄走?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对安知雅心生怨恨。

    只能看看古风曾经用过的东西,或者去那个石室,跪在那失却之阵面前祈祷,如安知雅一般。

    一盏青灯,一个铺团,一名憔悴的少女跪在昏暗的石室里不眠不休的祈祷。

    而在其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一对中年夫妇,同样是跪着,不停地祈祷。

    夜已深,秋风依旧,凉意渐冷,打更人的清脆的敲锣声与洪亮的叫喊声刚刚经过包家小院。

    夜深人静,而包家却是灯火通明,其周边邻居家也在不知何时点亮了灯。

    在包家大堂里,此时此刻却是欢聚一堂。

    有包拯和包母,有包家两个下人刘妈和小翠,有古风,李安安,李清清,李剑苍,李京,公孙策,还有隔壁钱婶钱叔,其子钱大牛,还有邻居周大爷,卫大爷,蒋大嫂……

    一派欢声笑语。

    毕竟是游子远归,亲人团聚这样值得庆贺的好事。

    众人欢坐于大堂之内,李京帮刘妈和小翠端来茶水为众人奉上,再在堂中央燃起火盆。

    包拯回来,不只包母欢喜,左右邻居也是异常高兴。在大堂里,邻里不知疲倦的问起这一趟远门的经历,而包拯也是认真的一一道来,一一回答。

    夜深,天边皎月隐于云雾之中,不见月光,不见银辉,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除了包家小院。

    包家小院的灯光在这漆黑的夜里极为明显,仿佛茫茫迷雾中的一盏明灯,指引迷路的旅者。

    王刑带着人终于到了庐州城,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更为了隐藏身份,他们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悄无声息的越过了城墙潜了进去。

    墙头的守城令早就缩进了铺好的被褥里,鼾声如雷。

    几名守城官东倒西歪的抱着胳膊与周公女儿相会,微弱的鼾声从鼻间发出。

    只有老实忠厚的夏侯拿铁还如标枪般笔直的站在城门边,手里紧握的矛撑着摇摇晃晃的身体,眼睛似闭非闭。

    嗯?

    怎么突然这么大一股风?

    夏侯拿铁疑惑的睁开眼睛,揉了揉眼角的眼屎,四周看了看。

    什么都没有啊!

    现在的风也不大呀!

    左右看看,真的什么都没有,低声咒骂了几句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

    很快,他便鼾声如雷,浑然没有发觉刚刚一闪而逝的身影。

    乌云遮月,不见光亮,这是一个平静的夜晚。

    这也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漆黑如墨的夜色像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不到尽头,未知的恐惧令人心畏。

    这深渊,到底是什么?

    是欲择人而噬的巨兽的血盆大口,还是通往地狱的门户,又或者是一张遮天黑幕。

    对于这夜的不平静,古风等人毫不知情。

    “好累啊!”古风撑了撑懒腰,打着哈欠道。

    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这些左邻右舍真的是太热情了,而且,作为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谈天说地了,他们说的不累,其他在旁边听的人听的都累了。

    “好了,没事了,我们就去休息吧!”李清清也很累了,她看了古风一眼对众人说道。

    “好吧!明天见”

    对于这个提议,大家当然不会有异议,因为大家都很累了,虽然只是坐在那里,时而给别人添点茶水,但是坐了那么久,而且现在已经很晚了,四更天了,眼看就要天亮了,不累才怪。

    古风几人已经在厢房睡下了,而包拯和包母却还没睡,之前都是那些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在问候包拯,而他们母子俩却还没来得及好好叙述一下。

    跟着母亲走进卧房,刚坐下,就看见了床边放着的没纳完的鞋,静静地躺在小竹篮里,上面还插着针线。

    而看鞋码和样式,明显是为自己纳的。

    包拯的眼角渐渐湿润了。

    “娘,你又在为我纳鞋。”包拯看着自己的母亲嘶声道。

    记得自己从小到大所穿的鞋都是母亲亲手做的,那一针一线都包含了母亲的慈爱,包含了她作为一名母亲的伟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包拯突然想起了这首诗。想起了自己离开的时候母亲也是给自己做了好几双鞋,都还没穿完,现在母亲又在为自己纳鞋。

    而且她的身体还一直不好,却总是熬夜为自己纳鞋。

    每当想起这,包拯都有种心塞的感觉,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