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非未央
字体: 16 + -

第三章 未央暗流(二)

    fri nov 06 16:07:14 cst 2015

    上官氏成为皇后的事办成之后,上官安的仕途也顺利起来,上官安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被封为桑乐侯,封邑一千五百户,升为车骑将军,越来越骄横淫逸。他在殿上领受赏赐,出来后对宾客说:“和我的女婿一起喝酒,真快活!”炫耀所得的服饰,派人拿回家里,打算自己燔烧供品祭神。上官安喝醉了酒,就光着身子在内宅行走,和他的继母以及父亲的姬妾侍婢**。他的儿子病死了,就仰面怒骂上天。当然他也没忘记还有一件事没有办,于是他私下找到霍光想给丁外人封侯,霍光自然知道盖长公主与丁外人的事,为了让她好好照顾小皇帝,霍光让丁外人侍奉在公主左右,公主自然乐观其成,答应了。没想到丁外人不知足,还想借此高升,霍光顿感厌恶。况且霍光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然老皇帝也不会把周公辅政的重担交给他不是。霍光严肃的拒绝了他,上官安感觉很没面子,他原以为霍光混迹官场这么多年怎么都应该圆滑点吧,这么就拒绝了他,加之他高升不久,本身又不会克制自己,当下就面色难看,霍光仍不松口,对他说,“国家法度在此,当年飞将军李广战功不少吧,都未能封侯,丁外人手无寸功,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虽公主喜欢也不能如此。勿要再言。”上官安如今的身份虽然高贵了些,但他依然不敢把霍光怎么样。

    上官安对父亲说起此事,上官桀好似意料之中,“霍光是个有原则的人,不然先帝怎么会让他行周公辅佐成王之事,我与他同是辅政大臣,或许他能给我点面子。”

    “但愿如此吧父亲”

    上官府,猛的一声翠响打破了府上的宁静,随后下人们听到上官大人发出的怒吼,“霍光,气煞老夫了,如此顽固。”正生气间,上官安进来劝慰到“父亲不要生气伤了身体,以父亲的智谋,日后必有良策对付他。”上官桀平复了一下心情,还有一丝愤恨道“没错,以后肯定有机会,霍光,到时定将你踩在脚下。”

    大将军霍光是一个有原则,忠心为国的人,目前这样,大汉在武帝大有为政策的环境下,大汉骑兵威名远扬,匈奴人虽然时有犯境,已无汉初的入侵规模,不会让大汉闻匈奴色变,边境已无大忧,反倒是国内问题开始显现,武帝雄才伟略,连年征讨匈奴,虽然有文景之治积累的家底,但是也还是出现了钱财短缺,武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经济方面的人才,桑弘羊,桑弘羊不负所托,提出盐铁官营等措施,这几个乃是大汉最有利可图的买卖,自此国库又一次充裕,使得武帝精心谋划的大手笔战役漠北之战得以实现,匈奴再无力量大规模进犯汉境,这就是盐铁官营等措施的功绩,万事没有完美的,盐铁官营等措施也带起了一批利益集团如大地主大富商等,损害了中小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农民日子不好过,为了改变战争时期的政策,大将军以皇帝名义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专门讨论此事。一派主张发展生产,一方主张坚持现状。最终大将军获胜,大汉开始走向强盛。

    桑弘羊也是辅政大臣之一,他并非对霍光有何意见,只是看问题角度不一样,与霍光

    政见不合而已,在桑弘羊失落之时一人却在窃喜,没错,上官大人找到了一个盟友,“霍光,我定叫你付出代价。”

    桑弘羊府上,上官大人坐下后便感慨,“霍光这也太不像话了,御史大夫不必生气,小心身体”桑弘羊也难掩惆怅,“上官大人有所不知,我曾想大将军为子弟求封官职被拒,想我们都是辅政大臣,霍光是不是有些太独断了,我怎能忍下这口气。”上官大人忙应到“何止是你,就是我求他也是这样,我也是憋了一肚子火气,我们谁不是在陛下面前服侍几十年凭什么他就一手遮天。”“那又能怎么样,还有谁能管得了他。”

    “只要御史大夫不嫌弃,我上官桀愿帮助大人”

    “好,我们定要把那霍光踩在脚底……”

    大将军府,大将军望着天空,先帝为何选他他很清楚,他对武帝忠心耿耿,坚持执行武帝政策,但愿一切顺利吧。

    丁外人听到上官氏做了皇后欣喜不已,看来自己高升已经不远了,这几日他极尽讨好的本事,让公主对他更加宠爱,正在痛快饮酒之际,一个坏消息传来,让他悲愤不已,原来霍光拒绝封他为候,丁外人发怒了,心中暗骂霍光,“霍光,你不让我封侯,我也不让你舒服。”

    这一点没逃过上官大人的眼睛,他找来丁外人,痛心疾首的怒斥了霍光,难过地说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云云。丁外人也同情起他,不由感慨一番。两人聊的甚是投机,成为了好朋友,共同对付霍光,丁外人什么货色,上官大人早就知道,丁外人可有可无,但他身后的公主可是个不小的助力,单凭这次孙女入宫,先当婕妤后当皇后,时间这么短就成了,可见公主也有作用,结交丁外人也不是件坏事。但这远远不够,小皇帝对霍光无比信任,非他们所能比。

    遥远的北方,一个人也愤愤不平,朝天狂喊,父皇,为什么不是我。我那点不如他。这就是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当年父皇勉励自己镇守北部边陲,自己也没说什么,毕竟是老三,也轮不到自己,他索性学习起来,名声也不错起来。广招贤士,爱好学习。没想到后来的变化改变了这一切,老大老二相继离开人世,燕王就不淡定了,他就写了个书信给父亲说自己想到长安陪陪父亲,常伴左右。武帝也不笨,没有准许,削了他三个县,最后父亲让最小的儿子做了皇帝,燕王更不淡定了,父亲,我连个小孩子都比不上?我不服。上官大人这些人此时也是不得意着,燕王自然也知道,随后与他们一拍即合,暗流汹涌。

    斗争即将开始,未央宫,我来了,燕王对着京师的方向咧嘴一笑,也许是太愤恨,表情甚是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