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西行
字体: 16 + -

母亲生辰

    太初三年,刘彻征发步骑兵6万,并组织了一支计有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粮草弓弩不计其数的庞大队伍致敦煌,命李广利再次率军出征。李广利分兵从南、北两条通路进军。路过轮台,轮台闭门拒守,汉大军屠城而过。两路汉军行至大宛,兵力3万。汉军进抵宛都贵山城,大宛军出城迎战,被汉军击败,退入城中拒守。李广利命士卒绝其水源,将城池团团包围,猛攻40余日,破外城,俘虏大宛战将煎靡。宛人惶恐,退保中城。大宛贵族为求保全,密谋杀死国王毋寡,献马求和。李广利另立大宛王,缔结联盟,择取良马,胜利还师。

    卫伉返朝没过多久,乌师庐单于便率兵大举进攻受降城,不料却在中途病死。刘彻立即下令,决定在五原郡以外的高原上兴筑长城,作为防御匈奴南下的前哨阵地,并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外,为近处几百里,远到千里以外,兴筑起长城,并筑城、障、列亭。

    随后,卫伉和游击将军韩说被派往五原郡率兵驻守光禄塞,这条长城兴筑在五原郡、朔方郡以外地方,被简称为大汉的外城。

    同年秋天,匈奴新即位的犁湖单于率兵大举攻入定襄和云中,避开新筑长城,从东面包抄杀入郡县,杀死和俘虏数千人,折回时从五原郡北面进犯,沿途破坏徐自为新筑的城障列亭。

    大汉几经战事周折,国力日衰,全国上下,暴乱不断,群盗四起,以刘据为首的,丞相,霍九,霍光,司马迁等纷纷上书要求立刻平定全国上下的暴乱。

    虽说之前几经派出酷吏,调动军队镇压,但仍是此起彼伏,杀不胜尽。

    刘彻随机颁布了“沈命法”,以太子为首,左谏大夫高兮行,光禄大夫范昆为总督的一支专门调查地方贪官污吏和盗贼刺客的组织由此形成,只要发现有群盗四起而不发觉,发觉而不抓获得地方官吏全部抓起来,两千石以下及至最低级的官吏一律处死。

    但这样一来,官吏怕一不小心便丢了性命,反而官官相护,拒不上报,实际上暴乱和强盗之事越来越多。据统计刘彻即位初年人口多达3600万,而近些年由于天灾和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将士死伤无数,人口急剧降了400万左右。

    东方朔坐在西塘断柳树下,看着街道上的行人,乞丐和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时不时还发生偷抢之事,无奈深深的叹了口气,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啊!

    张光坐在东方朔一侧,说,“太子殿下他已经尽力了。”

    东方朔却摇了摇头,“外侵内乱不断,若是再这样下去,怕是以后的官民,君臣矛盾只会越来越严重。”

    东方朔话语间已经收了木案上的竹简和笔墨。

    “先生这就要走了吗?”,张光看了看外面的天,“离天黑还早呢!”

    东方朔卷起木案上的东西,站起身来,回道,“老了,身子骨不行了,得回家早点歇着。”

    刘据今天回到博望苑时,时间还早,便径直去了后院。

    羽弋早已经命人备好了晚饭,在屋中等着。羽弋听下人说这几日刘据因为朝野内外的事过于劳累,没什么胃口,每天粗茶淡饭的凑合着,让他看上去明显清瘦了许多。

    今日难得有机会准备了他喜欢的饭菜,但不知是否合他的胃口。

    刘据没有说话,进了门坐了下来,羽弋吩咐,“你们几个先下去吧”,忙着给刘据倒茶。

    刘据拿起桌上的竹筷,夹起了一块莲藕丁,品尝了起来。“弋儿也坐下来吧,难得我能回来得早些,陪你安安静静吃顿晚饭。”

    羽弋这才放下手中的动作,坐在了一侧。

    大概是许久没有这么静下心来去好好吃顿饭了,刘据看起来却蛮有胃口的吃了许多,粥也喝了满满一碗。羽弋看他这么有食欲,也放下了心。

    刘据却看她并没有吃下多少,额头上也冒着虚汗,明显是没有什么食欲,便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把手伸过来”,没等羽弋反应过来,她的左胳膊便被他平放在了桌子上,他的手指轻轻放在她的手腕处,安静地把起脉来。

    羽弋无意间看到他脸上那复杂的表情,猜不透他现在是在做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松开了她的手,淡淡地道,“过几日请大夫来,再给你瞧瞧,你这般食欲不振,面色泛白,怕是…”

    “怕是什么?”,羽弋反问他道。

    刘据说,“没什么”,之后便是一脸的严肃,却也没再说什么。

    羽弋说:“刘据哥哥,后天便是母亲的生辰了,我想去竹林看看她,弋儿已经有一年多都没见到她了。”

    刘据听罢,手上夹菜的动作停了下来,“既然是生辰,那就去吧!记得多带几个随从,长安城里最近人多混杂,不太平。”

    羽弋听了立刻欣喜的点点头,来博望苑的这些日子来,她从不主动要求出门,每次出门也必然是刘据先开口说是要带她出去散散心,不能总是一个人闷在博望苑里。这么说来,刘据除了平日里政事繁忙之外,也没算冷落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