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之乱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大丈夫舍身报国 小女子深情掩泪

    tue jan 26 18:46:20 cst 2016

    姬心瑶哭了整整一夜,也想了整整一夜。

    自己竟然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竟然回到一个近似蛮荒的时代。太过滑稽。太过荒唐。

    不幸中之大幸,是借用了这个小公主的身子,万一是一个奴隶的身子,在这个蛮荒时代就是再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也不可能翻身农奴把歌唱。

    还是得过且过,珍惜这个小公主的身份,且行且看,走一步算一步吧!

    姬心瑶豁然开朗,下了床坐在铜镜前,让桃红柳绿赶紧梳妆,自己要去王后那里请安。两个小宫女一见云开日出,立马喜笑颜开,上前忙活起来。

    俄顷,姬心瑶对着镜子细细端详自己。一支紫金镶玉的公主钗环卡在头顶,数条辫子从顶上自然下垂及腰,一件粉色烟纱裙,腰间缀着一块通体透绿的碧玉,肌若凝脂,气若幽兰。

    很好,姬心瑶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形象,一个端庄大气的小公主么么哒。最后又挑了件浅紫色锦缎的披风,裹着自己走了出去。

    昨夜的风雨将花圃里的花糟蹋的不成样子,数个宫女正在清理,远远看见小公主驾到,个个赶紧毕恭毕敬地喊着“小公主安好!”姬心瑶心情颇好地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

    一进王后的宫殿,姬心瑶马上感觉到了气氛不对,王后一副哭天抹泪的样子,子夷跪坐在王后面前劝说着,连那个平时盛气凌人的子坚也是眼睛红红地拉着子夷的衣袖。

    “母后,何事如此?”姬心瑶大赫,说起来,只有这几个人是她春秋时代的至亲,尤其是子夷大哥对自己真不是一般的好。

    “大哥要去晋国当质子。”从不主动和她说话的子坚主动说着。

    “啊?”姬心瑶惊得连连后退,这个温文尔雅的有着幽香的大哥,竟然要离开自己。在这个蛮荒时代,他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啊!

    “不,不,大哥,心瑶不要你去!”姬心瑶情不自禁地一下扑到子夷身上抱住了他。一个激灵,她想起了春秋时代的质子是怎么回事,寄人篱下受尽磨难不说,极有可能有去无回葬身异乡。她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哭得稀里哗啦。

    她这一哭不打紧,王后又大哭起来:“吾儿,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子坚心瑶都还没成人,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

    子夷劝着:“晋国又不是很远,有个一年半载也就回了。”

    又怜爱地摸着姬心瑶的头发,搂过她说:“傻丫头,快别哭了,母后被你弄得越发伤心了。”

    子夷安慰着她们,心情却是异常的沉重。他知道自己这一走,撂下的何止是眼前的亲情,更有堪忧的国事。

    昨日,晋国二十万大军将至郑国边城,边城守将八百里加急快报送至朝堂。

    穆公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声发问,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言语。

    子蛮欲抢先说话却被易韶用眼光制止,他要等,等子夷出招,自己才能见招拆招,见力打力。

    子夷已是心如油煎。早就知道有这样的后果,伐宋之后晋国必不会善罢干休。

    为了争取晋国的谅解,子夷已多次做工作。明面上,他以世子身份连修几封交好文书送至晋国,晋国置若罔闻,甚至退还送去的礼物;暗地里,他请王后拜托嫁在晋国的长公主姑母和二公主姐姐,利用她们的宗亲夫人身份做工作,也是无济于事。

    两位公主极力周旋,却无法平息晋国王室的愤怒。只得告知王后并非郑国打了宋国那么简单,晋军遭遇楚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晋王室一致认为是郑国和楚国合谋,故意设下的陷阱。因此,晋国铁了心要报一箭之仇,望早做准备。

    合谋?子夷心中明白,伐宋归来,开始还以为他们是目光短浅,后来根据掌握的情况,决非那么简单。等着,等我抓到证据再说。

    打是明显打不过,郑国全国的兵力区区才二十万,一旦开战,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郑国极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求援楚国,则可能激怒晋国,更加坐实郑国和楚国合谋伏击晋军一事。再说楚国使臣屈巫当时的态度明摆,现在再去求援已然无用,等于配合他们上演猫逮老鼠的游戏。

    子夷痛苦地想到,要保住郑国江山,求得晋国谅解,唯一的办法只有送质子去晋国,以诚心换得太平。可是谁能去做这个也许有去无回的质子?

    父王只有三个儿子,子坚娇惯年幼,母后宠爱之极,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去。子蛮鲁莽霸道,文旎夫人是父王的宠妃,搞不定就会弄个排斥他的罪名。

    只有自己。可自己这一走,还有那么多的家事国事,怎么办?也罢,君子弃瑕,壮士断腕。若能以一己之身换得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纵然粉身碎骨又如何!

    于是子夷上前对穆公说:“父王,晋国强大我们数倍,硬碰是决然不可的。”

    子蛮不客气地打断了子夷的话,尽管易韶暗示不要轻举妄动,可他早就按捺不住了。“王兄,为何总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穆公用手势制止住子蛮,口气甚为不满地说:“子夷,别兜圈子,依你如何?”

    “质子!”子夷重重地说出了两个字。

    质子两字一出,满朝文武大臣都低下了头,羞愧啊,食君俸禄多年,国家有难竟然要去质子,这无异打他们的脸哪!可是,谁又能想出什么高招来化解眼前的危机?更大的问题是谁去?子蛮鲁莽不可堪当大任,子坚尚且年幼,子夷是储君。根本没合适的人。

    果然,子蛮沉不气了,翻着眼睛说:“质子,谁去?”

    子夷沉着地说:“自然是王兄我去。”

    “不可,世子是储君,乃国之根本,绝不可轻易去别国。”厉王叔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本不太管朝堂的事,乐得在厉王府做自己的太平王爷。但子夷自小跟在他的屁股后面长大,只比子夷大十来岁的他,和子夷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谊。近来察觉易韶等人掣肘,子蛮似有夺嫡欲望,他才屡屡到朝堂给子夷撑腰。

    易韶见状不怀好意地问:“厉王爷的意思何人去为好?”

    厉王叔想也不想地说:“子坚年幼,自然是子蛮去。”

    “不公!”子蛮叫了起来。

    “不公?你是郑国公子难道不该为国分忧?”厉王差点没说出,你是庶出,自古长幼有序,储君立嫡立长,你的非分之想只能是做梦。

    在易韶削弱子夷权力的计划里,本没想到质子这一着,现在既然子夷自己提了出来,他可不想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见厉王爷气势汹汹,他赶紧上前一步对穆公说:“大王,二公子毕竟年轻,远去别国,文旎夫人定是不舍;三公子年幼,王后更是不必说。按眼下之情况也只有世子才合适,然世子监国多年,朝堂之上又如何是好?”

    易韶貌似情真意切的话却挑起了穆公的愤怒,难道这个朝堂就离不开子夷?别忘了寡人才是郑国的君王。何况子蛮子坚哪一个去了,后宫都不得安宁。

    于是,穆公宽大的衣袖一摆,“子夷去吧。身为世子,更应该多加历练。”

    “王兄,不可,不可啊!”厉王爷连声大喊。

    “嗯――?退朝!”穆公不满地一甩衣袖,走了。满朝文武见状谁也不敢多说一句,个个鞋底抹油,溜了。

    厉王爷生气地点着子夷,你啊,你!然后对易韶和子蛮狠狠地瞪了一眼,大踏步走了出去。

    唉,子夷一想到厉王爷,便再也顾不上安慰王后和心瑶,赶紧起身,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