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决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田窦

    thu dec 31 22:41:08 cst 2015

    长安未央宫

    这里是皇帝布政朝议的地方,不像每周一次的正式朝议,来的王公大臣那么齐;像这样少数人传召,才是天子密议一些重要的事。

    来的是朝中五大重臣!

    五人是做在第一列的,表示平起平坐,可是当中道道明眼人是一看便知。

    当中坐的是太傅卫绾,乃是当今汉武帝的帝师,重要程度远超其他四人!

    左边是丞相窦婴和御史大夫石庆,两个人都是名声显赫,魏其侯(窦婴)才学渊博识人明理!石庆祖上就品德兼优为人称赞,他更是以谨慎持重为名的君子。

    卫绾右边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卫尉田蚡!也就是屈原拜访的武安侯,他身材矮小面容丑陋,与其它高大威严的四人比起来,一眼就觉得很有违和感。

    当他是汉武帝的舅舅,正得宠时,更是掌管西汉兵权!

    还剩下的就是一直不太明显的御史大夫公孙弘。

    五人坐在第一排,相隔甚远;如今朝中局势表面上五人分立,实际已经分成两派,以丞相窦婴与太尉田蚡为中心都各自聚集了大量文臣干吏,其他三位大臣都明面上表示中立,可私下实则在密谋什么不知道。当然还要一些如主父偃东方朔只忠于皇帝的年轻俊杰;可终究没有这两人势大。

    “今日,召诸卿前来是有一件大事,朕左右思索仍觉得不稳妥。”刘彻此时有些没精神,想来是因为昨晚去了卫皇后那歇息。

    “臣自当为陛下分忧解惑!”

    五人齐声伏拜。

    一个太监用预案呈着厚厚一打报纸,分发给众人。

    众人自然早就知晓了,可还是恭恭敬敬重新审阅了一遍。

    “回禀陛下,昨日有多家报纸报道前线军情!朝廷告示尚未贴出就登报多份!大罪当诛!”

    没想到这一次沉默寡言的石庆居然抢先回答。

    “……”

    小样,还学会抢答了。

    四人都不是什么书呆子,全都是老狐狸,没有人声援呼应,都是想看看天子反应。

    “此事难办啊!朕昨天已经把所有报纸看过一遍了,起初,觉得没什么不妥啊。我军大胜,振奋人心,激励百姓啊。可一想,才发现问题太大,难以解决。”

    “陛下!此乃此乃关乎国家名望!不可轻断!”

    公孙弘开口,其实说的是废话,不可轻断,怎么断都是皇帝的事,当然和他没关系。

    这时太尉田蚡居然开口了:“陛下,我觉得没什么不妥啊;臣昨日在家看了一天报纸,都是夸赞我西汉军威鼎盛!名将辈出!臣觉得不管不能罚,还要赏!以后多些此事最好。”

    田蚡昨天可是收下了每年100金的大礼,在朝堂必须力挺,屈原可告诉他这是什么股份,媒体混的越好拿钱越多。

    “太尉,若是明天报纸登我军河北溃败那一战呢?”石庆站起身反驳“胜战盛,败则消!登载我大汉北方败战,如此这长安百姓,岂不是人人哀叹西汉难存?”

    “那就该诛杀那帮奸人!”

    “何为奸人,是要把这敢议论的天下人全都杀光吗?况且,孔子曰:……”

    “……”

    石庆居然和田蚡在皇帝面前争辩起来,好不热闹。

    而汉武帝却像是根本没有在听,一直闭着眼睛,在思索些什么。

    “肃静!此乃朝议!怎能如菜市场!括燥!”直到魏其侯窦婴起身呵斥了一声二人才坐下。

    魏其侯转过头对汉武帝说:“陛下圣裁,今日之争不过是报纸能否登军事而已?诸位细想,如果没有朝廷发告示,哪些草民是如何知道战事情况,何况如此详细!敌我多少伤亡,我大汉将军是谁...等等,这些人是怎么探查到的?”

    窦婴的话让所有人冒了一层冷汗,像是突然感觉幕后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纵,我们一无所知,而它无所不知。

    “禀陛下,臣知!”田蚡又跳出来了,他和窦婴是老对手了,只要抓住机会就弄一下他。

    “讲。”

    汉武帝好像是很勉强的在听,仿佛这件事他一点也不感兴趣也不想过问,只是不得不做而已。

    “这消息乃是一队外商所传递,他们正遇到汉军回程,汉军向他们购买了一下马匹拖辅伤员,所以他们探知了消息,比汉军早到京城,告知报社的。”

    这一套是昨日那个屈财神讲的说辞,田蚡是不在意话语的可信度,有个托辞借口便好。

    田蚡说完得意的看着窦婴,窦婴却丝毫不为所动,冲田蚡鞠了一躬又冲向皇帝道:“多谢太尉解惑,太尉果然人脉遍及全城啊。既然这完全是一次偶然,那我们可以谈谈好坏。”

    其他大臣这时候是插不了话的,不过只能鄙视窦婴刚刚吓唬人的话。

    窦婴看着田蚡心里在想: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田蚡一力维护的事情,绝对对他有利可图;所以这事情背后肯定有一个势力推动,不过好像这个势力和自己战在一边,也许能稍安安心。

    见汉武帝只是点头,窦婴继续讲道:“首先这次肯定是好的,刚刚同僚也讲,鼓舞人心提高凝聚力!什么什么哪些也好;所以这次肯定是好的!当然也像石庆大人说的,有可能变坏,如果宣传战败怎么办?岂不是反受其害!话绝对没错!都是忧心国家,这些大臣都是国家忠良啊!”

    “哼,我当丞相有什么高见,原来不过是和稀泥罢了。”

    皇帝和大臣都听着顺耳的时候,田蚡不乐意了;屈原昨晚告知他的解决方案都装在肚子里了,就等窦婴反问,然后自己可以在皇帝面前大显才能,舅舅也是善于谋划,不差窦婴!

    “太尉稍等,且听我说完。”这一下田蚡打在了空气上,窦婴不和你争。

    “既然这报纸有好有坏,我们总不能因为他坏的一面而弃之不顾益处!何时听闻因为刀剑伤人,而御敌弃之!所以不可禁报。”

    “好。”刘彻不掩赞誉,自登基起,任何问题都能从窦婴口中得到解决方法,这丞相之位还真是无人可替。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与其让报纸在民间没有名分的乱窜,到不如按个名分让它规矩距的走!什么可以出报,什么不可以明确划分!这不就绝了恶吗?”

    田蚡怕窦婴一人占了全功,赶忙开口道。

    “那丞相和太尉的意思?”

    “立法,以法定规矩!”

    窦婴果然一开口就把所以人都镇住了。

    一片哗然,居然为了一个小小的报纸定新法理,这岂不是小题大做!

    “不妥!法理那是先贤所立,我等怎么能擅自增加!”田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一口咬着老理不放,就拿祖宗压你!

    “怎么不妥?先贤难道是孔孟圣人!不过是开国高祖皇帝和一帮大儒所制,如何不能增加!难道你觉得当今皇帝比不上高祖?此时西汉不如开国!觉得我满满朝堂上的儒士学者不如先人!”

    犀利的反击,窦婴每句都直刺汉武帝最在乎的地方,田蚡就算是权倾朝野也绝不敢说一个不字。

    汉武帝终于多了几分凝重,刘彻一直认为他是西汉到今天最圣明的皇帝,他统治着最昌盛的时代!没有人等挑战我的地位!唐国不行!秦国再强也不行!

    见田蚡不敢说话,窦婴甩了下袍子,昂首道:“臣以为,只当如此做,请陛下圣裁!”

    “众卿无它议?”汉武帝瞪了一眼田蚡,坐正身子问道。

    “陛下圣裁!”大家共同望风而倒,异口同声。

    “好,谁可担任编创?”

    “陛下,臣推荐许昌大人”

    窦婴说的这个许昌是个三代老臣,没什么治国本事,张口闭口就是黄老学说,刚好处理这些繁杂还出风头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许老,才学身份足够!但是并不熟悉报纸行情,应当让这行精英也参与其中。”田蚡抓住最后的机会,稍微掺和进去一份,也算是出了份力。

    “准。”

    “诺。”

    ……

    “左将军霍去病,初次征战,一战大胜秦军!这些报纸上都登了,朕看人民十分爱戴,觉得可以将他提到征西将军的位置上来。”

    提起霍去病,汉武帝可算是打起精神,进入正题。

    几人都是一惊,陛下对霍去病宠爱至此,不过年仅十八岁,才胜了一战,就要提到这等高位!日后还了得,岂不是更盛卫青!心里虽然这样想,可却无一人敢开口,若是政务上的事情倒是允许讨论几句,这军务上的事情一向是汉武帝全权。

    “禀陛下,臣以为不妥。”

    谁也没想到卫绾居然开口反对。想想后,才明白也就他能在军事调动上对汉武帝提出异议,他曾经就在七国之乱时候力荐周亚夫。

    “恩师有何高见?”汉武帝并未生气,反而一副虚心的样子可见刘彻有多么尊重卫绾。

    “三点; 一、去病年幼尚未加冠,若是一战升任征西,未免让许多人觉得朝廷处事不公;二、去病刚刚不过指挥了三万人作战,征西将军是要指挥数十万人!二者差别甚大,不论才干,处事经验未免偏差;三、我大汉名将辈出,周亚夫、李广、程不识等在京城是人人皆知,陛下升霍为重将,其他人怎么安置?如何安置都不妥!”

    卫绾经验老练,三点正中要害,让汉武帝一时间无言可对。

    田蚡看出刘彻想提拔霍去病的决心,他决定站在皇帝这一边试试其他人态度。

    “陛下,微臣觉得太傅提到的三点,都不是问题,有理可解决。”

    总算是听到支持自己的话了,汉武帝心想还是娘家人向着自己!

    “爱卿快说。”

    “看第一点和第二点,年幼难道就没有学识?不可领军?且不说秦朝甘罗十二岁拜相,我大汉任用桑弘羊,开始朝中许多人皆言荒谬,可不过一年谁还有谁有异议?只要霍将军做给他们看,就算开始有人胡言乱语,可最后他们就会明白陛下慧眼如炬!”

    “嗯,嗯,爱卿所言甚是。”

    “至于第三点,可以升霍将军为卫青副将,再磨练磨练,给些时间赚更多功勋,既堵住了其他人嫉妒,又给霍将军增加了阅历经验。”

    田蚡可是聪明至极,卫青是霍去病舅舅,有了这关系,霍去病何愁没有立功机会,明降暗升,表面上只是降为一个小小副将,可实际统率的兵力甚至远超以往,往后怎么没有几分情面。

    “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