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131章 秋收的困惑

    “奉孝前者于豫州之战后劝我缓图曹操,说需要谨防袁绍趁机窥我平原,而今如何却又变了主意,要尽快拿下兖州了?”北海大将军府中,辛锐与郭嘉闲坐饮茶,忽然问道。

    郭嘉这几日刚纳了春香,眉眼中透着无尽欢喜,个中滋味自是不足为外人道。说是娶纳,实则郭嘉并没有给春香任何名分,但春香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姑娘,对此毫不在意,加上两人眉目传情早已日久,碍于身份却不敢吐露心声,最终竟是在辛锐撺掇下先同居了。

    辛锐对此事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相反更加看顾这一对‘野鸳鸯’,自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违背礼法的事他也做了不少,面上所谓循规蹈矩无非是做给那些朝中大臣和士族大家们看的,而改革一直未曾停止,相反越发深入。

    郭嘉本身就是个放荡不羁的性子,也是考虑辛锐之前所言春香与自己身份有些差异,若娶她做妻恐惹非议,但未娶妻先纳妾又不合乎礼制,只好听从了辛锐的损主意,在将军府旁给自己分配的宅院中,金屋藏娇。

    这其中也亏得杨夫人对儿子百依百顺,春香本是她最喜爱的丫头,见儿子要拿来配给帐下幕僚,老夫人紧忙着在春香眼前撮合,最终在郎有情、妾有意的基础上,两个人顺利走到一起。

    郭嘉放下茶盏,起身抻了个懒腰,好整以暇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昔日曹操新败,兵势不振,一则在下也未曾料到他竟有这般眼光魄力,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整旗鼓,趁徐州之乱浑水摸鱼拿下濮阳,再则当时袁绍增兵南皮,其动机也叫人难以琢磨。此番袁术进军徐州,曹操趁我不备攻略兖州,而袁绍却毫无动静,由此不难看出这两家的心态和底限。在下断定袁绍在解决公孙瓒之前,绝不会过黄河,而曹操却不然,即便不敢东进青、徐二州,最少也会向西将司州收入囊中。既然知道了他下一步的动向,若不尽早防患于未然,待他夺了司州,恐怕对我军将会大大不利。”

    郭嘉若是生在现代,必然也是个极有个性的人物,辛锐从他身上找到久违的跨时代感,两人说话办事都是‘臭味相投’,早已超出主从关系。

    “有春香管着你,我多少放心一些。看你近来倒是胖了不少,这是极好的。”辛锐促狭一笑,转而正色道:“只是我北海以农为本,军队向来都是无条件参与农事,而今面临秋收,各处兵员都要协助百姓抢收粮食,只怕拿不出人手西征。”

    “主公仁义自是令我等钦佩,但事急从权,若不趁曹操在兖州立足未稳兴兵讨之,只恐后患无穷。再说我北海秋收,他曹操也要秋收,我北海府库存粮必然数倍于曹操,我军去攻兖州,曹操势必无法收粮,都靠着吃老本的话,最终先挨饿的肯定是他们;我北海人口同样比兖州多得多,我军即便出征,还有百姓和预备役能够参加秋收,但兖州做了战场,还能剩下多少良田和人口就未可知了,这般划算的买卖,主公还有什么好顾虑?”郭嘉若是定下计策,那简直比愣头青还要愣头青,大有不依不饶的架势。

    “莫忘记你我头上还有”辛锐抬手指了指上方,微微有些心虚地道:“我们现在一言一行都有人盯得死死的,前番弄北海学院之时,一大帮子遗老遗少不乐意,还是那位力排众议,给我们出的头,咱们做事,无愧于心是首要,但也要多替他想想,莫叫他太难做了。”

    辛锐所指郭嘉自然心知肚明,皇帝前番为了支持辛锐兴办北海学院,已是在朝堂上和众大臣吵翻了天。虽然刘协支持自己所做的一切,但是辛锐也不想因为耽误百姓秋收而再次令百官在朝中弹劾自己,给刘协添麻烦。

    这些士族出身的大臣们也是贱到家了,在董卓和郭汜、李傕把持朝政的时候,多半是连个屁也不敢放,人家说什么他们就答应什么,而今来了北海,一个个却挺直了腰杆,仿佛辛锐欠他们几百吊似的。动辄便是上书弹劾,就差没掘出辛锐祖宗十八代来了。

    辛锐虽然不屑去搭理这些无聊的大臣,但毕竟这些人离皇帝最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天两天刘协倒是可以不管不顾,可日子久了,只怕皇帝也会被这些人说的不辨真伪。

    还好有杨彪、孔融、陈珪这仨老头一直暗中挺自己,这都是一起扛过枪、一起睡酒缸的交情啊。

    “唉,主公之意在下也明白,但做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换做在下是主公,天子来到北海之后我便先把朝中大臣梳理一遍,对那些鼠目寸光的无能之辈,绝不姑息!”郭嘉先是无奈地叹了口气,而后想想那些大臣所作所为,咬牙切齿道。

    “谁说不是,只可惜我并非弄权之人,何苦与那些浑人过不去?他们说他们的,我自做我的,待这天下太平了,我便纳还官印,寻个清净的所在,伴着山泉青松,了此残生,那可是真的赛过神仙啊。”辛锐两世为人,看够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故此有感而发。

    “哈哈,主公这般年纪竟然会有归隐的想法?真是奇哉怪也。”郭嘉见辛锐小小年纪却是说得沧桑,不由笑道:“主公可知你身下座位,天底下多少人梦寐以求?九岁求归隐,哈哈哈哈”

    尽管辛锐给所有人的感觉都是远超过他的实际年龄,但他毕竟只有九岁,见郭嘉笑的前仰后合,辛锐亦不禁莞尔:“奉孝莫笑,我今年早已是三旬开外,不知你信不信?”

    郭嘉暂停住笑,像看外星人般地打量辛锐良久,而后一本正经点点头道:“神仙弟子多半驻颜有术,这我倒是相信。只是我早便听春香说主公生在中平五年,并且老主母还是怀胎一年又两个月才生下主公。哈哈哈,主公真是真是个怪胎!哈哈哈哈哈。”

    郭嘉笑了足足一盏茶的工夫,方才因为引发咳嗽而止住笑声,眼看着满头黑线的辛锐,更是觉得喜感十足。

    “女大不中留,女生外向,这都一点不假。春香这才出门几天,便这般藏不住事了。”辛锐佯作无奈道。

    郭嘉喝了口茶,调息了半晌才缓缓道:“主公,方才所言秋收之事,在下有几个提议,请主公参详。”

    真不知郭嘉是什么变的,竟变脸比翻书都快,辛锐方才说到春香,这家伙竟然立刻没了下文,转而说起正事了。

    “首先是收割唔,主公常说的那个词是什么来的?对了,效率,收割效率,主公不要忘记北海学院里黄老先生开的工学班,听说前几日来了两个资质颇高的弟子,叫黄公好生欢喜了一场,主公不妨向黄公他们去求个主意,若能造出什么厉害家什,可以大大节省人力。”郭嘉活用了辛锐‘发明’的新词,颇为得意地道。

    “嗯,这我倒没想过,此法可行,你快说说,还有什么好主意?”辛锐眼前一亮,赶忙追问道。

    “第二条主公应当立即召集北海所有幕僚众议,先将备战的消息传达下去,叫各部都有所准备,再者可令公佑等人找各村镇族长等有威望的百姓进行说服,晓以大义,叫百姓拥护大将军的决议。”

    “这也不难,百姓那里肯定需要有个交代,想必他们也能体谅我的苦衷。”辛锐点头赞成道。

    “其三便是利用北海钱帛丰厚,用钱财抵人头,向百姓分发。北海成规便是军士需要无条件协助百姓春种秋收,建造房屋等等,此次因为事出突然却无法办到,所以人不到钱到,尽管将每个军士的劳力折算成钱财,下发给百姓,这便是主公给大伙最好的交代了。”郭嘉一副反正没花我的钱我不心疼的表情,但这个提议无疑是说到点子上了。

    “这最好,百姓不论钱还是粮,只要得到实惠,便可以安心度日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虽然钱财数目必然大了些,但以此换来民心稳定,也是值得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北海大计,就这么定了。”尽管有些肉痛,但辛锐还是咬牙拍了板。

    就这样一大决议又初步定型,辛锐毫不耽搁,先和郭嘉前往北海书院找到黄承彦,黄老头此时正在看着新招的两个学生画图,不时发出几声赞叹。

    “黄公,恭喜你又收得意门生。”辛锐大老远的便打了招呼。

    “呦,我道今早便有客鹊(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小侯爷大驾光临,不知小侯爷来书院何事?”黄承彦喜孜孜地迎上前来道。

    那两个后生闻言也起身施礼:“扶风马均、淮南刘晔,拜见小侯爷。”

    啊呀,竟是这两个,发达了发达了,辛锐大喜之下,连忙扶起两个年轻书生,向黄承彦道:“黄公可是收的好徒弟,这二人都是天赋极高的,家师的英雄榜上有所提及,黄公一定要好生教导,叫他们成为我北海的栋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