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72章 救驾1

贾诩带来的消息,在北海一石激起千层浪。

    太守府中,杨彪顿足大哭,孔融亦是悲愤不已,这些汉家老臣,闻听郭、李二贼火并,想到天子即将蒙难,皆是如丧考妣。

    辛锐等人亦是面色不虞,沉默不语。

    半晌,杨彪咬牙切齿道:“天子若遭二贼戕害,我等皆无根之木矣。我只今日便去长安救驾,即使死,也要死在天子处。”

    杨修慌忙跪下哭道:“父亲莫要悲伤,还是想个万全之策,迎回天子,小将军神通广大,必然能化险为夷,父亲且放宽心。”

    杨彪怒道:“我等身为汉臣,自当扶保天子,待你们想出万全之策,只怕天子早已……这天杀的郭、李二贼。老夫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见杨老头如此决绝,辛锐心中不忍,赶紧道:“老太尉休慌,我等这便前去营救天子,此行老太尉便请同去,适才我已算了一卦,天子虽是受些惊吓,但毕竟上天眷顾,有惊无险,并无性命之忧,老太尉大可放心。”

    杨彪对辛锐还是信得过的,见说止住哭声,忙道:“老夫正是必要同去,你们这些后生,毛手毛脚,只恐惊了驾。”

    众人又想笑,但想想时机不对,因此不敢笑出来。

    辛锐接下来便是点将道:“此次前去,山高路远,若是带兵,多了则粮草不济,少了则不足用,况且北海目下兵员短缺,与袁绍、曹操皆要防护备战,因此只扮作商旅,一行数十人前去足矣。孟起、老太尉、童老先生可随锐一行,其余众人留在北海,治政、练兵等等诸事,就劳烦诸位了,另外,还请文和勿辞劳苦,随我等同去。”

    众人欣然领命,杨彪问道:“只我几个前去,倘若有危险,自顾尚且不暇,怎能护驾?”

    辛锐笑道:“老太尉忘记小子所说方才占了一卦?此行必然顺利,请老太尉安心。”

    “如此便再信你这一回,我这条老命倒不打紧,只恐天子受难,不要多说了,都回去准备去吧,只今日便要上路。”杨彪急不可耐道。

    辛锐出得太守府,对身边的赵云道:“子龙,我这次去迎天子,怕是要过些时日才能回来。北海军事,便请你暂为代管,等我回来之后,你有什么话想与我说,我们再谈,可以吗?”

    赵云郑重道:“请小将军放心,云一定尽力。”

    自平原回到北海之后,辛锐觉出赵云有些郁郁寡欢,虽是他并不表露出来,但如何瞒得过辛锐眼睛。

    赵云还是对刘备念念不忘的吧,唉!不论如何,辛锐决定尊重赵云的选择,不能因为自己对他有恩便勉强于他,哪怕自己再欣赏他,也不行。

    贾诩的事情来得突然,辛锐来不及和赵云深谈,只好先以北海军事托付于他,等回来之后,再找时间交流。不过辛锐对赵云是一万个放心的,他绝不会因为自己心理问题而耽误北海大计。

    童老爷子倒是在北海住的很享受,他虽是个武人,但并不粗俗,于文学亦有颇深的造诣,是以和杨彪、陈珪等老头迅速打成一片,看样子就准备在北海安度晚年了。

    夏侯兰亦是被北海军势深深吸引,几日来都追在许褚身后,见天往校军场跑,辛锐知夏侯兰亦有不俗武艺,便叫他也做了校尉,并在讲武堂报名入学,统兵、学习两不耽误。

    众人不一会都准备完毕,在太守府前集合,仍旧如前时在冀州一样,几辆马车,数十匹马,数十伙计,张三、王五、麻六都在其列,见了辛锐,各个精神振奋,仿佛要上阵杀敌一般。

    杨彪原本甚是厌恶马超,此时大事在身,亦顾不得再计较这些了,辛锐、杨太尉和贾诩都上了马车,童渊、马超带领众伙计骑马,赶了货车,一行浩浩荡荡,离了北海,径往司州去了。

    孔融率众在太守府前依依惜别不提。

    贾诩于路上向众人道出自己反间之计:利用郭妻善妒,叫自己夫人去造谣说郭汜与李傕妻子有染,郭妻自然不能容忍,必然叫郭汜与李傕为敌。

    杨彪叹道:“你这计虽是巧妙,但对天子却是大大不利啊,二贼争斗起来,倘若稍有差池,伤了天子,你这不是罪魁祸首!”

    辛锐道:“文和这计险则险矣,却并不会关系天子安危,郭、李二贼若是有胆冒天下大不韪弑君的话,乍入长安之时便早做下了,何苦等到现在?况且只有他二人争斗,才能自乱阵脚,叫我等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救出天子,若是二人不起争斗,长安城城高壕深,西凉军又战力惊人,再想救出天子,怕是千难万难了。”

    贾诩微微点头,并不多言。

    杨彪听完辛锐分析,亦点头道:“如此说来,天子当真安然无恙了?那便好,那便好,只是我等路上亦不可延误,早些到了长安时,也好早日救出天子。”

    辛锐、贾诩都点头称善。

    北海距长安千里之遥,这一路下来,众人可谓风餐露宿,颇为艰难,历时半月,总算远远望见长安城。

    长安城久在军管之下,商业凋敝,百姓皆有菜色,董卓专权伏诛之后,郭、李二贼又把持朝政,直叫皇家威严尽失,一干大臣亦是有名无实。

    见长安城在望,辛锐嘱咐道:“我等不可冒然进城,还需文和先行,去李傕处寻一个人,我有大用。”

    贾诩闻言问那人是谁,辛锐道:“李傕部将杨奉,文和可认得此人?”

    贾诩点头道:“认识,他原是白波义军,后来投了李傕,此人倒有些忠义,颇识大体。”

    “是了,文和此去便是寻他来与我等相见,只是长安现下乱的很,你进城千万小心,便是寻不着也莫要强求,你比那杨奉要紧的多。我叫孟起陪你前去,有个照应。”辛锐嘱咐道。

    “诺!”贾诩是个感情不外泄的人,面上看不出是喜是悲,但从他微微颤抖的手上可以看出,辛锐此言还是颇叫他感动。

    贾诩和马超趁天色渐暗,进入城中,辛锐吩咐伙计,于城外十里一处荒村落脚,这也是之前便和贾诩约好的地点。

    众人吃了晚饭,童渊凑过来笑问道:“小将军,不知此次叫老夫随行,可有什么差遣么?不会只是给老太尉和小将军做个保镖吧?”

    “老先生,这次劳烦您老一同前来,确有要事,只是现在还不能说,到时便知。”辛锐诡笑道,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小将军忒不痛快,闷煞老夫,便请直言。”童老爷子佯装不悦道。

    “呃,也罢,那小子先冒昧问一句,老先生有几个弟子?”辛锐问道。

    “嗯,早年收过两个,算上子龙这个关门弟子,共计三人。”童渊答道。

    “西川张任,武威张绣,常山赵云,可对?”辛锐笑道。

    “正是,小将军如何得知?”童渊大奇道。

    “家师授了小子一卷‘英雄榜’,先前不是告诉老先生了么?”辛锐道。

    “是了是了,令师是神仙,老夫倒是忘了这事。只是小将军问老夫有几个弟子,跟这次来长安迎天子有何关系?”童渊纳闷道。

    “张绣正是长安守将之一的张济之侄。”辛锐答道。

    “哦?老夫昔年收此子为徒,只道他天资颇好,却不知还有这节,小将军是想叫老夫劝张绣来投?”童渊问道。

    “张绣目下可能只是张济营中一员偏将,手下兵马不多,再则未必肯听他调动。因此现在招降,时机未到。”辛锐摇头道。

    “那……老夫可以去张绣处探探虚实,若是可行,再招之前来,毕竟老夫之弟子屈身侍贼,做这不义之事,老夫也痛心疾首。”童渊深明大义道。

    “老先生有所不知,张济之军负责灞桥守卫,若是文和此行顺利,寻着那杨奉到此,营救天子之事易耳,只是要离开长安必过灞桥,因此到时还需老先生出力,劝服张绣,若他能放天子能顺利通过,便是大功一件,老先生也不必为他再烦恼了。”辛锐解释道。

    “这样也好,张绣是个颇识大体的,本质不坏,想来此事不难。只是我等离开之后,他仍是身在此地,老夫于心不忍那。”童渊担忧道。

    “老先生但请放心,我料长安众贼若是失了天子,必相互争斗不止,届时那张济将会出走长安,张济将星微弱,当是不久于世,届时张绣得了张济部众,我等再去招他来投,岂不是平添一大助力?”辛锐只好拿出‘观星术’来忽悠童老头。

    “这便好,这便好。那老夫就静待小将军用计了,但有差遣,老夫万死不辞。”童渊郑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