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49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泰山之行圆满成功,兵不血刃,辛锐兴奋不已,现阶段的战略布局有了臧霸坐镇泰山郡,牵制徐州,刘备防着袁术,又一时无力北顾,待经营年许,这块地盘便算是坐实了,任谁也不敢窥视。

    翌日辛锐、许褚辞别臧霸,换了便装,将所率三千军士遣回北海,二人快马轻骑上路,直奔琅琊国。

    这三千军士本是用以震慑臧霸,如今臧霸已归顺,留之无用,空费粮草,索性由前去讨钱粮器械的孙观带队,带回北海供太史慈调度,如今北面扩张颇为吃紧,有这三千生力军,好歹能缓解人员不足的状况。

    这日北风呼啸,彤云密布,辛锐行至阳都,竟下起大雪。忙从行囊中取出毡帽大氅,将自己包裹严实,叫许褚留意酒肆客栈,赶去投宿。

    如今年景不好,加之前番曹操劫掠徐州,以致民生凋敝,这阳都县里,街道冷冷清清,少有行人,店铺也多半大门紧闭,关张歇业。

    辛锐二人走了半晌,好歹看见一处酒肆,挑着破烂酒幌,上写一个“张”字,正在开门营业,辛锐大喜,急忙和许褚下马进店。

    小二见来了客人,衣着不俗,小心翼翼将二人迎进店中,落座之后,许褚拿出一吊钱,吩咐小二上些时鲜好酒,好生照顾马匹,小二得了钱,乐颠颠跑去张罗。

    这间酒肆,四壁颇为残旧,一个炭火盆,几只大酒瓮列在柜台一旁,一个年迈老者正在给二人沽酒,正是此间是掌柜。

    少顷,酒坛酒盏被小二端了上来,又将出一盘菜团子(野菜和谷面混合蒸成的窝头),老掌柜歉然道:“小店粗陋,只有这点菜团子下酒充饥,客官莫怪。”

    辛锐见此间生活艰辛如此,心中不忍,笑道:“老丈不必客气,我等行路之人,能有口吃食,有处落脚,哪里还求什么。”言罢吩咐许褚道:“仲康且取出包内肉干,与小二哥到厨下烹制了,端来下酒。”

    许褚领命拿出肉干,随小二去了,辛锐邀请道:“今日天气寒冷,外面大雪纷飞,怕是也没甚客人,不如老丈也请过来同坐,一起吃杯酒,暖暖身子。”

    老掌柜推辞半天,见辛锐诚挚,道了谢,坐于辛锐对面。

    辛锐问道:“敢问老掌柜可是此间人士?”

    “小老儿正是祖居阳都,前阵子兵荒马乱的,县里多数人都逃到他乡躲避战乱,因这把年纪,腿脚又不灵便,因此只好留在此间,听天由命。”老掌柜打开话匣子。

    “那这阳都可有诸葛家?”辛锐问道。

    “有,有。县城向南十里,有诸葛庄,乃本地望门,偌大的庄子,只是前年族长过世,家道中落,而今只剩下三个后生在庄上住。那大诸葛相公,还常来沽酒呢。”老掌柜道。

    “前来沽酒的大相公可是唤作诸葛瑾?”辛锐心下激动,急问道。

    “这……好像正是此名。”老掌柜想了半天,隐约记得。

    诸葛珪虽无盛名,却歹竹出好笋,生出三个英雄儿子。辛锐闻知诸葛兄弟三人现下都在庄上,心下大定。

    闲聊一阵,许褚同小二端上一钵肉汤。那香气飘出,叫虚弱的老掌柜登时精神了许多。

    辛锐招呼小二道:“小二哥,我邀汝家掌柜坐下同食,你便也一起来坐,吃些肉汤吧。”

    小二哥十四、五岁年纪,虽是瘦弱了些,但双目有神,眉眼端正,此刻尽管万般馋这肉汤,却努力咽了口唾沫,笑道:“怎敢叨扰客官,请客官和掌柜自吃便是。”说罢转过头,要向后院躲。

    辛锐目视许褚,许褚会意,一把将小二哥拽回来按到座上,嘿嘿笑道:“你与某家在厨下辛苦半日,怎好有功不受禄?”

    老掌柜亦叫道:“蒙儿,既是客官可怜我等,便坐下一同吃些,还不赶快谢谢客官。”

    小二哥憨厚一笑,道了声谢。

    老掌柜道:“小老儿早年丧妻,无有子嗣,这小二蒙儿乃是去年雪天冻饿昏倒在门前,因见他可怜,便救下来收留在店中,这孩子倒是机灵聪慧,又有些力气,只是倔强的紧,我亦多次劝他逃难,只是不肯,要留下来照顾我,唉!”

    “却是不易,也难得小二哥知恩图报,一片赤诚。”辛锐感叹道。

    “谁说不是,”老掌柜亦是感慨道:“由此小老儿便做主收他做了义子。我年老体衰,不能经营,多得这孩子帮助。”

    许褚将肉汤为每人盛了一碗,老掌柜和小二哥皆不知几年未尝过肉味,万没想到竟能吃得上一顿肉汤,正在端起碗欲食之际,两人却不约而同停了下来,老掌柜将手中汤碗递到小二哥面前,慈爱地笑道:“蒙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中贫寒,不曾吃得起肉,你便把为父这碗也吃了吧。”

    小二哥手中汤碗却是同时递到义父面前,本欲将自己肉汤给义父吃了,见义父说这番话,顿时哽咽。

    辛锐见这家虽然生计艰难,小二哥亦不是亲生,但难得的是父慈子孝,相互爱护,不禁生了恻隐之心,便将自己肉汤递到老掌柜面前,许褚见状亦将自己肉汤放到小二哥眼前。

    辛锐问道:“老丈可知北海国?距此地东北数百里,那里物阜民丰,百姓皆安居乐业,若是老丈想去时,直叫小二哥携汝前往,小子自那里来,于城里颇有些人脉,就为老丈在西城讨块地皮,继续开这酒店,岂不是好?”

    言罢叫许褚将出几吊五铢钱,给这小二哥,小二哥望向义父,不知所措。

    老掌柜颤颤巍巍起身,就要磕头,许褚和小二哥见状,赶忙上前扶起,老掌柜感激道:“客官大恩,叫小老儿如何报答得了,北海城之名,县里也多有来往商人提起,小老儿前番也想要举家去投,只是无亲无故,又不明深浅,这回得遇客官指点,吾家有救了。”

    说罢又拉小二哥磕头谢恩,许褚强拉不住,那后生异常执着,坚持跪地磕了三个响头,谢道:“吕蒙多谢恩公救我与义父。”

    许褚怪叫道:“这后生好大力气,倒可给某家做个徒弟。”

    辛锐沉浸在民生疾苦的遐思中,知道古人重视礼节,因此对小二哥替义父磕头致谢倒不甚在意,乍闻小二哥报名,吃了一吓,慌忙从座上起来,走上前去,惊问道:“你待怎说?你叫什么?”

    老掌柜和小二哥都被辛锐吓了一跳,小二哥当场愣住,亦忘了起身,到底老掌柜年长,缓了口气道:“这孩子名叫吕蒙,是汝南人,去岁家乡遭黄巾贼劫掠,举家逃难至此,路上与娘亲失散,流浪至阳都县。客官莫不是认识蒙儿?”

    “呃……这倒不是,只是小二哥长得与小子兄长神似,故而失态。”辛锐赶紧掩饰道。

    许褚闻言纳闷不已,却不多言,将吕蒙拉起来,四人又重新坐好。

    得了辛锐襄助,生活充满新的希望,因此老掌柜和吕蒙也不再颓废,收了辛锐给的盘缠,开始吃喝。

    东吴四杰,这个白衣渡江的吕子明,竟是落难到了琅琊,无巧不成书,天下何其小也。辛锐嚼着菜团子,心里乐开了花,原本冲着诸葛三兄弟而来,没想到搂草打兔子,竟在乡野酒店里捡了个宝。

    “蒙哥儿此前可曾读书?”辛锐问道。

    “汝南家里也穷得很,上不起私塾,只于门外偷偷听过先生讲孟子,识得几个字。”吕蒙腼腆答道。

    “方才我家许武师说要收你做徒弟,教你弓马武艺,你可愿学?”辛锐又问。

    “愿学愿学,俺自小便仰慕那些征战沙场的大将军。”说到志向,吕蒙不再羞涩,双眼透着渴望的光芒,许褚见之大笑。

    “武艺要学,经史亦要掌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不读书,又怎会知兵?”辛锐虽说年纪小,却自有一种气度,把诸葛亮的名言套来教育吕蒙道。

    吕蒙郑重点头道:“谢谢恩公教诲,俺省得了,学文习武,都不会懈怠。”

    “那好,你便先来拜了武师傅,许褚许仲康。”辛锐见孺子可教,欣然道。

    “莫不是那战曹操铁骑的虎……”吕蒙自觉失言,噤声不语。

    “哈哈,这小子倒有些见识,某家便是那‘虎痴’许褚。”许褚不以为仵,爽朗大笑道。

    “那阁下便是人称神童的北海辛小将军?”吕蒙见许褚默认,诧异道。

    “正是辛锐。”辛锐也不掩饰,承认道。

    吕蒙和老掌柜闻言又要下拜,却被辛锐拦住:“无需多礼,二位既已归我北海,我们便是一家人,何须如此俗套。”

    “俺们在这县城中多闻小将军大名,前番战退曹贼,皆是小将军神威。”吕蒙兴奋道。

    “世人谬赞而已,不过蒙哥儿,我可是有言在先,你学文习武一定皆不可半途而废,武艺就师从仲康,经书兵法嘛,我为你找个大家做师傅。你既与北海有缘,便不管出身如何,几年后也必要成为栋梁之才,我希望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按在你身上,能恰如其分。”辛锐语重心长道,套用现成名句,这感觉真真妙不可言。

    “俺省得了。请小将军看俺日后表现。”吕蒙郑重道。

    阳都虽破败,到底是个县城,有一定的人流量,这酒肆一直开着,自然对外面消息甚是灵通。

    想及此,辛锐对今后的情报机构,亦有了计较,待那新酒酿出之后,要将这酒店,开遍十三州各郡县。那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辛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