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45章 练兵,要站在伟人肩上

周瑜所言一针见血,这位未来的大都督,果然深谙兵法。至于以战练兵,辛锐心中业已有了计较。

    当晚辛锐召集众人议事,闻讯后文臣武将纷纷赶来中郎将府,不多时便齐聚一堂。众人落座后,依次汇报工作,周瑜旁听。

    孙乾统计府库所存钱粮马匹、军械铠甲等战略物资,糜竺统计商铺、百姓田产、赋税等,太史慈以下武将则是汇报训练情况,另外由于士兵充足,几员正将又忙于练兵,现已将副将陈铠调任金矿守备,带兵一千,专司看守金矿,押运黄金。

    辛锐仔细听取,不时提问,又将下一步城建规划的重点重申一遍,而后将周瑜所提弓骑营练兵建议向太史慈指示一番,众人领诺。

    而后辛锐取出一张简陋的羊皮鞣制地图,在案上摊开,对众人道:“北海新军组建以来,练兵已有几月时间,今日我与公瑾兄长到校军场观摩良久,最后定下一个主意。”

    在座大都不是蠢人,见辛锐将出地图,便能嗅到一丝战争的气味,不约而同呼吸加速,有兴奋,也有紧张。只许褚和辛霸两个懵懵懂懂,不知所云。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公瑾兄所言以战练兵之法,深合带兵之道。诸君请看,”辛锐手指地图一处,缓缓道:“曹操此时被温候夺了兖州,只剩治县鄄城、东阿和范县三个县城,我意欲伐之,不知诸君之意若何?”

    众人陷入沉思,许褚此时却听得真切,霍地起身请战道:“将军请下令吧,仲康愿做先锋!此番若不砍他曹操百八十刀,某家提头来见。”

    言未讫就见辛霸亦神情激愤,同样讨令出战。看来去岁与曹操交战受伤之事,仍深深刺激着这两位,都是报仇心切。

    “二位请安坐,打是必定要打,但至于如何进兵,还要众议过后才能定夺,稍安勿躁。”辛锐见士气可用,深感欣慰,目视诸人道。

    还是杨修进入状况最快,只见他起身端详地图,缓缓道:“曹操去岁征讨徐州之际,不料后院起火,兖州几乎尽失,由此可推断其治下人口、兵马钱粮也必然大大缩水,再不复前番诈称十余万的壮观,依我所见,如今他除了手下几支精锐尚存三五万人马,余者多半树倒猢狲散。”

    陈登点点头,赞同道:“无钱不养兵,去岁兖州大旱,军粮捉襟见肘,温候处若不是与将军有姻亲,向北海开展互市,以马匹换钱粮,此刻怕是早就支持不下去了。由此可见,那曹操亦同样不好过。”

    太史慈沉吟良久,道出自己见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说现下依附于曹操的文臣武将,只剩下他几个族中子弟,再就是颍川那些谋士了,这些都是曹**党,各个或文或武,皆有不世出之才,不可小觑。”他本是智勇兼备之大将,去年的遭遇战令他对曹操军有所了解,因此多了一丝谨慎。

    “子义所言极是,曹操势大,那陈留是他老巢,盘根错节,虽仅余三县,却赖程仲德、荀文若死守,凭温候之勇亦不得寸进,今番大军业已回师,再欲攻克怕是难上加难了。”糜竺心有余悸道。

    众人各抒己见已毕,辛锐暗视周瑜,却发现他只是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心里好笑,遂问道:“公瑾兄长,汝定的这计策,现在诸君所言俱有道理,不知兄长有何以教众人?”

    “想必将军早有成竹在胸,瑜敢班门弄斧?”周瑜反将一军,笑对道。

    辛锐骚骚一笑:“兄长何故过谦,便请试言一二,也好为我等解惑。”

    “既如此瑜试言之,请诸君看这地图。”周瑜也不再玩笑,伸手指向地图,以食指在图上虚划一个圆弧,自平原郡起,经济北、东平、任城、鲁国、直到琅琊国,又从上至下在圆弧上点了几点,接着道:“今冬明春这三四月之间,我等要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这般。将河北袁绍、鄄城曹操、徐州刘备,死死钉在范围之外,不得寸进。”

    “袁绍入主邺城,初定冀州,正忙着北上与公孙瓒争夺幽州,无暇南顾,刘备南下徐州,平原郡乃无主之地,我等只需将袁绍些许守军吓退即可,继而大力经营平原,修葺城池,将之打造成铁桶一般防御,遇险则北海、濮阳两路出兵援之,必保无虞,平原郡沃野百里,可迁移部分流民,兴修水利,种植麦、苎麻等,发展农业,以资军需。”

    “济北相鲍信,两年前已死于黄巾之乱,目下济北国亦为无主之地,此地临近曹操势力范围,须派一大将镇守。”

    “其余东平国、任城国、鲁国各地,莫不如是,只这琅琊国,属徐州治下,尽量不要惊动刘玄德,毕竟有着三家联盟的誓约在前,我等不可轻易毁约,我料这徐州新定,整军安民也够让那刘备忙于应付,此时应是顾不上这里。可先遣一个精细人前往琅琊说之,能不动刀兵令彼宾服,自是上上之策。”

    周瑜讲起来便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自顾自言讲半天,却半晌不曾听得一句回应。再抬头看时,只见武将还好,仍旧斗志高昂,各个摩拳擦掌,只是堂上众谋士皆瞪大眼睛盯着自己,仿佛自己是洪水猛兽一般。

    莫不是我的计策太悬?把大家吓坏了?周瑜只好苦笑。转眼却见辛锐正望向自己,目光中满是鼓励和赞许。

    看来唯有此人知我。周瑜心下大定,郑重问道:“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辛锐微笑颔首,却不作答,问向众谋士道:“诸位可是觉得公瑾此策太过冒进?”

    “将军,公瑾策略虽好,但颇为凶险,目下我北海带甲不过三万,虽无钱粮之忧,但分兵把守这若干郡县,兵力捉襟见肘,兵多则难以守全,兵少则不足用,倘被各个击破,得不偿失啊。”陈登率先反对道。

    杨修接道:“如今我北海城已颇具气象,各行各业亦是步入正轨,若不待发展至一定程度便盲目扩张,无异拔苗助长,杀鸡取卵,望将军三思。”

    “是啊,实在过于冒险。”孙乾、糜竺赞同道。

    “恁多地界,俺们几人都去了,怕是也守不过来。”就连辛霸也实话实说道。

    太史慈倒是没有言语,他最了解辛锐,看此情形便知辛锐对周瑜之说深表赞同,因此没有提出异议,只待辛锐解说完毕,下达命令。

    辛锐耐心地倾听,等大家都把话说完。而后笑道:“诸君肺腑之言,乃是为我北海之前程大计,锐深感欣慰。不知诸君可知‘战略纵深’否?”

    见众人皆疑惑不解,辛锐解释道:“所谓战略纵深,即是可以提供行军、埋伏、补给、交战等征战用途的地域。诸位请看地图,北海国南北皆是大海,只有几百里路程,骑马朝夕可至,东面过了东莱郡亦是大海,亦不过几百里,未料胜先料败,倘若有朝一日叫他家诸侯兵临城下,我等守城不利,当退向哪里?”

    众人闻言再度陷入沉思。辛锐接着道:“来袭之敌必然是从西面围定,向东驱赶,等退至海滨,试问诸位,如何区处?”

    “这便是战略纵深不够广阔,以致将自己置之死地。虽则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那是非常境地之下才可行的险着,在此并不适用,若真有这一天,我等皆成瓮中之鳖矣。”

    “公瑾方才所言,无非将北海之门户扩出千里之遥,即便有一处守城不利,亦可暂退,避其锋芒,以利再战。”辛锐笃定道。

    周瑜点头赞叹道:“瑜正是此意,谁知将军这‘战略纵深’一说,竟是精辟之至,妙不可言。”

    陈登此刻第一个缓过来,此刻对周瑜之策倒是不那么抵触,因问道:“将军之解说不难理解,扩张亦是良策,只是仍解不了兵员不足之忧啊。”

    “借。我且问你,北海兵三四万可是事实?”辛锐道。

    “然也。”

    “濮阳呢?”

    “亦有三五万。”

    “徐州呢?”

    “两三万总是有的。”

    “我三家乃是联盟,一家违约,另两家必共讨之,就算此约不可全信,温候姻亲亦不可靠,但温候与曹操互相牵制,刘备有淮南袁术时思吞并,此皆牵一发而动全身,每家皆不敢轻举妄动。今岁兖州大旱,温候与曹操两家皆是入不敷出,难熬至极,自然更不敢轻动,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因此,每地驻军千人足矣。”

    辛锐分析丝丝入扣,毫无漏洞,各家形势了若指掌,陈登疑虑顿消,安心坐了下来。

    “占据这些地方之后,先颁政令,以我北海之成法安抚百姓,取得民心。各地都要按北海城建规划,除却酿造司、铸造司、儒学馆和讲武堂,其余均不可或缺。征兵、招贤纳士、垦荒、建筑、发展商贸都是重中之重,这些事,少不得又要劳动诸位了。”辛锐语重心长道。

    “愿为将军(主公)分忧。”众人慷慨应诺。

    “扩张之事就此定案,至于人手分派,还望元龙、德祖拟个章程出来。既然北海城扩到了曹操家门口,兄长不妨再言如何向他用兵可好?”

    周瑜笑道:“万事俱备,用兵易耳!只需遣轻骑数百,骚扰劫掠,曹操必起兵驱逐,兵少则聚而歼之,兵多则退回守之,他又防着温候,必不敢深追,我等只需注意莫深入险地即可。”

    众人都道好计。

    辛锐点头赞许道:“此计甚好。我为此计定下十二字方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只是有一点,严禁乱害百姓,若遇百姓有难,可劝其投我北海。若有违军令者,必严惩不待。”

    周瑜听到辛锐归纳这十二字,感叹一声,若有所思。辛锐知他被自己的‘伟人兵法’之精髓深深吸引,也不去扰他。

    练兵,一定要站在伟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