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39章 妹子与侍卫长

是夜,北海太守府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常。文臣武将,无论新晋还是故旧,很快一团和气,这其中辛锐自然功不可没。

    孔太守、辛老爷子与杨太傅正一边饮酒一边谈经论道,仨老头红光满面,口若悬河,不知辩论些什么,孙乾陈登等晚辈神情专注,不时拍手称快。

    另一旁马超早以自己的爽朗豪迈与太史慈辛霸等打成一片,讲些兵法武艺,互相交换心得。

    论起兵法武艺。众人自然以马超和太史慈为首。

    太史慈行军布阵章法井然,暗合玄理,这皆是受姜尚指点之故,若是硬说不足,可能欠缺一些临阵对敌经验,少了几分机变。

    马超则是擅长奔袭游击之术,颇有些霍去病的架势,急行军,突袭战,讲的有板有眼,而安营布阵则稍显逊色,这也不奇怪,生在西凉地界,几乎天天与游牧民族打交道,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对于骑术与骑兵作战,可谓家常便饭。

    辛霸武安国众偏将皆受益匪浅,及至马超与太史慈相约来日在校场上比武,辛霸武安国兴奋地眼睛都要冒出金星来。

    辛锐席间来回串场,与老学究们谈几句经史,再来和武将们讲些兵法武艺,一时间忙的不亦乐乎。

    众人夜深方才各自散去,杨氏一家先行安排在太守府住些时日,马超则商定随辛锐回辛家暂歇。

    见大家都意犹未尽,孔太守当即表示明日后日仍继续大摆宴席,定叫大家尽兴。众人谢过太守,辞别辛锐后,方各自散去。

    辛锐携老爷子和马超回到家中,先是带马超给母亲辛杨氏请安,而后安顿好马超,再禀过父母,回到卧室。

    回想今日闻听周瑜到北海的消息,心痒难搔。暗想,这厮目下正保着孙策准备血战秣陵、曲阿呢,来求冶铁之术,只道为自己叔父发展地方经济,其实不过是借口罢了,还不是为了扫平江东,积攒军械辎重做准备!若非我回来及时,怕是北海将错失这一大臂助。小霸王、美周郎,嘿嘿......

    这一夜,辛锐睡得很是不好,不知在想些什么。早上起来,却也不见睡眼朦胧,只是亢奋的紧,穿衣下榻,推开房门。

    早见太史慈马超立于门外廊下,见辛锐出门,一齐上前参见。原来二人少时要去校场比武,特来请辛锐一同前往。

    辛锐大咧咧地笑道:“二位兄长无须多礼,既是在家中,我们就如兄弟一般,只把我家当做自家。”

    太史慈朝夕相处,早已颇为习惯辛锐这架势,马超初来乍到,还略有拘谨,忙道礼数不可废云云。

    辛锐洗漱完毕,引二人到正堂坐定,待家人奉了茶点,辛锐边吃边对二人道:“目下有三件事,需即刻实施。前几日在安平曾与孟起言道凉州有事,现在我就修书两封,一封至征西将军马老爷子,另一封送至长安城,贾诩贾文和手里。子义可派精细人前往下书。可保西凉无忧,与李郭二贼相安无事。”

    言罢辛锐便叫家人取来笔墨纸砚,一边啃着果子,一边挥笔写就两封书信。封好后交予太史慈。

    之后辛锐骚骚一笑,道:“另一桩,是为孟起终身大事。杨太傅那边尚未知孟起身世,可挑选几个伶俐的小厮,拨去太守府伺候,叫他们瞅着杨老爷子闲来无事之时,聊些孟起家事。一定要突出强调孟起的人品武艺,身世地位。但有一点,不能故意讲在杨太傅面前,最好是不经意地讲,又恰恰被他听了去。你可明白?”

    太史慈本就不是笨蛋,又是见惯了辛锐的特立独行,当下也微微一笑,点头应命。

    倒是马超很不好意思,一副白面此刻已涨得通红。初时听辛锐谈凉州之事时还充满崇敬与感激,现在只剩下羞涩腼腆了。以至于辛锐说完头两件事,马超都忘记拜谢。

    辛锐不以为意,饮口茶问道:“曾听杨德祖言孟起有一妹,寄居北海商户家中。不知此时安在?”

    马超闻言面色渐变尴尬,苦着脸道:“现在我已追随主公,并无不可言。超确有一妹,名唤云騄,今年十五岁。我父自早年便在中原各地设有马市,大小规模不一,北海城亦有。愚妹年幼贪玩,经常跟随西凉马商四处游走,前番遇杨德祖之时,她正好是在北海。因此......”

    这马腾也绝非等闲之辈,美其名曰开设马市,其实不就是到处设情报站么。嘿嘿,有点意思。

    “云騄现在可在北海?”辛锐又问道,马超吃了一吓,有些摸不着头脑,嗫喏道:“应该还在马市居住。若是主公觉得...此举不妥,我即刻遣散北海马贩,叫家奴带妹妹回去西凉。不过,愚妹虽然顽皮,但颇识大体,又识文断字,有些武艺......”

    辛锐一愣,超哥这是担心我因马市之事迁怒他妹子?我一个未成年,又非恶人,能杀了她还是插了她!

    为免误会加深,辛锐忙笑道:“非也,马征西建市贩马,亦是好事,今后两家可以多多合作。我军正是值扩充之际,前番还去濮阳买了恁多战马。至于令妹,更无须担心,恰逢我前天夜观天象,不久令妹必能许一个大英雄,届时由我保媒,少不得要向孟起和寿成公讨杯喜酒喝哩。”

    关心你妹子还不是为了将我心中最理想的侍卫长--赵子龙拉到麾下!舍不得马云騄,如何套的着赵云。

    西凉尤其是羌人,婚俗与汉人迥异,青年男女若是相互倾心,便可自行结合,大多无需父母媒妁,繁文缛节。这也能解释为何有羌人血统的马超在安平镇好似泼皮般骚扰杨家妹子了。

    马超见说登时如释重负,幸喜辛锐不追究情报站之事。同时又多了些莫名其妙,小将军如何连我妹子婚事都算得出来?

    不管这些了,主公之能神鬼莫测,岂是自己能够勘破的。只不知妹子能许给哪一个。不会是太史子义吧?看来倒是一条汉子,只不知本领如何,一会比武若是架得住我这条铁枪,和妹子倒也般配。

    胡思乱想到此马超复又开怀,忙拜道:“多谢主公。超必肝脑涂地以报主公恩德。”

    辛锐忙扶起马超,又抚慰一番,这才说道:“还有这第三件事,便是周瑜到北海求冶铁之法了。我意今日召子仲、元龙、公佑等商量一下,先听听你二人有何妙策?”

    太史慈道:“公子,慈虽不通谋略,却知这冶铁之法经公子改进之后,产量倍增,对我北海军民异常重要,当今天下大乱,正是用武之时,若是轻易与了他人,只恐养虎为患,对今后绝无好处。”

    马超亦表赞同。

    辛锐凝神道:“我何尝不知。只是有些事,非一家一城之事,你们固然说的有道理,却走了狭隘主义...”

    作为一个现代人,辛锐看事的高度自然比二将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发展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手段,若是只安心做某一个时代的土霸王,自然无需多虑。

    可是纵观华夏几千年,从繁荣昌盛,礼仪之邦到闭关锁国,落后挨打。

    若是能在时代源头确立一种科技为本的思想,把科技发展和重视人才上升到与尊儒重德,崇尚孔孟一样高度的话,何愁后世不兴旺,何愁中华民族会落后于西方列强!

    虽然不明白何为狭隘主义,太史慈马超却感受得到辛锐的高深莫测,齐道:“愿听公子(主公)高论。”

    辛锐沉吟片刻,道:“唉,这冶铁之术我是必要给周瑜的,另外还要教他海水煮盐之法,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姓甚名谁,都是我大汉之臣民,而这天下大势,也定然分久必合。届时都是为国家出力,还分什么彼此。何况我深知孙伯符和周公谨的为人,这个决定一定不会叫众人失望。”

    二将敬服道:“公子(主公)胸怀,我等不及也。”

    简单议事已毕,三人出了辛府,太史慈着人送信,又找了几个精细小厮前去伺候杨老头,辛锐安排糜竺、孙乾施工,一方面扩建小城,安顿百姓,一方面又在北海城内临着太守府,高价从商户手里征了一片地,计划建招贤馆与讲武堂。

    分派完毕,三人来到校军场,早间辛霸武安国糜芳等人各领校官兵士,整齐列在场上。再外围是城内百姓,人头攒动,人山人海。见辛锐带太史慈马超入场,军民登时狂热起来,欢呼声呐喊声排山倒海,震耳欲聋。

    辛锐被这阵势搞懵了,满脸狐疑走至点将台上,挥手示意,呼喊声良久方停。

    此时辛霸、武安国、糜芳前来参见。先向辛锐汇报训练情况。

    辛锐点点头表示赞许,指着校场外成千上万百姓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糜芳道:“禀将军,此前每日操演,亦有不少百姓前来围观,每次操演结束,百姓都会凑到校场外围,有想犒军的,有报名参军的...不一而足。今日大概是知道将军回来了,到场的百姓数倍于前。都是来睹将军风采的。”

    辛锐心情登时美妙不少,民心可用啊。接过太史慈递上来的自制扩音器,就是一个铁皮卷成的喇叭状话筒,辛锐为了练兵喊话特意做的。

    辛锐运起内力,对着话筒向台下数万军民喊道:“将士们,父老们,大家辛苦了。”

    台下又是山呼海啸,兵士喊声整齐划一:“为人民服务。”(这也是辛锐治军之‘特色’),老百姓却是喊什么的都有:“小将军辛苦...”,“小将军无敌...”,“吾家有宝贝外甥女一枚,堪奉箕帚,愿小将军纳之...”,“老汉孙女甚贤,如花似玉,情愿献于小将军做个丫鬟...”

    辛锐满脑门黑线,挥手示意,待喊声停息后道:“辛锐在此谢过父老乡亲了。请大家回去各司其职,莫耽误了活计,有空我定去看望大家。”

    辛锐这话起了作用,百姓们人也见了,话也喊了,又得到个前去看望的大支票,见小将军心系民生,无不欢欣。众人以什、伍为单位,各自陆续归家。

    接下来便是马超和太史慈比武的大戏,众军士无不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