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121章 老丈人看女婿

黄月英准备饭菜的工夫,出去逛游半天的马超等人也回到黄家,辛锐为众人引见了三老和庞统,一时间院中人声鼎沸,倒像是赶大集一般。

    见人多杂乱,唯恐惊扰几位老先生,辛锐当下叫酒楼伙计引许褚、诸葛均和四女先回集贤居,只留下马超护卫自己和诸葛亮,云騄和三个小夫人知道辛锐要办正事,也不多做纠缠,都乖乖随许褚他们回去了。

    吕玲绮出了院门向孙尚香道:“耍了这么久,我早就饿了,赶紧回去吃些好的才是正经,黄姐姐他们住在这破草屋,多半家里穷得很,没甚好吃,可苦了锐哥哥了。”

    众人不由莞尔,甄小姐道:“绮妹妹可莫小看了这茅草屋的主人,锐弟弟曾说这些人都是当世少有的大贤,昨日你不也看见那名叫庞统的丑书生和黄月英姐姐的手段了么?你想想,他俩都是这几位老先生的子侄,能培养出这般后人的,岂会是平庸之人?”

    其他三女不懂文采,甄小姐却是此道专家,昨日庞统那篇《论西川地势人情》的文章辛锐曾给她看过,甄小姐读后只觉得文中无论人文历史,还是地理风情,都被描述的精彩绝伦,更是能隐隐透露出作者无限的胸襟抱负和军事才华,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作出这样文章,其才能绝不在黄小姐之下,只是二人各有所专,黄月英的才华更加夺人眼球罢了。

    众人由许褚护送,一路谈笑着回了襄阳不提,单说黄家,月英做好饭菜,奉到石桌上,又点起几个灯笼,挂在院墙四周,将小院照的颇为明亮。

    庞德公命庞统拍开酒坛泥封,为在座众人倒上酒,而后端起酒盏,对辛锐似笑非笑道:“这盏酒,不知该敬徐州孔公子,还是该敬北海辛小侯爷,老夫还要多谢小侯爷赐酒。”

    辛锐微微一怔,随即端起酒盏笑道:“庞公果然眼神犀利,小子佩服。”

    庞德公一语道破天机,想必自己身份早被三个老头看破。也难怪,以这几位人老成精的智商,不难推测庞统和小黄从酒楼里赢得一坛头锅杜康,大有自己在旁边推波助澜的功劳,何况自己和三个小媳妇的婚事已是世人皆知,再加上许褚、马超都是北海有名的大将,老头们见了这些人,再略一串联,自己身份便呼之欲出了。因此辛锐也不再遮掩,索性大大方方与众人饮酒谈话,免得叫人觉得自己虚伪。

    “老庞真是个直爽性子,小侯爷既然微服来到襄阳,自然不欲大张旗鼓,你倒好,直接点破他的身份,若是小侯爷有个差池,全是你的过失。”黄承彦看似对庞德公有些微词,实则是婉转告诉辛锐,在座的都是可靠之人,绝不会将他的身份泄露出去。

    只有司马徽自顾自地饮着美酒,口中连道:“好,好。”毫不在意其他人。

    一旁的庞统闻听几人对话,却是眼中透出一丝精光,表情变得颇为丰富。

    “三位都是当世少有的大贤,小子绝非有意在三老面前隐藏身份,只是此番来荆州并不想惊动景升公,因此只扮作寻常客商,避人耳目。原本小子就想对三老以实相告,只是未等开言便被庞公拆穿,实在惭愧。”辛锐讪讪一笑,对众人解释道。

    “小侯爷是做大事的人,能屈尊来到黄贤弟的草庐中,与我们这些土埋半截的糟老头子对饮一番,便是我等莫大的荣幸,又何须多礼?不过老夫料想小侯爷此行,并非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的吧?”庞德公言辞犀利,句句透着机锋。

    既然都认出自己身份,那么自己此行的目的必然也瞒不过这几个老妖怪,辛锐正色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小子此来荆州,首要是敬重三位先生大才,想请三位随我去北海开馆授课,为朝廷培养人才;再者荆襄一地颇多贤士,小子不才想请他们去北海执掌军政,共襄大业;其三是件私事,还要求得黄公首肯。”

    辛锐深知在明白人面前不能有所保留,于是将此行目的向三老和盘托出,虽说三家与荆州高层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但依照历史上这三人对刘备的支持来看,他们对刘表并无多少好感,倒是十分懂得良臣择主而侍的道理。

    一番话说出来,倒是令三个老头陷入沉默,庞统倒是有心插句话,碍于伯父威严,嗫喏半天也不曾开口。半晌还是黄承彦干咳一声,打破了沉寂的空气:“不知小侯爷有什么事,要与老夫商议?”

    “小子此来,是向黄公求亲来的。”辛锐微微一笑,指着身旁表情尴尬的诸葛亮道:“亮哥儿身负小子代师传授的绝学,又对黄公的机关奇技甚是用心,黄公既然收他做了弟子,不妨亲上加亲,将黄姐姐许给亮哥儿,也好既有衣钵传人,又能得半个儿子养老,岂不是美事一件?”

    “这件事好,且不论其他,先应下这门婚事才是正经。”庞德公快人快语,当下撺掇道。

    一旁伺候的黄月英闻听此言,羞得连忙躲进屋中去了,司马徽大笑道:“好,好。”

    黄承彦再次上下打量诸葛亮一番,心中有种不真切的感觉。自己的女儿自己知,才学容貌都不差,唯独一头黄发,甚是怪异,已经到了十五岁年纪,却一直没人上门提亲,简直要成为自己一块心病,如今竟是天降好事,刚收了这么个英俊潇洒又才智卓绝的徒弟,便有当朝的北海侯、大将军辛锐为他向自己提亲,这不是做梦吧?

    “月英相貌大异常人,我家又是家徒四壁,连个嫁妆都陪不起,若说般配,也就才德尚说得过去,不知提亲之事,是小侯爷别有他意,还是亮儿自愿为之?”黄承彦所言都是事实,辛锐代诸葛亮提亲对自己诱惑的确不小,但凡事越是看似美好,越是蹊跷颇多,老黄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此时指望诸葛亮‘舌战群儒’、自我表白是不现实了,虽然诸葛亮并非嫌贫爱富、以貌取人的俗人,也看得出他对小黄之才颇为推崇,但这门亲事无疑在辛锐一力主持之下变得太过突兀,只怕不光是黄承彦,就连诸葛亮也是毫无防备,不过几个时辰,看似两人之间的玩笑就变成了现实,换谁能反应过来?

    “黄公且莫急于推辞,且容小子将此事剖析一番,再做决定不迟。方才我已经把前来荆襄的目的向诸位坦诚相告,只怕接下来的求婚之事,很容易叫黄公产生混淆,对我代亮哥儿提亲一事的目的产生怀疑,这是小子说话不明,在此先给黄公赔个不是。”辛锐端起酒盏,躬身敬了黄承彦一盏酒。

    “首先我必须向诸公说明,亮哥儿是我代师传艺的师弟,我想诸公都曾听闻家师乃是世外的神仙,这点我可以证明,绝非妄言。家师于昔日小子下山之时,曾授我一卷《英雄榜》,对天下的英雄人物尽有论述,小子能一路走到今日,历经多次劫难却安然无恙,又能令北海日渐壮大,此榜功不可没。小子依据此榜所述,为北海寻了许多奇人异士,或是孟起、仲康这般力敌万人的猛将,或是奉孝、文和这样智计百出的谋士,而亮哥儿正是榜中数一数二的王佐之才,因此我才做主代师收徒,将家师的兵法、阵法倾囊相授。说到黄公一家,黄姐姐亦是英雄榜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与亮哥儿有一番姻缘乃是天数,并非小子恣意妄言,因此才冒昧提出求婚一事,请黄公成全。”辛锐的‘英雄榜’乃是无往不利、百战百胜的‘神书’,不得不又抬出来忽悠众人。

    “至于想请诸位大贤移驾北海,则与亮哥儿拜黄公为师,娶黄小姐为妻毫无关系,完全是小子爱诸公大才,想日夜向诸位请教学问而已。再者小子无论到何处,代表的都是天子和朝廷,为大汉社稷求贤,也是小子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不论诸公决议如何,还请看我一片赤诚之心,为天下百姓多加考虑。”辛锐再次端起酒盏,起身向三老和庞统敬道。

    “小侯爷的事迹,老夫也有所耳闻,当真是英雄少年,令我等汗颜。小侯爷方才所言,老夫深信不疑。这婚嫁之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我黄家并非望门大族,却也不得不遵循礼法,亮哥儿父母、叔父都已过世,兄长又远赴江东,按说小侯爷倒也做的了主,只是老夫看亮哥儿似乎颇有些疑虑,不知这事他自己如何看法?”辛锐既然说得坦白,以他的身份黄承彦自知必然不会扯谎,这就只剩下诸葛亮这个当事人的意见了,这点对于独女黄月英今后的幸福至关重要,不由得老黄不担心。

    辛锐目视诸葛亮,后者经过一番思索似乎打定主意,起身向黄承彦拜道:“亮本是一介布衣,得主公青睐才能执掌北海军政,又有幸学得兵书战策、奇门五行,才不致终老山林,庸碌一生,而今蒙黄公不弃又肯收亮做了弟子,实在是亮的大幸。黄小姐身怀大才,与亮志同道合,实在是难得的佳偶,若是黄公不嫌亮自幼失亲,家门不兴,就请恩准将小姐下嫁与亮,亮无可报答,只能发奋学习奇术,将黄公之学发扬光大,也不枉黄公对亮的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