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之纵横天下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说姻缘

    tue jun 23 17:18:14 cst 2015

    又过了一阵,门外传来敲门声,辛锐走上前打开屋门,见陈登引着一位白衣少年立在门口。好个俊朗少年,面如傅粉,唇若丹朱,两道剑眉,一双星目,八尺开外身量,胸阔腰细,两臂微张,双腿长而健行。辛锐仔细看时,只觉得这少年有些像个后世的混血,眼眸中隐隐有些微蓝的光彩,真是帅翻了。

    陈登以目光微微示意辛锐,辛锐颔首,不待这少年开口,轻声道:“在下北海辛锐,今日有缘相识阁下与杨公,又遇到这桩事,只想从中做个和解,请阁下依在下之意行事,最好大家都能各遂心愿。”

    那少年拜道:“马牧久仰小将军风采,不期竟在这里遇见,又是如此尴尬之事,方才陈先生已经将小将军嘱托吩咐给在下,牧愿听小将军调解,只盼能达成所愿。”

    辛锐引着马牧入座,陈登退出去关上门守在外面,马牧抱拳道:“在下本就敬佩杨兄才学,实在无丝毫加害之意,只是见了婉儿,情不自禁,一心只想求得婉儿为妻,怎奈其父万般阻挠。原想在此长住,慢慢用心感化,只是近日家中传信,说有万分火急之事召在下回去。急切之下,不得已才出言相迫。”

    辛锐淡淡一笑,道:“公子不是中原人吧?”

    马牧一惊,见辛锐并无他意,才点头道:“在下凉州人氏,家族与羌、氐毗邻,只是在下自小便被家族送至中原,遍访名师,读书习武。一晃离家已有十载。”

    辛锐点头道:“今日遇见公子,锐甚感幸运,因此公子之忧虑,我愿全部为汝解之。这第一件么,便是公子的婚事,杨小姐神仙中人,佳配公子,也算郎才女貌,最为登对。这件事是小事,不足一提。至于第二件,便是公子的家事,我只一封书信便可化解,公子不必急急赶回家中,不知如何?”

    马牧狐疑地看着辛锐,他久在江湖,倒也早听说辛锐是神仙弟子,神通广大。不过自己家事自己知,哪里是一纸空谈便能解决得了的。

    辛锐见马牧不做声,心下也猜出他意思,微微一笑道:“公子不信倒也正常,不如我为公子算上一卦,再谈其他怎样?”

    马牧是个豪爽人,见辛锐这般说,也不犹豫,痛快道:“那就请小将军说说看吧。”

    辛锐装模做样盯着马牧看了半天,心中偷偷奸笑,缓缓道:“马公子生于凉州,家中祖上似有外族血统,若是我所看不差,公子是家中长子吧?”

    马牧老实地点点头,颇为不屑,却不言语。

    辛锐继续道:“马公子面相清奇,只怕还生在官宦之家,绝非寻常百姓。”

    说来言去,辛锐也不谈重点,只是扯些闲话,令马牧愈加烦躁。

    “我又看出马公子一家在当地颇受敬重,汉人,外族都俯首听命,是么?”

    马牧这时觉出话音,目光开始凝在辛锐脸上。

    辛锐不以为意,又道:“马公子兄弟姊妹共计四个,还有一个堂弟,此子最讨令尊和公子喜欢,皆因他智勇双全,虽武艺不及公子,但在少年中亦是出类拔萃,关键是他沉着冷静,富有机智,尤其难得。”

    辛锐一边掰扯,一边观察着马牧,马牧此时目光闪烁不定,显然这些话是说中了。这下,辛锐心中猜测彻底得到证实,几乎要忍不住欢呼起来:得来全不费工夫,超哥,还没出中原呢,我就这么好命见到你了。

    马牧沉吟了好一会,可能是心里几经斗争,这才拜道:“小将军真是神仙弟子,马超佩服之至。”

    辛锐笑道:“孟起少怪,我这都是雕虫小技,方才却是险些把自己性命都搭进去,看来‘祸从口出’半点不假啊。”

    马超脸一红,知道辛锐察觉自己方才几次动了杀机。也庆幸自己没有下手,否则还不定会遭什么天谴。毕竟传言辛锐虽是孩童之身,却无所不能,只看他猜透自己身份,便见一斑。迷信害死人,神仙弟子这块招牌竟救了辛锐一命。

    只是自己孤身在外,身份自然不宜暴露,不然被其他诸侯或者仇家势力得知,也是性命难保。

    辛锐明白马超担忧,安慰道:“孟起不必忧虑,你我今日有缘相见,乃是上天注定,我初时便已说过,不仅要助你娶妻,得偿所愿;更要助你平西凉,做一方诸侯。”

    马超吃惊地看着辛锐,继而大喜,此时在他眼里,辛锐这孩童便是天神转世,自己心中所想,他无一不知。

    起身离座,马超跪地拜道:“小将军,若是果能娶得婉儿,又平定了西凉,超愿做阁下马前一小卒,任凭将军驱使。”

    辛锐心怀大畅,忙扶起马超,好言抚慰。继而对马超骚骚一笑道:“那我们便即刻来解决这头件事。你附耳过来,只需如此如此……”

    辛锐对着马超耳朵叽咕半日,马超时而迷惑,时而若有所思,待辛锐讲罢,马超大喜道:“既如此,那超先和陈先生布置赶路去了。一切有劳小将军。”

    辛锐点头应允道:“放心,此间事毕之后,你只需与我同去北海,我们路上再谈西凉之变。”马超应诺退出屋外,欢天喜地与陈登同去镇外等候不提。

    待门外动静消失,辛锐又小心翼翼挪了堵在里屋门口的太师椅,这才敲门高声道:“请太尉出来说话。”屋门缓缓开出一道缝隙,杨修先探个脑袋出来看了一圈,而后出门,杨彪杨婉随后跟出。

    杨彪环视外屋,发现并无异常,心下稍安,仍是有些狐疑地问辛锐道:“小将军,那马牧……”

    辛锐笑道:“太尉放心,马牧已被我‘说姻缘’所说服,再也对小姐生不出邪念。我见这人也是个豪杰,已经留在我的帐下,这会他随元龙去整顿军马去了。”

    杨彪大喜道:“小将军真神人也。救了老朽一家人的性命啊。今后若是小将军有所驱驰,老朽定当竭力而为,死而后已。修儿,婉儿,还不拜谢恩公。”

    杨彪如此身份,年岁又高,自然是不能行如此大礼的。杨修赶忙跪倒,由衷地拜服,算替父亲一并谢过;杨婉也跟着盈盈下拜,神情有些惨淡,辛锐赶忙扶起杨修,连说不敢当。又抬手虚扶杨婉,由杨修将之搀起。

    辛锐将杨婉神情看在眼里,暗笑道:不得已只好先叫你和超哥再受几天相思之苦,等把你一家都忽悠到北海,必然遂了你的心愿。

    计议已定,待众人重回座中,辛锐挚诚地对杨彪道:“太尉,晚辈有个小小请求,未审均意如何?”

    杨彪此时心花怒放,横在心头的巨石早已烟消云散,这会儿脑袋转的也快些,会意道:“方才老朽便有言,小将军的事便是老朽一家之事,想必钱粮小将军自然不缺,我这小酒楼虽生意甚好,但怎及小将军坐拥北海和濮阳两座大城之财力。我儿德祖今年十九,自幼也粗略学了些文章经史,我早有意让他择明主而侍,只是纵观天下诸侯,各自心怀异志,争斗不休,又对我大汉毫无忠心,今日有缘得遇小将军,那北海孔太守又是个知书重礼的人,彪欲将我儿托付于小将军,执鞭坠镫,为大汉中兴尽一点绵薄之力,不知小将军意下如何?”

    辛锐暗道这老头反应倒是快得很,也是个明白事的人。大喜道:“如此甚好,锐多谢太尉看重,必不能负了太尉之托。太尉也莫再一口一个小将军地称呼我,我斗胆高攀则个,不如就称太尉伯父如何?”

    一句话哄得杨彪大喜,笑道:“那倒是老朽高攀了。贤侄无须多礼。”

    辛锐趁热打铁道:“伯父,小侄有个担忧,若是兄长随我去了北海,家中只剩伯父和婉姐姐,这安平镇地处兖、青之交,兵戈纵横,不是个安稳的去处,不如就请伯父举家随我一起迁到北海城,享些太平。小侄还能时常去请教些文章书画,若是孔北海得知伯父去了,必以国士待之,也好一同探讨些大计。不知伯父意下如何?”

    杨修此时也道:“父亲,小将军所言极是。北海城民风淳厚,自打平了黄巾,百姓安乐,市井繁荣,又兼兵精粮足,的确是个好去处,您若与妹妹留在此间,孩儿心中实在放心不下。”

    杨彪沉吟半晌,觉得颇有道理,又看眼女儿,问道:“婉儿,你怎么说?”

    杨婉眼中一抹异彩一闪而过,轻声道:“婉儿只愿随着父亲。请父亲定夺。”

    杨彪叹口气道:“罢了,那就依贤侄之意。我们打点一下,明日便一同前往北海。只是老朽这身份……”

    辛锐坦诚道:“伯父,如今的朝政,都被李郭二贼把持,孔北海每言及此,痛不欲生。有心讨贼,却无奈相隔千山万水,中间又隔着各路诸侯,伯父的遭遇,锐况且深表同情,何况孔北海?若是您去了,只怕太守大人高兴还来不及。而且居于北海,伯父的安全完全得到保障,因此请不必介怀前尘往事,我们从长计议。”

    杨彪点头道:“既如此,老朽也不再食古不化。这就收拾了行装,大家一同前去北海。但有一件事,只是不能和那马牧再见。”

    辛锐笑道:“伯父,那马牧已经被小侄点化,从今之后他会变得谦恭有礼,断然不会做出有悖道德之事,您就不要再介怀了吧。”

    杨彪想起马超,余怒未消,皱眉道:“哼,也罢。贤侄的本事,老朽还是信得过的,若是这样便好,只是今后也要少见他,免得烦恼。”

    辛锐暗笑这老头顽固得很,看来马超和杨婉今后还有很长一段弯路要走,但曲线救国也比反目成仇要理想得多了。

    当下众人心中再无疑虑,各怀心事地休息去了,明早整装待发,共同开赴北海。

    明天请假一天,家中有事。后天回来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