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音容宛在(三)
mon aug 10 15:13:48 cst 2015
如果作为一个较全面典型的话,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还是孔老夫子 ,孟老夫子,屈平,司马迁,华佗,诸葛亮,苏武,孙思邈,范仲淹,寇准,岳飞,及今的武植潘金莲。所谓少,对天下做贡献的名人还有很多,甚至一些无名的英雄,不可能全都归纳进来,也真真地委屈他们了。”赖世说道:“苏大学士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嘛,也不可能都能归纳进来呀。”警世又说道:“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就拿战争来说吧,有发动不义战争,就有正义战争来抵御。否则的话,国家就会灭亡,百姓就会遭殃,生灵就会涂炭。作为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像岳飞那样,拿起武器上前线,坚决打他个不留情,直至敌人罢手退出国门为止。国之安宁,百姓则安居乐业。要这样的话,在下还推荐孙武,著有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孙膑,也是杰出的兵家。在下是个穷书生,在下可怜穷苦人。陈涉与吴广在官逼民反情况下,揭竿而起举义;宋江举义;方腊举义。他们为了穷苦百姓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是当世的英雄。至于皇帝在下想,刘备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他小时候既与关羽、张飞结义前,是很困苦潦倒的,卖过草鞋。后来当上了蜀国皇帝也不忘百姓的安危与疾苦,可算是皇帝中之优了。总而言之,
·1751·
百姓是最伟大的。什么事情离开百姓,那是一事无成的。但百姓是个群体,个体形象化是无法体现出来的。”赖世说道:“阿弥陀佛,但愿天下太平,生灵昌盛。愿像苏大学士所说的那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普天之下,都是佛地。”警世说道:“法师差异,各个教都有他们自己的教义。在儒、佛、道等教并存的世道里,要达到一个教的境地,那是不可能的。要是那样的话,天下就没有战争了,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行善,处处和谐,那该多好啊。”赖世说道:“只要人人向佛,坏人也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极乐世界,人人共享。”警世说道:“法师的佛教说的极乐世界是最美好的,可是道教说的天堂也是最美好的。两个教的教义虽然不同,但是所向往的美好境地,确是一样的。在下不能妄加评论,依在下看,还是儒教面对现实,去治理天下。企图用教规去影响规劝人们向善,达到人人都成仙或成佛,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他们俩议论一番以后,相互都认识到,对于未来的探讨,只是个空谈而已。就连晋朝陶潜的《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方,也只是个幻想而已。现实生活是残酷的,穷苦的百姓还要挣扎在死亡线上,就连警世与赖世也不能例外。他们推完了传奇的人物外,还要拨拉拨拉谁是最渺小的人物。他俩还是警世先说出谁是最渺小的人物,警世说:共工,传说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山,天
·1752·
柱折,天塌西北,地陷东南,致使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夏桀王暴君;商纣王也暴君无道;秦始皇嬴政,暴君,焚书坑儒;董卓,奸臣;曹操,奸雄;曹丕,无手足之情,欲杀其弟限曹植七步前成诗,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即成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司马昭,野心篡权;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暴虐残忍;武曌武则天,篡权改唐为周;朱温,废唐帝,建立梁朝,使天下陷于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兀术,金朝都元帅,南侵大宋;宋钦宗赵桓,尿泡皇帝,丢失半壁江山;蔡京、童贯、高俅,奸佞之臣;宋高宗赵构,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大卖国贼秦桧,迫害忠良,是杀害岳飞父子的罪魁祸首,罪不可恕。赖世说道:“警学究说的是,贫僧没有异议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高大与渺小的对比,使人一目了然,传奇的就应该颂扬;渺小的就应该嗤之以鼻,甚至唾骂。警世感叹地说道:“一个人之所以能真正成为传奇的人物,归根结底是来自于自己的创造业绩和积累品行,人们与历史才能给他一个不朽的口碑。他们的光辉,闪亮在历史长河中代代人的心目中,永远受人敬仰的楷模与良师。武植潘金莲,他俩的一生,就是践行了
·1753·
‘做个好人’的楷模。是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好的、永久的良师与益友。”
为了缅怀与永记武植潘金莲的功绩与品格,里正提议要在武家庄为武植潘金莲建立庄庙,武烊坚决反对。他说道:“谢里正大人的美意,后生将不胜感激。但如果建庄庙的话,就家父与家母的为人,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是不能允许的。家父与家母生前的意愿是,多做好事善事少留名,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就可以了。他们生前说过,他们百年以后,不要立庄庙,不要立牌坊,那样会使他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他们说过,只在家庙里立个牌位,在宗谱上不拉他们的名字就行了,别无他求。”里正说道:“主要是广大庄民的意愿,本里正只是代表他们来提议。既然武公子说出武大学士与潘命妇的遗嘱,我们只得遵命,按二位老人的意愿办,使二老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慰。”里正与众庄民对武植潘金莲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对武烊阻止里正与庄民为家父与家母建庄庙表示敬佩,不愧为武家的好后代。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在什么地方,传出来说武植是个卖炊饼的矮侏儒;潘金莲是个不守妇道的**。尽管是家乡人极力的为他们夫妇俩来辟谣辩解,但武植潘金莲所作所为的好事善事,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尽管在一个庄上进行赈济灾民,但也没有超出一个庄的范围。况且,他们没有轰轰烈烈震惊于世的大事迹,没有名著大作。他们以平凡的人生来处世,根本不能
·1754·
像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等一大批名流那样,闻名于世。有人说,人交下无数个也不算多,得罪一个也不算少。可能武植在为朝官时,业绩突出,政绩斐然,执法如山,大义灭亲,所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的后代,因而得不到他们祖上的“阴德”而怀恨在心,肆意诽谤,也未可知。但他们夫妻俩的事迹与形象,却在家乡人们的后世里永传。说武植潘金莲是他们的祖先,形象高大,武植最起码也是个进士出身,朝官的品衔最低也是个正七品上衔的知县事;潘金莲也是个助夫成德的贤妇人。怎么什么时候却变成了卑微和卑鄙龌龊的形象,真不可思议。尽管家乡人极力地为武植潘金莲去“平反昭雪”,但只能淹没在**大海的人海中,加之数百年的传诈,要正本清源,简直如螳臂当车,难上加难,很难去实现的。因而,武植与潘金莲的名字,在同姓的后人中可能也是忌讳的,没有一个人敢起用的。尤其是潘金莲的名声“龌龊”,她的名字,在潘姓后世的女性中,肯定是没有一个人敢起用的。
金莲本是很上口的好名字,在古人的眼目中,金子是贵重的宝物,是富贵的象征。莲花是挺拔的,“出污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但那些“文人墨客”们,却把“金莲”比喻成闺房里“美女”裹脚后的臭脚丫子,走起路来屁股与大腿“一扭一扭”的,还称作为什么“三寸金莲”,体现出古典女性的美。武植潘金莲的家乡人说,这些文人墨客,不劳做,不种田,不
·1755·
做工,整天摇着扇子,摇头晃脑地琢磨起词藻。一个美女的“臭脚丫子”就这么贵重吗?“三寸金莲”美在什么地方?他们有一肚子“文辞”,咋不描写村妇的“天脚”呢?是不是他们“吃饱了——撑的”?也未可知。后来就有不听邪的,他们说他们不姓武,也不姓潘,他们就敢为自己的爱女起个“金莲”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好呢。时隔几百年,武植潘金莲家乡的人们,还记得这两位老祖先的功德。他们以为,这两位老祖先的荣誉是他们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期望着,天下人都能像武植潘金莲这样做人的话,那该多好哇。他们也相信,武植潘金莲的华夏精神,一定会发扬光大的。有人说,武植潘金莲夫妇,已经得道成仙上天堂了;还有人说,他俩已经功德圆满成佛上西天了。他们还认为,缅怀武植潘金莲夫妇的功德,不是为他们评功摆好,而是去更好地发扬光大他们的奉献精神,促进人人都“做个好人”。童年时学孝道,少年时苦读书,青年时立壮志,壮年时勤劳作,老年时发余热。去创造一个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家家讲孝道,处处讲礼仪,童叟无欺,没有战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天下和谐世道与未来不懈地去努力。
如果作为一个较全面典型的话,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还是孔老夫子 ,孟老夫子,屈平,司马迁,华佗,诸葛亮,苏武,孙思邈,范仲淹,寇准,岳飞,及今的武植潘金莲。所谓少,对天下做贡献的名人还有很多,甚至一些无名的英雄,不可能全都归纳进来,也真真地委屈他们了。”赖世说道:“苏大学士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嘛,也不可能都能归纳进来呀。”警世又说道:“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就拿战争来说吧,有发动不义战争,就有正义战争来抵御。否则的话,国家就会灭亡,百姓就会遭殃,生灵就会涂炭。作为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像岳飞那样,拿起武器上前线,坚决打他个不留情,直至敌人罢手退出国门为止。国之安宁,百姓则安居乐业。要这样的话,在下还推荐孙武,著有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孙膑,也是杰出的兵家。在下是个穷书生,在下可怜穷苦人。陈涉与吴广在官逼民反情况下,揭竿而起举义;宋江举义;方腊举义。他们为了穷苦百姓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是当世的英雄。至于皇帝在下想,刘备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他小时候既与关羽、张飞结义前,是很困苦潦倒的,卖过草鞋。后来当上了蜀国皇帝也不忘百姓的安危与疾苦,可算是皇帝中之优了。总而言之,
·1751·
百姓是最伟大的。什么事情离开百姓,那是一事无成的。但百姓是个群体,个体形象化是无法体现出来的。”赖世说道:“阿弥陀佛,但愿天下太平,生灵昌盛。愿像苏大学士所说的那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普天之下,都是佛地。”警世说道:“法师差异,各个教都有他们自己的教义。在儒、佛、道等教并存的世道里,要达到一个教的境地,那是不可能的。要是那样的话,天下就没有战争了,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行善,处处和谐,那该多好啊。”赖世说道:“只要人人向佛,坏人也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极乐世界,人人共享。”警世说道:“法师的佛教说的极乐世界是最美好的,可是道教说的天堂也是最美好的。两个教的教义虽然不同,但是所向往的美好境地,确是一样的。在下不能妄加评论,依在下看,还是儒教面对现实,去治理天下。企图用教规去影响规劝人们向善,达到人人都成仙或成佛,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他们俩议论一番以后,相互都认识到,对于未来的探讨,只是个空谈而已。就连晋朝陶潜的《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方,也只是个幻想而已。现实生活是残酷的,穷苦的百姓还要挣扎在死亡线上,就连警世与赖世也不能例外。他们推完了传奇的人物外,还要拨拉拨拉谁是最渺小的人物。他俩还是警世先说出谁是最渺小的人物,警世说:共工,传说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山,天
·1752·
柱折,天塌西北,地陷东南,致使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夏桀王暴君;商纣王也暴君无道;秦始皇嬴政,暴君,焚书坑儒;董卓,奸臣;曹操,奸雄;曹丕,无手足之情,欲杀其弟限曹植七步前成诗,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即成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司马昭,野心篡权;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暴虐残忍;武曌武则天,篡权改唐为周;朱温,废唐帝,建立梁朝,使天下陷于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兀术,金朝都元帅,南侵大宋;宋钦宗赵桓,尿泡皇帝,丢失半壁江山;蔡京、童贯、高俅,奸佞之臣;宋高宗赵构,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大卖国贼秦桧,迫害忠良,是杀害岳飞父子的罪魁祸首,罪不可恕。赖世说道:“警学究说的是,贫僧没有异议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高大与渺小的对比,使人一目了然,传奇的就应该颂扬;渺小的就应该嗤之以鼻,甚至唾骂。警世感叹地说道:“一个人之所以能真正成为传奇的人物,归根结底是来自于自己的创造业绩和积累品行,人们与历史才能给他一个不朽的口碑。他们的光辉,闪亮在历史长河中代代人的心目中,永远受人敬仰的楷模与良师。武植潘金莲,他俩的一生,就是践行了
·1753·
‘做个好人’的楷模。是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好的、永久的良师与益友。”
为了缅怀与永记武植潘金莲的功绩与品格,里正提议要在武家庄为武植潘金莲建立庄庙,武烊坚决反对。他说道:“谢里正大人的美意,后生将不胜感激。但如果建庄庙的话,就家父与家母的为人,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是不能允许的。家父与家母生前的意愿是,多做好事善事少留名,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就可以了。他们生前说过,他们百年以后,不要立庄庙,不要立牌坊,那样会使他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他们说过,只在家庙里立个牌位,在宗谱上不拉他们的名字就行了,别无他求。”里正说道:“主要是广大庄民的意愿,本里正只是代表他们来提议。既然武公子说出武大学士与潘命妇的遗嘱,我们只得遵命,按二位老人的意愿办,使二老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慰。”里正与众庄民对武植潘金莲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对武烊阻止里正与庄民为家父与家母建庄庙表示敬佩,不愧为武家的好后代。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在什么地方,传出来说武植是个卖炊饼的矮侏儒;潘金莲是个不守妇道的**。尽管是家乡人极力的为他们夫妇俩来辟谣辩解,但武植潘金莲所作所为的好事善事,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尽管在一个庄上进行赈济灾民,但也没有超出一个庄的范围。况且,他们没有轰轰烈烈震惊于世的大事迹,没有名著大作。他们以平凡的人生来处世,根本不能
·1754·
像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等一大批名流那样,闻名于世。有人说,人交下无数个也不算多,得罪一个也不算少。可能武植在为朝官时,业绩突出,政绩斐然,执法如山,大义灭亲,所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的后代,因而得不到他们祖上的“阴德”而怀恨在心,肆意诽谤,也未可知。但他们夫妻俩的事迹与形象,却在家乡人们的后世里永传。说武植潘金莲是他们的祖先,形象高大,武植最起码也是个进士出身,朝官的品衔最低也是个正七品上衔的知县事;潘金莲也是个助夫成德的贤妇人。怎么什么时候却变成了卑微和卑鄙龌龊的形象,真不可思议。尽管家乡人极力地为武植潘金莲去“平反昭雪”,但只能淹没在**大海的人海中,加之数百年的传诈,要正本清源,简直如螳臂当车,难上加难,很难去实现的。因而,武植与潘金莲的名字,在同姓的后人中可能也是忌讳的,没有一个人敢起用的。尤其是潘金莲的名声“龌龊”,她的名字,在潘姓后世的女性中,肯定是没有一个人敢起用的。
金莲本是很上口的好名字,在古人的眼目中,金子是贵重的宝物,是富贵的象征。莲花是挺拔的,“出污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但那些“文人墨客”们,却把“金莲”比喻成闺房里“美女”裹脚后的臭脚丫子,走起路来屁股与大腿“一扭一扭”的,还称作为什么“三寸金莲”,体现出古典女性的美。武植潘金莲的家乡人说,这些文人墨客,不劳做,不种田,不
·1755·
做工,整天摇着扇子,摇头晃脑地琢磨起词藻。一个美女的“臭脚丫子”就这么贵重吗?“三寸金莲”美在什么地方?他们有一肚子“文辞”,咋不描写村妇的“天脚”呢?是不是他们“吃饱了——撑的”?也未可知。后来就有不听邪的,他们说他们不姓武,也不姓潘,他们就敢为自己的爱女起个“金莲”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好呢。时隔几百年,武植潘金莲家乡的人们,还记得这两位老祖先的功德。他们以为,这两位老祖先的荣誉是他们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期望着,天下人都能像武植潘金莲这样做人的话,那该多好哇。他们也相信,武植潘金莲的华夏精神,一定会发扬光大的。有人说,武植潘金莲夫妇,已经得道成仙上天堂了;还有人说,他俩已经功德圆满成佛上西天了。他们还认为,缅怀武植潘金莲夫妇的功德,不是为他们评功摆好,而是去更好地发扬光大他们的奉献精神,促进人人都“做个好人”。童年时学孝道,少年时苦读书,青年时立壮志,壮年时勤劳作,老年时发余热。去创造一个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家家讲孝道,处处讲礼仪,童叟无欺,没有战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天下和谐世道与未来不懈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