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77.【危机四伏的冀州】

次日晌午,袁绍军驱逐黑山军及各坞壁军,克复邺城。“袁”字旗又一次在城楼上升起,但这次冀州士卒们并没有往常攻城拔寨后的兴奋,他们默默地从东门入城。城门口没有欢呼的人群,也没有箪食壶浆迎接他们归来的父老乡亲。偶尔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平民经过,也只是面无表情地朝这里瞥了几眼。

    有时,从某个转角的废墟里突然跑出疯疯癫癫的年轻女子,又哭又闹的向他们扑来。某些被烧毁的院落里,时有冒着幽幽绿光的野狗出没,啃食才死去没几天的平民……前些日子的浩劫,让这座曾经无比繁荣的冀州重镇彻底沦为死地,到处是残桓断壁,施暴的痕迹触目惊心。

    那些亲眷在邺城的士卒原本还心存侥幸,见到城中惨状,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很多人不顾号令,四散开来寻找亲人。沿途都是搂着有些腐烂的尸首痛哭流涕的士卒,那些没有找到亲人下落的士卒则怅然西望。

    袁绍在田丰、沮授等人的陪同下,在城内巡查。抬首望去,眼帘之内满是疮痍,往昔摩肩擦踵、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此刻好似阴森鬼蜮,幸存者行尸走肉般地穿行其间。

    袁绍目睹此景,不由得叹了口气:“都说功业艰难,孰料,竟艰难如斯。”

    魏郡兵乱彻底破坏了袁绍的战略部署,既定的以招抚为主的策略不得不改弦易张!

    刘石、于毒、青牛角、黄龙、左校、杨凤、郭大贤这些地头蛇坐拥大小坞壁数十,各自裹挟丁口数万乃至十数万。倘若顺利招纳,冀州势力大张,如今,这些坞壁荼毒邺城,就算归附,冀州士卒也未必答应。

    别驾从事史田丰知主公所虑,出言安慰:“各坞壁向来桀骜不逊,不听差调,不服王化,多年来相互攻伐,荼毒地方,实乃冀州毒瘤;明公何不借此机会,诛恶逆而吊其民,以此收河北之望?”

    袁绍蹙眉道:“士卒心怀悲愤,此次西行,诛恶逆易,吊其民却难矣。”说罢,转身离开,不再看身后的惨状,亲随们忙紧紧相从。许久,才从他们离开的方向飘来袁绍中气十足而又有些无奈的声音:“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麴义一直拖到两日后,才入城拜见袁绍,他走马从东门入,短短的路程走了足足有半个时辰。到了帐前,跟袁绍亲兵寒暄了几句,随后便乖乖的侍立帐外,等候袁绍召见。从午前一直候到日沉西山,眼看天色渐渐黯淡下来,也没有人通报他入帐。麴义饿得肚子咕噜直叫,两腿又酸又麻,他很是后悔没听亲信之言,贸然入邺果然是作法自毙。

    麴义正寻思如何逃脱,这时,袁绍命人传他。他忐忑不安地入帐,故作从容地走到左侧,偷眼去瞄主公神色,只见袁绍脸色铁青,阴冷的眼神直勾勾地望来,吓得他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

    过了许久,袁绍才冷冷地问:“诸贼寇入邺城,汝可知情?”

    麴义冷汗涔涔:“不知。”

    过了一会也没听到袁绍的声音,又心虚地补充一句:“某在信都附近,数日前听闻噩耗,这才星夜来援……”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

    袁绍冷哼一声,屏去左右,此时,帐内就只二人,他提鞭转过案牍,抬起脚猛地踢向麴义,一脚将之踹倒,然后举鞭,一顿劈头盖脸地猛抽,他边抽边骂:“某半月前就派信使令汝救援邺城,汝违了军令,姗姗来迟,还敢嘴硬,就不怕某军法从事?汝好大的狗胆。”

    听到这话,麴义放下心来,他一边用手去挡鞭子,一边大声叫冤。袁绍又抽了数十鞭,这才恨恨地停手,他右手戟指,怒喝道:“汝险些坏了某的大计,还有脸在这叫屈,还不快滚?”

    待麴义踉踉跄跄地离开,营帐一侧响起了掌声:“明公手腕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麴义已入翁矣。”

    “这厮早有反意,某若优抚,彼必生忌惮之心;若非公孙匹夫未破,帐内无独当一面之将,某必生剐之。”袁绍凶光毕露,左手狠狠掴在案牍上:“坏孤谋略,陷孤于不义,此子不死,孤无法安睡!”

    而一边之人正是沮授,他又怎会不知邺城惨祸是由麴义而生?只是他完全没想到,袁绍竟能够为了大事忍耐至此,沮授听了方才全程,心中为自己投了这样的明主暗暗骄傲!

    仇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的!

    这年初夏,冀州军稍事休整,便振旅南下,来到淇水之畔的朝歌。于毒的三万余人盘踞鹿肠山,据乡导说,贼人的大本营就在鹿肠山的最高峰老虎岭上。鹿肠山北枕淇水南岸的青岩壁,南抵沧河北岸的云梦山,连绵起伏足有二十余里。袁绍令自朝歌出发的一部骑军为疑兵,吸引贼人注意。由于道路艰难,车马难行,携带粮草辎重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格外辛苦,莽莽林海中时有漏网的贼人偷袭,将士们且行且战,叫苦连天。

    左右劝阻袁绍出山另寻它路,将养士卒体力。袁绍也疲惫不堪,但没有露出丝毫疲惫的神色,他厉声呵斥左右:“古语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时诸君踟躇,惧贼人邪?”诸将羞惭,士卒感奋。

    袁绍长子袁谭也在军中督领一彪人马,此时,他在父亲的身侧听令。袁谭英姿挺拔,相貌非凡,颇有韬略,还未弱冠就在军中享有威名,袁绍对这个大儿子也很满意。袁绍把长子叫到身前,双眼凝视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此去三十里便是贼人李大目的坞壁,汝到军中挑选一千名士卒,若三日内拿下贼魁,汝便是青州之主。”

    当时,青州大部为公孙瓒所据,其麾下大将田楷拥兵两万有余,战将数十,涿郡人刘备、张飞、河东人关羽并为羽翼,势力方炽。田楷身经百战,与这样的沙场宿将为敌,哪怕以“颜良、文丑之勇,麴义、臧洪善战”也会觉得束手束脚吧。

    袁谭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允,那种无所畏惧、昂然自若的神态使得在场诸将大受感染,倘若三日内拔了李大目的坞壁,任谁也不敢轻觑这出身名门的后起之秀。他点了朱灵、慕容平、孟贷、赵北、马延、赵睿等人为亲随,带了近千之众,折而向西,这些人无一不是恶战之余的精锐,先登死战俱是所长。

    公孙瓒派遣田楷雄据青州,从东边牵制冀州,袁绍则争锋相对,自命臧洪领青州刺史,令他进驻东武阳,屯兵武水之阳,防青州人东来。此时臧洪在武阳县附近经营已有一段时间,在青州西部根基颇厚,袁绍遣长子东向,其意耐人寻味。

    臧洪为人雄气壮节,士卒都乐意被其驱使,在青州一年有余,扫荡贼寇,民心渐附,势力一日日强盛起来。袁绍令其驱逐田楷,臧洪总以“兵甲不精”为由推托。

    其实此刻的袁绍四面皆忧,北公孙瓒对峙,东有田楷遏止,虽然表面上臧洪接受袁绍命令,可其毕竟是冀州旧将,对于袁绍的忠心度值得商榷,要不然也不会总找借口不与田楷开战了!另外一面来说,南面的东郡太守曹操,本来是乱世的孤军一支,但由于其初战便帮袁绍平了后顾之忧,所以袁绍任其为东郡太守!但此人绝对是当世俊杰,眼下,虽然唯袁绍马首是瞻,可谁能保证他羽翼丰满时不会与故主分道扬镳,甚至是分庭抗礼呢?当然了,关于曹操的制霸中原之路,我们放在第三大章时再重点描述吧!

    总之,此刻的袁绍内有冀州旧将不听指挥,甚至荼毒邺城,外有公孙瓒及贼军虎视耽耽!非常时刻,袁绍派出自己的儿子作战,当然是从避免兵变的角度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