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63.【冀州的争夺3——大才】

我们单独说一说沮授。

    汉灵帝年间,沮授即任州牧别驾,但具体是哪个州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但肯定不是冀州。因为后来韩馥任冀州刺史后,沮授才调任冀州。到了新地方后,沮授仍然被拜为别驾,同时韩馥还另授予沮授骑都尉,可见重视度了。

    191年,联军散去不久,韩馥迫于公孙瓒的军事压力,加上冀州已经被夺走一半,于是决定请渤海袁绍前来救援。沮授一听就急了,赶忙劝谏说:“冀州虽然狭小,但能披甲上阵之人少说也有百万,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的回答是:“谁说要让冀州了?我只是用他的军队帮我打外人罢了。”

    沮授掩面而去,后来又眼睁睁的目睹了袁绍夺权的全部经过,懊悔不已!袁绍夺取冀州后,不计前嫌,仍然重用沮授,将其拜为侍中从事!

    袁绍授完官职,还未等沮授谢恩,直接问道:“现在奸臣作乱,天子四处漂泊。我家历代蒙受汉室恩宠,立志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恢复刘汉天下。然而齐桓公没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业,勾践没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您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

    不得不说,真特么现实!前面二人还不共戴天的抢地盘,现在只不过丢了个官过来,就算是握手言和,这手也没捂热呢,马上就开始问计了,袁绍实在是个实干派啊!只是实干的有点过了头,在我看来似乎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了。

    沮授似乎早就想好似的,不暇思索直接回道:“将军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重用,名声传扬全国。赶上董卓废立皇帝的时机,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只身一人骑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惧。您渡过黄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冀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孙瓒;以威势胁迫戎狄地区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天子,恢复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几年以后,建立功业并无困难。”

    这就是有水平的人说出的有水平的话。沮授是一位大才,他的才能不是普通人可以领悟到的。对于我以及广大的读者来说,大家对于三国的许多著名人物留下深刻印象的无非分为三种人——主公、武将、谋臣。佩服主公的眼光、武将的勇猛、谋臣的计谋。大家却忽略了一项重要的事儿——谋臣之中又分军师与谋士,大凡军师地位都在谋士之上,但却并不代表谋士的智慧不如军师。听起来很绕口,但怎么理解呢?

    我们以比三国更早一些的楚汉争霸举例好了。当时刘邦手下有三位重要的文臣:张良、萧何、陈平,而萧何主管粮草内政,我们暂且不说他,单独把张良与陈平做一下对比。如果大家读过楚汉的故事,基本对于张良会有个模糊的概念——天下第一谋士!但具体谋了啥,却根本说不出来。而大家对于陈平就有很多可以谈的了,屡出奇谋破敌、扰乱敌人军心、分化敌人内部等等。但大家是否有怀疑过,到底是张良的智慧高还是陈平的智慧高?如果是张良智慧更胜一筹,为何只见陈平出计破敌?

    这就是军师与谋士的区别了。

    谋士的作用:出计破敌或者做对于本方有利的事儿,从而获取即得利益或者眼前胜利。典范代表管仲、乐毅、陈平等。

    军师的作用:看清天下大势,理出未来动向,另自己的势力可以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典范代表张良、诸葛亮等。

    由此各位可见,虽然都为文臣,但张良与陈平的努力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可能张良在眼下计谋方面远不及陈平,但论起大趋势、大方向,却为刘邦开辟了新的景观!由此可见,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而我们所说的沮授正是张良这样的人,没错,沮授就象是“为刘备画明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只不过沮授现在分析的对象是袁绍罢了。我们再来具体看看沮授所说的内容:

    ——袁绍当时明明是跑路,楞是被沮授说成了出奔!单单一个词的变化,绝对可以让袁绍华丽转身!你说袁绍听完开心不开心?

    ——袁绍明明是用计谋篡取了冀州,这里却被说成是“威势控制”,单单一个词的变化,即屏弃了阴暗面,又显的袁绍无比高大!

    ——如果前面都是拍马屁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就字字如金了!沮授为袁绍谋定了未来的行动方向,即先扫除周围弱小残余势力,等到实力雄厚便可与公孙瓒决战!待灭掉公孙瓒后,不能急功南下,而要先平定少数民族,使后院巩固!这样一番对于未来的推定,却在不久的将来被袁氏一一实现,不得不承认沮授实在是个天才!

    ——虽然不久的将来就统一黄河以北,但是,还是不能急于南下,因为人心未定,根基不牢,还得发展个几年,囤积实力,网络人才!等到一切就绪之后,一举南下攻入长安,挟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看看,沮授就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儿都为袁绍想好了!

    袁绍听完沮授之言只觉乌云尽扫,大声说道:“听君一席话,颠覆人生观啊!”

    综合:沮授是个难得人才,他的才能绝不亚于后来的诸葛亮,只可惜眼光稍差一些,跟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