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55.【关于董卓火烧洛阳1】

    wed feb 25 21:08:04 cst 2015

    孙坚的反击,不光振奋了联军,也沉重的打击了董卓固守京师的美好愿望――原来,天下会打仗的不只我董卓一人啊!

    虎牢关外的联军士气高昂,而董卓这边虽然没有损到筋骨,但却落了个士气低落。山东各路诸侯对于董卓来说,还是不可轻视的敌对力量,董卓决定暂时避其锋芒,让自己的部队缓一缓,总不能以软击硬吧?正所谓打不起你,我还躲不起么我?

    “不如迁都!”李儒这个董卓身边第一号的谋士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董卓略作沉默之后,回答:“ok!”

    看似很简单的对白,却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迁都长安。

    各位看观可能会想,迁都能有多难?带着所有的文武官员、够吃几十年的粮食、挥霍不完的财宝,就可以出发了呗,这不就是迁都?能有多难?

    大错特错!

    首先一点,带着所有的文武官员走,文武官员能不带着他们的家属走?家属能不带着家属的家属走?能不带着奴仆走?能不带着奴仆的家属走?能不带着财产走?能不带着家属的财产走......

    头都晕了。光这一条,已经够喝一壶了。

    说说迁都吧。

    迁都表示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换由另一个城市取代。主要行动是高层重要机关总部迁移至新首都。在古代,多数国家都面对不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环境,所以古代国家需要迁都的机会较多。但也因为古代国家行政架构较为简单(当然了,只是相对现在来说较为简单。北京丢块砖,都能砸死三个部长),迁都相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是容易得多,现代的国家迁都要顾及将庞大复杂的政府部门有序不紊地调迁的步骤,和巨大的国家经济开支,故此一次完整的迁都可能要花上近5-10年的时间。

    注意,我们这里提到了,现代搬迁首都,要花上近5-10年的时间。可是古代来说就算再简单的迁都,也得花上2-3年,比如明朝的南京迁北京。

    全球迁过都的国家并不少。我们通过事实例子来看看这些国家迁都的原因:

    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中部巴西利亚。为什么呢?巴西南富北穷,这跟中国相对来说有些象,中国是沿海富,内陆穷,越内陆越穷,你懂的。巴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选中了新都的地址,决定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这里,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完成迁都工作,全部花费4年时间。巴西中部地区土地贫瘠,雨量不均,历史上又未进行过开发,经济十分落后。迁都后,巴西以新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发展科技的新路子,改变了国内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巴西利亚由当年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巴西迁都,是为了缓解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达到最终的社会和谐。

    德国将首都从波恩迁到中部柏林。为什么呢?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表决,将联邦议院和政府所在地从原来西德的波恩迁往柏林。对于统一后的大多数德国人来说,柏林是“德国惟一的世界都市”,是国家和民族统一的象征。二战后在德国一分为二的几十年间,联邦德国一直只把波恩视为“临时首都”。迁都柏林将德国的政治中心向东推移了600公里,使德国成为了沟通东中西欧的桥梁。此外,以柏林为中央政府所在地,也积极推动了德国东部地区的发展。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德国迁都,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精神上的愿望,同时使国家在外交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尼日利亚将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20世纪70年代中期,尼日利亚当时的首都拉各斯地理位置偏西,与其他地区联系不便;加上作为全国第一大港和工业中心,人口过于稠密,城市交通拥挤,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增多,缺乏扩建所需要的空间,1979年10月,尼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阿布贾。新首都阿布贾位于全国的地理中心,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围墙的城市,无论是高耸的办公大楼,还是精美的私人住宅、别墅均无围墙,一切都是一目了然。如今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阿布贾已成为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都市。尼日利亚的情况倒与中国目前颇为相似,不知道若干年后的北京是否将不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了呢?当然了,一切为了发展,只要国家好,首都在哪都一样。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尼日利亚迁都,是迫于当前首都的不良状况。

    好了,讲完现代,我们继续回归三国。董卓的迁都起码在形态上有点与尼日利亚相近――都是迫于当前首都的不良状况。毕竟虎牢关外几十万联军不是吃素的,而且其中藏龙卧虎,谁能保证联军之内只有一个“孙坚”呢?

    董卓迁都长安,其实好处颇多:

    一、暂时摆脱联军威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丢下洛阳等于留给联军一块骨头!诸侯们互相争夺,久必生变!反正自己只在长安,杀个回马枪也不过就是半个月的事情罢了。

    三、皇权刚刚被玩弄于鼓掌之上,此时作出强行迁都的决定,可以再次树立个人威望――仿佛在对所有公卿大臣说:“别闹了,这天下早姓董了!我说去哪,你们就得去哪!”

    董卓是一个地道的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他被何进一纸公文招来东都洛阳,就注定这个城市的毁灭。有句成语,叫做“引狼入室”,就是这个意思了。国舅何进本意是想借助外力,来削除异己,但没想到连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

    董卓自然不会把洛阳完整地留给他的敌人,在报复心理的恶性发作下,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贼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

    董卓火烧洛阳,汉王朝也就宣告寿终正寝了!确实,烧点儿东西的命令是董卓下的,但对于董卓这样一个政治高手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下达――烧了洛阳,这样混蛋的命令的。毕竟他是有雄心的人,今天烧了洛阳,以后回来了,还如何统治呢?

    那么到底洛阳这雄雄大火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