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50.【河北二草包】

    sun feb 15 23:24:47 cst 2015

    公孙瓒既然答应了参与联军,可此时战事都要开启了,他人到底在哪呢?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无论是谁,无论带了多少军马,无论他们对董卓抱以怎样的愤怒,但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可以在这个动荡的时局下过得更安稳一些罢了。

    不敢说所有参战诸侯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和气魄(当然,在那个时候估计除了董卓,还真没人想过自己能够一统天下),但却都有一颗为自己谋取福利的心!而公孙瓒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公孙瓒作为朝廷亲点的抗击北方少数名组的领军人物,一直都在北方抗敌,艰辛至极可想而知。可无论打赢了多少战役,获取了多少荣誉,交到公孙瓒手上的奖赏却是少之又少!换作是其他朝代,恐怕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在这汉末,却也算是正常――京城内斗激烈不已,哪有人会有闲功夫去拉拢远在北平之外的公孙瓒呢?

    时间久了,公孙瓒心中那股压抑的情绪自然是需要一个宣泄口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这位一直兢兢业业的将军来说,当需要宣泄的时候,却没能找到这个可爱的口子,反而却找到了更多另自己添堵的事情!

    幽州最早还在刘焉手上之时,公孙瓒的日子倒还算过得去,毕竟刘焉是个有眼光的人,他判断出公孙瓒能力过人,城府很深,又拜卢植这样的大人物为师,换句话说,相当于公孙瓒在京城里也有人!对于这样的一个边塞守将,刘焉绝不敢怠慢!虽然刘焉自己是幽州牧,但他始终非常照顾公孙瓒,经常运送一些粮草物资给公孙瓒,一方面是讨好公孙瓒,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忠君爱过之心,所以那段时光,公孙瓒的日子确实过得挺滋润。

    但自从幽州换了主子,刘虞上台后,情况就来了个180度的大回旋!

    刘虞是个很简单的人,他认为,自己作为幽州牧,完全没有义务给公孙瓒运送物资!公孙瓒作为长期抗击少数民族的将领,本就该自己屯兵种粮,不应该与州府发生往来!

    其实刘虞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因为在古代,手上有兵权的将领如果与地方最高长官走得过近,就会产生流言蜚语!这是很容易想象的,一个有兵,一个有权,完全可以脱离中央了嘛。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刘虞一直没有帮助过公孙瓒,甚至拒绝了公孙瓒无数次的请求。虽然两人关系闹的挺僵,但还没有到了让公孙瓒发彪的地步。毕竟情绪的爆发,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压的,而最后只需要一根导火线就可以了。

    很可笑的是,冀州刺史,韩馥成了这一根导火线。

    公孙瓒常年与外开战,别说种粮了,就连抽身拜见其他地方长官的时间都很难挤出来!事情都已经紧迫到这种地步,而公孙瓒又被刘虞一再拒绝之后,只好舍近求远,前往冀州求粮!而做为冀州抗霸子的韩馥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他依然与刘虞一样的态度――你是带兵的,我是治理地方的,我们不能有太多瓜葛,朝廷让你领兵抗敌,你该自己种粮,自给自足嘛!

    如果韩馥只是这样回绝的话,可能公孙瓒还不至于爆发,可无奈的是,这韩馥偏偏还要加上一句:“一是我们不能有来往,二是,就算你要求粮,也该找近的地方啊,怎么越过刘虞,来找我呢?肯定是刘虞拒绝你了,你觉得我好欺负,所以来问我要?你把我当小孩子吗?”

    由此也可看出,韩馥的政治智商几乎为零,也不晓得他到底怎么当上冀州刺史这么大的官的。果然,公孙瓒彻底爆发!不光当面怒骂韩馥,而且扬言要带兵踏平冀州,没好气的就回了北平而而去。

    公孙瓒回北平之后,立刻让刘备等人抓紧练兵,而自己也开始与少数民族开始讲和!目的看来只有一个,他真的是要带兵南下了!不过公孙瓒还是有一个忌讳――自己没有合理的理由南下!如果冒然出发,冀州韩馥肯定会有所警觉!

    就在这时,曹操与袁绍的联军信已经传来,公孙瓒看完之后仰天大笑:“天助我也!”

    稍作整理之后,公孙瓒便带着几乎全部部队穿越幽州,并告诉刘虞自己是讨伐董卓而去,其实只是为了迷惑刘虞罢了,然后进入了冀州境内!由此可见,公孙瓒答应参加联盟,根本不想与董卓打仗,一切只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罢了!

    公孙瓒和韩馥都是东汉末年的河北诸侯,一个北联幽州,拥有强大的“白马骑兵”;另一个虎踞冀州,拥有繁华的都市,结果最后反都被后来崛起的袁绍给灭了,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韩馥时为冀州牧,冀州是河北的中心,也是河北最富庶的地方,“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得冀州就相当于得河北,也是河北诸侯的必争之地。而韩馥注定守不住它。公孙瓒借讨董卓侵略冀州,而此时的韩馥已经带领大队人马前往洛阳参加联军去了,冀州自然拱手让给了公孙瓒!可以这么说,公孙瓒拿下冀州,几乎没废一兵一族,各地诸郡响应,望风而降!

    后来,在韩馥后悔莫急之时,讨伐董卓的联军也已经散去,袁绍从洛阳回来,也对冀州居心不良。韩馥却听信帐下之人计策,利用袁绍阻挡公孙瓒!反而却再次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自己逃到了张邈手下。最后闹了个一见到袁绍使者与张邈耳语,怀疑自己性命不保,在厕所自杀了,本来的一大势力掌门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不得不承认公孙瓒比韩馥强。但公孙瓒没有韩馥命好,割据冀州后,却还得继续与北边的鲜卑和乌桓两个异民族斗争!而光打外仗就算了,偏偏幽州刘虞还很不老实,于是又干起架来,反倒给了袁绍可称之机,丢掉了大好发育时机!

    不过,公孙瓒的这些困局都不算什么最大障碍!他最大的失误是眼神不太好。联军解散后,袁绍、袁术背景最受的两大势力对立甚深,公孙瓒不选择德高望重的袁绍,而选择与“冢中枯骨”袁术结盟,结果袁术跑淮南了,公孙瓒孤立无援,结果不言而喻。

    另外,公孙瓒缺少角逐中原的决心!他平了异族,灭了敌人,志得意满,居功自傲,于是环城挖掘十道壕沟,兴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又在中央十丈高的土丘上建高楼,按着“防盗门”,有点像监狱,名曰“易京楼”。身边的人被隔离在外,和妻妾美女在里面厮混,七岁以上的人禁止入内。工作来回的文件都是用绳子吊上来的,让妇女大声吼来传送命令,百里可听见。他还以为等把他的粮食吃完天下就有分晓了,谁知道不久,袁绍就来了。最后,仗当然打败了,公孙瓒自焚了。

    所以,袁绍能够击败这两个愚昧的草包绝非偶然,胜败有凭,成功在人。一方面袁绍早期确实具备雄才大略,另一方面来说,河北的这两个外表看似很强的敌人,内在实在是弱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