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39.【挟天子令诸侯】

    wed feb 04 18:25:35 cst 2015

    大汉统治在桓帝、灵帝之后越来越衰弱,又历经黄巾之乱、诛杀何近后,大汉皇权彻底消散的同时,其身边的保皇派也已经走入绝境!

    外部来说,重置州牧导致群雄并起,基本不会考虑中央的感受,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情,兼并土地、强抢豪夺屡见不鲜,总之谁有实力谁就是老大!

    内部来说,董卓入京,袁绍被驱逐,朝廷已经彻底轮不到刘氏来说话了。

    大汉皇帝在这个时候只是一面旗帜,一面正统的旗帜!谁抢到了,谁就能号令天下!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相信一定困扰着大家――挟天子,真的能够令诸侯么?

    答案是――不能。

    那为什么总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呢?这不就成了屁话一句了么?当然不会!我们来分析一下“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不要妄想着因为你养了皇帝,其他诸侯就会听你的。这是不可能的!枪竿子里出政权,古代如此、近代如此、未来也如此!

    二、挟天子的好处在于调整天下时局,从而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有了天子,就可以利用诸侯之间的关系打太极,从而占得优势!比如张三跟李四关系不好,而这俩人对你都有些威胁,那干脆就以天子的名义下道诏书――李四是王八蛋,皇帝令张三去干掉李四!这样一来,张三当然是开开心心的就出发了!本来就想打,现在还有人支持,干吗不打?

    有天子在手,除了可以起到战争导火线的作用外,更为关键的是,可以让对方在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开战!继续举例:张三跟李四关系不好,张三调集三军准备去干掉李四!可你却发现咱自己手上的实力似乎对付张三也有点悬,万一张三灭李四灭得很顺利,转而对付起咱们来怎么办?于是你可以借天子名义去调停,从而保全李四,三人继续形成三角关系……然后再等兵力强大之时,再给张三一道旨意――去吧,去打李四吧!等到张三跟李四打得火热时,你再趁张三后方空虚,一锤定音。

    三、打仗讲究个出师有名,哪怕现在美国看谁不爽,也都会整点借口才能打仗,一般会找些什么“支持恐怖(和谐)活动”、“核武器”的理由等等。总之,不得到大家的支持,莫名其妙就出兵,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毕竟人类内心是不希望流血,而是希望和平安稳生活的。

    但光有借口,也不好使。比如我说你治理地方不当,不适合再继续干下去了,你下台吧!不下台我就带兵来打你――这样的话,恐怕你肯定不服!心里一定在想,你说老子治理不当? 你算个什么东西?打就打,谁怕谁!

    可如果是皇帝说你治理地方不当,不适合再继续干下去了,你就很难受了啊!因为这是皇帝说的啊,你得给面子啊,叫你下台你不下台,不就是造反么?既然是造反,我打你合理不?

    出师就有名了不是?

    四、既然是挟了天子,证明天子还在,这个朝代还没有算完全或者正式的灭亡!既然没有灭亡,谁能保证它就不能继续昌盛?何况大汉本就是历经西东两汉,中间不也崩溃了一次,结果呢?照样又恢复青春了呀!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天子还在,如果不给天子面子,万一刘氏又重新掌握了政权核心了,自己岂不是要死无全尸?

    这就是当时各路诸侯的心思――即心里并不接受这个皇帝,毕竟咱自己有枪嘛!但场面上还得听,因为还是担心万一时局变化会对自己不利!

    所以,挟了天子,起码暂时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只要自己身边没有太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会有人敢贸然跟自己作对的!

    五、挟天子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不得不说,这是挟持天子最好的地方了,特别是挟持在京城的天子――接手完整的朝廷人才系统!

    就算是再衰微的朝代,当朝的臣子中总归还是有人才的!比如灵帝死后,手下还有如此多能征善战善搞权谋的人!所以接手了天子,等于接手了这批人才!靠拢自己的,则用;反抗自己的,则杀!起码不会把资源送给别人嘛!

    好了,以上就是挟持天子的分析,综合来看,应该是好处很多的,这也是李儒为董卓所盘算的政治前景,可谓光明得一塌糊涂啊!

    董卓很快完成了废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新帝的行动。

    外戚及宦官势力已经荡然无存,皇帝这个岗位也稳住了,整个朝廷的利益需要进入重新分配的阶段!对于董卓而言,阻止其称霸京师的主要阻力大概还有两部分人,一是三公级别的文官,这类人威望极高,门生遍天下,杀了就成为公敌,不杀又要遭到种种制约,这也是董卓放走袁绍的主要原因。二是有兵权的武官,他们在剪除宦官护卫皇权的时候立下大功,没有正当的理由加以迫害,而这些人又掌有兵权,成为文官的保护伞。

    董卓废旧立新,一来是扫除何后势力,二来则是将极大的削弱了――皇帝都换了,你们当初那还算是护驾么?当然什么都不算了!

    董卓成了新君的最大功臣,这也使得本为外地军阀的董卓极大的增加了个人威望,最大的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综合挟天子的好处及废旧立新的好处,咱们可以得出结论――董卓废帝之事对他而言好处颇多,同时这也是形式所迫!如果董卓不废帝,何后秉政,对于手下有十数万军队的董卓而言,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为眼中钉,何后必定要联结党人加害于他。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从本人角度来看,并不觉得董卓的行为有何不妥。

    大逆不道的事情做完了,许多善后的小事还是得继续做的!李儒就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正统已定,但人心难留!如果不擢用名流,以收人望,恐怕董卓的优势很难长久持续!

    于是李儒向董卓推荐的第一个人才就是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