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35.【良禽择木而栖1】

    sat jan 31 15:06:04 cst 2015

    董卓与丁原旧梁子没解开,新梁子又结下了!这不是小孩子生气,互相推几下子就可以了事的。何况丁原与董卓本来就是奉何进之命带兵勤王,大家的军队都在洛阳附近,现在两家主子干上了,自然会上升到军队的决战!

    次日,丁原也不废话,直接带领自己并州大军来到洛阳城外挑战董卓!

    其实丁原是想来个速战速决的,因为董卓之前因为担心舆论,所有军队都是在城外驻扎!所以丁原想借内外不能互救,快速包围洛阳,干掉董卓!

    可惜丁原的小聪明哪抵的过李儒的真谋略?李儒早在董卓入城之时,便私下约命三军在星夜入城!李儒倒不是专门防的丁原,而是本来他们就打算趁“勤王”摸入京城!李儒当初的计策,现在却歪打正着成为了董卓应对丁原的一招!董卓不禁赞叹李儒谋略出众,而李儒呢,也顺水推舟,戴上了这顶“高帽”!至此,仗还没打呢,洛阳城内便已传出――李儒是个奇才,是个用兵使谋的奇才!

    当然了,后来的一系列事情证明李儒是才,可还远没到奇才的地步!

    丁原既然都来了,董卓也不含糊,直接带着诸多将领出城“欢迎”。不过说来也奇怪,两阵对圆,董卓这边根本没正眼看一下丁原,大家的目光全部都投射在丁原身边的“小鲜肉”吕布身上!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打仗还穿的这么花,真讲究)、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原出到阵前。

    这要不知道是在打仗,还以为吕布这身装扮是出来唱戏的呢!但吕布能在阵前都把自己倒置的这么有腔调,也足以证明其对于打架这种事情是多么的自信!

    “国家不幸,宦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现在,你特喵的什么功劳都木有,敢妄言废立少帝?”这是丁原的台词。

    但这话其实喊得真是没有水平,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你特喵的什么功劳都木有”,潜台词是我丁原是第一个入京杀宦官的,还被封了执金吾呢!你董卓只不过是过来拣漏而已,装什么逼?

    二、“敢妄言废立少帝”,这句问话本身来说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与前面那句联在一起,问题可就大了!听起来意思就是――你没有功劳,还敢废皇帝?我丁原有功劳,我丁原才能废皇帝!

    综合来看,丁原的阵前喊话,不光没提士气,反而给自己的脸上狠狠的抹了一把黑!

    不过再黑,也是主子的脸黑,做小弟的只管拼杀就可以了!吕布听完丁原喊话,也不等待,直接飞马直杀过来,戟头直刺董卓!

    这戟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当然是方天画戟了!但是,咱们还是来研究一下这个方天画戟吧!

    戟是古代兵器名称,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刀锋处作成“井”字形的武器!但是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想想就知道了,拿着很长的一杆兵器,却只有顶部能伤人,刺也很别扭、砍也肯别扭,所以能用这样兵器的人一定得掌握一定的技巧。

    戟发展到汉朝,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可刺可砍,分为单耳和双耳,单耳一般叫做青龙戟,双耳叫做方天戟。

    方天画戟属于重兵器,和矛,枪等轻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复杂,功能多,需要极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轻兵器和重兵器功能于一身。一般使用方天画戟者必须力大,戟法精湛,才能发挥该兵器的优势,在熟练以后,可以和重兵器对抗,如骨朵,锤,镗等比拼力气。也可以和轻兵器,矛、枪、刀比拼招式技巧。故该兵器的使用者在战场上会比较拉风!

    戟又分为单刃和双刃,其中方天画戟为双刃,是吕布最擅长的。至于单刃戟,也有人使用,典韦使用的双铁戟,就是单刃的戟。

    双刃戟和单刃戟的区别,就象单刃斧和双刃斧的之间的区别一样,关键在于力量的变化,双刃戟的威力更大,但是攻击速度慢,单刃戟的威力相对低一些,但是攻击速度快,灵活。讲白了,双刃适合将领在战场上用的,而单刃更适合保镖在各种复杂环境使用。

    关于戟的描述当然假不了,但其实吕布一直用的都是普通的长矛!只是在郑德辉《三战吕布》中变成了方天画戟!这便是宋、元的说书人或编剧家的创造。这种变化是合理的,因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姿采生动。起码现在大家都知道,吕布手上那武器,绝对牛逼!不是这样吗?

    既然有很高的群众基础,那么我们就当吕布的武器是方天画戟吧!

    无论是方天画戟也好,是长矛也好,总之吕布很猛那是错不了的!这货直接带着大军朝董卓冲杀过来,在当时来看,这是吕布勇猛,可在现在看来,这是自作主张!主帅丁原都没说要冲,你个小弟吭都不吭一声就冲出去了?大哥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下去?

    《三国演义》中关于吕布杀来,董卓的反应是――慌忙而走!丁原率军掩杀。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聚众商议!

    这其实根本就是乱说的。董卓当时兵强马壮,手下猛将如云!就算吕布再猛,可那也只是外表看着猛,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不可能没交手就认为自己打不过吕布!

    真实的情况是――李儒认为,硬拼,自然能赢,可代价太大!我们坐守洛阳,天时地利,丁原本在并州,现在盘踞洛阳附近,久则生变!

    看看,这就是战争艺术家的眼光!非常的犀利!

    李儒的判断哪怕放到今天来看也是非常正确的,董卓如果闭门不战,最别扭的绝对是丁原!那么一大帮子部队都在洛阳城外住宿,风吹日晒雨淋的,时间久了,粮食就会不够,而且还会想家!有了怨气,内部就容易出事!董卓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了,自然采纳了李儒的策略!这对峙持续了近2个月!但丁原就是不肯撤退!他的想法是――洛阳城内何进的旧部下,一定会有所动作的!

    但是丁原他错了,袁绍此时正为自己找出路呢!而皇甫嵩、王允等人,只要皇帝安好,他们也无所谓谁掌权!根本不会有人去帮助丁原的!

    长久的对峙,虽然董卓没什么损失,只是精神压力大一点罢了,但毕竟这种日子是不爽的。如何干掉丁原,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万一那丁原就象当年吕布的祖父一样,把一家老小都带来,然后在洛阳城外种起地来,那还得了?

    而这时,一位关键人物终于出现在董卓身边:“主公勿忧。我知吕布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吕布拱手来降!”

    董卓大喜,但也有疑虑:“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关键人物回道:“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