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字体: 16 + -

013.【战争那点事儿】

    mon jan 19 18:00:00 cst 2015

    看似整个镇压计划正在朝皇甫嵩预想发展,但打仗这种事岂是能算的准的?很快,朝廷正规军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镇压黄巾起义,看似很简单,毕竟农民是没有战术素养、没有经过训练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也别忘记了――人海战术。

    量你正规军训练再好,再能以一敌十,可人家两个抱大腿,两个扯你胳膊,恐怕你也只剩下等死的份儿了。如果当时汉末全国的黄巾军都聚集到同一个地方,恐怕一人吐口口水,皇甫嵩也就被淹死了。

    果然,旗开得胜的消息并没有传来。汉军首战便遭遇失利!

    正规军打不过农民?这么丢人的事情是谁干出来的?

    会是卢植么?前面已经交代过了,张角聚集贼众十五万死守冀州,而且这十五万还是真正的十五万男人,不包含小孩、老人、妇女!一旦真的打起来,这些个小孩、老人、妇女还可以全民皆兵一起上阵!这个威力是巨大的!这里给各位举个例子,二战中的德国,东推西进是何等的凶悍,可偏偏离其很近的一个小国瑞士却可以完好无损,没有被德国铁蹄蹂躏!这是为什么呢?以当时二战时期瑞士本土人口仅400多万、军队仅42万来看,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德国该是一天就拿下的呀!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全民皆兵。没错,瑞士军队是少,但是你要是敢打我,我城钟一敲,下到断奶小娃,上到残年老人,都能跟你拼命(玩笑话)!拿下瑞士不是难事,但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就没意思了,而当时瑞士是中立国,还为德国提供战争资源,所以德国还是放过了瑞士。

    由此可见,手上有人,心中不慌。而当时与张角对峙的卢植只有军队五万,还没有德国的腰板硬呢!更加不可能主动去找张角喝茶,所以丢人的,应该不是卢植。

    那丢人的会是最高统帅皇甫嵩么?来看看颖川情况。颖川境内十几股黄巾部队,加在一起大概有二十几万,而皇甫嵩有多少人呢?七万。表面上看,七对二十,基本是没什么胜利希望的。但是大家别搞错了,打仗可不是简单的拼人头而已。

    韩信曾经对高祖刘邦说:“我带兵,多多益善!”这不仅是一句成语,一句千古名言,也也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壮语。而如果仔细研究过军事,就会发现,要做到带兵多多益善,实在是太难了。

    先从两个人讲起,也就是单挑。这件事挺痛苦,因为打人的是你,挨打的也是你。输赢全要靠自己。如果你比对方高大,比对方强壮,凑巧还学过降龙十八掌,那么你的胜算自然要大一些。

    然后我给你增加一点优势,对方还是一人,你这里有三人。此时,你不用自己动手,搬个小马扎坐在一边磕瓜子即可,你的两位小弟会帮你解决面前的难题的,你欣赏就可以了,浩楠哥。

    然后继续给你增加优势,对方还是一人,你有一千人。谁能赢?你赢定了?别闹了,你赢不了,因为对方那一人早逃得没影了。但起码优势在你这里,即使没打赢,至少不会打输。

    然后给你增加难度,你还是一千人,对方也是一千人。怎么打?分成十队,十面攻击?傻呢!如果对方一千人抱团,挨个去打你每队一百人,你就完蛋了。

    继续增加,给你十万人,对方也是十万人?麻烦大了,且不说你怎么打,就是你手下的这十万人会听你的么?他们有的性格开朗、有的内向、有的温和、有的暴躁,方言不同、习惯不同!假设你有足够的人格魅力,这十万人都听你的,现在你带着十万个小弟到了战场上,怎么打?敌人在哪?敌人藏在哪里?我会不会被伏击?脑袋又大了一圈!

    还有十万人吃饭的问题、还有十万人行军的问题、还有天气问题、还有手下一些将领会不会忠心的问题!打仗不是旅游!别说带十万人出去打仗了,就是带十万人出去旅游,恐怕你也很难一个不落的带回来吧?

    所以多多益善是战争指挥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军神!从古至今,军神能有几人?二十个?举几个名将――白起、韩起、陈庆之、李靖。ok,你觉得历史上能与这几人平起平坐的有几人?

    好了,以上很多引自某部火得要死的书,不说书名了,不做义务广告。

    但无论如何,军神是轮不到黄巾起义的这些个农民的,包括张角。所以皇甫嵩的七万人在颖川的镇压其实是很顺利的,每一个小战役基本都有人数优势、装备优势、士气优势、装备优势。

    那么我们只能得出个结论――正规军打不过农民这种丢人的事情是朱隽干的。

    朱隽与孙坚汇合之后,便开始在颖川外围找着游击的黄巾军。可是绕了数日,完全找不到任何一股黄巾军!这是很不正常的,朱隽也觉得非常奇怪,而且他心中有一个不好的念头升起,只是自己也不知道那股预感到底是什么,总之他明白,必须“稳”!

    可是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比如孙坚!孙坚仗着自己的作战经验,加上手上毕竟有五千精锐,于是提出建议――分头巡查,一旦发现贼军,立刻消灭!

    孙坚的这个决策无疑是失败的。当然了,那个时候的孙坚年轻气盛,如果让他再成熟几岁,恐怕打死他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而朱隽听到孙坚的提议,起初也是不同意的。但周边的状况实在是太古怪了,本来就是外围打援,现在却连人都看不见,再这样下去,朱隽很担心皇甫嵩在颖川之内的情况。毕竟那时候没有手机,不是说打个电话就能了解友军形势的!

    于是朱隽为了大“稳”,放弃了小“稳”,他同意了孙坚的请求!次日,二人分兵,朱隽领三万军马原地待命,孙坚部队得到补充后,领两万军马朝周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