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霸主
字体: 16 + -

第八章黄巾末日

    sun jun 28 11:27:59 cst 2015

    在卢植大军的强势攻击下张角见势不妙,于是被迫撤到广宗城中。卢植率领大军一路追赶至广宗后立即命令手下士兵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准备攻下城池。这时正值汉灵帝派左丰来视察军情,手下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是卢植不肯,左丰见卢植如此不识抬举还瞧不起他。于是左丰准备乘此次视察军情的机会报复卢植,便向汉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汉灵帝听说后当即大发雷霆,于是当即下旨命人用囚车将卢植押解回京。卢植被押运回京之后就被汉灵帝打入了死牢。随后汉灵帝又下诏准备重新调整:"命皇甫嵩北上东郡;朱隽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而同样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变,领导人“五斗米师”张修攻打郡县,但未受到汉室重视。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是在6月至8月也始终不能攻克,京师有奏议徵朱隽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汉灵帝才没将朱隽撤回京师。但是朱儁仍旧急攻赵弘,最后赵弘被斩杀,由韩忠代替他的位置。朱儁又因兵少不敌,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儁军用计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中计被引开,朱儁见计成功于是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见势不秒只好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汉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黄巾军的投降,但是朱儁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敌军,可是数战也不能攻克,朱儁登上土山观望黄巾军,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而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儁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儁大破,朱儁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秦颉一向与韩忠不和,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军不安,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城。朱隽再次急攻,于11月癸巳日,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平定宛城一带。公元185年春天,班师回京。

    另一方面,皇甫嵩、曹操、赵俊等人于8月到达东郡仓亭,此后在联军强大的实力下大破并且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自以为是、贪功冒进数次进攻张角大军都不成功,最后被张角色击败无功而还,董卓见自己吃了败仗害怕收到责罚于是找张让从中周旋,汉灵帝见张让求情,最后只好就此作罢。于是汉灵帝当即下诏给皇甫嵩命令他继续北上。不过,这时张角已经病死的消息慢慢被传了出来,曹操和赵俊见天赐良机于是联名上奏皇甫嵩建议联军立即对张宝、张梁进行最后决战。皇甫嵩同意了二人的建议在10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宝、张梁军拼死抵抗,朝廷联军首站没能攻克。在明日情况后,皇甫嵩只好闭营与士兵休息等待战机,而赵俊并没有老实等待战机他暗自派人日夜观察敌军举动。有一天手下人突然来报说黄巾军战意稍为松懈,知道后赵俊当即向皇甫嵩建议乘夜率兵,皇甫嵩听后立即命令朝廷联军在黎明时分对张宝、张梁大军发动突然袭击,大战至下午,最后终于成功大破敌军,并且斩杀了张宝、张梁及三万多人,而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公元185年11月,随着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的败亡,黄巾之乱终于基本被平息,俘虏十多万人。

    乱事虽被平息,但汉室的威信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各地人州县任然不断发生小型叛乱,产生了许多分散势力,包括黑山、白波、黄龙、五斗米神教等,其中势力大的有两三万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而由张燕率领的黑山贼,竟然号称从者百万。然而汉灵帝并未在意,反而继续享乐。为了有效镇压各州县的叛乱,汉灵帝接受了太常六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而这些州牧都是由皇室宗亲和朝廷重臣负责担任,让他们拥有地方军政大权,以此来加强地方政权的势力,以便于地方管理还可以尽快平息各地的叛乱。而正因为汉灵帝接受了刘焉的建议,致使权利下放,这就导致了以后各地方拥兵自重,各群雄相互攻伐,逐鹿中原,东汉天子成了以后各诸侯手中的玩物......

    经过数日的行程,朝廷大军和各地义军首领纷纷赶到洛阳等待天子的召见和封赏。为了此次能够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赵俊暗自来到张让府邸请求帮助,当即他就献上了重礼,最后张让看在赵俊的战功和要求不太过分的情况下,当然还有重礼的份上答应了赵俊的请求,他说会在天子面前替他说好话的。其实赵俊只是要求能够做汉中太守,因为这个地方他知道没多少人愿意去,所以这样也不会有人从中阻拦。先前赵俊本来是想做常山太守的,可是经过仔细回想后,常山不利于他的发展,因为常山以后是袁绍的地盘他不想过早的和袁绍对上,这样很不利于他的发展。他还知道诸侯时期开始时袁绍风头正盛,没多久就占据了三洲之地,可谓是无人能敌。赵俊见张让答应帮助自己后就告辞了。

    各地义军首领都来到洛阳已经有好几天了,可是朝廷那边也没什么大的动静,于是各自每天除了喝酒嫖妓之外啥正事也不干,有些精明的家伙到处攀权贵,希望这次可以得到重大封赏,可是由于本身出身低位和给的好处太少,再加上那些权贵们平时都本身趾高气昂的,从来都不正眼看他们,大多数人都吃了闭门梗,只有少数人成功了。如西凉的董卓,毫州的曹操,下邳的孙坚,右北平的公孙赞......都得到权贵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