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扬威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小四儿认母

    thu feb 26 10:23:45 cst 2015

    小四儿先将这个妇人,背回了范仲华家。叫醒范仲华,让他照料妇人左右。

    他自己又拎了一把铲子返回刚才的打斗的地方。

    先将战场打扫了一番,对手身上的东西都搜了出来,银子留下,其余的包了一个包。没断气的都补了一刀。

    也许是融合了纳粹五人组的灵魂的缘故,他第一次杀人后,并没有想吐的感觉。相反的,他内心深处还有一丝兴奋。

    在僻静处挖了一个大坑,将尸体和他们的东西一起掩埋了。又将事发现场做了处理。凭借特种部队的处理现场手法,就算有经验的公差路过此地,也很难发现有打斗过的痕迹。

    做好这一切后,共用了一个多时辰。待到小四儿返回家中的时候,天空的东方已经泛起了一缕鱼肚白。

    走进家门,发现自己救回的那妇人已经醒转过来。她很镇定,刚醒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喊闹,而是对范仲华询问了一下情况。听范仲华说是他哥救了自己后,便很平静的和范仲华一起等自己回来。

    看着面前的妇人,小四儿心中的感觉更加强烈。像,太像了。此时妇人清醒着,看起来比昏迷的时候更像自己的亲娘。

    “我必须离开,留在这里会给你们找麻烦的。有人在追杀我。”那妇人先开口道。

    “不用担心,都解决了。现场也处理了。”小四儿漫不经心的答道,眼神依然死死的盯着妇人的脸。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小四儿内心的活动,真情的流露,都包含在他的眼神中。这些都被那妇人丝毫不漏的看在眼里。瞧着面前这个少年看自己的眼神,隐约中想起九年前,自己那不曾相认的儿子也是用这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丝伤痕再次被触痛。“我的儿呀!”妇人痛不欲生,低声轻吟。

    那妇人虽是自言自语,沉浸在九年前的回忆里。但这一句“我的儿呀!”却击垮了小四儿最后一丝心理防线。他以为妇人在呼唤自己。顿时热泪盈眶,冲上前去将妇人紧紧抱住。一声声的“娘”从他口中叫着。

    妇人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但看他真情流露也不忍将他推开。

    小四儿哭了好久。待到情绪逐渐缓和后,方才发现自己的举动不妥。他急忙松开这妇人。歉意的道:“方才是我无礼,还望见谅。”

    “你刚才叫我娘,我很像你娘吗?”妇人好奇地问道。

    “像,长得像。说话声音也像。”小四儿老实的回答。

    “孩子你多大了?”妇人温和的问道。“我十五”

    “俺十四”一边的范仲华不甘寂寞的插了一句。

    三人谈了很多,从谈话中,小四儿他们知道这妇人姓李,人们都称她“李氏”。至于她的身份她不愿透露太多,小四儿他们也不追问。后来范仲华又说了他和小四儿的经历,听说他们是孤儿的时候,那妇人内心的母性再次被激发。

    李氏伸出双手抓住两人的手,深情的说道:“我原本也有个儿子,和你们差不多大。哎!”停了一下又道:“如果你们愿意,从今以后我给你们当娘。”

    小四儿和范仲华连忙跪地给李氏叩头行礼。

    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范仲华支走,李氏拉过小四儿问道:“儿呀,追杀为娘的那伙贼人势强,为娘刚才又想了一下,我还是不能留下。否则会给你们带来杀身之祸。仲华那孩子心智不如你,所以娘只得支开他再走。”

    “娘,您安心在这里住下。追杀您的人真的全都被我解决掉了,一个活口没留。不会有人发现线索。”小四儿生怕李氏走掉,死死抓住她袖口道。

    “你小小年纪,如何有此本领?”李氏将信将疑。小四儿连忙解释:“我虽为孤儿,自幼和师傅习武。师傅是世外高人,你儿子我自然也是半个武林高手。您老就放心住下。”

    李氏见他说的真切,自己又当真无处可去,也就不再坚持。心中下定决心:如果自己的仇人派人找到这里。自己就一死了之,决不能连累这两个孩子。

    顺利向保正报了备,李氏也成了胡村的一员。至此,范仲华那原本破旧冷清的家逐渐热闹起来。

    那天夜里小四儿从尸体上搜回的银子真不少,足足有二百多两。为了不引起他人注意,他将大部分交给李氏保管。自己只拿了十两银子,带着范仲华去县城集市买了粮食布匹准备过冬。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来年开春。

    公元1156年天圣四年,华夏国再次颁布征兵令。

    自从华夏数次攻辽失败以后,皇室就采取了防守的态势,将主动权都交予辽国。辽国屡犯边境,两国战事不断。去年休战后,各自相安无事了一年之久。辽国利用这个时机招兵买马,准备卷土再来。可华夏国黄河决口,大量民力整修黄河。又抽出部分兵马,应付西部吐蕃诸部。故此刚一开春便马上颁布征兵令,扩充常备兵力。十六岁到四十岁,都在征兵范围内。

    华夏本拥有总兵力八十万人,但连年征战,又屡战屡败。现在仅剩四十五万的兵力,除了二十万禁军,五万地方军。各路边防军加在一起只有二十万人,兵力明显不够。所以这次欲征兵四十万,补充边防。

    春耕时节征兵,这是非常不合时机的。周边各国都在招兵买马,虎视眈眈。华夏朝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州宛丘县胡村,全村一片唉声叹气。

    今早衙门公差来到保正胡员外家,将一纸公文颁发下来。县老爷要求县内各村,根据村子规模大小,分别征召男丁五十到一百名不等,三天内完成,不得有误。

    对于胡村百多户的中等村子,他们村的名额是八十名男丁。本来各家各户均摊出男丁一名也不是难事,但之前整修黄河,村子就有百余名男丁充当民夫,结果回来的不足七成。

    胡员外拿着公文也是犯愁,但是朝廷颁布的法令也不得不遵守。无奈之际,将全村百姓集合到村子中的打谷场,向大家宣布了这个消息。除独丁户一外,各家均出男丁一名。消息一出,各家各户又是一阵哭声。

    按理说当兵吃粮是好事,应该高兴才是。但现在这个时节连年征战,华夏又屡次惨败,全军覆没的战局数不胜数。正如王翰的凉州词里形容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千里征战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