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英雄美人冢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大将军何进

灵帝稍作思忖,说道:“这事朕记得,当年武帝为加强军事,设立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中垒、屯骑等八校尉。”

    张让道:“那皇上何不也设一个八校尉?”

    灵帝想了想,若有所悟,道:“你是说效仿武帝设置八校尉,用以节制大将军何进的兵权?”

    张让笑而不语,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灵帝大喜,“张常侍姓张,张子房也姓张,张子房为高祖肱股,张常侍又何尝不是朕之心腹?”

    张让忙道:“皇上厚受,奴婢感之不尽。”

    灵帝多日来的抑郁忧虑,立即得以释放,大笑道:“如此妙计,若非张子房重生,还能有谁想的出来?只是如此一来,你就不怕你那亲家何大将军来找你理论?”

    张让之子,娶的是何进与何皇后之妹为妻。

    灵帝此话,半真半假,似笑非笑,双目就那么直盯张让。张让连忙俯首,道:“臣的心里,只有吾皇。”

    灵帝大笑。他调侃张让,其实他自己的后宫,又何尝不是大将军何进的妹妹掌着?看见张让惶恐,不由起身一把拉住,又一手拉着赵忠,道:“你二人对朕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在朕心里,张常侍便是朕之父,赵常侍便是朕之母。”

    灵帝一番话,让张赵二人感激涕零,双双跪下,匍匐于地,道;“奴婢们万死以报皇恩。”

    汉灵帝中平五年八月,灵帝下旨,于洛阳西园设置八校尉。以黄门蹇硕为西园元帅兼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冯芳为助军左右校尉,夏牟、淳于琼为左右校尉,史称西园八校尉。

    诸校尉皆受蹇硕节制,蹇硕总管各军,直接受命于皇上,其地位已俨然在大将军何进之上。

    又诏命从京都各营兵马中抽调两万精壮,加上各地招募而来的壮士,八校尉手中,每人都有数千精锐。于是每日在西园操演,一时声势震天,朝野振奋。灵帝也时常往来巡视。

    洛阳城东的袁府,已是酉时,府里灯火通明,院中一棵大槐树下,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摆满着美酒佳肴。

    袁绍与张邈曹操袁术许攸淳于琼等人皆围桌而坐。诸人旁边,又各自侍立一人,手执大扇,为他们扇风驱热。饶是如此,每个人的额头与背上仍是大汗不止。

    酒过三巡,袁术便不免发起了牢骚,“这天子什么意思?和这老天一样,如此闷热,也不见得来点凉风清爽一下。”

    袁绍眼一瞪,喝道:“公路休得胡言。”

    这也就是他们几个平日交往深厚,要是在旁人在,以袁术这话,传到天子耳里,必定大祸临头。

    袁术这几天心里憋屈,他这位兄长的帐,却是也不肯买,兀自涨红着一张脸道:“难道不是?赵融、冯芳之辈,都可以并列西园八校尉,独独没有我袁术。”

    袁绍厉声喝道“天子用人,自有深意,公路再妄加揣测非议,休怪兄长不念亲情。”

    袁术见袁绍呵斥自己,失了面子,不由大怒,起身拂袖离去。

    曹操等连忙劝阻,依然没有拦住袁术。

    袁绍道:“尔等不必劝阻,且由他离去。想我袁家,得天子隆恩,四世三公,无以复加。公路还在这牢骚满腹,传到皇上耳里,还不灭了我袁氏一门?”

    曹操抚髯笑道:“还是本初有见地。天子为何要设西园八校尉?其实也是为了一个权字。大将军何进如今权倾朝野,手握天下重兵,正是当今天子最为忌惮的。”

    “而你袁家,四世三公,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如果一下子再出来两个年轻厉害角色,谁能保不会成第二个何大将军?前边驱狼,后边养虎,咱们的天子,还不至于如此昏聩。”

    曹操说罢,却是纵声大笑。众人也皆是十分赞同。

    众人借着酒兴,胡天侃地。不多时却见袁府管家一溜小跑,来到袁绍身前,慌慌张张的道:“众位大人,何大将军来了。”

    这一句何大将军,倒是惊得众人同时离席起身,袁绍定了定神,果然看见大门吱的一声大开,一队人马先闯了进来,分列左右,然后一人披甲重铠,大步流星迈了进来。

    袁绍等人连忙迎上前去,齐道:“见过大将军。”

    何进瞧了瞧众人和桌上的酒菜,假道:“你们在这喝酒私会,是不是私底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大事?”

    袁绍忙道:“大将军说笑,我等实因每日西园操演,疲累不堪,是以今天偷闲,在家中备下酒菜,小酌几杯,哪里会有什么私下大事。”

    何进大笑道:“几句戏言,本初不必当真。刚好某也饿了,就赖在你家吃喝一顿怎样?”

    “大将军赏脸,袁绍喜之不尽。”袁绍连忙让了主座,又与曹操等轮番给何进敬酒。何进屠夫出身,力大酒量也大,对众人的劝酒可谓是来者不拒。

    洒酣耳热,何进问道:“今日西园操演如何?”

    袁绍道:“操演月余,军士们皆已训练娴熟,随时可听侯调遣,上阵杀敌。”

    何进道:“如此甚好,只是辛苦众位了。”

    几人连忙起身,齐声道:“不辛苦,为国效劳,我等本分之事。”

    何进道:“好。你们都是国之俊彦,未来栋梁。大汉三千里江山,就要靠你们了。只是可惜了,你们堂堂铁血男儿,却不得不听从一个阉人指挥。”说到最后,微微一叹。

    袁绍叹道;“这也是我等费解的地方。大将军英明神武,又是当朝国舅,本是统领天下兵马的最佳人选。然而皇上偏偏选了个小黄门来做这西园元帅,唉,我等微末小辈,自是无异,唯替大将军不值啊。”

    曹操不由得含笑不语,看的出来,今日何进登门,必有其意。西园八校尉的事,已经让这位大将军坐不住了。

    本朝开国以来,外戚与宦官之间,向来是水火之势,一山难容二虎。不远的建宁年间,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曹节等谋杀,便是一个血的教训,这些何进也自然知晓。

    而当前的十常侍,把持朝政,糊弄皇帝,几乎为所欲为。如今再让蹇硕掌了兵权,何进再不有所作为,只怕是要步当年窦武的后尘了。

    他这番来到袁府,巧妙的与袁曹等人相遇,再加一番言语挑拔试探,只不过被袁绍巧妙的将球踢了回去。

    何进道:“本初言重了。其实谁做这个西园无帅,我何进都毫无怨言。只是咱们的皇上偏偏选了个阉竖,朝纲大权尽在阉竖一党之手,从此乱政误国,天下必将危矣。”

    何进这些话,袁绍倒是深有同感。士大夫们最痛恨的,都是宫里的这些小人,他们自认为乃天子身边近臣,恃宠而骄,专横跋扈。自古以来,但凡阉党专权,朝政必将腐败,天下必将危亡。

    袁绍道:“大将军所虑极是。纵观近几年来,朝中正直之士尽遭贬黜,无不与这些阉竖小人有关。再不拔乱反正,重振朝纲,就要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

    何进叹道:“拔乱反正重振朝纲,又谈何容易。某现在也是有其心无其力啊。”

    袁绍道:“大将军不必自轻。大将军国之重臣,又有国舅加身,当效仿战国时的信陵君,延揽天下贤能名士,为国效力,朝纲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