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沙
字体: 16 +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多读有益之书(下)

    mon apr 25 06:16:01 cst 2016

    2002年,钱钟书的《围城》很火。在暑假里,徐强阅读了《围城》;还读了《鲁滨讯漂流记》两本书。而且,还都写了读后感。在《围城》读后感中写道:“随着太阳一次又一次地从天空的东头跑到西头,眼前的时间,

    也在一天一天飞一样地逝去。在眨眼之间,一个暑假又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

    钱钟书所写的名著《围城》,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围城》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从一艘在印度洋上向前行驶的客船上展开,不断地发展,讲述了一

    名出国留学的学生回国后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坎坷遭遇。一次次的就业,一次次的失业,一次次千

    辛万苦。作者笔下的方鸿渐,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象。他在国外留学,为了蒙骗家人,自己偷偷

    地办了个假文凭,回到国内之后,因此而在工作时,受到别人的暗地指责。又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社会

    ,十分的动荡不安,他便丛上海几次转业去各地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又几次失败,转业途中更是

    历尽千辛万苦,而最后又回到了原地――上海。《围城》里写方鸿渐的本乡出名的产业是打铁、磨豆

    腐,名产是泥娃娃。有人读到这里,不禁得意地大哼一声说:‘这不是无锡吗?钱钟书不是无锡人吗

    ?他不也留过洋吗?不也在上海住吗?不也在内地教过书吗?’有一位专爱考据的先生,竟推断出钱

    钟书的学位也靠不住,方鸿渐就是钱钟书的结论更可以成立了。其实并非如此。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

    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谁也没自认为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

    有方鸿渐的经历。而作者只不过把方鸿渐作为故事中心,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去感受罢了。

    因此,我在开始的时候,感觉作者把主人公描写得如此的逼真传神,也认为作者和主人公是同一个人

    。故事中还告诉人们两点:一点是说明当时的社会黑暗,另一点则说明无论在哪里,只有真才实学才

    是最重要的。我会记住这个道理,更加努力地学习。”

    我告诉儿子:“你的读后感中,对方鸿渐的同情视乎多了一点,应该更注重对玩世不恭者做出批判。既然,他没有真才实学,就不应该装儒雅,而在求学和求业举步维艰后,就更应该虚心求学。就像现在社会上传的那样:‘命苦不能怨父母,点背不能怨社会’。社会对人生是有一定的影响。可是,不学无术,一味地怨天尤人,不应该是做人的宗旨。你在最后认识到:‘任何时候,只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就很好。以后读书,注意多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写东西时要注意用词、造句和修饰。”

    徐强在《鲁滨讯漂流记》的读后感里说:“上中学以后,我总是觉得时间像长了无数对翅膀一样,常

    常在不知不觉当中,从眼前闪电般地消失,如此地稍纵即逝,以至于许多个日日夜夜之后,在脑海中

    回想起来都像是电光石火般的一刹那。这不是,又是一个暑假,在眨眼之间即将结束。不过,这个假

    期对我来说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我读的几本书。它们就给了我很多的乐趣。其中《鲁滨讯漂流记》这

    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本被列为世界名著的《鲁滨逊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位航海商人鲁滨逊・克罗索出海遇险后,

    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他克服了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靠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

    和顽强的意志,在独岛上生活了28年左右,最后获救重返故国的传奇故事。读完这本书之后,一时之

    间我还是意味深长。如果世界上真有什么普通人的冒险经历值得公诸于世,并在发表之后会受到公众欢

    迎的话,这部自述便是这样的一部历险记。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是鲁滨逊从风暴中死里逃生

    到达小岛的情景。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鲁滨逊在惊涛骇浪中拼命挣扎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当

    他九死一生到达荒岛时,我的心里刚刚一块石头落了地,又不得不为他如何在此生存而担心;当他看

    到大船飘到离岸不远的礁岩那边而喜出望外时,我也为他的大难不死而高兴......总之,这本书的情

    节真是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故事主人公以朴实严肃的态度,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像所有明智的人一样,尤其是遭遇的每

    件事情都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别人,让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要相信和尊重造

    物主的智慧,一切听其自然。这也是这本书的中心,我会记在心里的。没想到,读一本好书对我的影

    响是如此之大。”

    徐强的这篇读后感,文思清晰,语言紧凑、流畅。说出了“漂流记”的真正内涵。在用词造句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它阐明了鲁滨逊的顽强斗志,告知人们:不应崇尚虚无的东西。人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成功就有了保证。凡事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得到胜利。只是在结尾处,不应该阐述“在任何境遇下,都要相信和尊重造物主的智慧,一切听其自然。”的认识。我给他指出了这一点。我说:“如果,鲁滨逊没有很高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没有自信心,那么,他很有可能脱不了险。”

    院里第二期的经济适用住房,摸底调查结束了。这次主要的购房户是干休所的老干部。还有设计室的中层设计人员。新盖的三号楼,距离老五号楼南侧只有十五米,而且,新旧对比悬殊。所以,建筑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势在必行。马上要二次动迁了,人心浮动,寝食难安。所有的动迁户,开始大刀阔斧地处理闲置的物品,消肿之后,以便搬迁。

    以前,在八号楼与我们住对门的李大哥,是原来印刷所的。他们家现住在五号楼的四单元。李嫂几乎每天都来我们家串门。他们知道我喜爱文学。在处理东西的时候,找出了印刷所,早年印的辽大中文系编撰的教科书。其中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中、下册,《古汉语》下册和《世界现代文学史》上、下册。

    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开始,一篇一篇地读下去。它使我了解了“五四运动”对新文化产生所起的作用。领略了鲁迅、茅盾、叶圣陶、冰心、朱自清和郭沫若等大文学家的不朽文才。特别是,在《古汉语》一书里,有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使我甚是喜爱。也可能是我贤良的爱妻使然。文章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书中评论:“《爱莲说》在写法上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再三的细心品味,我觉得书中的寓意深长,使我受益匪浅。联想到爱妻秀莲,正像书中所表:“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我的妻人如其名,香溢四方。

    秋天的一个下午,去接孩子的秀莲,急急忙忙地回来问我:“映红要去买书,你去不?”

    我还没有回答,映红,就由外面进来说:“徐哥,我听说:民族电影院的对面要动迁,那有个书店。店里的书正在打折处理呢!卖的书可便宜了。七、八百的《大辞典》才卖七、八十块。我去那定了几套书,打电话跟小贵一说,他说:‘他要了车出去办事,正好路过那。叫我跟他一块去取。’你不去看看那?”

    我一听有这好事,那还等啥呀?“去!你等我一下。”

    秀莲,急忙帮我收拾,穿好衣服装好钱,我随着映红出门登车,向书店赶去。来到民族电影院附近时,可以看到所有的房子上,都刷写了斗大的拆字。在一个小书店的门前,铺着一个十几平米的散布,散布上堆摞着各种各样的图书。贵会计把我们放下说:“你们慢慢选吧!我办完事,就回来接你们。”

    我应道:“好,麻烦你了!”

    “别客气!”贵会计说完,乘车走了。

    我和映红,低头弯腰,四处搜寻合适的书籍。映红有实力,又要搬进新居,只要是她喜欢的都要买上一套。除了《辞海》和《汉英大辞典》,还有精装的《唐诗》、《宋词》、《元曲》、《曾国藩书札》和《围炉夜话》等等。我们囊中羞涩,衣兜里只有秀莲给我的二百块钱。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些精装书,望洋兴叹,不得不把心思用在简装书上。

    映红,显然,知道我们的家境。她说:“徐哥,我买的书,你就不用买了。你们什么时候想看,就拿去看就行。”

    我感激地说:“那我们可就借你们光了。”

    映红说:“这么多的书,我们也不可能一起看那?放着也是放着。”

    有了映红的话,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给儿子买两套工具书。《现代汉语辞海》和《英汉大辞典》各选一部;又选了两本《海明威散文集》。我们买好了书以后,贵会计也来接我们了,我们把心爱的书籍搬上车,满载而归。

    回到家以后,新书搬进了门,映红,就主动地问我:“徐哥,你看那一本?”

    我说:“‘君子不夺人所好’,你先选。”

    映红说:“我啥时候看都行,你选吧!”

    我说:“那我可不客气了。”

    映红说:“你拿吧!”

    映红,人长得精美,买的东西也格外地精美。看着一本本精美的图书,实在是令人爱不释手。我首先把《围炉夜话》抱了回来。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觉得还不够,干脆找出本子和钢笔摘录起来。记得书里有这么一段话:“白云山岳皆文章,黄花松柏乃吾师。观红霞可领明亮灿烂之生命;观白云赏卷舒自如曼妙之态;观山岳体灵秀高拔之气概;观大海领浩瀚无限,俯仰间皆文章。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花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自己心想:“遍览山水,览遍天下唯之可能,其神髓取遍可谓难上加难。只有一点一滴做起,也就不负人之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