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战争
字体: 16 +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喜欢与爱的距离(二)

柔弱却温情的光线中,我和秦珂盈四目相视,秦珂盈轻轻说了一句:“又想犯规?我说了我睡着时不准你进来。”

    “你还没睡着呀,我就喜欢看看你睡着的样子。”说话间,我反而走进了秦珂盈的房间。

    “下午睡多了,不然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被你占便宜了。”秦珂盈还是躺在那里说道,看着我走进来。

    我走在秦珂盈的床边,俯下身:“上来躺会儿,可以吗?”

    “不行。”秦珂盈回答,但声音很轻。其实,如果懂女孩子心的话,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恰恰相反。

    我很赖皮的爬上秦珂盈的床,躺在旁边,顺势揽住了秦珂盈的腰。

    “爬山露营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两个帐篷。”秦珂盈背对着我,小声却很坚决的说道。

    “小心眼。”我说话间把手从秦珂盈的腰滑向秦珂盈的胸前,隔着睡衣丝质的面料,按在了她胸前圆润而柔软的凸起上,感受着那小巧的凸点,只是按着,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揉捏。

    “不准乱动,不然把你撵下去。”秦珂盈“警告”我。

    “知道了,小心眼。”我轻声回应。

    我就这样躺在秦珂盈的身边,还是从她身后揽住她的前胸,

    心中有一点儿想进入秦珂盈的身体、得到秦珂盈的冲动,但更是一种想要弥补自己下午“出轨”举动的愧疚,我和秦珂盈静静的躺着,感受着彼此的呼吸与心跳。

    手中触碰着秦珂盈胸前柔软的感觉,让我脑海中回想起与秦珂盈初次相见的样子,那时依偎在她怀中的感觉,回想起和秦珂盈相处的细节:曾经守候在她楼下的辛苦,曾经和她在桃花盛开的林中追逐,曾经一起坐在山头观看如海的梨园,曾经的……,仔细对比起秦珂盈与辛晓雨在我心中的不同。

    我越是细想,越是发现自己其实深爱的是秦珂盈,她在我心目中无可替代。

    平心而论,自己也非常、非常喜欢辛晓雨,但仅仅是喜欢,也仅能是喜欢。如果不是因为秦珂盈,我或许不会选择优雅的李冉冉,但我应该肯定会用心的追求辛晓雨。

    喜欢与爱的感觉很相似,但其实也是不一样的,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责任”,无论自己多么喜欢辛晓雨,我却永远无法对辛晓雨承担起对秦珂盈的这种责任。

    在秦珂盈的身边,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这种“距离”,我轻轻的捂着秦珂盈胸前的柔软,也提醒自己日后再与辛晓雨相处的过程适当的保持“距离”,绝对不能在像下午那样“放肆”……

    ……

    接连几天我在单位里有意减少出现在创建办的频率,辛晓雨的短信或者电话也迅速减少,我知道辛晓雨可能也有着和我同样的心理。

    虽然很多时候挺想见到辛晓雨的,但努力压制着自己与辛晓雨见面的“欲望”,很快到了张胜光约我和秦珂盈爬山的日子。

    按照张胜光的嘱咐,购置好了登山和露营的必要装备,赶在登山的周末把单位必要的文字材料全都整理完毕,约着秦珂盈排好医院那边的班,我们就一起赶赴张胜光约定的乘车地点。

    乘车地点已经有很多驴友聚集。

    原来这个驴友团是一个有些“资历”的团队,这次活动大约二十几人,除了张胜光“夫妇”,林江和张倩也参加了本次活动,同群的人中来自各行各业,年轻人居多,也有好几位中年人。

    大家简单交代了几句,看看人齐了,我们就登上已经租好的大巴车。在车辆行进中,一位网名“战驴”的资深驴友,也是本次驴友团的团长。据张胜光介绍,这个战驴三十六、七岁的样子,孩子刚上小学,但酷爱野外探险,这个驴友团就是他和几个相同爱好的人创建的。

    战驴在车上就给我们讲解起本次旅途的路线、注意事项等,并安排了团队开路人员和断后人员。由于野外驴友团人数较多,而且体力相差较大,所以安排熟悉路况的人员走在前面,体力好的几个人走在后面,帮助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通过“战驴”的讲解,我们知道了一些野外探险的必要知识,也对我们即将探险的风景区有了初步了解。

    我们这次将探险的区域是距离我们城市不远、一个名为“崂山”的风景区,也就是曾经有过“崂山道士”传说的景区。据“战驴”介绍,这座风景区面积约161平方公里,依临大海,水秀云奇,山光海色。而且我们今天即将征服的山峰正是我国海岸线最高峰,也是景区的著名景点——海拔1133米的“巨峰”。我们今晚露营地就是巨峰附近,准备明早登高观看海上日出。

    在“战驴”的讲解下,大巴车驶出市区,绕上城市快速路,然后绕了一段山间公路,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准备登山的地点到了。

    全体成员下车后,战驴又反复叮嘱了丛林中团队行进注意事项,甚至带队和断后的人员都配备好了对讲机,我心想这帮人真是啰嗦,也挺“敬业”。

    等候着战驴交代完毕后,我们一行人跟着领队进入了路旁的山林中。

    丛林景色与大学后面的小山景色完全不同,小路杂草很多,而且地势陡峭,林高草密,甚至还有挡路的枝条。好在大家在带队引导下,鱼贯前行,后面的人跟着前面。

    在这个大群体中,秦珂盈与蓓蓓、张倩很容易的“混”在了一起,几个女孩交流着生活的点滴和登山的兴奋,特别是蓓蓓特别叮嘱着以往登山的经验。

    而张胜光、林江和我则殷勤的帮着女士们背着包,女士们都背一些重量轻的物品,而帐篷等物品全在我们男士的包里。

    我们这几个人的小团队混在大队伍的中间,前面的战驴打开了便携式的音响系统,放出了流行歌曲,并不时的通过扩音器提示后面的人员跟上。

    扩音器的音乐在幽静的山林间格外嘹亮,即能引导大家跟上队伍,也为登山者鼓舞干劲。

    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行人有说有笑的翻上了一座不高的山梁,转到山坡阳面,我们发现原来山梁向阳面正对着大海,我们所在的山梁前方是几座更加高大的连绵山峰,战驴把大家召集起来,指着远方那座最高大山峰,告诉大家这就是巨峰,也是我们今天野外探险的终极目标,而中途那座起伏的山梁就是我们中午拟到达的休息点。

    “哇,那么远啊。”队伍中有人惊叹。

    “就是嘛,这多难走啊。”旁边的张倩抱怨着。

    “比想象的难嘛。”我的珂盈也有些泄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