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战争
字体: 16 + -

第七十四章 弦动我心

李冉冉熟练的开启电视、cd机、功放和音箱,首先放出了就是许多音响店试机的那段老鹰乐队著名的《加州旅馆》。

    随着音场的出现,电吉他的弦音一个一个从音箱中蹦出,那套音箱清澈的声音不仅是蹦在耳朵中,更像是弹在你的身体上,渗透到你的骨髓中。随着手鼓震音混入,磁性男声的出现,声音逐渐由清澈转向华丽,轻盈的中高频段在空中飘荡,强烈低音的敲击,雄厚的低频从不远处进入身体,各频段融合一起,所营造的声场层次有序,细腻至纯,让我感觉到身临其境,这一刻的一种感觉就是震撼——我觉得太棒了。

    我禁不住侧耳倾听,完全陶醉在这美妙的音场中,不知不觉把眼睛闭上了,细细品味这美妙的音乐。

    一曲结束,李冉冉又给我放了一段喜多郎的《响宴》,渐进的弦乐,震颤的鼓声,连续的打击乐,在音箱的完美表现下,混成一段空灵、雄伟的音乐华章,由不得你不陶醉在其中。

    李冉冉又给我放了一段钢琴曲和小提琴曲,这套音响表现出的音色之丰富,变化之多样,让我心神荡漾:晶莹光滑的钢琴声,有着鲜活的生动感,平衡度很够,音色变化丰富,中低频格外丰满,瞬态反应和速度感一流,音乐细节丰富,把一种种浪漫、温馨的气氛表现的恰如其分。小提琴特有的华美音色和真实质感也将我们与音乐的距离一步步拉近,很轻易便能投入其中,怡然自得。

    “b&w”高频嘹亮、光滑、纤细,把音乐味十足乐曲的表现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非常适中,细节的诠释到位,舞台感空间得体,最关键的是对琴声本身那种发自内心的深层次诠释,可谓驾轻就熟,令人信服。

    放完这几段音乐,我还是有着余音绕梁的感觉,只说到:“太棒了。”

    我这次注意到李父和李母坐在沙发上,静静看着我。我意识到自己刚才只顾陶醉在音乐中,是不是有些失态了?

    李母却笑着说道:“看得出来,你很喜欢听音乐。”

    我不好意思点点头。

    “小艾,不仅是喜欢音乐,对音响的研究也是颇深的。”李父又说道。

    “怎么样?比你家的那套创新gigaworks怎么样?”李冉冉也笑着问道。

    “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我在“b&w”面前不得不谦虚的承认那套创新gigaworks的不足,也算是给小天鹅面子。

    “也不能这么说,应用的领域不一样,各有特色,创新的音箱在一般家庭应用已经足够了。”李父为我解释。

    我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知道自己在音响欣赏和设备配置中与李父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自己的那点知识在大学弟兄们面前卖弄一下也就罢了,在李父这样的专业hifi发烧友面前过多谈论这方面内容无疑是班门弄斧。

    闲谈中,我正在考虑换个话题,无意中却多看了一会儿李父身后的那幅国画,画面就是梅花傲春图。图中两支各具姿态的红梅在虚化枝干和雪景中,显得格外醒目,越发红艳。

    李父注意到我的目光在他身后的国画多停留了一会儿,就笑着问道:“怎么?小艾对国画也有研究。”

    “没有,没有。只是看看罢了。“我赶紧解释。

    “看着你知识面也挺广的,那你可知道鉴赏国画要素?”李父问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匮乏。

    我摇摇头,说到:“不知道。”

    “观国画要先观大概,也就是画的布局要和谐,是否体现了作者的风格?意境、意趣是否深远?好的意境、意趣能吸引观者仔细看下去,画中的笔墨技巧都是为意境、意趣服务的。”李父品着茶,缓缓的为我解释。

    我虽然对此不感兴趣,但也装作认真的样子,仔细听着。

    “你看这幅梅花。”李父转身为我指点:“你看这幅梅花,画面主题很鲜明,让人一看就明白。”

    “应该就是那两支梅花。”我赶紧表示自己理解迅速。

    “对,也不全对。”李父补充道:“这两支梅花中间几朵才是真正主题。”

    我再仔细看,确如李父所言,中间的几朵花朵大,而且相比周围的几朵更加鲜艳、饱满。

    “这实际上体现了国画的特点,主辅、虚实、藏露,你看中间几支与旁边虚化的几支相比,主题更加突出,在配上虚化雪色背景,梅花傲然严冬的主题就非常鲜明的表现出来。”李父为我仔细的说到。

    李父还简单的给我讲解了如何观赏国画的线条、书法功力、墨色变化等要素。

    可惜我实在是缺乏这方面艺术细胞,听起来很费劲,但只能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去聆听。

    在李父指点讲解的时候,我偷偷的瞟了眼小天鹅。李冉冉看着我在偷看她,做了一个小小的鬼脸,示意我要认真听讲。这时李母一个稍稍扭头的动作,李冉冉就像小兔子那样迅速恢复常态,端起茶杯掩饰过去,我也赶紧收回目光,转到李父的“指点”中。

    李父讲解了一会儿,可能意识到我对国画鉴赏不太感兴趣,也有意识转了一个话题:“在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人们不仅喜爱画梅,还有很多诗人喜欢咏梅。从她表哥那天婚宴录像上我看到你解的几幅对联都不错,我想你的文学造诣也不差,你可知道我国那个朝代有过空前的咏梅热?”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还正在考虑如何在李母的监视下,用眼神戏弄一下李冉冉?被这突然一问弄的心中一惊,不过好在我的大脑给力,迅速把脑子中有关梅花的诗句过了一遍,而且脑海中好像读到过有关咏梅方面的文章,我就不太自信试探着回答:“好像是宋朝吧?”

    “不是好像,就是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呢?”李父又问道。

    我突然意识到李父今晚上一个接一个的问着自己各种问题,其实也是在对自己进行考察,考察自己各方面的知识。

    意识到这点,我联想到了单位提拔干部时,面试和组织部门考察情景,德、勤、能、绩都是考察的重点。一向不服输的我虽然还没想好是否应该和李冉冉在感情方面深入发展,但此刻我也不想轻易的被李父的问题所问倒。

    想到这,我想既然蒙对了朝代,再把宋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总结一下不就行了?

    大脑把有关宋朝的点点滴滴堆积起来,然后再用秘书科写总结的那套思路进行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