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战争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火星谍影

    wed feb 18 06:53:27 cst 2015

    “信号没有了,真是奇怪,”王涛对进来的叶主任说道。经过漫长的搜索,却在即将发现敌人的时候,却又没能真正抓到敌人。

    “最后确定的发射位置就在这里,”王涛指着通道中部说道。

    叶主任看看王涛所指的位置,凑上去仔细看了,“里面可全是通信光纤。”

    叶主任本以为间谍会出现在通道里,但是什么也没发现,也感到挺失望,“前几次信号出现也跟今天类似,信号出现一会儿后,就消失了。”

    “小孙,确定信号从这里发出的?”王涛通过隐藏式对讲机呼叫孙政光。

    “没错,就这,误差现在不会超过一米,”孙政光通过监控看着王涛的举动,非常肯定回答。

    王涛凑近通道壁,仔细观察了一会,什么异常也没有发现,于是和赵河一起又开始沿着通道四周打量了起来。

    “前面是飞行平台吧?”赵河向四周看了看,又向前一看,问道。

    “是的。”

    “谁在哪里?”

    ““应该是飞行主管刘斌。”

    “进去看看,”王涛向叶主任提出建议。

    “好。”

    王涛收起枪,在叶主任的带领下,走到了通道的另一端,按照刚才的顺序打开了两道密闭门。进入一个过渡空间,这个空间有两扇门。一扇门通往飞行控制塔台,另一扇门则是通向机库。

    “去塔台看看,”王涛看了看通道。

    王涛、赵河和叶主任打开塔台门,沿着狭小的扶梯登上了三十米高的飞行塔台顶。

    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圆形塔顶,环绕着各种显示屏,显示着周围空域动态,也包括彩虹系统的绕火星分支系统卫星运行的轨道。

    刘斌正和一名控制机器人正在对火运2型飞机飞行进行地面指挥,听到声音,刘斌转过脸来,看到叶主任进来,立即站起来,敬了一个礼。叶主任还了军礼后,说道:“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大鸟现在正距离基地西北方1100公里,”刘斌所提的大鸟就是火运2的飞行代号。

    “那些乌鸦没来嘛,”叶主任若无其事的问道。

    “正在离开,刚才还在东南方40公里位置盘旋,大约持续了十五分钟,现在正在返航。”

    “乌鸦?”王涛想起孙政光曾经汇报过有关sr50的情况,这次怎么又是sr50。

    听到王涛的声音,刘斌的目光从叶主任移到了王涛的脸上,虽然在基地见过,但是刘斌却对王涛不怎么熟悉,这也是王涛第一次到飞行控制塔台上来。刘斌显然对一名中科院的人员进入军事指挥去并不理解。

    “奥,王教授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了解一下火星磁场对飞行的影响,小刘可以介绍一下我们乌鸦的意思,”叶主任看出了刘斌的心思。

    “乌鸦就是美军的sr50型火星探测飞机。这种飞机从距离我们两千公里的美国探测基地起飞,经常到我们基地周围转悠,我们分析这种飞机极有可能执行侦察监视任务。”

    王涛虽然听孙政光汇报过相关情况,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听着刘斌解释。

    “奥,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情况,”王涛回答。

    刘斌看两名中科院的工作人员对飞行还比较感兴趣,就看了一眼叶主任,叶主任用目光示意他可以继续讲下去。

    “目前,中、美、俄等国家都建立了基地,有关火星基地领空、领土的国际法规现在还相关规定,但现在的惯例还是按照地球上领海的宽度确定领空,也就是探测基地的12海里区域通常是不受侵犯的。”

    “那sr50也不进入基地吗?”赵河问道。

    “sr50基本不进入基地惯例领空,再说它也不需要,它的侦察半径足以在基地外围就将基地探测得清清楚楚,”刘斌尽可能详细的汇报自己掌握的情况。

    “那sr50的功能还很强大,”王涛问到。

    刘斌看了看王涛,显然对于中科院的人员来说,似乎对sr50表现得过于感兴趣了。

    王涛注意得到了刘斌目光中的异样,于是就接着说道:“我们正在进行火星磁场的探测,探测数据有些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我担心被sr50飞机截取。”

    “sr50飞机和我们的火运2型飞机都属模块化设计的飞机,飞机本身只是一个运输平台,这个平台能干什么取决于飞机里安装的功能模块吊舱。如果飞机加载了监听吊舱,那么飞机就会截取我们的信号,如果飞机加载的是资源探测吊舱,那么飞机就能对地下的资源进行调查,如果安装无线电侦听吊舱,就可以监听无线电信号,”刘斌听到王涛的解释后,也担心sr50会截取我们的科研成果,所以尽可能的深入浅出的为王涛解释。

    “我明白了,”王涛对刘斌的回答比较满意。

    就在这时,飞行控制平台对讲机响了:“基地,基地,这里是大鸟2号,在15区,发现异常矿藏情况,请求着陆勘查。”

    这是火运2型探测飞机在距基地1000余公里处发回的信号。

    刘斌听到后,对着正在监视屏幕的机器人说:“小可,刚刚生成的风暴怎样了?”

    小可显然就是这台机器人的名字。这时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了小可身上。这个银白色金属合金的机器人方形的头部安装了两台摄像机作为眼睛,灵活的软金属的手臂伸到了触摸屏上,轻触了几个键,接着关于火星风暴的卫星图片显示在了屏幕上。

    “刚刚生成的‘斜影’风暴,正在东南500公里,正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15号地区逼近,预计风暴前锋会在7小时35分后开始影响15号地区。”小可用电子合成声音的语气回答。

    听到回答后,刘斌看着卫星图片,用耳麦说到:“大鸟2号,这是基地你们探测需多长时间?”

    “报告基地,不是很清楚。”

    “你们看到卫星气象图了吗。”刘斌问道。火运2型探测飞机也通过卫星接受到了卫星气象图。”

    “看到了。”

    “风暴大约在7小时后会影响你的区域。”火运2型飞机上虽然有云图接收装置,却没有巨型气象分析计算机,所有数据还是需要基地通过数据链提供。

    此时,王涛、叶主任也都在旁边静静地观看,不去影响飞行指挥。

    “大鸟明白,我们在对此区域进行技术分析,大约1小时。”火运2型回答。

    “1小时后必须返航,我会随时监控风暴的情况。”刘斌命令。

    “明白。”

    短暂的指挥结束后,刘斌将自己面前的显示器画面切换到了飞行空域图,在空域图上,有两个正在运动飞机模拟符号,一个符号旁边提示“大鸟2”,另一个提示“乌鸦”这就是美国正在返航的sr50。

    王涛看到显示的情况后,问道“sr50经常来吗?”

    “平均每个月飞过来3到4次,最近两个月没有出现。”

    王涛听到后,与赵河对视了一眼。

    王涛和赵河有简单的问了刘斌一些关于美国军机侦察的情况,便和叶主任一起离开了飞行平台,回到了工作室。

    负责勘查的火运2型飞机结束勘察任务后,对发现异常矿藏情况的地区进行了标定,在风暴即将来临的时候,启程返回了基地。

    王涛和赵河返回工作室后,把叶主任叫来,与孙政光、李景一起开始讨论今天的情况来。

    “今天的无线间谍信号已经破译了,就是我们在那几名同志的私人设备里发现的数据,加密方式没有改变。但是,信号明明就是在从通道位置发出的,却什么都没有发现。”孙政光对信号消失却没有发现信号源觉得有些失望。

    “确实挺怪的,一段舱壁,怎么会成为无线信号发射源呢?”王涛坐在工作舱类似火车卧铺床的里边,看这有些失望的孙政光和李景。

    叶主任和赵河坐在工作舱的另一张床上,同样察觉到了两位年轻人有些失望的心情。

    赵河看了一眼王涛,此时这位反间谍领域的资深专家此时神情依然坚定,虽然在神色略有疲惫,但是目光却是一如既往的自信。当两人目光相识后,赵河说道:“今天,间谍信号出现的时候,美军的sr50飞机正好飞临我空域,大家想想这难道是巧合吗?”

    王涛今天在飞行平台上,也和赵河有着同样的疑惑,只是没有说出来。

    “刘斌曾经向我汇报过,美军的sr50飞机有能力更改飞机搭载的功能模块,加装无线信号收集设备。”叶主任在这个时候说道。

    “那信号出现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有这种飞机飞临?”赵河问道。

    “这要查一下雷达记录。”叶主任说道。

    “这样,假如每次信号出现的时候,都是sr50飞机飞临我们领空的时候。”赵河说道。

    “对,查一下飞行记录。”叶主任听到大家的分析,用手轻轻的摸了摸下巴,然后环顾了一下大家,这是叶主任在思考问题时的一种不自觉的动作。

    孙政光打开王涛的电脑,将前段时间从刘斌那里拷贝过来的sr50飞行记录调出来,飞行轨迹被叠加在电脑的火星地图上,然后向大家解释“从飞行记录看,”孙政光重点指了指轨迹叠加频繁的区域,“乌鸦虽然每次飞行路线不尽相同,但是这几处区域几乎是每次都回到达,在雷达记录上也显示乌鸦在经过这几处区域时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有变化,我将飞行记录加入李景的‘红线’数据模型中,通过军用分析程序进行比对,程序提醒着几处区域属于高度可疑区。”

    “你是说sr50飞临着几处应该有高度的目的性,”赵河的职业习惯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疑点。

    “是的,”孙政光继续为大家解释:“前几天间谍信号出现后,探测仪不仅将信号截获,而且将信号的强弱也分析出来了。通过专业软件分析,这种信号发射强度很弱,辐射范围应该不会超过40公里,这说明敌人的信号接收机应该就在40公里范围以内,而且我将雷达记录中的高度怀疑区标定出来,大家看。”

    在显示器上,孙政光以基地为中心画出一个圆,而几处可疑区正在这个圆上。

    “圆的的半径正好在间接信号辐射的范围内。”

    “应该对这里重点检测一下。”王涛听到孙政光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

    叶主任听到孙政光的分析结果,问到:“年前,你们不是准备进行飞行检查吗?怎么样了?”

    王涛解释道:“设备已经安装在了火运2上了,检测也完毕,前几天过年,基地的人都忙着别的事情,暂时就耽搁了,叶主任你看我们马上开始?”

    “行,刘斌那我早打好招呼了,为他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飞行中心单独安排了一架火运2给你们使用,你们跟他联系行了”。

    “谢谢。”王涛对叶主任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王涛转过来对孙政光说道:“小孙,你把设备再仔细检查检查,准备执行任务。”

    “明白。”孙政光收起电脑……

    通气会结束后,孙政光立刻与刘斌进行联系,得到刘斌随时可以起飞的消息。孙政光一刻也不敢怠慢,当即确定第二天就执行任务。

    孙政光立刻带着8117与刘斌一道到了机库,检查了火运2型飞机准备情况和设备安装情况,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