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体: 16 + -

298保障穷人生存权一点一滴皆学问

    李定国这回是真佩服王烁了,这一个办法就够他学三年的,他这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按王烁这个什么“公务员法”,估计他江南朝廷里那些高官,个个都是罪犯!

    嗯,回去之后,我先搞这个“公务员法”!

    正琢磨着呢,指导员又说了,还不止于此呢。shuquge**√** **く.く**★**★** ** .★c★om这只是正常行政监督,还有国家调查局的重点监督。

    最重要的是百姓的监督和举报。只要百姓有凭有据的举报,监察部门都会暗中调查。

    只要百姓举报属实,奖励举报的百姓的同时,法办犯法公务员。

    律法规定,公务员贪污,价值够全民平均收入一年的,就须坐一年的牢补偿,够几年就判几年,不许假释。此后终生取消做公务员资格。

    哦,坐牢,不杀?

    不杀。

    那坐牢耗费粮食,国家负担不就重了?

    嘿嘿,不重。坐牢不是国家养着你,你得从事最艰苦的劳动,为国家创造财富。比如山里开矿,采石,挖煤,开垦荒地,都是把这些犯人弄去,只管吃喝,没有劳动收入。

    嚇,王烁这招够损!不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还没进扬州,他们就学了不止一招了。

    那是,王烁这些个办法,都是从现代偷来的,经历了几代学者精英的研究展,岂是古人自己能悟出来的?

    待进了扬州闹市,他们学到的可就多了去了,如何收税,如何管理市场、交通,如何维持治安。

    嘿,这个王烁,没有一样和别人一样的,全都是闻所未闻的东东。

    在一条长长的小巷子头上,围了几个人,一个大汉推着一车蔬菜,一个穿黑色裤褂,不穿袍子的人,拦着那汉子不让进去,一时巷子头上吵吵嚷嚷。

    李定国和郑成功已经知道,那穿黑色裤褂的人,就是王烁的所谓“公务员”打扮,应该是个什么市场管理员。

    王烁不允许公务员穿长袍,说那玩意拖拖刮刮的,不利于快行动办事,影响工作效率。

    所以,他的公务员,包括县官、府官,一直到最高执政官,都是和他的军队穿军装一般,有专门制服,不穿长袍。

    从外表看,是那市场管理员拦着那汉子,不让他进那巷子贩卖。

    你不讲究自由平等吗,人家进巷子里卖菜为啥不让?明显是公务员欺负那汉子。

    公务员不对,可为啥周围看热闹的都在指责那汉子呢?两个人就不明白了。

    指导员过去问了下情况,然后就和那汉子讲了几句。

    在王烁这里,看来军人的威信还是很高的,那汉子经指导员一说,乖乖推起车子走了,没进那巷子。

    两个人就更奇怪了,待指导员回来,就急着问怎么回事?

    原来,这巷子是一个市场不假,却是专门供穷人贩卖东西的。

    任何社会,都会有贫富的差别,都会有富人和穷人。有些穷人实在不会做什么,就靠贩卖些小零碎活着。

    他们在城市里穿梭,不仅影响市容,还会占据不该占据的地方,给交通带来不便,甚至会遭遇坏人,碰上意外,给自己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王烁的政府,就在每一个城市里专门僻出一个市场,供乡下来的穷苦农人或者城市里穷困潦倒的人,在这个地方交易,换取生活费用。

    这个市场,政府只负责管理,维持秩序,是不收任何费用的。

    但你不属于穷人,就不能进去贩卖,抢夺穷人的市场。

    现在政府规定,每日交易额不过政府货币一元,也就是纹银一两的货物,才可以进入穷人市场交易,就是为了保证穷人的交易权。

    因为这里不收税,东西比其他地方便宜,可以吸引不少顾客前来。穷人因此也就会很快处理掉自己的货物,然后再去想法到其他地方多挣一些钱,从而得到了实惠。

    刚才那个汉子那一车蔬菜,至少值两元钱,说明他本钱多,不属于穷人,应该到收税的正常市场里去交易。

    原来如此!看来王烁想的真周到,连这种细微末节都做到了。

    这不是王烁想的周到,他要连这个都能想到,那得是级计算机的脑子。

    这是他的官员们在实际工作中看到,然后提出来,经政府试点合理,然后向他整个地盘推行的,王烁恐怕根本就不知道。

    从这一点看,王烁手下的官员,都在踏踏实实工作,都在切实为百姓办事。

    关键是,他怎么让这些官员都变成这样的呢?

    指导员说,这个可不是简单可以说清楚了,你们就得去西安学了,我也同样不明白。

    我只知道必须做好我的工作,让我的士卒热爱政府,时刻知道政府的好处,为这个政府的安全,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那就继续学吧。

    一行人在扬州待了三天,真是开了眼了,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估计他们这个时候回去管南京城,都比他们任命的那些朝廷官员们强!

    可是,李定国越知道的多就越心虚,他知道自己能耐差远了,离一个合格的国家管理者,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他要学的东西,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离开扬州,大家沿着大道一路向西而去。

    时值冬季,按说这个季节,农田里不会有人了,可还有不少人在田里,围着干部们,不知道干啥?

    指导员告诉他们,政府有专门的农业大学,培养了许多种地方面的专家,在各个府县都设立了农业研究所。

    这是农业研究所的农业专家,利用农闲时节下乡来,给农人们传授种田经验,教农人们怎样种田呢。

    这种田还用教?种子撒到田里,难道专家一念咒语,这庄稼就会长的更好?

    那倒不是,可这种田学问大了。从播种开始,每一步都是学问。你播种密了、稀了,他都影响出苗质量,造成减产。

    种子也得选择,什么地方,根据气候条件适合种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获得最高收益,育苗的时节、温度都得正好才能出好苗。

    另外,如何灌溉,防虫,防灾,如何施肥,如何耕地,都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