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体: 16 + -

50嬉笑诙谐论明弊朝无幸位考王烁

    在李自成默许下,大顺大军终于获准进入京师。****★网** **★**√.√** ** ** **く.★c★o√m

    宋献策看着满城的混乱又无力制止。

    李自成沉湎在后宫里,牛金星忙着清理府库,任命官员,也巴不得看他的笑话,肯定不管。

    刘宗敏本身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主,不捣乱就不错,真是难为死了这位智多星,他也有点灰心泄气了。

    李岩正是要利用这个时候,让宋献策看明白,闯王只能当个打仗的土匪,绝对不是一国之主的材料,劝他另谋高就。

    这两天王烁因为宋献策在前门大街替自己解围,也和宋献策混的熟了。

    宋献策见李岩高看王烁一眼,几乎是用平等的身份对待王烁,就知道这人不是一个亲兵队长那么简单,但他不挑破,只看李岩最后要干什么。

    两人从东华门出来,汇合了王烁,准备去崇文门边上的麻绳胡同那里吃炒葫芦丝。那里有家饭馆做的比较正宗,颇有陕西风味。

    这炒葫芦丝,其实就是炒猪大肠,是陕西一道名菜。虽然李岩和宋献策不是陕西人,但也爱好这一口,王烁当然也喜欢吃这个。三个人偶尔去那里吃过一回之后,就欲罢不能了。

    从东华门出来,过了护城河,路北边就是李自成让给崇祯搭的灵棚,两个和尚坐在灵棚里念经,崇祯的灵柩就在灵棚后面停着。

    按一般规矩,天子丧,最少也须停灵七天,七天以后才可将崇祯葬入他宠爱的妃子田贵妃墓中,这已经是对天子最低的规制了。

    之所以要将崇祯放到他妃子的墓里,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

    李自成打入北京,事起仓促,崇祯皇帝的陵还没修好。李自成能安葬崇祯就不错了,不可能再给他修坟。

    众大明遗臣一商量,崇祯活着的时候,最喜欢田贵妃了,也幸好田妃死的早,修了陵寝。正好,把先皇也弄那儿去吧。

    死后能和最宠爱的妃子合葬在一起,崇祯也应该满意了。

    崇祯的灵棚就设在东华门边上,大顺皇帝散朝之后,许多前朝旧臣也要出东华门,就从灵前经过。但众臣兴许是为避嫌,竟无一人下马前去拜祭。

    李岩、宋献策汇合了王烁,正要从此路过,见诸前朝遗臣竟然不去拜祭他们的先皇,李岩不由感叹道:“真是世态炎凉,这戴乌纱帽的,竟然不如光头的和尚对前朝有感情啊。”

    宋献策笑笑接话道:“他们这些前朝遗臣戴的乌纱帽,都是耍猴的给猴戴过的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猴子。和尚也不见得有感情,只是不念经挣不着钱,不敢不念罢了。”

    李岩知宋献策好说笑,并未理会他的玩笑,又摇头叹道:“明朝遴选官吏,由乡试到会试,然后还要廷试,最后还得候选很长一段时间。

    候选的时候还得跟着别人学怎样为官从政,够了资历,成绩好的才能当官,这选官制度可谓十分严格。

    为何最终竟选出这么一帮没心没肺的东西?前朝主子尸骨未寒,他们又在今朝主子面前胡说**道,争权夺利了。”

    这两日那般前朝旧臣,看看换了朝代对他们没什么影响,又开始旧病复,在朝堂上互相攻讦,把李自成都闹烦了。李岩也是看着生气,心里极端鄙视这帮人,是以今日出言讽刺。

    宋献策闻言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大明毁就毁在这科举制度和论资排辈上!

    刚当官不久的人心想,我这乌纱来的可不容易,二十多年苦读诗书,费灯熬油才得这么顶乌纱,容易吗?

    啊,我这刚爬上这官位,你朝廷就完了,这不坑我吗?

    你完了我不能完呢,起码,我得把我二十多年的灯油钱挣回来吧?

    新朝廷不来了吗?没关系,你前朝完就完了吧,我再给新朝接着干!这就是科举不得人心的地方。

    所以,靠科举制度选拔官吏,那是纯粹扯淡!

    那些当官年岁久了,有了高官厚禄的,他这么想,我官居极品也不容易呀,我不光得二十年苦读费灯熬油啊,我做官这些年,何时敢不小心翼翼?

    万一得罪了哪位爷,参我一本,说不定连小命都得搭上!伴君如伴虎,你不知道啊?前朝完就完吧,我还没享受够呢!

    这么多大臣,谁愿意尽忠谁去尽忠就是,我不拦着,反正我不尽忠。这就是大明论资排辈选官的毛病!

    这科举和论资排辈,让这帮官吏觉得,他的功名都是他自己努力挣来的,跟朝廷,跟皇帝鸟关系没有。他当再大的官也不会感激朝廷,感激皇上。他抛弃前朝,服侍新皇帝理所当然。

    朝廷如此用人,本来就显不出朝廷优厚名士的恩泽,反过来再要求人家报效尽忠,那岂不是笑话?

    再加上那些皇亲国戚,靠着人情爬上去的官老爷,一个个狗屁不通,连孝悌二字都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忠烈?

    还有那些专门搞趋势逢迎之徒,靠巴结皇帝身边宠信太监爬上去的家伙,更是一帮只认钱连亲娘老子都认不全的东西,他们能知道什么叫忠孝什么叫大义吗?明朝如此选官,不亡国那才叫奇怪呢!”

    说到这里,叹息一声道:“若是咱们陛下能明白明朝败在哪里,反其道而行之,则朝无幸位,野无遗贤,天下之士,尽为我用!倘如此,大顺必有希望!”

    李岩笑道:“军师愿望是好的,可多在陛下面前说说这些道理。”

    宋献策不由苦笑,随即就收敛了笑容,问王烁道:“王将军,你有何高见?”

    宋献策这人满腹经纶,精明能干又不乏风趣幽默,的确如李岩所说,是个人才。但此人心机颇深,很少于别人面前流露。

    王烁怕说多了让宋献策现了破绽,但也不能不答,思索一下便道:“军师刚才高论,在下受益匪浅。

    明制确有漏洞,然其鼓励学子苦读之本意还是好的。

    根本,还是在于,如何于这些学子中鉴别出贤士,让这些贤士真正走上其应在的位置,又如何防范任用无能腐朽官吏。

    还有,就是为官应为民,而非为一朝一君主之恩泽。为民之官只求国富民强,不求个人之业报,此方为有品德之贤士。

    民富则天下富,民足则天下太平,君主才为天下之君主。如何于万民中选出此种贤士,成为民之父母,方为选官之道。”

    宋献策眼睛一亮问道:“依王将军之见,如何才能实现你刚才所言呢?”

    李岩接口道:“咱们别老在大街之上说这些沉重的事情,到了饭馆,寻个僻静之处,二位再论,何如啊?”

    宋献策呵呵一笑,三人沿着观音寺胡同,一路向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