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体: 16 + -

91希望渺茫

    鲁胤昌的信使告诉王烁,梁敏他们没有危险,只是退到山里去了。** 一中★文网**く**★**.********.com

    鲁文彬进军青海后,梁敏他们又重新回到漳县,一切刚刚开始恢复。

    他们前段时间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兵马不多,无法去西宁帮鲁胤昌,信使才又来安定见王烁,引他过来的,正是梁敏的部下。

    王烁急忙把那人叫来,询问漳县的情况。

    那部下把漳县现在的情况详细向王烁讲述一遍,又将梁敏写的书信交与王烁。

    梁敏在信里说的情况和那部下说的大致不差。

    看到张二猛牺牲,王烁也心里十分难受,只是现在已经顾不上这些了,现在最要紧的问题,是如何保住自己,生存下来。

    从信使那里,王烁得知西宁比安定和漳县大的多,人口数十万,有铁矿,也有石碳,就是现在说的煤炭。

    如果保住西宁卫,他还是有可能在那里站住脚根,生产先进武器,展起来的,这也许是上天赐给他的唯一机会了!

    鲁文彬的军队战斗力明显不如李自成的老部队,面对鲁文彬他还是有几分胜算的。

    他决定进军西宁卫。

    为保险起见,安定还是不能放弃。万一西宁失败,好歹他还可以回来,有个立足之地。

    他把部下们召集起来,分析现在的形势。

    贺锦平定西北之后,必定回军攻打安定。他们这点人马和贺锦对抗,无疑以卵击石。

    守在这里,等于等死。

    东面宁夏、陕西、山西,不是明军和顺军在激战,就是被满清占领,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南面是莽莽群山,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没法快壮大起来。

    北面是整日厮杀不休的蒙古诸部,汉人少,更无法立足。

    唯一的出路,就是占领西宁卫。

    那里有鲁胤昌,地方势力容纳他们,只要击败鲁文彬,他们就可以获得短时的和平,在那里展起来。

    当然,安定做为老家,也不能轻易丢弃。即便守不住县城,也可以退到山里去,和敌军周旋。

    面前的牛方亮,已经被新式的火枪吓得不敢进攻了。只要把火枪营留在安定,就能够唬住牛方亮,让他不敢轻易进犯。

    他派出信使,到各村寨秘密传令,让驻扎在各村寨的部队按照五人留下一人的比例,立刻悄悄出,到西面的康乐集结,那是陇中通往青海的必经之路。

    为防万一,保住安定这个地盘,各村寨还是要留下驻军。驻军以新招募的新兵为主,只留下少数老兵做为头领和主心骨即可。

    王烁只从安定带走一千骑军,由向导带路,偷偷出城,抄小路向西宁卫进,将三千步军和哈克什的火枪营留在安定驻守。

    王平在他走后主持安定所有军务,只要虚张声势,不让牛方亮现他已经向西宁进军,顺军就不敢轻易前来进攻。

    另外,他写信给梁敏,让她放弃漳县根据地,迅带领部下渡过渭河来安定,和王平一起守住安定这块根据地。

    王烁觉得,现在兵力太少,能守住一块根据地就不错了。

    陇中辛思忠也是一员猛将,梁敏不一定能对付的了。与其分散防守,倒不如放弃一个,集中起来守卫一处,省得让敌人各个击破。

    至于留下王平守卫安定,是王烁看到了他的能力。

    如果不是王平在自己疏忽的情况下派兵埋伏在关川河岸边,阻击顺军的羊皮筏子,恐怕安定现在已经丢了。

    这是他的部下里唯一具备指挥和分析能力的可用之才了。

    他嘱咐大家,在他走后,就以王平为,大家必须听他命令。梁夫人到达后,政务听梁夫人的,军务还是听王平的。

    王烁此刻还是凭借着在漳县时对梁敏的印象来安排,他并不知道,他培养的那个梁敏,可不仅仅是在政务上不亚于他。

    哈克什死活不留在安定,非要跟着王烁去西宁,理由则是王小二武艺比他差远了,到时候无法有效保卫大将军。

    王烁差点笑了,心说就你那两下子,能在我马前走上三十回合就算你没白练,还保卫我?到时候还不知道谁保卫谁呢!

    考虑到哈克什一副除却大将军谁也不服的脾气,王烁担心留下他王平指挥不动,反而要出乱子,干脆留下王小二统领火枪营,带上哈克什统领骑军。

    好在王小二对指挥火枪营并不陌生,哈克什是蒙古人,骑术了得,骑军对他也很佩服,两人互换也没什么不妥。

    此去西宁,大路都在顺军控制之下,他们只能走小路。沿途几百里地,都在高山大川之中穿行,路途艰辛。

    就算到了西宁,鲁文彬是不是已经击败祁廷谏和鲁胤昌,夺取了西宁卫,王烁也不敢确定。他到底可以在康乐集结多少人马,这些人马是否可以抵挡住鲁文彬的两万大军,也是未知数,成功的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

    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这个危局,再渺茫的事情,也只有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