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字体: 16 + -

第344章 纵横捭阖(下)

    阳‘春’三月,本该是踏‘春’的时节,不过由于战争的‘阴’云笼罩,使得北平行省大部分民众都不得不退入北平城内,城外各府州县成为了空城,农田沒人打理,矿区被废弃,就连那些物资,都全部打包运回到了北平城。

    真正的坚壁清野,好在北平城本就宽阔,上百万人口挤入,也只是略显拥挤而已,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老弱‘妇’孺乘坐火车退到了辽东,北平城内所剩的民壮都被集中起來,进行民兵训练,以应对明军的进攻。

    整个城市进入了紧急备战状态中,万磊每天都往來于各座军营之中,安抚百姓的情绪,‘激’扬他们的斗志,毕竟这些都是安份守己的平头百姓,现在要他们准备上阵守城,他们多少都有些怨言的。

    其实,为了平复百姓的怨言,万磊一直不放松舆论控制,本來每十天一发的期刊,变成了每天一发的日报,日报的内容多是宣扬保家卫国光荣,投敌卖国可耻,同时也在狠狠地揭‘露’明朝的背信弃义与其邪恶**,号召百姓不可屈服于其暴政之中。

    “贤侄,现在粮库内有存粮七十万石,按照现在这种消耗速度,恐怕只能熬半年,要不要实行战时军管条例,向百姓征收存粮?”铁铉负责后勤补给,城里有多少家当还是了然于心的,不过北平行省连年丰收,百姓家的存粮还是有很多的。本书首发熬夜看书阅读

    “先不急,这一次战争不会绵延半年之久,最多只会恶战两个月。”万磊却摇头,“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就不要动百姓家的粮食,毕竟他们也都不容易。”

    “嗯,那就暂时先不征。不过,现在北平城内人口太多,有一些人借机哄抬粮价菜价,这个得要治一治。”铁铉道。

    “回头我去找燕商会那帮人,让他们管好自己和手下,谁想借机发战争财,我就让谁倾家‘荡’产。”万磊冷声道,他这可不是开玩笑,别看他平时对人和气,到了特殊时期,他杀起人來眼都不眨一下,更别说杀一些‘奸’商來儆猴了。

    “贤侄,借机哄抬物价的肯定不是咱们燕商会的,应该是那些小商贩,这些小虾米翻不起什么大‘浪’,回头我让恒盛公司平价放一批粮,把那些想投机倒把的家伙给挤死。”赵鸿儒道,恒盛公司是他赵氏家族开办的一个百货公司,其中最主要的业务就是经营粮油买卖,公司里有几十万石的粮食库存。

    “我知道赵老哥有心了,不过先不要动真格,以教育为主,实在是屡教不改的,再狠狠地教训他们也不迟。”万磊拍了拍赵鸿儒的肩膀,笑道。其实,赵鸿儒作为万磊的最早的同盟者,又有些亲戚关系,当然是站在万磊这一边的。

    “报!”万磊正与铁赵等人议事之际,一名‘精’忠卫快步而來。

    “进來。”

    “万先生,朝鲜传來捷报。”‘精’忠卫说着,将一份军报递上。

    万磊打开一看,脸上顿时满是喜‘色’,“好,赵司令果然不负我们所托。”

    “赵司令能谋善战,有他出马,自然是马到功成的。”铁铉笑道。

    “呵呵,这也是贤侄您筹划得当...”赵鸿儒那张圆脸也笑开了‘花’。

    “不必多说,这一次是赵司令筹谋得当,当居首功。他将倭军一部围住,引其他倭军來救,昨日一场大战,聚歼四万倭军主力。这围点打援之术,运用得妙,经此一战,倭军主力尽灭,朝鲜战局基本成定局。”万磊笑道。

    倭军入朝一共有十二万人左右,开战之初,就有两万多入辽的倭军和一万多驻守鸭绿江边的倭军被歼灭,现在又聚歼四万,倭军兵力少了三分之二,自然是无力再战,早就抱头鼠窜了。

    倭军主力被歼,北平军就不必在朝鲜布重兵,只要留下一万骑兵在江边戒备就行,而四万主力可以调回北平,以应对即将杀入的明军。有这四万主力部队回防,北平城的防卫就更加轻松了。

    所谓兵贵‘精’而不贵多,明军虽然布下了四十多万重兵在北平行省的边界上,不过这四十多万人多是临时拉來的民壮,量有余而质不足,很多民壮连战刀都不‘摸’过,至于‘精’通马术箭术的,更是少得可怜,凭这些人想一举攻下北平,那是痴人说梦。

    而明朝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新铸的火炮,这也是明军自信的根源,不过万磊一点都不惧怕,因为明朝所用的火炮,不管是在‘射’程上火力上还是‘精’度上,都差北平军一筹。

    明军如果列炮轰城,万磊也可以让城头的炮兵发炮,直接用‘射’程火力与准度上的三大优势,直接摧毁掉炮阵。一旦沒有了攻城火炮,明军只能用人來攻城,凭北平城的高度与厚度,就算是用几十万人來堆,也休想越过城头。

    另外,明军在土气上也明显低北平军一筹,一旦看不到取胜的希望,士气就更加低落,就算是用严酷的军法‘逼’小兵上阵,那些小兵也只会消极作战,万磊再借机搞一番宣传攻势,明军全线倒戈都有可能,毕竟明军本就是出师不义。

    正当北平城内积极备战之际,明军的先锋部队已经从真定府开进了保定府,而山东方向來的明军也搭起了过河浮桥,准备偷袭河间府,大同方向的明军也集结于紫金关一带,随时都会入关直‘逼’顺天府。本书首发熬夜看书阅读

    位于真定府的扫北军总部,扫北大将军耿璇的中军大营内,耿璇正与部将在商定如何排兵布阵,而这时,一名哨兵來报:“先锋李将军急报。”

    耿璇接过军报一看,就递给了坐在身边的监军御使,问道:“景大人,你以为如何?”

    被派來监军的,是御使大夫景清,其实,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改御使台为都察院,不过建文帝上台之后,又听从方孝孺的建议,恢复了古制,而御使大夫就是御使台的长官。把御使台的长官都派出來了,可见建文帝对此次北征北平一役十分重视。

    景清细细地看完这份军报,闭目沉思了一会,就道:“北平贼弃保定而走,恐怕内有‘阴’谋。”

    “能有什么‘阴’谋,北平贼定是见我王师压境,自知无法抵抗,故抱头鼠窜而去,我军当奋勇追击,一举歼灭之。”同坐在一旁的一位大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