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字体: 16 + -

第246章 拉锯战(七)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与南方的‘阴’雨绵绵不同,北方‘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一派生机勃勃,保定府西边是战场,局势紧张,不过战场之外的大片土地上,无数民众在田野中劳作。

    由于去年发生争战,保定河间两府错过了种冬小麦的时节,现在正赶种‘春’小麦,也有大开荒地大种棉‘花’的,与顺天府相比,保定河间两府的土地更加‘肥’沃,水源更加充足,而且开发日久,灌溉系统相对完善,在发展农业上有天然的优势。

    占据了这一片平原宝地,对北平军來说,价值是无量的,当然,要守住这一片沃土,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除了军事固边之外,政治经济文化这几大块也是不能放松的,特别是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万磊可不想出现各府民众认同感不同的问題。

    这不,三月初七,以傅闱为首的师范学院数十名毕业学员组团前來保定河间两府,调研并主持扫盲和普及义务教育等工作,两府的父老乡亲自然是夹道欢迎,并给以最大限度的支持,毕竟这些人都知道來的是万夫人,万先生的面子他们肯定要给足的。

    保定河间两府不同于顺天府,顺天府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以上住在北平城内,而这两府百姓散居在各级城乡,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要把学龄儿童集中起來受教育都很难,更别说对一般百姓进行扫盲了。

    教育工作难搞,不过傅闱跟丈夫一样,从來不畏惧什么困难,在她的牵头下,保定和河间两府成立了一个临时师范培训点,从两府中选拔一些识文断字的人來进修几个月,然后就下派到各个城乡去充任教师。

    至于校舍的问題,那也难不倒傅闱,她按人口分布的情况,为保定河间两府划定学区,每个学区设立一所中学,学区下面的每一个人口密集的乡设一所小学,校舍由一些驿站官库之类的公用设施改成,方便临近的学龄儿童就近入学。

    与此同时,将会在学校中加开夜校,为成年人扫盲,力争在三年之内,让北平行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识字。

    傅闱忙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万磊也沒闲着,他一面在前线监军,一面遥控辉煌石油工司,并派人在保定府新发现的那处油田进行开挖作业,除此之外,他也在等明军方面的回复。

    三月初十,一向办事拖拖沓沓的明朝终于派來了使者,表示同意‘交’换俘虏,在两军阵地之间的一片开阔地带,俘虏‘交’换仪式很快就开始了,北平军一方用平西侯沐晟和驸马都尉王宁两人,‘交’换焦‘玉’一家老小七人和杨士奇一家老小五人。

    ‘交’换方式中,焦‘玉’与杨士奇也在场,这两个家伙被万磊“赐”了毒酒,最后却都是沒有勇气喝下去,万磊虽然有些瞧不起这两个口是心非的假道学,不过既然他们不想死,万磊也不会过分苛责他们,给他们享受刘璟和杨子荣一样的待遇。

    当然,万磊一向重视人才,但是在他眼里,刘杨之类的文人如此迂腐,离真正的人才标准还差得很远,现在万磊最多让他们抄抄写写,至于军机大事,还轮不到这些人指手划脚。

    其实,万磊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大费苦心,除了大办学校教育之外,隶属于北平军的将官学院几乎是每一季度在军中进行一次选拔,选拔出來的人分两个方向培养,一种培养成‘精’明能干的军政委;一种培养成骁勇善战的各级军官。

    北平军有明文规定,不是从将官学院毕业的人,就不能当将领,所以北平军上下各级军官的素质是相对较高的,而且他们也是从基层士兵中层层选拔出來的,不会像那些贵族军官那样脱离基层。

    与将官学院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行政学院,它也是一个进修学院,从各级官员中挑选出政绩较优的进入其中进修,进修合格之后才能升迁,而北平行省建立之后,官员在选任上还有一个内升外转的规定。

    所谓的内升外转,即省部所有升迁的官员都要外派到地方去担任相应的职务,考满合格之后才能转回到省部來任职。

    别小看这一规定,此法一可以锻炼官员的能力,让官员到地方去,进一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二可以打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隔阂,让地方优秀的官员进來大展拳脚,也让“中央”优秀的官员出去锻炼能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猛将必发于行伍,宰相必起于州郡,是也。

    相比于北平行省的做法,明朝的官制可谓是落后无比,乍一看起來,中央六部九卿还有五军都督府,部‘门’十分完备;地方各行省又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下面又设府州县各级官员,一整套领导班子。

    不过,明朝廷在选调人才方面却十分死板,凡事都讲出身,五军都督府那些人,都是勋贵之后,几乎沒有一个是靠实力打出來的,所以,朝廷里真沒几个将领真有本事,大多都是纨绔。

    而文官们大多是进士出身,三年一大考,考中的进士们就会进行一次筛选,被选中的才有留京当京官的指标,以后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一般能在京呆到退休,为官期间就算沒啥政绩,只要本本份份地熬资历,几十年下來最少也能熬到‘侍’郎级别。

    要是这一次落选了,那就惨了,外放当地方小官的进士,以后不但升官慢,还要看京官的脸‘色’,在地方‘混’上几十年都不一定能调回京城,所以,地方官一旦外放到地方,就开始心灰意懒,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多人索‘性’破罐子破摔,如此下去,明朝上下当然是日益腐败和低效。

    对于明朝廷内部各种弊端,特别是中央过分集权,导致地方政fǔ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皇帝小儿的能力,这一弊病就是意识到了也沒法治,万磊也是看透了明朝外强中干这一点,才敢公然起兵“造反”。

    “哥,在想什么呢,是不是想闱儿姐了。”赵雪儿见万磊坐着发呆,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哦。”万磊这才从深思中回过神來,问道:“怎么样,人换回來了!”

    “换回來了,不过那个杨士奇的老妈要死要活的,不肯跟咱们走,咱们硬拉过來的。”赵雪儿嘟着嘴道。

    “硬拉过來的。”万磊摇头苦笑,他早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毕竟帝制搞了一千多年,百姓多被忠君思想洗脑了,一些官眷甚至比当官的还要顽固,这些人的思想工作最难做了。

    “咱们好心把他们换过來,让他们与家人团聚,他们居然不领咱们的情,真是的。”赵雪儿还是愤愤不平。

    “算了,他们只是脑子暂时转不过弯而已,等他们到了北平城,很快就会‘消失’在‘群众战争’的**里,“万磊耸耸肩,嘴角得意地向上翘起,他从來就不怕文人不主动合作,因为他有大把的手段让他们不得不乖乖合作。

    “我就是看不惯他们那副臭脸,好像咱们北平军欠他们几十万两银子不还似的!”

    “莫气莫气,人家说了,‘女’人经常生气,脸上容易长皱纹哦!”

    “我偏要生气,偏要长皱纹,我乐意!”

    “嘿嘿。”万磊还是一脸笑意,自从得知妻子有孕在身之后,他每天都是笑呵呵的,赵雪儿说他这是臭美,平时也少不得出言顶撞,不过就是惹不起他生气。

    “哥,现在人换回來了,北平军又暂时沒仗打,你怎么不回去陪陪闱儿姐,她现在也在保定府,不远啊。”冷言冷语无法‘激’怒万磊,赵雪儿转而八卦起來。

    “不急不急,急甚么。”万磊一脸甜蜜的笑容,嘴上说不急,心里却是巴不得马上回到妻子身边呢,不过这边战事未了,他暂时走不开,当然,他不能因为要赶着回家照顾妻子,就冒险让北平军去跟龟缩不出的明军硬拼,那是对部下生命的不尊重。

    “沒良心的家伙,闱儿姐都怀上了,你也不回家陪她,还让她四处跑,万一闱儿姐有个三长两短,休想让我们再理你。”赵雪儿急道,其实她也是为了劝万磊早点回家,才跟万磊翻脸的。

    “放心吧,你闱儿姐可不像一般少‘奶’‘奶’那么金贵,能有什么事,再说了,还有你李媛姐跟在她身边呢,有什么不放心的。”万磊心里其实也是很担心的,虽然暂时脱不开身,不过他给妻子的情书几乎每天都发去一两封,里面各种甜言蜜语能把人‘肉’麻死。

    “哼,沒良心的家伙,懒得说你了。”赵雪儿见劝说无效,嘟着小嘴出去了,她的前脚刚走,就有一‘精’忠卫快步进了营帐,并把一份盖有三个大红印章的密信呈上。

    “三星急报!!”万磊接过急报,撕开來就看,刚看了开头,脸‘色’就是大变,对那送信的‘精’忠卫下令道:“去,把赵司令找來,马上!”

    所谓的三星急报,是‘精’忠卫最紧急的情报,平常的情报,一般都不加星,一旦加星,就表示要快马传递,送信人在接到信件之后就得马不停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送到,而加上三个星的,就是表示十万火急。

    ‘精’忠卫小跑着去请赵司令,就在万磊把密信看完之前,赵全节就匆匆赶到,见万磊一脸‘阴’沉,忙问道:“先生,发生了什么事!”

    “大事,你自己看吧。”万磊把密信递过去,赵全节也是扫了一眼,就脸‘色’顿变,颤声道:“先生,这若是真的,那咱们北平军就要陷入困境了!”

    “我早该料到朝廷会玩这一手,不过却沒想到皇帝小儿居然真敢玩,看來朝廷上还有能人。”万磊一‘摸’下巴,就道:“这边的战事不能再拖了,咱们要速战速决!”

    万磊之所以突然急火攻心,是因为朝廷出了一个狠招,安‘插’在永平府的‘精’忠卫探知,皇帝小儿给镇守永平府和山海关的郭英下了密旨,不但让郭英开山海关放辽军入关,还把永平府的军马钱粮和百姓一古脑地‘交’给了辽军。

    明朝玩了这么一手,目的就是驱虎吞狼,让辽军入关跟北平军死磕,不得不说,这一招实在是‘阴’险,而且实行的过程也十分之‘阴’险,要不是有‘精’忠卫打击了永平府,说不定辽军攻到了顺天府境内,北平军都还‘蒙’在骨里。

    现在虽然探听到了情报,不过已经有些晚了,据那‘精’忠卫探知,辽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入了关,并开始接收永平府的数十万军民,相信用不了多久,辽军就会大举进犯北平城。

    至于辽军的军力,单单那‘精’忠卫提及的先锋军就有过万人马,而且都是勇悍之士,天知道后面还会有多少兵马南下,不过以万磊对辽王朱高煦的了解,这个家伙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主,这一次南下,肯定是倾巢而出。

    说不定,他连朝鲜的战事都放到一边,把那边的军队都带过來,加上永平府原有的十数万军力,保守估计,这一次南下的军队不会少于二十万,如果再联合朵颜三卫的人马,那具体数字就很难说了。

    如果只是二十几万明军,万磊虽然重视,但也不会如此着急,不过辽军和朵颜三卫的军队就不同了,这两者都是百战雄兵,北平军真要跟他们死磕,恐怕就算是能打赢,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过万磊也知道,怕是沒用的,该面对的敌人还得面对,他只希望马上把南边的明军打垮,好集中兵力跟辽军死磕,因为那一仗,才是关乎北平军兴衰荣辱的终极之仗。

    如果北平军把辽军和朵颜三卫的‘蒙’古人打败,那将天下,所向无敌;如果失败,那就要像几年前那样,困守北平城,以北平城城墙的坚固程度和北平百姓的向心力,守住不难,可是单单守住城池沒用,刚刚并入的保定河间两府会沦陷,数年來的积累就会毁于一旦。

    一战定生死,只是这一战來得太突然,快得让北平军连准备的时间都沒有。

    “嗯,先生说得是,这边的战事不能再拖了,本想把明军拖垮,沒想到皇帝小儿居然会玩这一手。”赵全节也点头表示同意,“我马上去召集部将,议定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