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八章 警讯

    刘朗得知岳云带领众将和背嵬军,已经穿过五岭,赶到了岭南。+◆頂+◆点+◆小+◆说,他大喜过望,亲自赶到广南东路迎接。当他赶到广州的时候,刚好迎上了岳云等人。

    “拜见侯爷!”

    众将得知刘朗不远千里,亲自赶来迎接,都非常感动。见面的时候,众将不约而同的大礼参见。

    “诸位将军一路辛苦,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刘朗连忙上前扶起领头的牛皋等人,同时热情地招呼大家起身。

    “多谢侯爷!落难之人还望侯爷收留!”众人起身都是恭敬再次行礼。

    “诸位将军说哪里话?诸位将军都是当世豪杰,国家的柱石,暂时一点挫折不必放在心上,未来还需诸位将军大展雄风,为我汉家江山社稷,建功立业!”刘朗临场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讲话,顿时活跃了现场的气氛,也增强了诸位将领的信心。

    众人在广州稍事休整,随即乘船赶回台湾。当船舶抵达台北港码头时,远远就看见了岳飞和宣抚司主要官员,已经等候在码头上。

    船一靠好码头,原岳家军众将,都迫不及待地上前问候岳飞。这一见,恍若隔世,岳飞与众人都是不住的感慨。刘朗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微笑地站在一旁等候。

    “侯爷,我等失礼了!”岳飞忽有所觉,急忙上前向刘朗道歉。

    “岳伯父,说哪里话?故人重逢,场面感人,小侄深以为贺!今天,小侄才真正感悟到岳家军,为何能够百战百胜。这种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的精,值得向全军推广。岳伯父,今后,讲武堂这方面的教育还需加强。”刘朗望着众将的真情流露,感慨地说道。

    “岳家军已经不存在了,如今只有宣抚司军!”岳飞急忙说道。

    “不,岳伯父,岳家军是一种荣耀,代表着我们汉家勇士,不屈不挠,勇于抗击外敌的精!岳家军的形式不存在了,但岳家军的精,必将永载历史的青册!”刘朗望着原岳家军众将,大声说道。

    “多谢侯爷褒奖!我等愿继承岳家军精,追随侯爷为汉家事业,奋斗到底!”众将听见刘朗如此高调地赞颂岳家军,都激动躬身说道。

    “我刘朗愿与众位将军共勉!诸位将军,咱们先回台北休息,稍后,本侯将代表宣抚司,为诸位接风!”

    刘朗说罢,率领众人乘坐马车返回台北府城。已经返回台北的军师朱貌,亲自分派人手,引领众将到预先为他们安排的宅院休息。

    晚上,在侯府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席,招待这次来投的诸位将军,宣抚司的主要官员陪同在侧。宴席上,刘朗再次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说,号召众将为汉家的伟大事业,艰苦奋斗。众将也借着敬酒的机会,纷纷大表忠心。

    宴席上,刘朗再三邀请岳飞出山,担任军职。但他还是有些顾虑,暂时不愿走到前台,刘朗只好罢。

    第二天,刘朗在宣抚司大堂升帐,正式接见了新归的诸位将领,并按照宣抚司现有军制,当堂亲自任命了诸将职事:

    任命岳云为骑兵三团统领,骑兵三团六千人,全部来自这次过来的背嵬军。背嵬军原本有八千人,诸将骑兵团后,剩余两千人归入亲卫军。亲卫军扩充至一万人,统领还是虎臣担任。

    步军规模进一步扩大:二十六军团统领陆文龙、二十七军团统领狄雷、二十八军团统领傅天亮、二十九军团统领何元庆、三十军团统领张显、三十一军团统领吉青、三十二军团统领赵毅、三十三军团统领周青、三十四军团统领呼天宝、三十五军团统领呼天庆、三十六军团统领关铃、三十七军团统领余化龙、三十八军团统领孟邦杰、三十九军团统领张奎、四十军团统领赵云、四十一军团统领张国祥、四十二军团统领陶进、四十三军团统领越真、四十四军团统领张宝、四十五军团统领王横、四十六军团统领郑怀、四十七军团统领牛通、四十八军团统领诸葛锦、四十九军团统领郑石宝、五十军团统领吉成祥、五十一军团统领何奉、五十二军团统领余雷。

    前军总管牛皋,辖十五军团、十六军团、二十三军团、二十四军团、二十七军团、三十四军团、四十九军团,驻扎广南西路。

    后军总管汤怀,辖十四军团、十七军团、十八军团、二十一军团、二十八军团、三十五军团、五十军团,驻扎广南东路。

    左军总管王贵,辖九军团、十军团、十一军团、十九军团、二十九军团、三十军团、五十二军团,驻扎福建路。

    右军总管梁兴,辖三军团、四军团、三十一军团、三十二军团、三十三军团、三十六军团、五十一军团,驻扎台南。

    中军总管,原本让岳飞担任的,但他坚辞了,刘朗只好亲自兼任。改任岳飞为军机处军机参议,兼任讲武堂山长。中军管辖十二军团、十三军团、二十六军团、三十七军团、三十八军团、三十九军团、四十军团、四十一军团、四十二军团、四十三军团、四十四军团、四十五军团、四十六军团、四十七军团、四十八军团,驻扎台北。

    亲卫军、骑兵团、特种军等其他军种,全部归刘朗直辖。

    这次跟随岳云一起来到岭南宣抚司的,忠义之士王佐,刘朗任命他为广州知州。原广州知州调任宣抚司佐官。

    经过这次大扩军,刘朗手下的军事实力,进一步膨胀,完全超过了南宋朝廷拥有的力量。但新扩的军队,训练还严重不足,刘朗命令宣抚司继续保持低调,埋头操练兵马。不过,好在这次领军主将都是沙场老将,战场经验丰富,对新兵的训练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晃五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绍兴十二年七月。宣抚司内形势一片大好,经济繁荣,政通人和,各军种都已经训练成军,部署到了预定地区。张宪统帅的征讨日本大军,也传回捷报,大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四国岛和九州岛,巩固好成果后,将按预定计划,南北夹击本州岛。

    不过,宣抚司外传来的消息,却是喜忧参半。宋金终于达成和议,两国维持现有边界,互不侵犯。南宋朝廷,继收拾完岳家军后,继续整顿江淮防线各战区军队,主要领军将领要么召回临安任职,要么改任别的职事。

    岳家军主要将领纷纷挂印失踪,一度引起朝廷哗然大波。朝廷为此,专门派遣人员实地查访,经过几个月的访查,终于弄清了,那些失踪的将领都去了岭南宣抚司。

    虽然刘朗在朝廷的印象是忠贞不二,但原岳家军将领的去向实在太多敏感,因此引起了朝廷某些官员的警觉。朝堂上,曾经几次为了此事,进行大辩论。高宗赵构虽然对刘朗印象很好,但对此事也很是不满,也倾向派遣官员到宣抚司查问。

    不久,一个传闻传进了赵构的耳朵,据说岭南宣抚司的军力远远超过朝廷限额,他更是惊慌了。

    外界各种消息,都通过情报局的快捷系统,及时传到了台湾侯府。

    “侯爷,临安传来急报,朝廷已经决议,将派遣官员来宣抚司,查问岳家军将领去向和宣抚司军队问题!同时,朝廷东西两府正在密议,计划撤销岭南宣抚司!”情报局统领时宾,接到这个重要消息,立即亲自赶到刘朗值房汇报。

    刘朗接过急报,看后沉思片刻,对外吩咐:“来人,通知军机处诸位参议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