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不可琢磨女儿心

    这一天发生的事,跌宕起伏。与以前有关刘朗的事情都传得风风火火不同,这次他纳妾的消息,因为事非寻常,有关各方都有意的慎言,外界貌似一片平静。但至少仍然有两处在谈论此事。

    一处当然是秦贵的朋友圈,指望那个草包保守秘密,不如杀了他。当然,这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在大宋的光辉旗帜下,男人纳个妾,太稀松寻常了,人们谈论的兴趣都没有,除非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内幕。事关刘朗了,本来就是热点,特别是在秦贵的朋友圈。

    他的那帮狐朋狗友,无事都要生非的货,今晚聚在一起,几斤老酒灌下去,就胡天黑地的乱侃起来。秦贵酒劲上来,脑子一热,就把刘朗今晚要纳妾的事吹出来了。当然,迫人退婚的戏码,还是不敢说的,那事可大可小,被有心人逮住了,他大伯秦相爷面上都不好过。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交了刘朗这个朋友。那个刘朗,论才是声名远播,论貌是秀出群伦,品行也是没得说的,还会赚钱,所以他一兴奋都会拿刘朗出来吹吹,朋友们也习惯了,嫉妒都不敢,谁叫差人家太远了?当然,他若是知道刘朗的内心所想,恐怕立马得提着刀子,追着砍人了。

    他们这般胡吹,原本也没什么,他们的人品都摆在面上,就是传什么也没人肯信。可是不巧的是,他们是在天香楼聚会,更不巧的是,他们的谈话刚好被路过的红娘使女听到了。红娘一直仰慕刘朗,虽然自惭形秽没有表露出来,但明眼人都明白的,为她的贴身使女,更是知道自家姑娘的心思。立马赶到红娘房间,告诉了红娘。

    红娘得知此事,心情可想而知,自怨自艾之余,也萌发了某种幻想。想那女子也不过略有才名,我红娘也是声名不弱,只是家世差一些而已,我也不指望要什么名分,能够陪伴在公子身边就知足了。红娘心里种下了此般念头,以致后面发生了一些糊涂事,就算刘朗有先知的本领,也预测不到的。

    还有一处正在谈论刘朗纳妾的事,是在西湖边不远一处小宅院里。

    “师傅,我今天去看望朱三娘,没有见到人,询问原因时,朱府下人都语焉不详,最后还是朱夫人看在三娘与师傅的交情上,告诉弟子她晚上出嫁了。”一位衣着朴素的少女背向房门,向一位中年妇人说。

    “今晚出嫁?以前没听到什么风声呀?”中年妇人惊讶地说。

    “是的,而且弟子在朱府也没看到大张旗鼓办喜事的架势,现在朱三娘病得很重,就算是冲喜,也不能一点都不操办呀。莫非是去给人做妾的?”少女也疑惑的说。

    “做妾?她不是有婚约吗?”

    “弟子也问过朱夫人,是不是嫁给了有婚约的那家,她说那家看到三娘病重,先前就来退婚了。我又问是哪家公子,她也没具体说,只说与三娘相识的,三娘自己也甘愿做妾,她看在三娘病重的份上,只是依了这个苦命孩子的愿。”

    “哦,我知道了,三娘是苦命人,一腔才气,若嫁了那个市井之徒,就糟蹋了,如今得尝所愿,也算是他的造化。她的病原本就是因此而来,这次嫁过去,了了心病,很快会复原的。”中年妇人轻叹一声,然后说。

    “师傅,他到底是谁呀?”少女有些撒娇的问。

    “他呀,你也认识的,名气可不小哇,呵呵,他和三娘是在西湖认识的,那天为师也在场,当时他的风采不说三娘,就是为师也暗暗心折。后来又经历了元宵诗会那一幕,三娘已深陷情网了,原本为师还为三娘叹息,现在好了,总算如愿了。”

    “啊,他是刘公子!”少女惊叫一声,同时心里非常失落。

    中年妇人阅历深厚,一眼就看出了少女的异样,心里叹息一声,唉,又一个痴人。

    你若走近一看,就会发现,原来那中年妇人就是李清照,而那少女就是她的弟子韩玉真。这个韩玉真,别号玉父,虽然在后世声名不显,但却是李清照唯一的弟子。李清照历经家庭悲剧,现在独居在西湖旁边静心钻研学问,心境平和了很多,近五十的年纪,保养得特别好,一如三十许,光彩照人,他的弟子玉父一直陪伴身边。如若刘朗在现场的话,就会发现,玉父非常面熟,与那个元宵之夜赢得他一首词的书生酷似,若不是有分男女,形若一人了。

    不错,他们确实是同一个人,那夜就是玉父女扮男装,大发雌威,一举降伏众多文士的。后来人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一些文人不禁感叹,枉为须眉。此时玉父的心事谁知道?或许李清照明白一点,但也只能叹息了。

    这时代,因刘朗的到来,玉父的未来会有怎样结局,就不是很多人愿意考虑的事了。至少松江府华亭一座深宅大院里,一个闺阁里的主仆二人,是绝不会考虑的。只见那个小姐坐在桌旁,翻着什么,而那个使女站在身后不停地唠叨着刘朗。当然别高兴,不是什么好话,刘朗在她嘴里成了不折不扣的登徒子。

    始俑者刘朗被骂几句,也应该,谁叫他把一个无辜少女,那个坐着的徐家大小姐,拖进了一个无奈的传言。徐家大小姐容貌自是堪称绝代,而且自小就非常聪慧,家族中的掌上明珠,长大后更是精明睿智,处事有方,现在协助父亲掌管家族事业,年纪轻轻,上下人等却非常信服。那天在临安巡视店铺,恰逢元宵,就观看了灯会才回转,哪知却碰上了冒冒失失的刘朗。虽然刘朗的人品气质令她眼前一亮,但一个书生而已,也仅觉得有些不同罢了,也没放在心上。

    谁知后来一连串的事情,各种传言风风火火,就有些出乎意料了。但她知道都是误会造成的,也没别在意。家里老太爷得知这个传闻后,非常气愤,意欲兴师问罪,也被她阻止了,把事情经过说了,并讲这是误会,对方最多只是冒失了一点。也因为这个传言,她和家族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刘朗,她甚至暗暗调查了刘朗的身世。随着刘朗更多的事迹从京城传来之后,她和家族一些关心她的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个使女,自那天回来,她不知骂了刘朗几百遍登徒子了。

    徐大小姐现在对刘朗关注程度,连她自己都没有觉察到,已经深入其中了。她收集了他的所有诗词,打听他的奇经历,甚至他的喜好。有时,也自问,那个琳是谁,真的和我那么象?当然,徐家那个年老成精的老太爷早就觉察了,他也暗暗查访了刘朗的事迹,特别是圣上恩赐之后,对刘朗的关注更是多了。毕竟自家孙女太优秀了,终身大事也是伤脑筋的。刘朗要进宫面圣的事,徐小姐自然也打听了,结果如何,却是有些期待呀。

    “环儿,随我去祖父那里去告知一下,我们明天去临安巡视。”徐小姐起身对环儿说。

    “啊,又去临安?我们不是才回来不久嘛。”环儿有些惊讶地说,以前小姐从没有间隔这么短时间,又去同一个地方的。

    “有些事情要仔细查查。”徐小姐说完就出门了。

    主仆二人赶到上屋时,老太爷正在翻着一本《法华经》。

    徐小姐行礼道:“祖父,孙儿想明天去临安巡视一番。”

    “去临安?好,好,让前面派好护卫,可别再闹出什么传言啦,呵呵”老爷子笑着对孙女说。

    “祖父就知道取笑我。”徐小姐有些不自在,仿佛心事被人看透了似的。

    年老成精的徐老太爷看着孙女不经意间露出的小女儿态,呵呵一笑,“去京城就多玩几天,多结识一些英俊。”

    “祖父,还有一个事,就是,那个刘朗对孙女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不能就这么算了,应该去责问一番,让他们道歉。”

    “哦,你不是阻止了我去问罪吗?”老太爷有些不解地问。

    “我是阻止了向刘朗问责,他也是无心的,但他这么冒失,他的家人有过失,应该到泉州向他家太夫人问责。”徐小姐有些心虚地说道。

    “好,我会派管家去的。”老太爷心说,你这哪里是去问责,明明是去留个印象嘛。

    外界的暗流涌动,刘朗一概不知,他劝慰朱淑真一番,就到书房查询一些资料。毕竟马上要去面试了,也得准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