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龙吟
字体: 16 + -

大明火器

    sat nov 30 22:19:10 cst 2013

    (资料来源于网络)

    一

    根据《大明会典 火器》 记载 军器局在嘉靖二十三年和四十三年分别制造了马上佛郎机1000副和100副 其余却并未有记载“ 而在出土实物中 虽然有嘉靖二十三年制造的一件马上佛郎机母铳但铳身却刻着”嘉靖甲辰年兵仗局“ 中国火器史130页对此认为也许这是兵仗局制作 也许是大明会典错误的纪录了制造单位 或者是兵仗局另外接受了制作任务” 其编号为七千八百六十一号“ 而王兆春先生在这里指出 ”如果按照编号计算 那么嘉靖二十三年制造的马上佛郎机要比大明会典里记载的多6861件以上 此铳1970年11月在北京西四出土 起形制作构造于小样佛郎机的母铳相似 铳身重四点九公斤 口径三十毫米长七百四十毫米 “从此可以看出和上文戚继光列举的第6号佛郎机相近 估计因为比较轻便 所以特配给骑兵于马上使用

    而且在1984年出土于北京延庆的2件佛郎机子铳 其数据也于小样佛郎机相近 数据如下

    名 稱 嘉靖十九年馬上佛郎機銃(佛八)

    製 造 年 代 154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28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54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延慶出土

    附 註 銘文:馬上佛郎機銃 貳千肆佰肆拾號 嘉靖庚子年兵仗局造 重壹斤拾兩

    名 稱 嘉靖十九年馬上佛郎機銃(佛九)

    製 造 年 代 154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28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54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複合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延慶出土

    附 註 銘文:馬上佛郎機銃 貳千伍佰伍拾柒號 嘉靖庚子年兵仗局造 重壹斤拾貳兩

    从铭文上看 他们应该是兵仗局统一设计的产品 估计以数据来看应该可以与上面提到的嘉靖二十三年的佛郎机母铳配套使用

    根据大明会典纪录 兵仗局在嘉靖七年用黄铜铸造了160副佛郎机流行炮 送往边防试验性能 其式如佛郎机 每副炮三节 共重五十九斤一十四两 下面是最近出土实物的数据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一)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7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5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軍事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捌佰拾捌號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二)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6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029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軍事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捌佰貳拾貳號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三)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5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30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首都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嘉靖庚寅年造流星砲 重柒斤肆兩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十年流星砲(佛五)

    製 造 年 代 1531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40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20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首都博物館

    附 註 母銃:勝字壹仟貳拾壹號流星砲筒 嘉靖辛卯年兵仗局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明朝的百出佛郎机 是嘉靖二十五年翁万达结合神枪和佛郎机的特点制造出来的 枪3尺到4尺长 配子铳10个 与佛郎机一样 预先装填好弹药作战时候 将子炮从枪口装入枪管中 射击完毕后将子炮退出 装第2个子炮 与佛郎机类似 这种设计使得射速得到了提高 而在母铳和子炮之间 用卡栓扣住 只得向下射击时候不至于子炮滑落 而在枪口还可以安放一个6寸长的戈形叉锋 子炮射光后 还可以用近身杀敌 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出土实物 只在奠基中有过记载 而万胜佛郎机与此相似 射程可以达到200步 而连珠佛郎机根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 明朝在嘉靖二十三在山西三关批准自制的一种双管枪 用熟铁制作 合用一柄 每管装小炮3个 可以连续发射 同样没有出土实物

    根据旧式大将军炮改装的无敌大将炮 一改旧式大将军的笨重 采用佛郎机装填方式 配备3个子炮 使用时候在炮身下面枕木块来调整射击角度 一发五百子 击宽二十余丈 可以洞众 是种车载重型佛郎机霰弹炮 重量达到1050斤

    而对中国火器发展理论上帮助比较大的还是铜发贡 贡一词 应该是gun的音译 纪录在筹海图编铜发贡之中 是与佛郎机并列传入中国的一种西洋火器 体型非常粗大 重500斤 药室鼓起 装药比较多 用火绳点火 发射4斤重的铅制球形弹丸 而且 不但弹丸重能有大的摧毁效果 还能产生强烈的炮风以及巨大声响 其风能煽杀乎人 其声能震乎杀人 这里的炮风 就应该是大量装药在瞬时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 虽然仍然未能揭露冲击波的本质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对冲击波的研究

    二

    明朝中期以后 西方殖民者窥视骚扰我国沿海 在与西方殖民者早期的冲突中 明朝当局深感当时中国火器已经落后 不能满足保卫海疆的要求 开始积极学习仿造西方火器 这里面除了上面一系列文章中提到的佛郎机外 另一个重要的火器种类就应该是扳机式火绳枪的仿造了

    关于火绳枪的来历 在中国当时有不同说法 以王沂为代表的中国自创说认为 扳机式火绳枪 也就是明朝仿造后的鸟铳应是中国自生“ 乃中国所固有者” 在王鸣鹤的《登坛必究》卷二十九 《神铳议》中还记载着王沂声称这种看法是来自他的参将戚继光 可是查阅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杂集 鸟铳解》 里面清楚的纪录 “此器中国原无 传之倭寇 始得之”

    王沂本人对此的认识也是十分混乱 他引用右都御史唐顺之的上疏 “国止有神机火枪一种 而佛郎机 子母炮 快枪 鸟咀铳皆后出 ” 由此可见 鸟铳中国自生说应该是不可信的

    与此相对的是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鸟铳是从日本传来 在《武备志 鸟咀铳》就记载着 “此器中国原无 传自倭寇始得之” 在何汝宾在《兵录 鸟铳》中也记载着同样的话 而在郎瑛在《七修类稿 事物类》中也认为 鸟咀木铳 嘉靖间 日本犯渐 倭奴被擒 得其器 遂使传造焉”

    既然有人认为鸟铳是传自日本 那么日本火绳枪又是谁传过去 什么时间穿过去的呢? 在中国火器史135-136页中认为 “天文十二年(1544年)八月二十五日 一艘葡萄牙大船到达了日本种子岛 船上的葡萄牙人带了一种火枪 岛上的人从没见过 此枪长二三尺 中通外直 底部有塞 其旁一穴 为通火之路 入妙药于其中 再添以小团铅 尔后立靶于岸畔 又射手进行瞄准射击 在进行试射时 其发也 如挚电之光 其鸣也 如惊雷之轰 闻者莫不掩耳矣 日本人见其威力大 便请船上人传授该枪的制造使用之法 并买了2支 作为仿制的样品 同时派人向葡萄牙人学习制药之法 这就是葡制火绳枪传入日本的开始 ”

    同样在中国火器史136页记载道“日本人在嘉靖二十四年 江州的国友锻冶组织了高明的工匠 仿制成适合日军使用的火绳枪,并且制成了闭锁螺栓 较好地解决 了枪尾的闭气问题 提高了火绳枪的威力 较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绳枪更为先进 不久进行批量生产 售出数百支成品 有些海盗及走私商人等乘机购买,持为劫掠凶器,我国闽浙沿海多受其害 1548年 明军在剿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 缴获了这种火绳枪 由于当时明朝政府和人民称这些海盗和走私商人为倭寇 所以就把这种火绳枪称作倭铳 可见鸟铳传自日本是可信之说 ”

    不过在何良臣的《阵纪 技用》却说 “鸟铳出自外夷 今作中华长技” 武备集要中也说 “鸟咀铳之用 其南夷番国 我兵战获番船 得之舟中遂仿之以造 今吾匠民得精巧机制 有如于此《筹海图编 鸟咀铳》中也纪录着 “鸟铳之制 自西番流入中国 其来远矣 然造者未尽其妙嘉靖二十七年 都御史朱纨 遣都指挥卢镗破双屿 获番酋善铳者 命义士马宪制器 李槐制药 因得其传而造作 比西番犹为精绝云 ”

    从上文记载看 里面都是说鸟铳乃是得自外夷 南夷 西番 在嘉靖年间 西方殖民者已经逐步占领了东南亚 而明朝人对葡萄牙这些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而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 顾炎武说“ 佛郎机在爪哇南 古无可考 ”在明朝时期 倭寇专指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和中国走私商人 所以看来 南夷 西番 等应该是明显指的是欧洲人

    那么 中国鸟铳到底传自哪里呢? 查阅明史 佛郎机卷 发现了这样的纪录“ 嘉靖二年遂寇新会之西草湾,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齐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获其二舟。余贼复率三舟接战。应恩阵亡,贼亦败遁。” 也就是说 在双屿之战前 中国军队在新会之西草湾也发生过战斗 在那场战役中 缴获了佛郎机 那是否缴获了火绳枪呢? 在《筹海图编 鸟咀铳》中纪录的2次鸟铳传入中国中记载了这次战斗 并且由于这是葡萄牙早期的火绳枪 所以该书还评价认为“造者多未能尽其妙” 所以并没有引起明朝当局的重视 直到双屿之战时候 明朝才向番酋善铳者学习 学习后才“因得而传其造作” 并制品比“番尤为精绝”

    由上文的资料可以推断出 明朝在破双屿时侯 同时缴获了日本和葡萄牙的火绳枪 所以应该认为 明朝时期的火绳枪最初是从欧洲传入 由于性能原因 并没有马上仿制 直到双屿之战时期 才和日本鸟铳一起传入中国 不过 就当时文献记载来看 日本鸟铳要比葡萄牙火绳枪性能更为优异 在何良臣的《阵纪 技用》中说 鸟铳出自外夷 。。。。但不敢连发五 七铳 恐内热起火 且虑其破 唯倭铳不妨”

    所以看来 由于日本火绳枪要比欧洲的性能好一些 所以明朝以仿制日本的火绳枪为主 所以有鸟铳得自日本之说 同时大概也是欧洲火绳枪传入中国的事实却不被重视的原因

    由于鸟铳在性能上的优势 所以兵仗局非常重视对鸟铳的仿造 而且鸟铳在构造上 也与以前明军装备的火铳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就是在铳管前端安装了准星 后部设有照门 构成了瞄准装置 可以说是照门 准星和目标的三点一线的射击原理运用 在明朝前期 火铳没有瞄准装置 所以仅仅可以射击近距离目标 远距离目标则难于命中 安装了瞄准装置后 可以射击较远的目标 因而增加了命中精度 也增加了杀伤威力 其二是设计了弯形铳托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发射者 将脸部贴近铳托 便于瞄视准星 用左手托铳 右手扣动扳机进行发射 其三是铳管比较细长 他的长度口径比大约在50:1到70:1之间 比明朝前期火铳的比值要大得多 铳管细长的优势在于 可以使得火药在膛内充分燃烧 产生比较大的推力 使得弹丸出膛有更大的初速度 获得低伸的弹道 从而射中远距离的目标

    不仅仅在外形构造上的新创举 在更重要的发火机制上 鸟铳也区别于以往的明军火铳 明朝前期的火铳在发射时 要一手持铳 一手点着从火门中延伸出的火捻 以便引着药室中的火药将 弹丸射出 明军的这种点火方式 也传到欧洲 欧洲的火门枪就属此类 不过欧洲人在使用时候感到点火方式便 影响到发射精度和速率 于是在15世纪前期 研制成功使用火绳点火的新方式 后期开始推广使用 火绳枪的点火装置主要构件是枪机 最初的枪击是一个简单的金属弯钩 其一端固定于枪身上 另一边是一个夹钳火绳的机头 在欧洲是蛇头或者狗头 在中国则是龙头 鸟铳发射时 先将机头夹钳的慢燃烧火绳点着 使其成为火源 而后扣动扳机时 龙头绕固连点按顺时针向下旋 火绳头落入药室引着火药 产生燃气推出弹丸 由于鸟铳使用慢火绳点火 所以可以多次使用而不致熄灭 由于有了扳机 所以只要扣动扳机及可发射 大大提高了速率 增加了鸟铳的威力 由于鸟铳有了以上优点所以被明廷军工部门很快的仿制

    根据《大明会典 火器》记载 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仿制了第一批鸟铳 1万支 装备明军使用 明代后期的兵书 有的称鸟铳为鸟咀铳 两者名称虽不同 但构造性能并无而质 鸟铳管是鸟铳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材料优劣以及工艺精粗直接影响鸟铳的性能好坏 鸟铳管是用精铁制作 根据《筹海图编 鸟咀铳》记载 此种精铁是按照10斤粗铁冶炼一斤精铁的比例炼成的只有这种精铁铸造的铳管才坚固耐用 多次发射而不会炸裂 制作鸟铳管的方法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 以大包小 使得两者紧密贴实 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钻铳工艺很精细 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左右大致一个月钻成一芝 如果工艺粗糙 钻成的管壁厚薄不均匀 就会产生膛小阻卡弹丸或棠大阻卡弹丸使得射出时无力的毛病 导致不能保证发射的威力和全这种方法在《兵录 鸟铳总说》中有详细的记载

    铳管制作成功后 再在前端安装准星 尾部设置照门 前后对准构成端正无斜的瞄准装置 铳管尾部内部刻有有阴螺线线 以阳螺旋丝钉旋入旋出 旋入时有闭气作用 旋出后便于清洗内壁 管口外部呈正八边形 后部有药室 开有火门 火门外有盖 以保持药室内火药干燥洁净 完整的铳管制作成功后 安于致密坚硬的铳床上 冲床刻成凹形管槽 使得铳管贴合嵌入 前端伸出床外约2寸 铳床后部连接约7寸的弯形枪托 成为手柄 其上安有龙头扳机和拨轨 扳机与药室一起构成了发火装置 其点火方式于同时期的欧洲火绳枪发射方式类似 铳床的侧背安插了一根搠杖 用作塞实火药和清理铳管内壁的火药残余 鸟铳制成后 需要试射三此以上 如不发生故障 才可以作为合格交付军队使用

    明军装备的鸟铳 在出土和传世的实物中所见甚少 仅仅有个别例证 1978年10月 在辽阳城南的兰家堡子村后出土了一批火器 内有永乐手铳2支 嘉靖二十年(1541年)制的中样佛浪机子铳2支 嘉靖年间制造的三眼铳2支 以及一长2短的鸟铳管共3支 其中长鸟铳管的口径为14毫米 长870毫米 长度为口径的62倍 比例适中 铳管前有准星后有照门 后端右侧铆有一个半圆的药室 内有一孔为火门 木制铳床和手柄都已经腐朽 所按照弯曲形手柄为7寸 铳床比铳管短2寸计算 则铳床加手柄长1035毫米 全铳长约1101毫米 所以在中国火器史140页中王兆春先生推断此铳“并不算长”并认为“从出土实物看 此铳管制作工业不差 铳膛较为光直 若按《大明会典 火器》的记载 此铳应为嘉靖三十七(1558)年以后的制品

    而鸟铳的完全制品 则由于年代以及考古等原因 本人尚未见到过 这也是研究明鸟铳的一个遗憾吧 希望我国考古方面的专家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当然由于铳床和手柄的材料问题 完全的鸟铳保存下来的概率是很小的

    三

    鸟铳被明军仿制使用后 迅速与佛郎机的子母铳的特点结合制作为子母铳 并与嘉靖四十年装备明军使用 何良臣在《阵纪 技用》中提到了子炮 认为它妙处 悚虏之马 惊虏之营 乱虏之伍 夺虏之气 由于子母铳的形体大小和战斗作用与鸟铳相似 所以何汝宾在《兵录 子母铳》中称其为子母鸟铳并说子母鸟铳的母铳管 口径大小 龙头扳机 铳床等主要构件 以及装药的锡鳖 装发药用的药筒 皮带等附件大体都与鸟铳同类构件和附件相同

    按照何汝宾的说法 子母铳是因为鸟铳的铳管比较长 装药比较慢的情下 依照佛郎机的构造方式 在母铳后部开一铁槽 以使装填子铳 每支母铳配4支子铳 子铳长7寸 重1斤 上安一个小铁牌做孥手用 铁牌上开一个小孔 以对照母铳前端的准星 孔的大小于母铳的照门相配称 子铳口与母铳槽必须紧密以防发射时火药的烟气后泄 冲熏射手的棉布 母铳口端除准星外 还可以附装短剑一把 剑锋长1.3尺 剑柄长5寸 口开曲眼当短剑安插到管端后 准星正对曲眼 稍作旋钮后 短剑便与母铳口端紧口 总计全铳安剑长约5尺 剑不用时 可装入木涵内 发射时 以4支子铳轮流装填 及时发射上百弹丸 母铳也不会爆裂 如作战时弹药用尽 便可以插上短剑 同敌人短兵相搏 由于子母铳拥有上述各种长处 所以它在战斗中的作用远超鸟铳 不但能够射的远 而且能够近战 所以在中国火器史142页中 王兆春先生认为他可以算做“安装制式枪刺的单兵枪械的开端”

    噜密铳是杰出火器制作家赵士桢在万历二十五年见到后立即仿制 并于次年向朝廷进献了成品 噜密铳重6--8斤 长6--7尺 铳尾有钢制刀刃 在近战时可做斩马刀使用 在形制构造上 噜密铳与前面说的鸟铳大致相似 都是由铳管 铳床 弯形枪托 龙头扳机 机轨 瞄准装置构成 但是也有了不少改进 噜密铳的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铜片制成 其厚如铜钱一般 龙头式机头机轨都安于枪把上 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一个长1寸多的小钢片 以增加弹性 使枪机能够捏之则落 射毕后自行弹起具有良好的机械回弹性 噜密铳的附件有安装发射药的火药罐 装发药的发药罐与点火用的4根慢燃烧火绳

    噜密铳管用精炼的钢铁片卷制而成 由大小两管贴切套和 贴合前先要将两铳管表面磨光 使内外层紧密贴合 将铳管前后们做十字分中 吊准墨线 固定在钻架上 而后两人对钻 钢钻需要备5到6根 长1-3尺不等 钻时先钻上口 钻至筒管的中部后翻转过来 再从另一头旋钻 直至钻通为止 钻通后将筒后尾内部一端旋成阴螺旋壁 将制成的阳螺旋旋上 最后则依次制成药室 安好准星 照门 装上枪托等配件 经过试射合格后交付使用

    欧洲的火绳枪虽然枪管比较长 射程比较远 但装填的火药少 所以不如噜密铳威力大 而日本火绳枪威力比较大 但不如噜密铳轻便 由于噜密铳轻便且威力大的特点 所以被明军军工部门大量仿制 根据徐光启在天启元年(1621)二月二十七日奏称 他在领取了2000支噜密铳后 部队练习数月 只是小有炸损 不过数门 其余具堪用

    除了噜密铳外 赵士桢还研制仿制了多种火器 比如单管的火绳枪西洋铳 挚电铳 鹰扬铳 旋机翼虎铳 三长铳等 多管的火绳枪比如迅雷铳 震叠铳等 赵士桢一生辛勤以至“ 竟成锻癖 。。。 似醉若痴” 不惜以“蒲柳孱弱之躯 备极劳苦 孳孳讫讫 恒穷年而惘恤” 他创制的火器 都是“韬衿奇正 再观古人兵器 触类变通 加以妙悟而成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神器谱》等著作 对明清2代的火器尤其是火绳枪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此向一代火器名家致敬

    四

    新武器的使用必然带来新的军队编制 这一点在明朝也不例外 在新的编制中 戚继光的水兵营 步兵营 车营和辎重营最有代表性

    根据纪效新书记载 戚继光在东南抗击倭寇的时期编制的水兵营下辖2个哨 小型苍山船4艘共编有捉拿都兵员40甲(每甲11人)总计有440人 加上杂役70人 共510人 每哨有255人其中佛郎机手和鸟铳手14甲计有154人 占全营人数的30% 其他操火器人有10甲110人占全营20% 两者总计占全营一半人数 这比明朝前期操火器人数占总数的20%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同样根据该书记载 全营10艘战船所装备的各种火器附件有大发贡(舰首炮)4门 佛郎机40门 碗口铳30门 鸟铳68铳 喷筒500个 火砖620块 火炮(火球)100个 烟罐800个 火药箭2000支 弩箭2600支 药弩66张 弩药10瓶 粗火药2600斤 鸟铳火药680斤 大小铁弹2240斤 火绳384根 此外还装备有标枪 砍刀 弓箭 藤牌 钩镰 过船钉枪等各种冷兵器船具

    这种火器设置 充分反映了中外火器在中国明代混合使用的事实和特征 并且体现了火器与冷兵器混合使用 具有大小火器混合装备 近远程火器配合使用的特点 大发贡和大佛郎机具有摧毁性 是打击的主力 大发贡安与福船船首 他的射程远 威力大 是水军的主舰炮 佛郎机安与船侧 配合舰船攻击敌人碗口铳等中型火器可以在近距离击穿敌船甲板和船具 而其他轻型火器则用与近距离消灭敌军 其他燃烧性火器则可以在近战中焚烧敌船 而冷兵器则可以利用过船钩枪钩住敌船后利于水兵跳上敌船消灭敌人

    而且不仅仅是戚继光 当时与戚继光齐名的另一位抗击倭寇的著名将领俞大猷在其所著的书正气堂集中也明白的指出 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

    步兵营下辖3部 每部2司 每司4局 每局3旗 每旗3队 每队编步兵12人 每旗编旗总1名 队兵36名 总计37人 每局编有百总1名 总旗一下官兵111人 总计112人 每司编把总1人 局以下官兵448人 总计449人 每部编千总1人 司以下官兵898人 总计899人 每营编将官1人 中军一人 火器把总1人 部以下官兵2697人 总计全营编官兵2700人 其中鸟铳手1080人 占全营人数的40% 加上火箭手 则使用火器人占总兵数50%左右 每营装备1080鸟铳手使用的火器以及附件有 鸟铳1080支 药管32400个 火药4320斤 铅子21.6万枚 火绳3240根 战场铸造的铅子用的铅子模12副 此外还有长刀 长枪 狼筅 镗钯 弓箭 大棒 等1080名杀手使用的各种冷兵器 一个鸟铳手所装备的武器以及附件有 鸟铳1支 搠丈一根 锡鳖一个 铅子袋一个 铳套一个 药管30个 铅子200个 火药4斤 火绳3根 总重量不少于20斤

    在戚继光创制的一个队中 4名操长枪的长枪手是攻击主力 其前面又有4名战士 有方士兵持长方五角形藤牌 左边士兵拿着小型圆形特碰 都以藤条制成 之后有两名士兵手持狼筅 长枪手之后 则是2名士兵拿着镗钯 镗钯呈山字形 铁制 长七八尺 顶端凹下的位置装有火箭 点燃后可以直冲敌阵

    扰乱敌人甚至给敌人以杀伤

    从上面可以看出 这种步兵营的配制是冷兵器和火器的有机结合 集合近战与远战兵器 长柄与短柄武器的特点 利用各种兵器分层次杀伤敌人 可以说是火器与冷兵器结合使用的一大进步

    骑兵营下辖3部 每部2司 每司4局 每局3旗 每旗3队 每队编骑兵12名 骑兵营与步兵营的编制等级和官兵数额相同 总计全营编官兵2700名 其中鸟铳手432名 快枪手432名 炮手180名 这个数字是按照每营装备虎蹲炮60门 每门编3名炮手计算出来的 计有枪炮手1044名 占全营编制总数的38.7% 加上火箭手 则使用的火器士兵大约战总数的一半左右 每营的装备的火器及其附件有 鸟铳432支 快枪432支(附件与鸟铳相同) 搠杖846根 铅子袋846支 锡鳖432个 火药袋432个 铳套432个 药线432个 铅子25.92万枚 药管25.92万个 火药6642斤 火绳4752根 铅子模18副 火箭25840支 火箭篓432个 属于60门虎蹲炮的附件有 药线60个 火线900根 火绳180根 火药900斤 大铅子5.4万枚 药升60个 木送子60个 木马子180个 木榔头60个 石子1800个 皮篓120个 驮架90副 火箭1152支 此外还装备了弓 腰刀 铳把 双手长刀 枪棍 大棒等冷兵器 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出冷兵器与热兵器混合使用的过渡时期的明军典型特色

    不仅仅如此 在装备轻型虎蹲炮后 骑兵的突击能力大大增强 战斗力随之也提高很大 戚继光以骡马载虎蹲炮的骑兵营 是我国骑兵历史上最早的跑骑兵 这也比古斯塔夫在1630年编制的炮骑兵至少要早50年

    车营下辖2部 每部4司 每司4局 每局2联 每联2车 每车载佛郎机2门 编制士兵20名 每局编百总1名 炮车兵80名计81人 每司有把总一名 百总以下官兵324名 计325人 每部编千总1名 司以下官兵1300名 总计1301人 每营编将官1名 中军1名 部以下官兵2602名 总计全营编炮车兵2604人 配炮车128辆 栽佛郎机256门 每营在炮车之外还配备有鼓车2辆 编士兵20名 火箭车4辆 编士兵40名 坐车3辆 编士兵30名 大将军车8辆 编制士兵160名 以上17车 总编有官兵250名 全营满员之时 有炮车128辆 军车17辆 总计145辆 配备了佛郎机256门 共遍有官兵以及杂役3109人 其中鸟铳手512人 佛郎机手768人 两者总数大约占全营41% 车营除了装备佛郎机和各种车辆外 还装备有佛郎机的附件250套 主要有子炮2304个 铁门512个 铁锤铁剪锥铁匙各256个 凹心送子256件 铅弹丸2.56万枚 火药7680斤 炮用火绳1280根等 以及 512支鸟铳和它们的全部附件 并备有铁字模34副

    从车营的配备可以看出 这是运用了炮车的机动和佛郎机的杀伤力相结合的产物 这可以算是明代神机营的发展 也可以看做是戚继光根据北方地形特点以及与蒙古骑兵作战需要的创建 这种车营以及功能达到了每12名士兵装备1门佛郎机的高比例 是我国军事史的一次创举

    辎重营安将官(含中军 营级) 千总 把总 百总 车正 各等级官阶 分管战车 每营将统辖2名千总 千总辖2名把总 把总统4名百总 百总统5名车正 车正管车1辆 载佛郎机2门 每车编制士兵20名 每名百总编炮车兵100名 总计人数101人 每名把总统辖百总以下官兵404人 总计405人 每千总辖把总以下官兵810人 总计811人 每营编将官1人 中军1人 统部以下官兵1622名 总计全营配备炮车80辆 载佛郎机160门 共有官兵1622人 除炮车外 还备有中军车 鼓车 元戎车3辆 编士兵30名 加上杂役士兵254人 全营官兵1908人 但是在<练兵实纪 杂集>卷八里却记载为1914人 其中佛郎机480人 鸟铳手640人 两者计有1120人 占全营总人数大约58% 辎重营除了配备以上火炮与车辆外 还装备160门佛郎机和640支鸟铳的附件

    根据<练兵实纪杂集>一书中介绍 辎重营最初建立的目的 是为了保重后勤运输 快速运输粮草 支援军队远距离作战 而所配备的武器则是为了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 所以辎重营只比车营少了佛郎机96门 但鸟铳却多了128支 如此强大的火力保证了在辎重营完成运输任务后 完全可以归入车营参与战斗 支援所部火力 由此足见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辎重营 (本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火器史183-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