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锦衣卫和内务处
胡小岩所说的那帮人指的是他从英国带回来的那批四五十人的流氓地痞。这些人现在都被放到了“德语学校”的英语和德语培训班学习英文和德文。这些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最好的也不过是初中毕业的水平,大多数只是小学毕业甚至有的根本不识字。
胡小岩没办法只能让这些人进学校学习。至于老师当然是安琪儿带着几个在伦敦招募的记者和破产者。这些人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如何当好一个假记者和假的商人。他们未来将会成为中国部署在国外的情报人员。
很多人在书里安排中国人跑到国外去当间谍,居然当的有声有色,还能搞到一些非常机密的情报,这其实就是狗屁。
即使是在后世,中国人!黄皮肤的人种除了科学家以外很少能够接触到那些机密的东西。比如一个研究所,除非你是高级研究员,否则黄种人根本接近不了研究所的核心区域,有的甚至规定黄种人根本不可以进入研究所。
这个年代同样如此,包括美国和英国法国,他们很多的研究机构根本不接收黄种人。要从他们那里搞情报比登天还难。
所以在国外的情报人员还是要以白皮为主,黄种人为辅的方法。
胡小岩就打算这么干,但他有点担心的就是忠诚度问题。
所以他在那些语言培训学校的教材里面都参了料的。以金钱和国家大义去教导这些人。让这些白皮意识到他们所作所为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是有利的,同时他们每个情报都能换取足够多的金钱。
以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去教育那批流氓地痞。当然那群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金钱才是他们最最热心的。
“他们的语言关应该都差不多了,上次去,他们已经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和写作了。你带上他们去马鞍山。那里现在只有德国人。”
“小心一点,在那里我已经安排人建设了一个基地,你去了那里后对他们进行特训。我要他们在六月之前就能毕业。”
郑钧点头答应了。
“劳伦斯那里有没有什么异动?”
“暂时没有。劳伦斯家附近我都安排了人。只要他有动作,就绝对逃不出去。”郑钧很快回答。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李小公子似乎有些不太对劲。”郑钧犹豫了一会从袖子里掏出一纸书信。
胡小岩皱着眉头接了过来,慢慢看起来。
信的内容倒也平常,只是将最近生的一切事物详细地介绍了一遍,然后说了自己的看法。
“这封信没有什么问题。”胡小岩不认为真的没有问题,郑钧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既然拿出来,那么一定有理由。
“不是信的问题。从前李公子每周都会写一封信给中堂大人。现在他是每两天就会写一次。”郑钧知道李经迈这位小公子对胡小岩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李经迈坐镇烈山,烈山的那些小土豪和士族们哪里会那么安静?只是简单地上书,而没有任何暴力的举动?
别将那些人看的恨高尚,这些人不动手是因为李经迈在,一旦事情搞得不妙,将李经迈给搞死了。那他们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人家是威震华夏几十年的李鸿章李中堂的儿子!李中堂当年杀长毛灭会党。杀的人头滚滚,数量以十万计。若非照顾曾国藩的面子,连太平天国的都都会被李鸿章给攻下来。当年朝廷几次让李鸿章出兵,李鸿章一拖再拖,才给了曾国藩兄弟足够的时间攻克天京。连曾国藩都事后说是李鸿章成全了曾家兄弟。
这样一个大人物可不是安徽这种小地方的士族们惹得起的。他们受了胡小岩的欺负也就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当李家开始在烈山开设产业和商铺后,他们就更加不敢乱动了。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胡小岩的统治,加入了商业大潮中来。
不过一旦李经迈有了异心,这些人也绝对会站到李经迈一边去和胡小岩作对。
李经迈经常往家里写信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关键还是要看李鸿章的态度。可是李鸿章的态度?胡小岩苦笑。李鸿章这个裱糊匠当然是满清的忠实走狗!胡小岩和李鸿章的暂时合作,只因为胡小岩曾经跟他说了一句话:“请李合肥给安徽人留下一线生机。”
正是这一句话打动了李鸿章,让李鸿章支持自己。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起家的淮军就是从安徽征的兵,他手下的大将也全都是安徽人。但李鸿章并没有给安徽带来多少好处。无数安徽壮丁追随李鸿章东征西战,死在沙场,最后连抚恤都拿不到。李鸿章所在的李氏家族和大将们倒是在安徽置办了许多产业。总的来说李鸿章本人对于安徽是又亏欠的。
而这个亏欠的情绪才是李鸿章最终决定支持胡小岩的原因。而胡小岩在安徽开矿建新镇,建设大农场也确实给安徽带来了一定的好的变化。
至少胡小岩手下的那些农工阶级的工资水平比从前要高的多了。
“不用管他。”胡小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镇之以静。他现在还是需要李经迈的。但他也决定要尽快召回章炳麟和唐绍仪。
随后胡小岩带着郑钧进了山洞,四个人坐定之后。
他的手指开始在桌子上慢慢地点着。
胡小岩正在思考怎么建设情报机关。一个独立的、强力的情报机关是必须的。但这就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能力强大的领头人。本来胡小岩是要让郑钧顶上去的。但郑钧刚刚说的话,却又让胡小岩意识到一个问题。
郑钧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仅学识见识不够,而且不懂英文德文。对于国际形势更是所知有限。这样一个人去做情报机关的老大,是肯定不合格的。胡小岩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说起情报机关,自古以来算起,推锦衣卫,而锦衣卫的第一任老大是谁呢?纪纲!纪纲本人是个很有才学的文人,同时史书说他胆略过人,弓马娴熟。而后来的锦衣卫接班人几乎都有同样的优点。最起码也是文采不菲,和武功不弱等。
而郑钧呢!年纪大就不说了,文采也更不必提起。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不懂英文,对国际大势不了解才是硬伤!一个情报部门的老大连国际形势都把握不住,连各国的最新技术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干好情报工作?
情报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能做好的,即便后来的戴笠,也是一开始读得师范大学,后来又进入黄埔军校深造。无论学识还是眼界都不是郑钧这样的土包子能够比的了的。
郑钧三人眼巴巴地看着胡小岩。他们知道胡小岩这次过来定然是有任务的。但是郑钧刚刚的推辞,让胡四和毛六不好意思。他们同样年纪大了。
郑钧眼见胡小岩思考了半个小时还没有拿定主意,只好心一横站起来。
“大人,下官惭愧!”
“嗯?”胡小岩有些奇怪。
“下官原是锦衣卫小旗出身。”郑钧绷着脸。
“锦衣卫?”胡小岩扑地笑出声。大明朝都灭亡一百多年了!
郑钧从腰上摸了一把就抽出一块令牌。
胡小岩接过一看果然是锦衣卫小旗的令牌。但他从来没见过锦衣卫的令牌,也就不知道真假。不过相信郑钧也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面撒谎,因为没有意义。
一般提起锦衣卫,大家都会认为是邪恶的、滥杀无辜等等。但实际上普通百姓根本就进不了锦衣卫大牢。
锦衣卫分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是情报部和行动部,北镇抚司主要负责刑讯和关押。他们直属皇帝。
锦衣卫权利很大,最初甚至可以监察百官,一旦锦衣卫抓住把柄,那么无需经过刑部和都察院就可以直接拿人并宣判。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下旨!锦衣卫拿人必须有皇帝的口谕或者手书才能拿人。
所以锦衣卫抓地人一般而言都是得罪了皇帝或者是得罪了秉笔太监。
说道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普通的小老百姓和普通的地方官锦衣卫根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因为他们抓了这些人没有好处,也惊动不了皇帝和秉笔太监。没有手令他们也不能拿人。否则就是谋反也会被大臣们攻击。
后来很多对锦衣卫的骂名和罪名实际上都是给东厂和本地的官员土豪们背了黑锅。东厂拿人是不需要皇帝下手令的,只要东厂督公下令就可以了,事后给皇帝报备一下,而秉笔太监如果认为事情小,无需禀报,那么皇帝就根本不知道这事。而本地官员如果拿人也是不需要证据甚至不需要上级命令,他们只要自己拿人定罪就可以了,如果要拉虎皮也简单,只要塞点钱给当地的锦衣卫小旗们。当地的锦衣卫收了钱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不向上面回报。
特别是勋贵和世家大族,这里面有个出名的人物名叫董其昌的。他贪赃枉法到什么程度呢?董家当地的所有百姓地主们集体出动围攻董家豪宅,然后一把火将董家给烧了。
董家可恶到当地百姓和士子们全都反了的程度,结果也没有锦衣卫向皇帝汇报!
第一是因为锦衣卫不敢汇报,在朱棣之后,锦衣卫因为掌握了世家大族的很多不法证据,所以遭到所有文人的攻击。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秘密被其他人知晓。锦衣卫从此以后几乎没有大权力。所以他们不敢得罪董其昌。
第二是因为董其昌名声很响,现代一副董其昌真迹(不是他人代笔,而印董其昌章的那种),最起码也是百万rmb。他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简直比锦衣卫还要厉害一百倍,所以全天下人包括文人士子们都知道董其昌这人人品很差,但字画很好。
在一代代文人士子们的渲染下,锦衣卫的血腥程度远董其昌。但事实上,锦衣卫从朱棣之后到灭亡所杀的人全部加起来还不足被世家大族们所杀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锦衣卫其实就是可悲的背锅侠,满清崛起的时候无数锦衣卫出生入死从满清内部盗来情报交给军机处,只换回来一句:“知道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锦衣卫是多么悲催了,他的一切努力和成果根本就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但你也不得不佩服锦衣卫。
因为:
“下官确实是锦衣卫,一百多年来,代代相传,每代只传一人,据下官所知安徽本地从前至少是有几千锦衣卫暗子,但到了如今也许只剩下下官一人而已。”说着说着郑钧泪流满面。
“当年朱三太子一案便是在锦衣卫的策划下行动的。”郑钧眼见胡小岩不信,于是详细述说起来。
当年的朱三太子在各地流浪,锦衣卫负责保护和躲藏,他本人从北京死里逃生之后再也不敢公开露面。经过了十几年,死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之后,朱三太子跟保护他的锦衣卫要求:他再也不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了,他请求锦衣卫将他送出中原。
锦衣卫为了保护朱三太子在各地的暗子损失惨重,再也没有能力保护他。因此锦衣卫同意了,将朱三太子送到了欧洲,同行的除了一些忠心的侍女和护卫以外还有几名锦衣卫。
为了以防万一,锦衣卫找到一位跟朱三太子长相略像的人,四处躲藏。最终这位假朱三太子被捕前遇害,随同的还有一些存了死志的锦衣卫。锦衣卫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位假太子就是真太子。
最终满清认为朱三太子已死,从而放松了对朱三太子的抓捕。
随后锦衣卫进入冬眠。郑钧的长辈们虽然依旧对他们的子辈进行训练,但从此也没有再以锦衣卫的名义活动过。像锦衣卫这样的以军队为主体的情报组织忠心是可以保证的,但一百多年过去,又有几人还记得自己曾经是大明朝的特务机关的一员呢?大多数的锦衣卫暗子们从此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当了良民,也有一些隐藏起来加入了白莲教、太平天国等等。否则太平天国那样的泥腿子哪里能有什么纪律性和组织性?更何谈从洋人那里买枪买炮?
太平天国最初的时候火器的使用率比满清的绿营要高的多了。如果没有人指点这个,光靠洪秀全那个色鬼能想到这点?
胡小岩听的暗暗点头。军事这东西不是你打两战就能够成为将军的。普通的士兵几场战下来只能称呼为老兵,而不是士官。所有的士官都必须经过后天的培训的。哪怕是伊拉克阿富汗那样的乱战战场上的士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现代化的战争跟冷兵器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武力绝就可以统治一支军队的历史在火器时代是根本行不通的。
郑钧的祖上就是一名锦衣卫小旗,他的哥哥们也曾参加了太平天国最后死在了战场上。他的父亲临死前无奈地将这块令牌传给他。
郑家在原本的村子就有些威望,接手令牌后他也就不得不接过了家族的责任。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学得东西还有个卵用。直到胡小岩的到来。
胡小岩的一系列圈地运动,直接导致了他没有了土地,虽然有些补偿,但一辈子的农民没有了土地靠什么养活家人?最终郑钧被迫加入军队,作为一个锦衣卫的后人,最起码的武功是练过的。
加入军队之后,郑钧那颗冰冷的心脏就不由得再次跳动。对于满清他早就没有好感了,否则他的家人也不会跑去参加太平天国!所以他第一次现自己的那些谍报能力居然还能在这里挥作用的时候,他就决定了参与到胡小岩的大业中来。
“虽然下官年纪大了,也管不了那些洋人。但国内的情报下官还是没有问题的。”郑钧总结。
胡小岩听了锦衣卫的风云史忽然觉得这也不错。陶成章那里不是正有一个反腐的小部门吗?
“内务调查科!郑钧,你们负责接手陶大人留下的那个部门。重新组建内务调查科。这个部门只对内,不对外。专门针对贪赃枉法、出卖本国利益的任何官员和商人。”
“包括满清的官员吗?”
满清?胡小岩奇怪地看了一眼郑钧,还是点头。
郑钧微笑着领命。
胡小岩没办法只能让这些人进学校学习。至于老师当然是安琪儿带着几个在伦敦招募的记者和破产者。这些人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如何当好一个假记者和假的商人。他们未来将会成为中国部署在国外的情报人员。
很多人在书里安排中国人跑到国外去当间谍,居然当的有声有色,还能搞到一些非常机密的情报,这其实就是狗屁。
即使是在后世,中国人!黄皮肤的人种除了科学家以外很少能够接触到那些机密的东西。比如一个研究所,除非你是高级研究员,否则黄种人根本接近不了研究所的核心区域,有的甚至规定黄种人根本不可以进入研究所。
这个年代同样如此,包括美国和英国法国,他们很多的研究机构根本不接收黄种人。要从他们那里搞情报比登天还难。
所以在国外的情报人员还是要以白皮为主,黄种人为辅的方法。
胡小岩就打算这么干,但他有点担心的就是忠诚度问题。
所以他在那些语言培训学校的教材里面都参了料的。以金钱和国家大义去教导这些人。让这些白皮意识到他们所作所为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是有利的,同时他们每个情报都能换取足够多的金钱。
以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去教育那批流氓地痞。当然那群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金钱才是他们最最热心的。
“他们的语言关应该都差不多了,上次去,他们已经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和写作了。你带上他们去马鞍山。那里现在只有德国人。”
“小心一点,在那里我已经安排人建设了一个基地,你去了那里后对他们进行特训。我要他们在六月之前就能毕业。”
郑钧点头答应了。
“劳伦斯那里有没有什么异动?”
“暂时没有。劳伦斯家附近我都安排了人。只要他有动作,就绝对逃不出去。”郑钧很快回答。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李小公子似乎有些不太对劲。”郑钧犹豫了一会从袖子里掏出一纸书信。
胡小岩皱着眉头接了过来,慢慢看起来。
信的内容倒也平常,只是将最近生的一切事物详细地介绍了一遍,然后说了自己的看法。
“这封信没有什么问题。”胡小岩不认为真的没有问题,郑钧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既然拿出来,那么一定有理由。
“不是信的问题。从前李公子每周都会写一封信给中堂大人。现在他是每两天就会写一次。”郑钧知道李经迈这位小公子对胡小岩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李经迈坐镇烈山,烈山的那些小土豪和士族们哪里会那么安静?只是简单地上书,而没有任何暴力的举动?
别将那些人看的恨高尚,这些人不动手是因为李经迈在,一旦事情搞得不妙,将李经迈给搞死了。那他们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人家是威震华夏几十年的李鸿章李中堂的儿子!李中堂当年杀长毛灭会党。杀的人头滚滚,数量以十万计。若非照顾曾国藩的面子,连太平天国的都都会被李鸿章给攻下来。当年朝廷几次让李鸿章出兵,李鸿章一拖再拖,才给了曾国藩兄弟足够的时间攻克天京。连曾国藩都事后说是李鸿章成全了曾家兄弟。
这样一个大人物可不是安徽这种小地方的士族们惹得起的。他们受了胡小岩的欺负也就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当李家开始在烈山开设产业和商铺后,他们就更加不敢乱动了。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胡小岩的统治,加入了商业大潮中来。
不过一旦李经迈有了异心,这些人也绝对会站到李经迈一边去和胡小岩作对。
李经迈经常往家里写信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关键还是要看李鸿章的态度。可是李鸿章的态度?胡小岩苦笑。李鸿章这个裱糊匠当然是满清的忠实走狗!胡小岩和李鸿章的暂时合作,只因为胡小岩曾经跟他说了一句话:“请李合肥给安徽人留下一线生机。”
正是这一句话打动了李鸿章,让李鸿章支持自己。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起家的淮军就是从安徽征的兵,他手下的大将也全都是安徽人。但李鸿章并没有给安徽带来多少好处。无数安徽壮丁追随李鸿章东征西战,死在沙场,最后连抚恤都拿不到。李鸿章所在的李氏家族和大将们倒是在安徽置办了许多产业。总的来说李鸿章本人对于安徽是又亏欠的。
而这个亏欠的情绪才是李鸿章最终决定支持胡小岩的原因。而胡小岩在安徽开矿建新镇,建设大农场也确实给安徽带来了一定的好的变化。
至少胡小岩手下的那些农工阶级的工资水平比从前要高的多了。
“不用管他。”胡小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镇之以静。他现在还是需要李经迈的。但他也决定要尽快召回章炳麟和唐绍仪。
随后胡小岩带着郑钧进了山洞,四个人坐定之后。
他的手指开始在桌子上慢慢地点着。
胡小岩正在思考怎么建设情报机关。一个独立的、强力的情报机关是必须的。但这就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能力强大的领头人。本来胡小岩是要让郑钧顶上去的。但郑钧刚刚说的话,却又让胡小岩意识到一个问题。
郑钧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仅学识见识不够,而且不懂英文德文。对于国际形势更是所知有限。这样一个人去做情报机关的老大,是肯定不合格的。胡小岩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说起情报机关,自古以来算起,推锦衣卫,而锦衣卫的第一任老大是谁呢?纪纲!纪纲本人是个很有才学的文人,同时史书说他胆略过人,弓马娴熟。而后来的锦衣卫接班人几乎都有同样的优点。最起码也是文采不菲,和武功不弱等。
而郑钧呢!年纪大就不说了,文采也更不必提起。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不懂英文,对国际大势不了解才是硬伤!一个情报部门的老大连国际形势都把握不住,连各国的最新技术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干好情报工作?
情报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能做好的,即便后来的戴笠,也是一开始读得师范大学,后来又进入黄埔军校深造。无论学识还是眼界都不是郑钧这样的土包子能够比的了的。
郑钧三人眼巴巴地看着胡小岩。他们知道胡小岩这次过来定然是有任务的。但是郑钧刚刚的推辞,让胡四和毛六不好意思。他们同样年纪大了。
郑钧眼见胡小岩思考了半个小时还没有拿定主意,只好心一横站起来。
“大人,下官惭愧!”
“嗯?”胡小岩有些奇怪。
“下官原是锦衣卫小旗出身。”郑钧绷着脸。
“锦衣卫?”胡小岩扑地笑出声。大明朝都灭亡一百多年了!
郑钧从腰上摸了一把就抽出一块令牌。
胡小岩接过一看果然是锦衣卫小旗的令牌。但他从来没见过锦衣卫的令牌,也就不知道真假。不过相信郑钧也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面撒谎,因为没有意义。
一般提起锦衣卫,大家都会认为是邪恶的、滥杀无辜等等。但实际上普通百姓根本就进不了锦衣卫大牢。
锦衣卫分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是情报部和行动部,北镇抚司主要负责刑讯和关押。他们直属皇帝。
锦衣卫权利很大,最初甚至可以监察百官,一旦锦衣卫抓住把柄,那么无需经过刑部和都察院就可以直接拿人并宣判。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下旨!锦衣卫拿人必须有皇帝的口谕或者手书才能拿人。
所以锦衣卫抓地人一般而言都是得罪了皇帝或者是得罪了秉笔太监。
说道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普通的小老百姓和普通的地方官锦衣卫根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因为他们抓了这些人没有好处,也惊动不了皇帝和秉笔太监。没有手令他们也不能拿人。否则就是谋反也会被大臣们攻击。
后来很多对锦衣卫的骂名和罪名实际上都是给东厂和本地的官员土豪们背了黑锅。东厂拿人是不需要皇帝下手令的,只要东厂督公下令就可以了,事后给皇帝报备一下,而秉笔太监如果认为事情小,无需禀报,那么皇帝就根本不知道这事。而本地官员如果拿人也是不需要证据甚至不需要上级命令,他们只要自己拿人定罪就可以了,如果要拉虎皮也简单,只要塞点钱给当地的锦衣卫小旗们。当地的锦衣卫收了钱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不向上面回报。
特别是勋贵和世家大族,这里面有个出名的人物名叫董其昌的。他贪赃枉法到什么程度呢?董家当地的所有百姓地主们集体出动围攻董家豪宅,然后一把火将董家给烧了。
董家可恶到当地百姓和士子们全都反了的程度,结果也没有锦衣卫向皇帝汇报!
第一是因为锦衣卫不敢汇报,在朱棣之后,锦衣卫因为掌握了世家大族的很多不法证据,所以遭到所有文人的攻击。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秘密被其他人知晓。锦衣卫从此以后几乎没有大权力。所以他们不敢得罪董其昌。
第二是因为董其昌名声很响,现代一副董其昌真迹(不是他人代笔,而印董其昌章的那种),最起码也是百万rmb。他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简直比锦衣卫还要厉害一百倍,所以全天下人包括文人士子们都知道董其昌这人人品很差,但字画很好。
在一代代文人士子们的渲染下,锦衣卫的血腥程度远董其昌。但事实上,锦衣卫从朱棣之后到灭亡所杀的人全部加起来还不足被世家大族们所杀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锦衣卫其实就是可悲的背锅侠,满清崛起的时候无数锦衣卫出生入死从满清内部盗来情报交给军机处,只换回来一句:“知道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锦衣卫是多么悲催了,他的一切努力和成果根本就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但你也不得不佩服锦衣卫。
因为:
“下官确实是锦衣卫,一百多年来,代代相传,每代只传一人,据下官所知安徽本地从前至少是有几千锦衣卫暗子,但到了如今也许只剩下下官一人而已。”说着说着郑钧泪流满面。
“当年朱三太子一案便是在锦衣卫的策划下行动的。”郑钧眼见胡小岩不信,于是详细述说起来。
当年的朱三太子在各地流浪,锦衣卫负责保护和躲藏,他本人从北京死里逃生之后再也不敢公开露面。经过了十几年,死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之后,朱三太子跟保护他的锦衣卫要求:他再也不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了,他请求锦衣卫将他送出中原。
锦衣卫为了保护朱三太子在各地的暗子损失惨重,再也没有能力保护他。因此锦衣卫同意了,将朱三太子送到了欧洲,同行的除了一些忠心的侍女和护卫以外还有几名锦衣卫。
为了以防万一,锦衣卫找到一位跟朱三太子长相略像的人,四处躲藏。最终这位假朱三太子被捕前遇害,随同的还有一些存了死志的锦衣卫。锦衣卫异口同声地回答这位假太子就是真太子。
最终满清认为朱三太子已死,从而放松了对朱三太子的抓捕。
随后锦衣卫进入冬眠。郑钧的长辈们虽然依旧对他们的子辈进行训练,但从此也没有再以锦衣卫的名义活动过。像锦衣卫这样的以军队为主体的情报组织忠心是可以保证的,但一百多年过去,又有几人还记得自己曾经是大明朝的特务机关的一员呢?大多数的锦衣卫暗子们从此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当了良民,也有一些隐藏起来加入了白莲教、太平天国等等。否则太平天国那样的泥腿子哪里能有什么纪律性和组织性?更何谈从洋人那里买枪买炮?
太平天国最初的时候火器的使用率比满清的绿营要高的多了。如果没有人指点这个,光靠洪秀全那个色鬼能想到这点?
胡小岩听的暗暗点头。军事这东西不是你打两战就能够成为将军的。普通的士兵几场战下来只能称呼为老兵,而不是士官。所有的士官都必须经过后天的培训的。哪怕是伊拉克阿富汗那样的乱战战场上的士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现代化的战争跟冷兵器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武力绝就可以统治一支军队的历史在火器时代是根本行不通的。
郑钧的祖上就是一名锦衣卫小旗,他的哥哥们也曾参加了太平天国最后死在了战场上。他的父亲临死前无奈地将这块令牌传给他。
郑家在原本的村子就有些威望,接手令牌后他也就不得不接过了家族的责任。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学得东西还有个卵用。直到胡小岩的到来。
胡小岩的一系列圈地运动,直接导致了他没有了土地,虽然有些补偿,但一辈子的农民没有了土地靠什么养活家人?最终郑钧被迫加入军队,作为一个锦衣卫的后人,最起码的武功是练过的。
加入军队之后,郑钧那颗冰冷的心脏就不由得再次跳动。对于满清他早就没有好感了,否则他的家人也不会跑去参加太平天国!所以他第一次现自己的那些谍报能力居然还能在这里挥作用的时候,他就决定了参与到胡小岩的大业中来。
“虽然下官年纪大了,也管不了那些洋人。但国内的情报下官还是没有问题的。”郑钧总结。
胡小岩听了锦衣卫的风云史忽然觉得这也不错。陶成章那里不是正有一个反腐的小部门吗?
“内务调查科!郑钧,你们负责接手陶大人留下的那个部门。重新组建内务调查科。这个部门只对内,不对外。专门针对贪赃枉法、出卖本国利益的任何官员和商人。”
“包括满清的官员吗?”
满清?胡小岩奇怪地看了一眼郑钧,还是点头。
郑钧微笑着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