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话闲游
字体: 16 + -

眼中村上

前几天去图书馆,偶然发现了村上春树的一本书——《地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借出来翻了翻,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本《地下》竟是《1q84》的“妈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村上春树的《1q84》写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他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这本《地下》。这本《地下》是村上春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采访六十二名沙林毒气事件受害者而写成的长篇纪实性文学作品。

    1995年3月20日上午7时50分,东京地铁内发生了一起震惊全世界的邪教组织投毒事件。事件造成13人死亡,约5500人中毒,1036人住院治疗。事件发生的当天,日本政府所在地及国会周围的几条地铁主干线被迫关闭,26个地铁站受影响,东京交通陷入一片混乱。这一事件给刚刚经历了阪神大地震的日本社会和公众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毋庸置疑,沙林事件也给村上春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1q84》中的“先驱公社”的原型便是沙林毒气事件中的奥姆真理教,这本书最成功的部分就是将一个很大的道理隐藏在这本很厚的书里面,而且如果你不知道沙林毒气事件,绝对读不出这本书中所隐藏的大道理。

    个人觉得,村上春树的《1q84》写的过于冗长繁杂,远没有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写的精彩,而很多人的确高估了《1q84》的文学价值,一个名人说写的好,很多人就跟着起哄,然后大家就跟风似的追着去读,读完以后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讲的到底是什么。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欢村上春树的这种故弄玄虚的感觉,认为自己读不懂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就这点来说,我也是无可奈何了,只能建议他们有读《1q84》的功夫,不如去读读村上春树的其它作品,至少比花这么长的时间读一本冗长繁杂让人不明所以的书有意义的多。而且我现在都想不明白我当初是有多无聊才耐着性子一字一句把这本书读完的,这只是一个曾经读完过这本书的人的衷心建议,至于读不读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谈到村上春树,就必须谈谈村上春树很黄很暴利的一本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明觉厉”。我至今都想不明白,一本爱情小说到底和挪威的森林有什么关系,而且这本书对于细节的描写过于认真,比某些黄色小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是一本少儿不宜的书,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在中国火成这个样子的。

    田原说,“在亚洲近二十年没有一个作家能够有这样的才华和这种影响人的能力。写到今天,村上春树已经超越了作家的范畴。”个人觉得,田原完全夸大了村上春树的文学才能,至少在亚洲近二十年来说,村上春树的文学才能远远不如我们中国的作家王小波,两人的才华差异就如同繁星比皓月,驽马比麒麟,一点也不夸张。至于林少华所说的村上春树式的幽默风格,我是一点也没看出来,至少是他没能翻译出来。

    我这样说不是故意贬低村上春树,也不是炫耀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出了很多文学方面上的天才,只是觉得村上春树是一个很好的作家,但还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特别好,村上春树是个作家,同时也是个普通人,如果我们对某个作家进行神话了后,就会看不到其文学作品的本质,就会被一些浮华的外在的东西蒙蔽了双眼。

    不管怎样,文学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说不清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念,自己的想法,在对文学的评价上来说,没有谁是真的对,真的错,只是天生的资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持有的观点也不同罢了,古人所说的“文人相轻”有时候不无道理,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是“人人相轻”,这也是人类的一个致命缺陷。

    说的多了就容易矫情,所以此文到此结束。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