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隐记
字体: 16 + -

致读者书

    sun sep 06 11:56:03 cst 2015

    写这本书的初衷大约形成于五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候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开始登陆中国大地,引起一阵风潮,笔者也为其史诗般的场景所震撼。

    欧美向来不缺史诗型的奇幻作品,从《指环王》到《冰与火之歌》,连暴雪的《魔兽世界》小说场面也甚是宏大。

    可以说欧美人的史诗情怀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时便已发源,君可曾记得特洛伊海伦的惊世一瞥,以及阿克琉斯的凡人之踵?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一次机会曾与史诗无比接近,那便是《西游记》。读者们或许都以为孙悟空属于吴承恩独创,其实不然。

    孙悟空的形象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纽曼。哈纽曼钻进恶龙腹中的故事,随之也演变成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可惜的是,吴承恩虽是文坛巨匠,却未存将《西游记》写成史诗的想法,《西游记》到底成了一部神话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说说武侠,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并在金庸与古龙的手中达到了巅峰。

    古龙先生的小说与其说是武侠,倒不如说是侦探小说。或者说,古龙是在用武侠的手法写侦探小说。

    而金庸先生真可谓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其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情节跌宕起伏,每一部都可谓是精品。

    在金大师的作品中最接近史诗的,或许就是三主角的《天龙八部》。然而直至最后,这部作品到底沦于江湖儿女之情。

    1996年,一个叫孙晓的人开始写武侠小说。大家或许都听说过“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句话。

    可以说孙晓是尝试将武侠小说与史诗结合的第一人,其笔下波澜壮阔,苍凉浓郁的大时代感让人惊叹不已。

    然而史诗作品本身前期需要较长的铺垫,而中国的读者又是世界上最性急的一群。三章不开打便会弃书,这便是中国人的特质。因此孙晓的作品起初成文时,连遭数家出版社拒绝,最后不得不自费出版。

    这是史诗武侠的悲哀,更或者是中国人的悲哀。中国人太性急了,以至于等不得一坛好酒酿熟便去饮它,如此怎能获得好味道?

    外国人拍了《勇敢的心》能够获得奥斯卡奖,于是中国人跟风去拍史诗大片《英雄》、《无极》之流,无一不折戟沉沙。

    为何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底蕴身后,却出不了一部史诗意味的巨制?只能怪我们现代中国人太浮躁。

    咱们以前说道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时候常说,中国人比较内敛含蓄,而外国人则喜欢直奔主题。然而从现在的文化产业来看,其实相反。中国人的作品急躁浮夸,而外国人的作品反而能缓缓地铺垫,最后达到直指人心的震撼效果。

    不知,这是不是对我们当代中国人急躁心理的一种讽刺。

    虽然社会压力大,但我们并不是每一刻都在上班的路上。当我们午后休憩时,不妨出去走走,走得慢一点,看看路边的风景。那样你会发现时间慢下来了,每一天的收获也会更多。

    ―――――――――――――

    再说说这本《拾隐记》,同样是作死的格调。为了摆脱真实历史背景的束缚,或者说避免对我们祖先历史的亵渎,本书是建立在一个虚构的背景之下。

    或许读者刚一看书,会觉得怎么全是和尚。哈哈,如果认真你就输了!

    僧人凡人,无非是人。更多的时候,宗教也不过是人类创造,用来操控世间的工具罢了。并且书中的佛宗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宗教,你可以认为他是和尚,也可以认为他是牧师,更或者一个尊奉孔子的儒家信徒。

    本书的前三章,乃是仿照史书的格调写就。曾有读者说文字太晦涩,读起来艰难。情节太密集,感觉脑袋要爆炸。在此笔者想说的是,这三章连伪文言都算不上。况且笔者也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

    这三章,乃是向笔者最喜欢的《史记》与《三国志》两本书致敬。在遥远的千年以前,中华文化历史上曾有过司马迁与陈寿这样的巨匠。他们笔下写就的虽不是史诗,却是地球诞生以来最恢宏壮观的历史。

    ――――――――――――

    再说说这本书的主角问题,读者千万不要试图去找主角。因为答案是根本就没有。熟悉了西方史诗作品的人或许知道,这是pov人物写法。笔者并未全部采用pov写法,只是稍微借鉴。

    传统的主角写法实在没意思,大家都知道那个人套着主角光环,怎样都不会死,最后肯定天下无敌?这种书看多了,实在没有意思。

    ――――――――――――

    最后我写书,至少有一半是为了自己,其次才是读者。但是我会在自己与读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因此如果我继续写下去,一是我心中的梦还未抒尽;二是有你们这些可爱的读者。

    不管怎样,请你们原谅我这样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