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蜀汉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一集 诸葛孔明

    fri jan 16 20:00:00 cst 2015

    第一百一十一集 诸葛孔明

    有一个小伙儿,他有许多智慧,他还有一点嚣张。

    他就是诸葛亮。

    高卧在卧龙岗。

    他生得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羽扇轻摇,摇头晃脑,隐居生活,活得好爽。

    喜欢喝茶,喜欢下棋,喜欢手捧《梁甫吟》,浅吟低唱。

    生平自比管仲乐毅,谁个能抵挡?

    他排行老二,有大哥小弟,一个姓诸葛,还有一个,也姓诸葛,都很忙。

    诸葛瑾去了东吴辅佐孙大仲,诸葛均去了洛阳投奔大色狼。

    家里只剩下诸葛亮。

    还有一张床。

    孔明老大不小,还没有娶新娘。

    有一天,黄承彦来访。

    他说我家闺女比人强。

    孔明打破砂锅问到底,姑娘究竟哪里强?

    黄承彦微微一笑,轻捋胡须,呷一口茶,不慌也不忙。

    小女黄月英,心灵手巧在闺房。

    各种器械都拿手,手工劳动是强项。

    木头做成狗,点头叫汪汪。

    纸鸢能载人,蓝天上飞翔。

    孔明感到十分好奇,决定去拜访。

    邻居们慌忙拦住他,劝他别上当。

    黄家闺女面黑发黄,丑得很轻狂!

    你若去了苦胆吐出,瞬间见阎王!

    孔明说我还就不信了,哪有世人长成这个样?

    那个说你知不知道有个叫文丑的,长得很有突破性,吓走他爹,吓死他娘!

    孔明说我胆子最大,一向很张扬。

    不听劝告来到黄家,定要见这个丑姑娘。

    黄月英她一点不丑,其实还长的很漂亮。

    只是为了躲避骚扰,乔装改扮,人皮面具贴脸上。

    她早知孔明有才华,乃是天上的龙凤落山冈。

    只是担心他以貌取人,和凡夫俗子一样荒唐。

    还好孔明没有让她失望。

    明知她丑名在外,毅然来到她身旁。

    两人一起吟诗作赋,摆弄器械,直到骄阳变夕阳。

    一桩亲事就此定下,轰动了整个南阳。

    人人都传言,“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孔明原是个傻儿郎!

    直到结婚的那一天,掀起盖头的那一刻,多少看笑话的群众撑破了眼眶!

    月英原来这般美,好似仙女出天堂!

    都怪自己不识货,宝贝便宜诸葛亮!

    孔明也是喜出望外,当即拥吻了新娘。

    从此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好似梁鸿与孟光。

    天下扰攘,世道不平,军阀诸侯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何才能找到明君,扫除妖氛,的确费思量。

    中夜而起,漫步西廊。

    孔明拈须当空望。

    明月一轮洒清辉,秋霜满地白茫茫。

    想我兵法熟于心,奇门遁甲脑中藏。

    何时才能一展胸怀,下安黎庶上报君王?

    月英悄悄出卧房。

    大衣披在了孔明身上。

    夫君何事这般感伤?

    贱妾或许可以帮忙。

    孔明转身温柔一笑,双手搂住她肩膀。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我如何舍得下你这俏娇娘?

    月英不禁莞尔,将头靠在他胸膛。

    你我纵然万般恩爱,中原百姓却哭断了肝肠。

    夫君莫要辜负了满腹才学,岂可终日儿女情长?

    孔明抚摸妻子的秀发,轻轻一吻在她头上。

    我已决定出山,力争开创辉煌。

    普天之下,诸侯滚滚,谁是正义君王?

    月英玉指戳他脑门,亏你也算智囊?

    曹贼篡国,孙权僭越,其余皆是草头王。

    碌碌之辈,粉墨登场。

    穷兵黩武,尔虞我诈,早晚必消亡。

    只有豫州刘皇叔,一片忠心为国忙。

    百姓万民齐拥戴,大仁大义好榜样!

    孔明点头微微笑,直夸爱妻有眼光。

    皇叔虽然势力微,日后发展难估量。

    我今心意已定下,明晨上马离家乡!

    此处播放《三国演义》插曲《孔明出山》(改编版)――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夜半思天下,与妻纵横论,半生寻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上马迎风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政太平春。

    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注:有观点认为,刘备不曾三顾茅庐,而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诸葛亮需要刘备,比刘备需要诸葛亮迫切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