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之未来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 钓鱼

    tue nov 24 09:06:11 cst 2015

    王皓静静的蹲在坑里,盯着垂在黄河里的绳子。喧哗的河水在王皓眼前向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明廷九边的老牛湾堡进入山西境内,然后又经过偏头关和河曲,顺着山、陕两省间向南直下。

    这是他从小的一个愿望,就是在黄河里用这样的方式钓鱼。

    小时候县城里还没出现专业的鱼竿,他一次在黄河边玩。看到一个长辈正在用这种方式钓鱼。

    一根长约三米左右直直的小树砍断,去掉多余的枝叶。在树干的两端刻两个凹槽,把绳子顺着树干拉直,缠在两个凹槽里。

    前端的绳子头上挂一个铁钩,铁钩上挂一只田鼠为饵。绳子的后端长长的拴在河岸边的大树上。

    绳子千万不能缠住人,否则一旦有大鱼上了钩,人很可能在鱼和大树的拉扯下断成两截。

    在河岸边合适的距离挖一个人能半蹲着的坑。人蹲在坑里,紧握树干的后半段将鱼饵浸到黄河里。

    钓鱼就是个闲工夫,但是王皓并不闲。

    他五日前傍晚来到东胜卫。十旅旅长朝洛蒙带着两个团长站在东门外迎接了他。

    当他从东胜卫的东门瓮城进入东胜卫城池后,在马上瞬间恍惚了一下,差点掉下马来。

    当脑子恢复清明后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回了自我。知道了自己究竟是谁。

    他不禁一笑,喃喃的说:“没想到啊,表弟,哥竟是替你穿越了一回!完成了你的心愿,可是哥这一百多斤可是撂在了三百年前。

    哥带着你的身份证说替你这个宅男办个电话卡,可是哥却当成了自己的身份证。哥现在就叫着你的名字。

    也不知道,爸妈辛苦半辈子,一下子成了失独父母。唉――老天有知,兄弟你就替哥多照顾照顾你的舅舅和舅妈吧!

    哥现在已经娶了媳妇,还是个金发碧眼的媳妇。不知道你啥时候是个头呢?”

    “首领?”朝洛蒙看着王皓停步不前发愣,问道。

    “没事!只是想起来一些事。走吧,去西城墙上看看。”王皓轻轻一笑,对着朝洛蒙说道。

    这里曾经是他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周边的地形地势想来和三百年后相差不大。唯一要关心的就是西门外的黄河和黑河交汇处。

    十二旅已经过了黄河向着林丹汗追击。先行的十二旅的侦察员发回来的最新情报是林丹汗顺着黄河沿岸水草丰茂的地方在向西行进。所带部落有近三万人。在黄河以南的整个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还散落着不少大大小小的鄂托克和爱玛克。

    必须在十二旅的后方渡口处建立一个稳定的前进基地。一来便于对十二旅的后勤进行供应;二来如果战事不顺利,十旅的两个团可以随时渡过黄河进行支援;三来,万一十二旅败了,能方便的撤回来。不过王皓并不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

    林丹汗的所带部落穷困已极,林丹汗在得到后金的进攻消息后立即闻风而逃,肯定会大大的降低军队的士气。大败林丹汗的军队只是时间问题。

    老首领已经和各部挑出来的人手将很快到达归化城。等吉达率领的右卫城人员到达东胜卫休整几天后。王皓准备带着这些人在黄河上架几座浮桥。这里的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后世这附近的黄河上有三条公路桥,一条铁路桥。地形很合适。

    而渡口可以的船可以顺着黄河直通包头,顺着黑河直通归化城。这里将是山西和包头工业基地的中转站,不管是人流还是物流。

    这个年代的黄河和黑河水量不知道能通过多大吨位的机器轮船。河套地区有石油,油田位置离这里也就不到四百公里,而且可以顺着黄河到达。柴油机或者汽油机为动力的船只不怕没有燃料。

    东胜卫的西城墙是能看到黄河的最高的地方。

    王皓几人顺着马道上了西城墙。西城墙高有十米多。从归化城北的大青山流出的泉水为主脉,一路汇集六十多公里所有水系的大黑河,就是在东胜卫的西城墙脚下,往西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汇入黄河。

    不用望远镜王皓也能清楚的看到两条颜色迥异的河流交汇在了一起,水面宽泛,怕是有后世两条河水的几倍宽。

    王皓走到了西南城墙的拐角处。顺着交汇后的黄河向南看去。高高隆起的黄土地台矗立在黄河的东岸。后世这片当地人名为南梁的黄土地台和黄河河道之间是大片的良田,居住在南梁山边坡地上的人在自家的院子里广种葡萄。夏秋的时候是这个地方的一景,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葡萄皮薄水大。还有辣椒也是这各地带的特产,红红的香而不辣,用来炖黄河鱼是绝对美味。

    王皓决定还是要照着后世的样子安排这一带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加上黄河鱼。东胜卫以后要作为一个农业示范点,让将要向河套地区迁徙的流民现在这里学习,开拓思路。光种粮太单调了。爱玛克的生活物资必须丰富起来。

    王皓又看向黄河西岸。库不齐沙漠的北端与黄河相接的地方,很平坦。草树茂盛。但是那里的黄河河面太宽了。不适合修浮桥。

    他又顺着河道向南看去。虽然河水流动快了起来,但是河道却窄了,想必修建浮桥,水流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而且也不影响体量庞大的未来的机器轮船的航行。

    “朝洛蒙,现在东胜卫有多少船?”王皓问旁边的十旅长。

    “我们旅到了这里后一共收集到二百一十二艘船,都是以前通过黑河来往东胜卫和归化城的。

    小的渔船有八条。大的能装货和马匹的有一百九十艘。最大的双层又能载人又能载货的有十四艘。

    十二旅渡河时最大的双层船,最多一次能运五十个人加两架马车或者十匹马或者四门野战炮。十二旅运了三天才过去。

    这些船根据需要,派给十三旅载货辎重船二十艘,派给十二旅载货辎重船四十艘,现在算上没有用的十四艘双层船和其他剩下的船共有一百五十二艘。”

    “以后你是东胜卫的最高领导。你看,那个地方,就是河道稍微有点进去的地方。对!就是那里。要安排人提前在那里测量水深和流速。

    我们先在那里用现有的一部分船架浮桥,以后要在那里建一座固定的桥。

    还有河岸这边,你挑一个合适的地方不要做其他用,我们以后要建修船厂,那里要建船坞,具体大小到时候再说。我们以后建的船要建成钢铁材质的。

    你再先把地方选好了。以后要修码头到东胜卫的道路,以后要修成水泥路。造船厂要在西北方向一百多公里,黄河上游的包头建。”王皓将自己的大概意图向朝洛蒙讲了。

    第三天下午,吉达带领的右卫城队伍到了。十旅已经提前做了预案。王皓在城墙上拿着望远镜看着十旅的战士引导着右卫城的人们安顿住处。

    两万多人聚在一起,即使每人都只打个咳嗽,声音也是喧哗无比。况且还有拉车的骡马叫声,孩子的哭闹声。好在人们的情绪基本都是稳定的。

    王皓看着城里的杂乱。想起了以前上学时课间操的样子,不过那也没有这么多人啊。

    东胜卫后世叫托克托县。是因为在明朝放弃东胜卫后土默特部的恰台吉脱脱带着自己的部众在这里居住放牧。而且中原的流民在到了丰州滩务农后,基本都归属脱脱管辖。

    那是丰州滩和土默特部最好的日子。

    中原的流民来这里种地,土默特部虽说管理,却并不大肆收敛,一年每一户只需要上交几束草而已。于是中原的流民大肆的通过边墙进入到丰州滩建立板升(汉人村子)垦田种地。

    流民不仅养活了自己,随着粮食的增多,也出现了繁荣的贸易。大量的粮食由商人通过大黑河及其支流运到了土默特蒙古各部帐中和归化城里。以至于占领者整个归化城以西知道青海的土默特部再不缺乏米粮。

    繁荣的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草原上的手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于是俺答汗与自己的夫人三娘子按着元大都的样子建成了“库库和屯”,明朝赐名归化城。

    而土默特部也成了漠南蒙古各部中首屈一指的大部落。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林丹汗的西征而消失了。城池还在,可是那些在这里耕作的中原流民和商人,大部分已经都为了逃避战乱回了口内。

    以至于林丹汗在占领土默特部后第二年遇到天灾后即“穷甚,困甚。”

    后世有一句俗话,“家有千千万,带嘴的都不算。”牧业对天灾的抵抗力远远没有农业强。

    王皓希望在归化城和东胜卫往西的这片大地上,建立一个以工农业为支撑,牧业为辅的地区。

    而漠北本部,则是牧、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地区。

    两者以铁路连接,是爱玛克的两个中心。

    而右卫城的这两万多人,除了一部分吸收加入自由军。壮大自由军的力量外。其他的人口将是建立这个农、工业中心的新生力量。

    不过人口还是不够。

    漠北的农牧业生产是靠着现在已经有的三十万人口和已经成熟的牧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技术。

    而这里的人口,还远远不够。吉达报告说带来的粮食只够养活这两万人三个月。其他的没有车辆拉运,只能留给了明军。

    首先这些人需要种地来养活自己,然后才能考虑通过教育来将一部分人培养成合格的工业人口。

    即使在大败林丹汗后,收拢整个地区的牧民,那样人口也达不到他预期的目标。

    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东西希望能够在他活着的时候实现。

    王皓转向南面,眺望着远处。

    山、陕的民乱,不就是因为天灾太盛,田里颗粒无收,很多人才生活没有着落吗?

    这里有的是土地和水源,也有等待着他们的工作岗位。

    适当的时候需要给长城透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