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这是危机吗
快到在中秋节了,八月十二这天,户部左右侍郎许英杰和杨超双双到蒹葭殿求见天子。
秦牧见这架势,心知二人必有重要事务,便立即让小太监把二人传了进来。
见礼过后,许英杰立即说道:“陛下,根据各地常平仓上报,今年各地粮价自夏收之后,就一直走低,如今夏税也缴完了,粮价却依然没有回涨的迹象。”
秦牧听了,眉头不禁微微蹙起来,问道:“现在粮价降到几何了?”
“启奏陛下,如今市面上斗米已经低到六十五文。”
“这么少?这是怎么回事,各地的常仓没有收粮吗?”
当初议建常平仓,一是要完善大秦的粮食战略储备体系,若是有灾荒,能更好、更快地加以赈济,防止因灾生乱。
第二个功能是实时监控各地的粮价,丰年收粮,防止谷贱伤农;荒年粜粮,防止粮价过高。
许英杰答道:“托陛下洪福,这几年大秦可谓是风调雨顺,各地灾荒比较少,随着民生逐渐恢复,加上玉米、红薯等新式作物在全国普通种植,根据户部统计的结果,如今我大秦的粮食产量,实则已经比明代高峰时粮食总产量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各州县截留用于收粮的款项,多则三万,少则八七千龙币,对于现在的粮食总产量而言,只能起到部份调控作用,实则难以将粮全面拉升;
如今已经是八月,再过一个多月,不出意外,秋粮又将丰收,若不加以调控,到时粮价只怕更低,鉴于事态严重。臣与杨侍郎不得不来觐见陛下,以求能提前加以调控。”
在唐贞观年间,史书明确记载,斗米四文钱,各地仓库皆实,史书谓之为盛世。但实际上,只要稍稍有点市场经济观念的人,都知道粮价绝不是越低越好;
谷贱伤农甚至有可能引发暴乱,这可不是夸张。另外,粮价大福度降低。除了伤及农户外,还可以引发其它商品跟着降价。
一个正常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物价绝对不会越来越便宜,一但出现这种现象,只有一个可能,市场经济出问题了。
只有人们的收入与物价涨幅呈一个合理的正比,这种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引发严重的通缩。
别以为在古代就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危机,有。而且是常有。
只不过古代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也没有“经济危机”这样的词语,但你详细捋捋史书,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发生过所谓的“经济危机”。
一但因为物价走低,引发通缩,整个经济就会凝滞不前,这个道理很简单。农民种出粮食来,却卖不出去,贱卖出去了。却没有因为丰收而多获利,那谁还有种粮的积极性?
其它商品更是如此,比如布匹,纺织厂生产出大量的布匹,却因布匹价格过低赚不到钱,甚至蚀本。那还有人愿意加大投入,增加生产规模吗?
生产凝滞不前,必然会导致大量作坊破产,大量人口失业,通缩的可怕程度,绝不亚于通涨。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许英杰和杨超这两个掌管户部的大员才双双来找秦牧。
秦牧深思了须臾,才问道:“二位卿家可有对策?”
这回由杨超答道:“陛下,户部就此事紧急榷商过,臣等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常平仓收粮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是加大市场需求,唯其如此,才能有望拉升粮价。”
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粮价对其他物价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如果不能拉升粮价,引发通缩的风险将非常大。
但要拉升粮价,又谈何容易,人口就这么多,你不可能平白多出大量人口来消耗粮食,更不可能买粮来焚烧掉。
秦牧脑子急转,忽然有得,便问道:“日本人口不少,你们可知如今日本的粮价几何?”
许英杰主管商务,而且显然在粮价方面费尽了心思,当即答道:“启奏陛下,目前有一些商船运粮前往日本出售,根据这些商船提供的消息,日本现在粮价大概相当于斗米一百文左右。商人从大秦运粮到日本,除去运输费用,斗米还能赚十五文左右。”
秦牧说道:“这样吧,左右户部有不少余钱,就拿出一笔来作为专项资金,大量购粮销往日本,再从日本高价收购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
“陛下,这”
就连许英杰,一时也想不明白秦牧这做的目的。很显然,这么做就算不赔本,恐怕也是白忙活,不可能赚到多少利润。
“谁控制了金融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所有人。两位卿家明白了吗?”
许英杰稍一思索,立即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将大秦的余粮转销到日本,然后以高价引导日本人种经济作物,让日本在粮食方面依赖于我大秦,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日本的目的。”
“然也!这么做,一来,可以确保国内的粮价不再走低,二来慢慢控制日本,等日本在金融货币和粮食方面都必须依赖于我大秦,不用一兵一卒,也能左右日本的走向。”
“陛下放心,此事臣会立即着手去办,只是,这终究没法一蹶而就,一次性让过多粮食涌入日本,恐怕也容易引起德川幕府的警惕,还须以温水煮青蛙才行,如此便有些远水不解近渴了。”
这一点秦牧也承认,针对日本的控制计划,太急了只会坏事,他问道:“二位卿家来见朕,想必已经有些对策了,请说吧。”
“陛下,经户部榷商,臣等以为,想要迅速增加国内的粮食需求,拉升粮价,只有一个办法,大兴土木,比如加大国内道路的建设。”
大规模的战争最消耗粮草,大规模的建设也一样,从这一点上说,许英杰他们的对策至少是对症的。
杨超接着说道:“陛下,如果大量使用战俘修路,最大的消耗便是粮食,银钱其实支出不大。而国库今年预计至少会有四千万龙币盈余,因此,划一笔钱购粮修路,不成问题。”
用战俘修路只须提供口粮,不用发工钱,各种筑路用的石料、沥青也可以用战俘开采、转运,无须另外付钱,总之一句话,有口饭给战俘吃就行了。
从这一点上说,大规模修路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既能迅速拉高国内粮价,防止出现通缩,又能加快大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将来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陛下,臣建议从交趾和洞吾征用八十万战俘,用于修路,除了原来拟定入冬后开工的成都至西京的柏油路外,长沙到南宁府的道路可以同时开工。除此之外,臣建议从南宁府再修一条柏油路通至商君城,一条从昆明至王贲城。”
好家伙,秦牧听了要征用八十万俘虏,也不禁有些瞠目结舌,该说户部是财大气粗呢,还是魄力非凡呢?
杨超所说的商君城指的是原交趾都城升龙府,即后来的河内。王贲城即原洞吾国都城阿瓦。大秦打下这些地方后,已经正式加以更名。
南宁到商君城,昆明到王贲城这两条道路,尤其是后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可以说是大秦牢牢控制中南半岛必不可少的战略通道。
这条路早就在秦牧的谋划之中,只是原来由于民生未复,没来得及实施而已。
现在杨超提出来,除了认同昆明到王贲城的通道确实重要之外,也不无投天子所好的意思,这样会让户部的提议容易通过得多。
ps:感谢各位亲的支持,今天已经投79票了,老实说,这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前几个月,第一天的月票数都只有三几十张,今天兄弟姐妹们的热情让人有点意外。按照早上的许诺,每满一百章加更一章,因为现在手上没有存稿,蓦然有种紧迫感。
不过大家放心,俺是不做那食言而肥的人的,兄弟们尽管狠狠的砸票,票越多,心情越爽,码字效率越高,让我心飞翔吧,让月票飞翔吧,我不怕我要飞得更高,我要上头条……
...
秦牧见这架势,心知二人必有重要事务,便立即让小太监把二人传了进来。
见礼过后,许英杰立即说道:“陛下,根据各地常平仓上报,今年各地粮价自夏收之后,就一直走低,如今夏税也缴完了,粮价却依然没有回涨的迹象。”
秦牧听了,眉头不禁微微蹙起来,问道:“现在粮价降到几何了?”
“启奏陛下,如今市面上斗米已经低到六十五文。”
“这么少?这是怎么回事,各地的常仓没有收粮吗?”
当初议建常平仓,一是要完善大秦的粮食战略储备体系,若是有灾荒,能更好、更快地加以赈济,防止因灾生乱。
第二个功能是实时监控各地的粮价,丰年收粮,防止谷贱伤农;荒年粜粮,防止粮价过高。
许英杰答道:“托陛下洪福,这几年大秦可谓是风调雨顺,各地灾荒比较少,随着民生逐渐恢复,加上玉米、红薯等新式作物在全国普通种植,根据户部统计的结果,如今我大秦的粮食产量,实则已经比明代高峰时粮食总产量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各州县截留用于收粮的款项,多则三万,少则八七千龙币,对于现在的粮食总产量而言,只能起到部份调控作用,实则难以将粮全面拉升;
如今已经是八月,再过一个多月,不出意外,秋粮又将丰收,若不加以调控,到时粮价只怕更低,鉴于事态严重。臣与杨侍郎不得不来觐见陛下,以求能提前加以调控。”
在唐贞观年间,史书明确记载,斗米四文钱,各地仓库皆实,史书谓之为盛世。但实际上,只要稍稍有点市场经济观念的人,都知道粮价绝不是越低越好;
谷贱伤农甚至有可能引发暴乱,这可不是夸张。另外,粮价大福度降低。除了伤及农户外,还可以引发其它商品跟着降价。
一个正常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物价绝对不会越来越便宜,一但出现这种现象,只有一个可能,市场经济出问题了。
只有人们的收入与物价涨幅呈一个合理的正比,这种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引发严重的通缩。
别以为在古代就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危机,有。而且是常有。
只不过古代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也没有“经济危机”这样的词语,但你详细捋捋史书,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发生过所谓的“经济危机”。
一但因为物价走低,引发通缩,整个经济就会凝滞不前,这个道理很简单。农民种出粮食来,却卖不出去,贱卖出去了。却没有因为丰收而多获利,那谁还有种粮的积极性?
其它商品更是如此,比如布匹,纺织厂生产出大量的布匹,却因布匹价格过低赚不到钱,甚至蚀本。那还有人愿意加大投入,增加生产规模吗?
生产凝滞不前,必然会导致大量作坊破产,大量人口失业,通缩的可怕程度,绝不亚于通涨。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许英杰和杨超这两个掌管户部的大员才双双来找秦牧。
秦牧深思了须臾,才问道:“二位卿家可有对策?”
这回由杨超答道:“陛下,户部就此事紧急榷商过,臣等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常平仓收粮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是加大市场需求,唯其如此,才能有望拉升粮价。”
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粮价对其他物价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如果不能拉升粮价,引发通缩的风险将非常大。
但要拉升粮价,又谈何容易,人口就这么多,你不可能平白多出大量人口来消耗粮食,更不可能买粮来焚烧掉。
秦牧脑子急转,忽然有得,便问道:“日本人口不少,你们可知如今日本的粮价几何?”
许英杰主管商务,而且显然在粮价方面费尽了心思,当即答道:“启奏陛下,目前有一些商船运粮前往日本出售,根据这些商船提供的消息,日本现在粮价大概相当于斗米一百文左右。商人从大秦运粮到日本,除去运输费用,斗米还能赚十五文左右。”
秦牧说道:“这样吧,左右户部有不少余钱,就拿出一笔来作为专项资金,大量购粮销往日本,再从日本高价收购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
“陛下,这”
就连许英杰,一时也想不明白秦牧这做的目的。很显然,这么做就算不赔本,恐怕也是白忙活,不可能赚到多少利润。
“谁控制了金融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所有人。两位卿家明白了吗?”
许英杰稍一思索,立即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将大秦的余粮转销到日本,然后以高价引导日本人种经济作物,让日本在粮食方面依赖于我大秦,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日本的目的。”
“然也!这么做,一来,可以确保国内的粮价不再走低,二来慢慢控制日本,等日本在金融货币和粮食方面都必须依赖于我大秦,不用一兵一卒,也能左右日本的走向。”
“陛下放心,此事臣会立即着手去办,只是,这终究没法一蹶而就,一次性让过多粮食涌入日本,恐怕也容易引起德川幕府的警惕,还须以温水煮青蛙才行,如此便有些远水不解近渴了。”
这一点秦牧也承认,针对日本的控制计划,太急了只会坏事,他问道:“二位卿家来见朕,想必已经有些对策了,请说吧。”
“陛下,经户部榷商,臣等以为,想要迅速增加国内的粮食需求,拉升粮价,只有一个办法,大兴土木,比如加大国内道路的建设。”
大规模的战争最消耗粮草,大规模的建设也一样,从这一点上说,许英杰他们的对策至少是对症的。
杨超接着说道:“陛下,如果大量使用战俘修路,最大的消耗便是粮食,银钱其实支出不大。而国库今年预计至少会有四千万龙币盈余,因此,划一笔钱购粮修路,不成问题。”
用战俘修路只须提供口粮,不用发工钱,各种筑路用的石料、沥青也可以用战俘开采、转运,无须另外付钱,总之一句话,有口饭给战俘吃就行了。
从这一点上说,大规模修路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既能迅速拉高国内粮价,防止出现通缩,又能加快大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将来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陛下,臣建议从交趾和洞吾征用八十万战俘,用于修路,除了原来拟定入冬后开工的成都至西京的柏油路外,长沙到南宁府的道路可以同时开工。除此之外,臣建议从南宁府再修一条柏油路通至商君城,一条从昆明至王贲城。”
好家伙,秦牧听了要征用八十万俘虏,也不禁有些瞠目结舌,该说户部是财大气粗呢,还是魄力非凡呢?
杨超所说的商君城指的是原交趾都城升龙府,即后来的河内。王贲城即原洞吾国都城阿瓦。大秦打下这些地方后,已经正式加以更名。
南宁到商君城,昆明到王贲城这两条道路,尤其是后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可以说是大秦牢牢控制中南半岛必不可少的战略通道。
这条路早就在秦牧的谋划之中,只是原来由于民生未复,没来得及实施而已。
现在杨超提出来,除了认同昆明到王贲城的通道确实重要之外,也不无投天子所好的意思,这样会让户部的提议容易通过得多。
ps:感谢各位亲的支持,今天已经投79票了,老实说,这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前几个月,第一天的月票数都只有三几十张,今天兄弟姐妹们的热情让人有点意外。按照早上的许诺,每满一百章加更一章,因为现在手上没有存稿,蓦然有种紧迫感。
不过大家放心,俺是不做那食言而肥的人的,兄弟们尽管狠狠的砸票,票越多,心情越爽,码字效率越高,让我心飞翔吧,让月票飞翔吧,我不怕我要飞得更高,我要上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