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图谋不轨??
听到这里,张老爷子紧皱着的眉头皱得就更深了。深吸一口气后说道:“也就是说,为了张家未来,我们只能同总兵府进行合作了……”
“是的,父亲……”老大语气坚定的肯定道。
随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即使做出同总兵府进行合作的决定,也不能马上表明我们张府的态度。”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只要我们不带头向总兵府靠拢,即使将来真的遭到王员外背后势力的报复,也不会报复到我们张家身上。”
“所以,我们必须等大同府境内的一半官绅同总兵府交易以后,在摆出一副随大流的态度,同总兵府进行交易,把手里的土地换成银子……”
这个时候,张老爷子紧张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短暂沉思后,马上在心中做出决定,并且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同总兵府进行合作,将手中所有荒废的田地,全部卖给总兵府。”
“另外,这件事是老大你一直坚持要这么办的,那就交给你…..”
大同府因为总兵府下发的告示而陷入轰动的时候。整个北京城,也随着一场朝会的开始而陷入轰动。至于轰动的原有,同样是卫征在大同府开始进行的屯田计划。
在后世的皇权时代,为了避免普通人收买人心,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朝廷,都不允许私人随便赈济灾民。
所以。在收到来自王员外的消息后,作为朝廷文人集团首脑之一的吏部尚书。马上发现一个可以参奏卫征一本,甚至于直接在崇祯皇帝面前,将卫征完全参倒,下狱的机会。
第二天的朝会刚刚开始,作为吏部尚书的他,就在一众朝臣的注视下,走出位列,对着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大声说道。
“启奏皇上。老臣有本要奏……”
因为两天前刚刚收到卫征全歼一万叛军精锐捷报,北京城可能陷入的危机,也因为这场大捷而瞬间消失于无形之中。坐在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可谓是心情大好,毕竟,主导这场大捷的卫征,是自己一手挖掘出来的军事人才,而且还属于自己的亲军。
所以。听到吏部尚书的话后,心情大好的崇祯想也没有想就开口道。
“爱卿请讲……”
“谢陛下….老臣今天要向陛下参大同府总兵私自赈济灾民,收买人心,图谋不轨…..这是老臣的奏折…..”
“大同府总兵卫征上任以后,不思怎么抵御和消灭叛军,而是在大同府境内大肆收拢流民。收拢人心,扩编军队….老臣以为,大同府总兵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老臣恳请陛下为了避免大同府总兵图谋不轨。马上派出钦差大臣前往大同府彻查此事,并且暂时革去卫大人大同府总兵的职位….”
吏部尚书的话还没有说完。崇祯刚刚还是心情大好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阴沉起来。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马上感觉到崇祯脸色的变化。眼睛一亮,对着崇祯说道:“启奏陛下,臣坚决反对王尚书所说….”
“王尚书刚刚说大同府总兵卫征不思怎么抵御和消灭叛军,这么看来,几天前朝廷刚刚收到的捷报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卫大人真的不思怎么低于和消灭叛军,怎么可能凭借几千虎豹军和一万多刚刚拿起武器的新兵,全歼一万叛军精锐….如果今天王尚书不能给出一个说法,这件事传到大同府以后,一定会让大同府的上万将士以及大同府总兵卫大人寒心的…..”
“要知道,对于这场大捷,朝廷对大同府总兵卫大人的赏赐都还没有进行讨论。王尚书竟然在这个时候参奏卫大人,臣不知道尚书大人的居心何在….”
吏部尚书毕竟是文臣,不是武将…..
指挥使骆养性的一个说辞,就将他说的哑口无言。不过,朝堂上和骆养性处于对立一面的远远不止一个文人集团。
就在吏部尚书哑口无言,一脸尴尬的站在大殿正中央的时候,一个武将忽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以为,骆大人的辩解完全是片面之言……”
“虎豹军在关外的时候,连数万战斗力强悍的后金骑兵都不是对手,更何况数万战斗力低下的叛军。如果卫大人真的一心想要击败叛军,绝对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仅仅消灭上万叛军…..”
“所以,臣非常赞同尚书大人所说,卫大人上任大同府总兵以后,不马上出兵消灭叛军,而是扩编军队,收拢流民,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对啊…..连数万鞑子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几万叛军….这个卫大人一定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去消灭叛军…..”
“难道这个卫大人打算养寇自重,故意不全歼叛军……”
听着大殿中越来越多的议论声,骆养性开始着急了。此时此刻的她也顾不得什么君前失礼,直接叫道:“各位大人都说叛军战斗力不值得一提,既然如此,为什么数万官军围剿上万叛军的时候,数万官军会战败呢….不知道各位达人能不能给我一个理由…..”
说到这里,骆养性马上对着崇祯跪倒在地,装着一脸诚恳的大声说道:“请陛下明查….臣不是武将,不怎么懂军事。但是,臣知道一件事,虎豹军的总兵力只有五千人不到,而叛军,却有数万人….”
“虎豹军之所以能在关外打败数倍于己的鞑子,是因为虎豹军只需要防守一个小小的蘑菇峪。但是,现在的虎豹军不一样了,他们需要防守的是整个大同府….”
“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虎豹军怎么能够防御到叛军从各个方向向大同府发动的进攻….所以,臣以为,虎豹军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歼敌上万的战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朝廷不仅不能猜忌他,还应该重赏他,重赏此次大捷中的所有有功将士….”
“只有这样,大同府的将士们才能感觉到陛下的重视,继续为陛下效力,守住大同府,消灭山西境内的所有叛军,还大明朝一个朗朗乾坤….”
骆养性远远低估了大家想要扳倒卫征的决心,自己刚刚说完,一个御史就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就算卫大人在大同府总兵的任上尽职尽责了,但是,卫大人在大同府私自赈济灾民,收拢流民,收买人心这件事,还是违反了朝廷的规矩。”
“所以,臣恳请陛下为了避免卫大人收买人心,图谋不轨,暂时革去其大同府总兵的官职。在朝廷查明真相以后,再对卫大人进行处置….”
看到眼前为了卫征而争吵,就好像菜市场一样的朝会。崇祯怒了….
将自己紧握着的拳头狠狠砸在面前龙案上后,大声骂道:“够了…..”
“你们参奏卫征的理由是她在大同府境内私自收拢流民,收买人心…..现在朕告诉你们,卫大人做的这些事情,朕不仅知道,还是朕同意的…..”
说到这里,崇祯直接将一封来自大同总兵府的奏折扔到吏部尚书面前,大声说道:“你们都看看,这样一个对大明朝有功之臣,就是你们眼里的图谋不轨之徒,好好看看你们所谓的奸臣给朕写的奏折…..”
原来,卫征当初决定屯田的时候,就在周书源的建议下,给崇祯写了一份奏折。
为了不让崇祯怀疑自己,把自己调离大同府。卫征不仅将收拢流民进行屯田的各种理由清清楚楚写在奏折上,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大。
总之一句话,让崇祯看了奏折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不在大同府境内进行屯田,收拢流民,大同府就无法保证安定。
而大同府无法保证安定的情况下,虎豹军的战斗力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守住大同府。
还真别说,看完奏折以后,一向自负的崇祯还真的信了。
当然,在卫征的奏折中,除了陈述各种理由为,卫征还给崇祯画了一个巨大的蛋糕,通过实打实的利益,进一步诱惑崇祯皇帝相信自己,不猜忌自己。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要想当一个好皇帝,施展自己的抱负,自己手里必须要有钱,有粮食。可是,因为大明朝的各种弊端,这两个必要因素都没有办法满足崇祯皇帝的所需。
于是,卫征直接投其所好,送其所需….
既然崇祯皇帝急需要粮食,那自己就给他送粮食。
在奏折中,卫征大胆的向崇祯皇帝保证,等明年所有屯田收获以后,主动向朝廷上缴粮食五十万担,以解朝廷之燃眉之急…..
既能给自己打仗,又能给自己送粮食,这么好的臣子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无异于打着灯笼都很难找到一个。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崇祯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自负的崇祯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卫征,并且支持卫征在大同府进行屯田。
不过,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五十万担粮食的问题,好面子的崇祯不好说出口,这封奏折就一直被崇祯留着,没有公开。
“是的,父亲……”老大语气坚定的肯定道。
随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即使做出同总兵府进行合作的决定,也不能马上表明我们张府的态度。”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只要我们不带头向总兵府靠拢,即使将来真的遭到王员外背后势力的报复,也不会报复到我们张家身上。”
“所以,我们必须等大同府境内的一半官绅同总兵府交易以后,在摆出一副随大流的态度,同总兵府进行交易,把手里的土地换成银子……”
这个时候,张老爷子紧张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短暂沉思后,马上在心中做出决定,并且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同总兵府进行合作,将手中所有荒废的田地,全部卖给总兵府。”
“另外,这件事是老大你一直坚持要这么办的,那就交给你…..”
大同府因为总兵府下发的告示而陷入轰动的时候。整个北京城,也随着一场朝会的开始而陷入轰动。至于轰动的原有,同样是卫征在大同府开始进行的屯田计划。
在后世的皇权时代,为了避免普通人收买人心,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朝廷,都不允许私人随便赈济灾民。
所以。在收到来自王员外的消息后,作为朝廷文人集团首脑之一的吏部尚书。马上发现一个可以参奏卫征一本,甚至于直接在崇祯皇帝面前,将卫征完全参倒,下狱的机会。
第二天的朝会刚刚开始,作为吏部尚书的他,就在一众朝臣的注视下,走出位列,对着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大声说道。
“启奏皇上。老臣有本要奏……”
因为两天前刚刚收到卫征全歼一万叛军精锐捷报,北京城可能陷入的危机,也因为这场大捷而瞬间消失于无形之中。坐在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可谓是心情大好,毕竟,主导这场大捷的卫征,是自己一手挖掘出来的军事人才,而且还属于自己的亲军。
所以。听到吏部尚书的话后,心情大好的崇祯想也没有想就开口道。
“爱卿请讲……”
“谢陛下….老臣今天要向陛下参大同府总兵私自赈济灾民,收买人心,图谋不轨…..这是老臣的奏折…..”
“大同府总兵卫征上任以后,不思怎么抵御和消灭叛军,而是在大同府境内大肆收拢流民。收拢人心,扩编军队….老臣以为,大同府总兵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老臣恳请陛下为了避免大同府总兵图谋不轨。马上派出钦差大臣前往大同府彻查此事,并且暂时革去卫大人大同府总兵的职位….”
吏部尚书的话还没有说完。崇祯刚刚还是心情大好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阴沉起来。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马上感觉到崇祯脸色的变化。眼睛一亮,对着崇祯说道:“启奏陛下,臣坚决反对王尚书所说….”
“王尚书刚刚说大同府总兵卫征不思怎么抵御和消灭叛军,这么看来,几天前朝廷刚刚收到的捷报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卫大人真的不思怎么低于和消灭叛军,怎么可能凭借几千虎豹军和一万多刚刚拿起武器的新兵,全歼一万叛军精锐….如果今天王尚书不能给出一个说法,这件事传到大同府以后,一定会让大同府的上万将士以及大同府总兵卫大人寒心的…..”
“要知道,对于这场大捷,朝廷对大同府总兵卫大人的赏赐都还没有进行讨论。王尚书竟然在这个时候参奏卫大人,臣不知道尚书大人的居心何在….”
吏部尚书毕竟是文臣,不是武将…..
指挥使骆养性的一个说辞,就将他说的哑口无言。不过,朝堂上和骆养性处于对立一面的远远不止一个文人集团。
就在吏部尚书哑口无言,一脸尴尬的站在大殿正中央的时候,一个武将忽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以为,骆大人的辩解完全是片面之言……”
“虎豹军在关外的时候,连数万战斗力强悍的后金骑兵都不是对手,更何况数万战斗力低下的叛军。如果卫大人真的一心想要击败叛军,绝对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仅仅消灭上万叛军…..”
“所以,臣非常赞同尚书大人所说,卫大人上任大同府总兵以后,不马上出兵消灭叛军,而是扩编军队,收拢流民,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对啊…..连数万鞑子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几万叛军….这个卫大人一定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去消灭叛军…..”
“难道这个卫大人打算养寇自重,故意不全歼叛军……”
听着大殿中越来越多的议论声,骆养性开始着急了。此时此刻的她也顾不得什么君前失礼,直接叫道:“各位大人都说叛军战斗力不值得一提,既然如此,为什么数万官军围剿上万叛军的时候,数万官军会战败呢….不知道各位达人能不能给我一个理由…..”
说到这里,骆养性马上对着崇祯跪倒在地,装着一脸诚恳的大声说道:“请陛下明查….臣不是武将,不怎么懂军事。但是,臣知道一件事,虎豹军的总兵力只有五千人不到,而叛军,却有数万人….”
“虎豹军之所以能在关外打败数倍于己的鞑子,是因为虎豹军只需要防守一个小小的蘑菇峪。但是,现在的虎豹军不一样了,他们需要防守的是整个大同府….”
“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虎豹军怎么能够防御到叛军从各个方向向大同府发动的进攻….所以,臣以为,虎豹军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歼敌上万的战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朝廷不仅不能猜忌他,还应该重赏他,重赏此次大捷中的所有有功将士….”
“只有这样,大同府的将士们才能感觉到陛下的重视,继续为陛下效力,守住大同府,消灭山西境内的所有叛军,还大明朝一个朗朗乾坤….”
骆养性远远低估了大家想要扳倒卫征的决心,自己刚刚说完,一个御史就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就算卫大人在大同府总兵的任上尽职尽责了,但是,卫大人在大同府私自赈济灾民,收拢流民,收买人心这件事,还是违反了朝廷的规矩。”
“所以,臣恳请陛下为了避免卫大人收买人心,图谋不轨,暂时革去其大同府总兵的官职。在朝廷查明真相以后,再对卫大人进行处置….”
看到眼前为了卫征而争吵,就好像菜市场一样的朝会。崇祯怒了….
将自己紧握着的拳头狠狠砸在面前龙案上后,大声骂道:“够了…..”
“你们参奏卫征的理由是她在大同府境内私自收拢流民,收买人心…..现在朕告诉你们,卫大人做的这些事情,朕不仅知道,还是朕同意的…..”
说到这里,崇祯直接将一封来自大同总兵府的奏折扔到吏部尚书面前,大声说道:“你们都看看,这样一个对大明朝有功之臣,就是你们眼里的图谋不轨之徒,好好看看你们所谓的奸臣给朕写的奏折…..”
原来,卫征当初决定屯田的时候,就在周书源的建议下,给崇祯写了一份奏折。
为了不让崇祯怀疑自己,把自己调离大同府。卫征不仅将收拢流民进行屯田的各种理由清清楚楚写在奏折上,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大。
总之一句话,让崇祯看了奏折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不在大同府境内进行屯田,收拢流民,大同府就无法保证安定。
而大同府无法保证安定的情况下,虎豹军的战斗力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守住大同府。
还真别说,看完奏折以后,一向自负的崇祯还真的信了。
当然,在卫征的奏折中,除了陈述各种理由为,卫征还给崇祯画了一个巨大的蛋糕,通过实打实的利益,进一步诱惑崇祯皇帝相信自己,不猜忌自己。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要想当一个好皇帝,施展自己的抱负,自己手里必须要有钱,有粮食。可是,因为大明朝的各种弊端,这两个必要因素都没有办法满足崇祯皇帝的所需。
于是,卫征直接投其所好,送其所需….
既然崇祯皇帝急需要粮食,那自己就给他送粮食。
在奏折中,卫征大胆的向崇祯皇帝保证,等明年所有屯田收获以后,主动向朝廷上缴粮食五十万担,以解朝廷之燃眉之急…..
既能给自己打仗,又能给自己送粮食,这么好的臣子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无异于打着灯笼都很难找到一个。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崇祯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自负的崇祯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卫征,并且支持卫征在大同府进行屯田。
不过,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五十万担粮食的问题,好面子的崇祯不好说出口,这封奏折就一直被崇祯留着,没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