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隋
字体: 16 + -

第014章 解围

    thu aug 27 04:39:26 cst 2015

    不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什么,但整个过程都落在成功等人眼中。

    毫无疑问,这伙人不怀好意,他尤其担心张初尘的安危,贼人目前没有动手,不代表一直不会,赶紧救出人来,才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

    怎么办?怎么办!

    处在他的位置,可以清晰看到那几个看守士兵,正在不断拿淫邪的眼神上下打量张初尘。

    这一刻,他杀人的心都有了,几乎咬碎一口牙齿。

    幸亏窦建德两人不断安慰他,劝阻他要理智。

    三人凑在一起苦思冥想。

    ……

    估摸时间到了丑寅之交,天色即将大亮,三人却还是一筹莫展。

    成功的头发几乎都拔苗助长了三公分。

    他内心饱受煎熬,每一秒都如鼠啮虫穿。

    实在等不下去了,他蹭的蹦起来,抓起长刀,一言不发,就朝张初尘关押的房子奔去。

    窦建德两人只好互相对视一眼,只得紧随着他,见机行事。

    黎明前的黑暗,除了军士们如雷的鼾声外,只有夏虫不知疲倦的继续叽叽喳喳,感叹这个夏天的酷暑难当。

    ……

    三个士兵都喝了酒,倦意上涌,身子在屋外已经东倒西歪。

    成功悄悄摸了进来,先仔细观察一番,发现没有任何被发现的迹象后,才摸向囚禁张初尘的房间。

    先在房门上敲了几下。

    她和毛建元自然谁都没有睡着,但情形不明之下,谁也没有贸然做声。

    初尘,初尘,你在里面么?

    听到竟然是成功的声音,张初尘立刻喜出望外,努力扭转身体,小辫子一甩一甩的,也压低声音。

    是你么?!

    毛建元却是神色惊惶,眼见一切进展顺利,成功居然这时候杀了进来,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一番辛苦都化作滚滚东逝水。

    不,绝对不能!

    他侧躺在地,背对张出尘,突然开口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

    接着村里的狗吠四起,军士们纷纷走出营房。

    那三个站岗的军兵也被惊醒,立刻发现了侵入者。

    谁,站住,干什么的?!

    一阵兵器乒乒乓乓的乱响,还有一声惨叫,到处是纷杂的脚步声。

    听出声音不是成功,张初尘才放心,对于毛建元的一声惨呼,她并不在意,以为是对方触碰到了伤口,还关切询问。

    你,没事么,放心好了,成哥哥一定会把我们救出去。

    毛建元的身体扭了扭,一言不发,似乎又睡着了。

    我马上回来!

    成功的高喊声清晰传入她的耳朵,更让她心情激动,情郎有情有义,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

    其实,在外奔逃的成功并没有那么轻松。

    面对四面八方敌人的堵截,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天赋本能,跑啊跑啊,不断摆脱封锁。

    幸好在半途,他碰到接应前来的窦建德两人,形势才得以暂时缓解。

    三人合力杀了两名军兵,敌人不敢过分紧逼,事发突然,骑兵一时又无法调集。

    最终,三人狼狈不堪逃了回去。

    成功还挂了彩,左胳膊被砍了一刀,幸亏他肌肉灵敏,反应够快,才没伤到筋肉,不过半边身体已是血红一片,看上去甚是可怖。

    随意包扎了下,及时止住了血,成功眉头都不皱一下,表情郁郁寡欢。

    两位兄弟,这可怎么办?经过这次,敌人肯定防范更严密。

    这些军兵肯定和契丹人不是一伙,更有可能,契丹人是来追这伙人的。

    高开道眼神迷离,若有所思,似乎抓住了什么关键的脉络。

    为什么?

    窦建德和成功一头雾水,一样不解。

    高开道沉吟片刻,才继续说。

    这伙人装备精良,均是隋朝府兵制式装备,可所乘坐骑却是一水的契丹马,证据就是一件件外形精美工艺优良的马鞍,这在契丹也是近几年才出现,暂时并没有流入中原,现在更不可能会大量装备隋军。

    那样,你的结论是什么?!

    成功似乎也把握到了点什么。

    莫非,你的意思,是这些人抢了契丹人的马匹,才会招致他们突然入寇么?

    窦建德也积极大胆猜想,猜测竟然已经距离事实已经不远。

    三人顿觉眼前一亮,颇有柳暗花明之感。

    ……

    三天前,在契丹大军前锋刚破关到来的一刻,一道道加急烽火已经连续不间断从营州幽州不间断直到大兴皇宫。

    杨坚勃然大怒,刚刚平定南方叛乱,北方边境又生事端,这是都在考验朕的耐心么?!

    八百里加急诏令立即发出,措辞严厉,着令营州总管韦冲,立即率领所部,痛击敌寇,以解龙门之围。

    一天前,韦冲已经整军备战,着令总管府长史李景率轻骑两千先行,全力救援龙门。

    今天下午,李景部已行军至一处名叫老虎峪的山岭,在易守难攻处安营扎寨,距离龙门县已不足三十里。

    在充足马力之下,彼此瞬息可至。

    双方斥候已经进行了几次短暂交锋,互有死伤,天色已晚,都已不再轻易派出小股斥候。

    将军,据我们探察,此次入寇契丹只是八部其中一部,人数大约在一万上下,分驻东西南三门。

    斥候队长仔细汇报侦察所得情报,在冷兵器时代,斥候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李景仔细查看舆图,不住在上面指指点点,忽然在上面重重一点。

    龙门东西南三面均为平原地形,确实利于骑兵冲锋,但显然更利于对方,这次,本官决定不妨以短击长,放弃我们自身优势,逼迫敌人同样放弃自身优势,打一场山地防守战,这里是什么地方?

    有个当地向导仔细看了两眼,拱手抱拳。

    回禀将军,此地名为靠山屯,是一处有着数百户人的村落,村子西北二十里就是契丹人此次入侵途经地毒龙峡,靠山屯后即是苍龙山,占地甚广,归属龙门县治下。

    很好,我们就如此,如此,好了,组织人马,埋锅造饭,好好休息,晚上丑时整军,丑时三刻出发。

    ……

    狂风骤雨般的马蹄声,引得契丹岗哨金鼓声大作,迅速发出敌袭警报。

    地动山摇,烟尘滚滚。

    许多契丹人从睡梦中惊醒,纷纷爬出营帐,根本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敌人,只是你挤着我我挨着你,眼看一场营啸不可避免。

    契丹人平时游牧狩猎,个人勇则勇矣,可惜,组织纪律性是先天最大弱点,要不然早就席卷天下,后世辽国转化成为封建集权国家就是其成功例子。

    各小部落头领正在竭力约束部下,可惜,漫天箭雨铺天盖地袭来,顿时惨呼哀嚎四起,所营造的恐惧气氛要比受到的实际伤害严重得多。

    看着契丹军营的混乱,李景暗道可惜,若是自己兵力足够,便可以分别夜袭三营,将他们全部击溃,可这仅是其中一队,若贸然出击,恐怕会陷入包围,危及自身。

    反正此行目的是解龙门之围,这么一来,城中知道有援军到来,军心士气提升,相对,契丹人则军心不稳,一升一降,此战局势已经稳定,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就不必过多纠缠。

    隋军射出三轮箭矢之后,敌人营门大开,开始组织兵力反击,李景毫不迟疑,率领所部赶往预定决战地点-靠山屯。

    ……

    在成功他们的计划中,是去龙门说得契丹兵,以解靠山屯目前的危机。

    毕竟蛮夷野人,不知道好不好交流,尽管高开道略通契丹语,三人还是禁不住心下惴惴。

    可就在刚离开村子也就十里地,耳中就涌入山崩海啸一般的马蹄声,然后就觉得地面正在震颤。

    现在已经天色微明,云层现出一线线金光。

    极目远眺,只见无数骑兵,盔明甲亮,旌旗猎猎,士气高昂。

    一路之上扬起的漫天沙尘犹如怒龙狂卷。

    是,是官军,真的是大隋官军。

    三人不禁喜不自胜。

    四五里的距离,大军眨眼即至,很快他们就被带到李景面前。

    在得知他们就是靠山屯当地人,李景询问了诸多当地地形地貌之类的情形,并承诺一定帮助他们解救被抓村民。

    ……

    在二千大军雷霆万钧的声势之下,之前不可一世的罗艺部属一个个变得鹌鹑一般,不敢升起一丝反抗之心,毕恭毕敬,凡事都望向他们的首领。

    若按照罗艺自己的剧本,应该是隋军与契丹人交战正酣时,自己率领五百弟兄作为奇兵寻机加入,不啻雪中送炭,肯定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可是现在,一切都大不同,罗艺看着李景那略带杀气的眼神,他毫不怀疑,自己稍一应对失当,极有可能被斩杀当场。

    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有道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毛建元,既然你谋划了这一局棋,你就得毫不迟疑承担起后果。

    将军容禀,草民辽东罗艺,世居边疆,心向大隋,适逢契丹进犯,草民组织乡勇,保家卫国。草民句句属实,自有汉王府典军校尉毛建元可以作证。

    罗艺自来有大抱负,又少逢异人传授,一杆梨花枪使得神出鬼没,罕有敌手,在辽东道上,那是响当当的字号,连契丹人奚人都极少愿意跟他发生冲突。

    噢,那你也算是忠贞义士,堪为国之典范,不知那毛建元,现在何在?!

    李景刚从南方战场归来,任期不久,不甚了解,对罗艺的话看上去已经相信了,让成功等三人大为紧张,可面对如林刀枪,赫赫军威,他们又哪里敢多嘴。

    ……

    李景的军兵来提调毛建元,顺便也带走了张初尘。

    眼瞅着气氛不甚对劲,自己眼熟的几个守卫都不见了,毛建元就心知不妙,事情肯定起了变故,自己怕是要遭遇难关。

    自家人知自家事,目前自己犹如在刀锋上跳舞,妄图火中取栗,稍一差池,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古人完全没有自己想像得那么不堪!

    萧世藩死了,近百个随从也死了,看起来,自己有必要给自己另觅个容身之处了,可找谁呢,又拿什么做进阶之礼呢?

    他的目光滴溜溜乱转,不经意间落到张初尘身上,这个娘们,自从自己吐露心意之后,就一直对自己不冷不淡。

    哼,既然你不仁,就别怪老子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