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16 + -

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

    皮尔逊在电报上详细的分析了这种情况,在他看來这种情况对于在这支军队中长期驻有联络人员的苏联人來说,未必不会不清楚,至少自己特工人员失踪,苏联人不会一点察觉沒有,即便他们做的很隐秘,但对于一向嗅觉灵敏的苏联人來说,应该还能从中间寻找出蛛丝马迹,

    他们如此做,也许是并不信任苏联人,也许是并不想被苏联人控制,更可能是为了安抚满洲境内百姓在之前内心中存在对过去的俄国人,现在的苏联人排斥甚至强烈讨厌的心理,而有意识的不进行这种宣传,

    只是苏联人为什么在只维持表面上的和谐情况之下,还在以优惠的价格向其提供其发展军工所需的原材料,去年甚至通过贷款的方式,协助他们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新式战斗机,并为他们训练了一批飞行员和装甲兵技术人员,却是不得而知了,

    不过在这一点上,皮尔逊与杨震的想法倒是很一致的,只不过差别一个在认为即便要饭也要有实力,一个认为苏联人在西部边境威胁越來越大的情况之下,为了能在远东地区筹建一个强力的预备队,而宁愿花上一笔费用不算太大的钱买平安而已,

    其实在皮尔逊少校看來,苏联人向抗联提供的那些在波兰搞到的装备,几乎是一个无本的买卖,将这批对他们來说毫无用处的装备提供给了抗联,不仅仅赚取了一笔贷款,还赚了一个好名声,又给日军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而自己却支付出了一笔运费而已,

    在皮尔逊看來,双方实际上只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苏联人付出至少在他们看來,只是很小的代价,换了了一个平安的东部边境,以便至少为他们今后欧洲战场上,换來一个稳定的后方,而对于这支队伍來说,这个唯一的邻居却是其通往外界的唯一桥梁,

    只是在皮尔逊看來,也许双方的真实的关系会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具体情况还需要长期的观察,但是无论如何,在日军所谓的满蒙生命线中,有一支对日作战坚决,而且战斗力也相当强悍,最关键的是并非如我们想象那样的靠近苏联人,

    这支军队虽然得到了苏军相当大的援助,但是其领导人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作战风格,这支军队相对于苏军來说,编制更加灵活,而且更加注重自己的作战风格,其火力配置也明显显得更加合理,最关键的是,这支军队从未被苏联控制过,

    皮尔逊在电报上除了详尽的分析了杨震所部与苏联的关系之外,还在电报上讲明了自己对这支屡次给予日军重创的看法,在他看來,这支军队从上到下对日军充满了极端的敌视情绪,也许这与他们大部分的亲身经历有关,

    他们的高级军官或是在满洲沦陷后,在深山老林中进行了许多年艰苦战斗的人,或是曾经在日军战俘营中受到了日军异常的折磨,而中低级军官,很多都是在日军劳工营中遭受过日军虐待的人,

    基于这些原因,在加上目前日军正在大举侵略中国内地,使得这支部队对日作战异常坚决,而且他们的各种训练虽然拥有自己浓郁的风格,但是大部分很明显,专门都是针对日军弱点的设计的,甚至就连其武器装备的编制,都是专门针对日军武器配置而设定的,

    最关键的是,这支军队看不出对日军有任何妥协的可能,更不会向他们强大,并在两年之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对手投降,这支军队作战意志之顽强,战斗力之强悍,作战技术之精湛,远远的超过世界上的大部分军队,

    不仅远远的高于他们的政府军,甚至也超过了他们的紧邻,而与他们的对手相差无几,在战术运用上,虽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在灵活上却超过其对手,

    即便是大英帝国的军队与之相比,除了装备上的因素和拥有其沒有的庞大海空军之外,其余的与之相差极远,尤其是战斗力主要表现作战意志与战术运用上,大英帝国陆军更是远远的落后于这支军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皮尔逊少校才建议白宫给这支军队以最大的扶持,至少要使其达到在苏联切断其对外通道的情况之下,能够维持其独立的军工补给的能力,以便增强他们打下去的能力,从满洲对日军进行掣肘,大大的减少日本军队对美国利益带來的威胁,

    应该说皮尔逊少校的嗅觉应该是很灵敏的,他建议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扶持这支军队,增强其自身造血的能力,以便使得美国在未來可能的对日作战中,获得一个强大的盟友策应,并为美国分担日本帝国带來的强大军事压力,

    皮尔逊除了向美国陆军部,发出的这封被后來称之为促使美国做出在二战之中最正确,但又是最大一个错误决定电报的同时,一部未经过任何剪辑的关于此次会战的战场原始电影纪录片,也随着几个美国医药公司的代表一起返回重庆,并随之动用专机,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送回了美国国内,

    与來的时候,隐蔽在机舱之内几天沒有下飞机的经历相比,眼下已经暴露的美国代表团,此次返回的时候,却是光明正大了起來,非但不用像來时的偷偷摸摸,在苏联境内休息的时候,甚至连飞机都不敢下,以免暴露行踪,甚至为了缩短在苏联境内的时间,飞机除了降落加油之外,不进行任何的休整,

    而且光明正大的乘坐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包租的一架苏联民航客机,经外蒙古直接返回了重庆,在路上,苏军除了同意这架飞机经过其一向不许外国人进入的外蒙古之外,甚至派出战斗机,专门为其护航一直到外蒙古与中国内地的边界,

    苏联人不知道抱着什么心思,曾经向留守军区主持工作的李延平建议让美国人到苏联境内后,乘坐火车经莫斯科返回国内,以避开国民政府和加快行程,但李延平经过慎重考虑,并征求了美国人的意见后,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决定直接返回重庆,

    面对苏联人的好意,杨震却是心里面有些复杂,苏联人此次的大方,对于他们的性格來说有些耐人寻味,不仅在得知有美国人不经过允许,经过苏联领空飞抵根据地后而沒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也沒有任何的抗议,在返程的时候,还一路绿灯,

    甚至还大方的允许美国运抵的物资使用其一向禁止外国人进入的重要军事基地,其太平洋舰队的主要驻扎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还特地由其目前还在根据地内的苏军远东军区参谋长格里戈连科少将告诉总指挥,苏联方面决定从现在起,免收美国运抵根据地的所有军事物资的过境费,其他物资的过境费也按照苏联惯例的三分之一收取,

    面对苏联人的好意,杨震却是心头有些不安,苏联人,尤其是他们的那位领袖的性格,杨震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面对苏军的如此大方,在杨震看來倒是有些不太正常了,杨震有着摸不透,苏联人此举究竟是在向美国示好,还是别有所图,

    但杨震知道,苏联人此次的大方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像是那个格里戈连科少将整天挂在嘴边上那样,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于苏联人來说,趁火打劫才是他们历來的习惯,

    尽管东北局大部分人对杨震的看法不以为然,但是后续事情的发展,果然沒有出乎对于苏联人和他们领袖性格很了解的杨震的预料,

    就在杨震陪着皮尔逊少校在东宁机场乘坐飞机返回佳木斯后,屁股还沒有坐热,一直赖在根据地的,接到国内通知的格里戈连科少将便找上了门來,

    不请自來的格里戈连科少将找到杨震后,直接开门见山的提出要求分享美国援助给抗联的所有军事技术,尤其是航空方面的技术,而美国人运抵根据地的所有军工设备,安装与运行的时候,都要有苏联专家参与,

    而一些苏联同样急需,美国人却禁止向苏联出口的机器设备,苏联方面希望杨震能够转让给苏联方面一部分,为了弥补抗联这些损失,苏联方面将按照这批机器设备的用途,提供给抗联一批替代品,并同意向抗联出售一批最新式的军事技术,

    并帮助抗联援建一个飞机制造厂,并转让抗联之前一向希望购买的,苏联最新型号的米格三战斗机的所有技术,但对于杨震更希望获得的雅克一型战斗机以及彼二式战斗轰炸机,苏联方面却是一如既往的不承认有这两种新式飞机,只同意向抗联方面出售sb二轰炸机技术,

    苏联人的这个要求,杨震虽然感觉到意外,但是却是微微的松了一口气,相对于苏联人变相的窃取美国人工业技术的想法,他更担心的是苏联人为了遏制自己与美国人的接触,拒绝自己使用远东铁路以及港口,

    而与此同时,苏联方面同意美国人在运送援助抗联物资的时候,可以就近使用苏联在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以及最重要的军事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苏联远东铁路过境,并在收取过境费的时候,可以提供优惠的价格,

    只要苏联人不在交通方面为难自己,对于苏联人想不付出任何的代价,从自己手中获取美国人最新军工科技的想法,杨震不会做任何的反对,况且他也不想反对,他更知道,自己现在也无力反对,

    杨震很清楚,如果自己反对或是不接受苏联方面所谓的建议的话,报复心理奇重的苏联人可以随时切断自己的对外通道,沒有了外界通道,自己就成了一只被关在笼子里面的猛虎,尽管对苏联人这种趁火打劫的做派很是反感,但杨震最终还是部分同意了苏联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