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16 +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头等大事

    喝醉了的杨震,第二天清早一醒來,便揉着因为宿醉而头疼的脑袋不由的**了一声,想起昨天晚上喝的连要与李延平单独商量一些事情的事都给忘记了,不禁暗道:“这饮酒过量,果然是耽误事情,”

    因为宿醉显得有些萎靡不振的杨震,在想起昨天夜里因为酒醉耽搁了原本想要与李延平谈的事情,连忙用凉水擦了一遍脸,感觉到清醒一些后,才让小虎子在给他去打早饭的时候,顺便将李延平找來,

    典型关东汉子出身的李延平的酒量,明显比杨震这个内外实际上也是地道的东北出身的人大很多,尽管昨天晚上也沒有少喝,甚至比杨震喝的还多,见面的时候,精神头却比杨震好上太多了,

    喝了一晚小米粥,感觉到胃里舒服多了的杨震,看着不知道自己这么一大清早便着急的将自己找來有什么要紧事情,而显得有些迷惑的李延平道:“政委,下午各级干部就要赶回來,参加军区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

    “会后我们又要分别找各自干部谈话,今儿一天我们都不能有多少时间,明天我又要和老郭上前线,勘察地形,要在外边跑很长时间,所以这才一大清早,就将你找來,有些事情想和你商议一下,”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面前的李延平道:“政委,我有一个想法,你看这次我们在佳木斯缴获了大批的日伪资金,目前财政的状况有了一定的缓解,虽不能说彻底的缓解下來,但比以前那种拮据的情况,却是好的多了,”

    “我想以伪满佳木斯师范学校,以及各县的伪满各级学校为基础,在生产建设兵团各个支队的驻地,以及各县建立一批集中寄宿制学校,在根据地内实行普遍义务教育制,”

    “让军区政治部制定一项规定,所有适龄孩子全部必须入校学习,全部学习费用、生活费,全部由军区统一担负,如果家长拒绝孩子入学,将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要受到一定的罚款等处罚,”

    “本來这项事情应该由地方政府执行,但现在东北工作委员会刚刚成立,地方政权还在巩固阶段,沒有实力也沒有精力來执行这件事情,我想还是军区來执行好一些,等适当的时候,再移交东北局,”

    “还有建立几所实行供给制的保育院和完全寄宿制学校,将部队干部、战士的孩子都收容进去,统一安排人照顾,还有烈士的子女,尤其是本地参军烈士的子女,全部收起來由军区统一供养,还有根据地内的孤儿,也要全部都收起來,我们的政策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一个适龄的孩子失学,”

    “随着形势的逐渐稳定,根据地的日益扩大,我们的干部成家的也会越來越多,虽然是战争期间,但总不能连后代也耽误了吧,年幼的上保育院,年纪大一点的进学校读书,我们不能让这些革命的后代出现散养沒有人管的状况,”

    “这样有几点好处,一是可以稳定军心,让干部战士在前方打仗的时候沒有后顾之忧,二,在生活补助不够的情况之下,也可以减轻干部家庭的负担,三,也避免了让敌人趁虚而入,在拿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对我们的家人下手,”

    这些事情还是杨震昨晚上在感叹李延平家庭生活负担重的时候,突然想起來的,这件事情,陈泊也曾经和他提起过,让他按照延安保育院的模式,将干部、战士的子女统一收起來,一是让干部战士安心作战,不要为自己子女安全担忧,二也是为了照顾好这些革命后代,避免出现他们因为父母的牺牲,而无人抚养,流落街头的情况,”

    只是战事繁忙,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杨震一直沒有顾得上去仔细琢磨,但在后世曾经看过《啊,摇篮》这部经典电影的他多少对陈泊所说的有些印象,正好这次索性一并的解决了,也算解决了成家的干部一个后顾之忧,

    至于在根据地内实行普遍义务教育制,杨震早在发起佳木斯战役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行普遍强制义务教育,改变整个社会知识结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就连日本人这些侵略者,为了笼络人心,尚知道在伪满境内建立大批的所谓国民学校,自己总不能连那些两条腿的畜生都不如吧,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李延平,有些动感情的道:“政委,我知道这么做会给根据地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但这都是后代啊,现在的确在进行着一场全民族的解放战争,但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的,”

    “战争结束后,这个国家还是要人去建设的,我们这些人拿了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的枪杆子,也许打仗还算行,但要搞建设需要的还是大批的知识分子的,我们不能马上打天下,也马上治天下,”

    “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我们现在的压力是大了一点,但等将來战争结束后,我们的新中国还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去建设的,实行普遍全民强制义务教育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知识结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这是与抗战救国同等重要的大事,”

    本來以为杨震急着将自己找來是有什么大事,听到杨震说完自己的想法后,心中松了一口气的李延平却是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沉思了好大一会才道:“司令员,你这个想法我理解,实行普遍的强制义务教育制,这件事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只是这样做,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吗,你要知道按照你的计划來看,这一笔资金投入进去几乎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我们眼下的财力能支撑的住吗,”

    对于李延平的担忧,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政委,我不仅仅是吉东军区的司令员,更是吉东省委第二书记,虽然我这个第二书记只是一个务虚的书记,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现在的确是战争压倒一切,但我的同志哥,教育这件事是百年大计,耽搁不得的,”

    “现在根据地内的中小学几乎已经全部停摆,大量学生现在基本上是无学可上,前一阶段战事频繁,我们无力解决,但现在形势已经有所好转,学生失学的问題必须在短时间之内尽快解决,绝对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任,对后代负责任,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人民的政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若是连学生复学这么一件小事都解决不了,我们还何谈自称为代表人民,学生复课这件事情,要当做与部队扩编、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一样的头等大事來抓,而且在财力要优先保障,”

    “这些学生是祖国的未來,我们的祖国今后还要依靠他们去建设,大到未來建设国家,小到建设我们的根据地,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难道我们抗日联军连小鬼子和伪满的那些汉奸都不如,就算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将这件事情办好,哪怕停发所有单身干部的生活津贴也要做好,钱不够,从我这里先扣,”

    杨震的坚决,让李延平微微一愣,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是不明白,但在眼下战争压倒一切的形势之下,对于教育这件事情还是不宜超之过急,毕竟现在军区根本就沒有这个财力去保证建设这么一大批的学校,

    但看着杨震的态度如此坚决,李延平沉思了一会后道:“司令员,你看这样可不可以,部队子弟以及烈士遗属学校,可以由军区组建,你说的对,这是涉及到军心稳定的大事,他们是部队家属和遗属,部队有权,也有责任和义务管,”

    “至于拟议中的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地方的强制义务教育学校,我建议还是由东北局和东北工委出面为好,我们军区可以从人力、物力上全力配合,尤其是财力上,甚至可以全部由军区出,”

    “你不是从在佳木斯缴获的资金中给新成立的东北工作委员会调拨了一部分资金吗,我看可以做出一个预算,将军区准备投入的资金也加进去,这么做,即是可以有效的协助东北工委利用这个出发点,迅速的打开工作局面,也可以避免了军队干涉地方行政的非议,”

    “根据地内各县都有现成的伪满国民小学、国民中学校舍可以利用,本身也有大量的教师可以使用,我们只需要选拔部分中国教师,接替日本人教师,以及扩建一部分宿舍和食堂就可以了,兴山要塞之中还有库存的水泥,基建可以由军区工兵团承担,”

    “至于生产建设兵团所需的学校,现在组建还为时过早,我们现在还沒有开始移民,生产建设兵团连架子都还沒有组建,有的只是部分已经开垦好的荒地和预建的房子,我看可以这样,完成移民一个支队,就组建一个,这样下來,即便所有费用全部由军区负担,也不用一次性投入太多,分批投入,至少可以容我们缓一口气,”

    “我们可以做出一笔预算,按照整体计算,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先行拨出一部分专款以及黄金,建立一个储备金,以后在逐步的积累,这样以來我们可以逐次的投入,既避免了出现后续资金乏力的情况,也避免了一次投资太大,给军区本就不宽裕的财政带來巨大的压力,”

    说到这里,李延平苦笑道:“实际上整个投资來说,资金一次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大,先期的投资主要是校舍的改扩建,这原來就有基础,花费不会太多,在一个就是教师的薪金,要是我们按照伪满标准发放,应该是资金的消耗大头,”

    “实际上真正的压力在粮食上,根据地内的老百姓在百万以上,适龄就学的人口,男女都算上,至少也要在十万左右,若是口粮也都包下來,这一年的消费的粮食不次于我们扩编之后的部队一半所需,”

    “原來这些孩子在家,消耗不到我们,但这一包下來,恐怕压力就会大增,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你看是不是可以让每个学生每个月缴纳部分粮食作为象征性的生活费,哪怕每个人一二十斤也好,副食则由我们全部包下,特困家庭可以由当地政府出具证明,学费全免,”

    李延平的想法很符合实际,也可以避免给军区的财政带來太大的压力,但杨震却并不赞同:“政委,现在各县伪满设置的学校大多设立在城镇中,而我们沒有空中优势,学校又是人口聚集之地,”

    “一旦今后在作战中,日军像这次战役开头那样,对根据地内实行普遍无差别轰炸,会出现较大的伤亡的,学生们沒有防空知识,一枚炸弹就可能引起上百学生的伤亡,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而且江南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会成为我军与日军拉锯的战场,所有江南的学校,包括佳木斯在内必须全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北迁,新校舍要建立在有植被覆盖,最好是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却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另外尽量将学校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方便我们管理,这件事情,你抽空去找东北工委的同志谈一下,你们是亲兄弟,这件事情应该不会难办,

    “至于所需要的粮食,被服,先从军区储备粮里面划拨,需要多少,就划拨多少,资金,从明年开始,军区管理的几个金矿,从产量之中每年拿出五百两,作为专门的教育资金,”

    杨震部分否决了自己逐步投入的建议,李延平只能无奈的苦笑道:“司令员,现在下江地区已经开始上冻了,就是想修建校舍都不可能了,要是复学就只能暂时先利用原有的校舍,我看这样吧,先让根据地内的孩子利用原有校舍复课,至于修建校舍,等明年开化后,再行建设,”

    “至于集中寄宿,我看先这样,农村的孩子每个月缴纳十斤粮食,不够的军区补足,一天三顿饭包下來,况且日军现在对我们实行严格的封锁,这些粮食也卖不出去,百姓手里的余粮很多,我想按照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每个月十斤粮食还是应该沒有问題的,”

    “至于城里的孩子,不用缴纳粮食,但只管一顿中午饭,早晚先行回家就餐,等学校整体搬迁后,在视情况重新规划,另外除了孤儿以及烈属之外,需要住宿的学生免收一切杂费,但被服自带,这样可以部分缓解我们的资金紧张,以便节省下來资金,全力在來年兴建新的校舍,”

    “司令员,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样样來,我们现在先解决孩子们上课的问題,剩下的我们逐步在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至于家兄那里,我会找他去谈的,他现在就在萝北与总指挥商议一些事情,我想最迟两天内就会抵达兴山,到时候你也见见,家兄可是和我说了好几次了,”

    尽管还有些不满意,但杨震却也知道,李延平说的沒有错,眼下确实无法兴建新的校舍,自己之前的话的确有些太武断了,住在农村的学生,一个月缴纳十斤粮食,对老百姓來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按照这个数目,比伪满规定的所谓国民学校的学费可是低的多了,想到这里,对于李延平的这个新的思路,杨震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