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16 + -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产建设兵团

    对于易建平调走后,三分区政委的人选,杨震也是头疼之极,原來在后世看史书的时候,还对那位赵副司令的结局感到气愤,但自从两个个人搭班子,一起工作的后,杨震却发现这位脾气太有个性的老兄有的时候真的很难相处,

    杨震一向认为军事指挥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个性,在杨震看來,沒有个性的指挥员,只会盲目的服从上级领导的人,也就是一个平庸的指挥员,而自己现在的部队,恰恰就容不得那些平庸、不思进取的人,所以他以前才会一而再的容忍杜开山擅自行动的行为,

    这位赵副司令尽管军事才能突出,但这眼睛里面不容沙子,听不得不同意见,对一切人都抱着怀疑态度的个性很多时候很难让人难以接受,要不是总指挥有先见之明,只同意他担任分区司令员,而不同意他兼任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大乱子,

    如果不是易建平为人谦和,大多数的时候对他很包容,加上是中央派來的人,身份有些特殊,让这位吃过大亏的赵副司令多少有些顾忌,否则这三分区的工作恐怕什么都别做了,整天就是吵架吧,而且按照他在三路军的经历來看,还很容易吵成上纲上线,成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曾经与他有过配合作战经历的杜开山,在战斗后几次找到杨震,说宁愿和鬼子去拼刺刀,也不愿意在与这位赵副司令搭档,

    在杜开山看來,这位赵副司令为人太过固执,只要他认定的事情,执行起來必须不容出现一丝的差错,稍作变通都不行,你要是对他的思路有不同的意见,搞不好就给你弄一个什么帽子戴戴,

    而杜开山又恰恰不是那种打死仗、脑袋一根筋的人,配合作战时间不长,杜开山差点沒有被逼疯,要不是易建平、陶净非从中圆和,加上杨震在其临行前的再三叮嘱,以及形势的严峻让杜开山有所顾忌,那里还能完成杨震交予的任务,都在战斗之中都有些独断专行个性的两个人不大打出手就不错了,

    尽管这位赵副司令的个性很强势,但杨震是军区司令员,不是他三分区的政委,考虑事情要从军区的整体出发,不能事事都迁就一个人,调易建平即是全面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部队整体的稳定,所以杨震经过短暂的考虑后,还是决定不改变原有的决定,至于李延平那里,等会后再解释吧,

    对于杨震坚持调易建平出任一纵政委,李延平尽管多少有些不理解,但为了维护杨震这个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的权威还是沒有再坚持自己的想法,至少在会场上沒有坚持,他决定等会后,在与杨震讨论,

    见到李延平默认,从來不插手政工工作的郭邴勋自然不会反对,而高禹民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则是压根就不想表态,

    倒不是他滑头,只是在涉及到自己这位老上级的事情上他有些顾忌过多而已,在熟悉这位赵副司令风格的高禹民看來,谁与这位赵副司令搭档都行,只要不是自己就行,

    郭邴勋与高禹民沒有反对,一边因为常委的身份还沒有上报,只是列席的张镇华更不会表态,他不仅沒有表态,生怕沒有合适沒有合适人选的司令员、政委点将点到自己头上,甚至还将身体向后缩了缩,

    在杨震的坚持之下,在李延平变相的默认之下,对于易建平的任命也算勉强的通过了,只是现在还远在三分区的易建平若是知道自己的任命之所以出现波折,毛病出在自己搭档身上,跟自己的自身半毛钱关系都沒有会不会感觉到哭笑不得,

    定下了两个纵队军政主官的人选后,对于后面的各旅旅长、政委的人选倒是沒有出现什么波折,郭邴勋拿出的几个旅长、参谋长,以及最关键的三个影子旅旅长人选,以及李延平拿出的政工干部人选,倒是沒有什么太大异议的便通过了,最激烈的争论反倒是出现在几个军分区司令员,特别是一分区司令员的身上,

    在部队拿下同江、富锦地区后,而刚刚解放的饶河、桦川、宝清地区已经决定准备成立的第四军分区,而西线的依兰、依东则划归三分区建制,这个态势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一分区成为几个分区内唯一一个不与日占区接壤,完全处于后方的军分区,

    一分区的辖区,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军区的大后方,虽然地位的重要性看似下降了,但因为整个军区的后勤、兵工全部位于一分区的辖区内,实际地位却是上升了,

    尤其是按照杨震的思路,准备扩大,在杨震的整体构思之中将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实际上集中了根据地大部分农业人口,以及所有煤矿、林业、副业生产,并承担了整个军区后勤供应生产基地以及预备兵员基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几乎全部位于一分区的辖区内,一分区的地位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实际上已经不能按照一个分区來对待了,

    按照杨震的意思是让刘长顺调任一分区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担负整个军区预备兵员的训练以及生产建设任务,同时为了解决生产建设兵团少部分位于一分区辖区外的问題,杨震还准备给刘长顺在总部挂一个副参谋长的职务,

    但李延平对于调刘长顺去分区工作却是很是反对,在他看來,刘长顺从主力旅的旅长,调任到分区部队自己有沒有想法另说,

    在军区合格的高级军事主官人才还显得不足的情况之下,单单就是将一个经历过战火考验,已经成熟起來的人才放在这么一个在他看來就是一个农场头子的位置上,也是对人才的浪费,

    听罢李延平反对的原因,知道他误解自己意思的杨震道:“政委,这个一分区的位置很重要,而且这个生产建设兵团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的思路是这个主要位于萝北、绥滨、富锦、汤原、鹤立地区的生产建设兵团不仅要建设成为我们部队粮食、棉花以及肉食的主要供应、生产基地,更担负着部队预备役兵员培养与训练的工作,”

    “伪满三江省到我们攻占全部为止,共计下辖有通河、汤原、方正、萝北、绥滨、富锦、同江、抚远、鹤立、佛山、桦川、依兰十二个县,省辖一个佳木斯市,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人口除了尚在敌占区的方正、依兰南部地区之外,位于根据地内的大致在一百三十多万,”

    “加上我们控制的伪满黑河省的乌云以及东安省勃利全部,宝清、饶河部分地区,根据地内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多万,这一百六十多万人口之中,其中农业人口至少占据了六到七成,我估算一下,在不影响农业整体生产的情况之下,可以为我们提供十余万后备兵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只是大致的估算一下,”

    “所以我准备在今冬、明春将与敌接壤的桦川县人口的全部,宝清、饶河、依兰、勃利我军控制地区的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全部北迁移至松花江以北,与现在已经在萝北、绥滨两县的汤原,以及新解放的抚远、富锦、同江地区的农业人口组成生产建设兵团,”

    “按照这个数量來看,整个生产兵团最终的人口数量将达到几十万人,而这几十万人将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按照原属籍贯一个县编成一个旅级总队,以适合服兵役年龄段的男性人口为基准,分别编制成团级的支队、大队、中队等建制,”

    “各总队、支队组建正常的地方党委政府,在平时由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但由主力以及各分区抽调部分现役人员组成武装工作部,作为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平时负责对各自辖区内的适龄男子进行军事训练,战时直接就地担任各级指挥人员,”

    “这些人平时从事农业以及各种生产建设,为根据地内提供粮食、棉花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为主,农闲时候进行军事训练,在必须的时候以平时为建制单位,抽调适合服役的人员,经过短期训练后就可以大批的补充部队,这也是藏兵于民的一种方法,”

    “政委、参谋长、老高,说实在的将这几个地区的居民全部北迁,我也心很心痛,作为三江省最早开发的农业地区,这些沿江平原是整个三江省的主要农业产区,三江省已经开垦的熟地之中,六成以上集中在这几个县沿松花江地区,而主要的人口更是七成集中在这些地区,”

    “放着有现成的熟地不用,这么多的人口北迁,要开垦生地不说,预定的开垦区还有很大一部分现在还是渺无人烟的荒原,甚至是大片的沼泽地,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么做,也是沒有办法的办法,”

    “宝清、依兰、勃利北部,饶河西部地区位于现在是我军与日军对峙的一线,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很有可能会成为我军与日军拉锯的主战场,如果放任这些居民留在当地,一是即便种了庄稼,在战火之中也很难有收获,今年作为我军与日军主战场的汤原南部几乎是颗粒无收的现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我们不迁移这些人口,日军一旦北上,为了切断我们的兵员补充,以及为了困死、饿死我们,也会将这些人口南迁,甚至是屠杀掉,日军一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经常动用屠杀手段镇压对其进行抵抗的地区,”

    “这种情况在关内很普遍,在我们抗联的各个游击区也沒有少见,当初在五道岭子铁矿,张婷曾经和我说过一句我至今难忘的话,日军在南京的作为她不知道,她知道的是为了镇压群众对抗联的支持,抗联游击区内的百姓经常被一条沟一条沟的杀绝,”

    “整个抗联游击区有多少人家被杀绝,全部都被杀光的村镇有多少,恐怕再也难以统计清楚了,当我们面对的是一支为了镇压反抗,不择手段经常以屠杀作为主要手段的禽兽军队时,为了避免这些百姓同样遭到日军很可能存在的大规模屠杀,将其迁移到较为安全的江北地区,还是很必要的,

    “而且就算日军为了所谓的统治而有所顾忌不这么做,,那么在遍地战火的情况之下,这些位于战区的百姓生活也会极为艰难,甚至是很难的生存下去,与其放任其或是被屠杀,或是自生自灭,还不如北迁为好,”

    “将其北迁,即是对他们的安全负责,也是为了保证我们短时间之内的兵员补充,按照这个思路,这个一分区司令员的责任很重,因为他要训练的不仅仅是几千人,而是几万,甚至十几万,”

    “刘长顺与王光宇、杜开山相比,稳重胜之,但灵活性却显得不足,纵队司令员是负责一个方面作战的指挥员,缺乏灵活性这很难胜任,而他的性子稳重,对于组建并训练这个全军总预备队的工作來说还是很恰当的,”

    让李延平吃惊的不是杨震对刘长顺的评价,而是他这个构思,原本李延平以为杨震以解救的劳工中不适合参军的人以及劳工家属,组建这个什么生产建设兵团只是负责开荒种地,供应军区机关、部队所需的粮食以及生活物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组建民兵部队参战,

    人员的规模也就是被杜开山强制北迁的依兰北部居民,和之前北迁至萝北境内的汤原居民为主,那里想到杨震却是不仅仅是准备以现有人员为基础,甚至还要将于日军交界地带的所有居民全部北迁,按照这个数字,再加上原有人数可不是几十万那么简单,足足有上百万的人口,这么大规模的迁移这要涉及多少事情,

    想到这里,李延平突然想起在安置依兰北迁居民,以及战前为了坚壁清野将汤原地区居民北迁的时候,集中了全军几乎所有在短时间之内沒有作战任务的部队,集中在萝北、鹤立北部,绥滨西部地区盖了大批的房子,超过了需要安置人口所需的几十倍,虽说砖瓦房子盖不起,但东北地区特有的土坯房子还是建设了相当大的一个数目,

    在生产建设兵团刚刚开始组建的时候,他还专门交待兼任兵团司令的彭定杰,今年生产建设兵团的任务除了在已经开垦的熟地上种植生长期短,早熟的粮食之外,主要就是在萝北、绥滨、鹤立地区开垦荒地,建设房子,能开多少就开多少,房子能建多少就建多少,这个数字是不受限制的,

    甚至为了保证对荒地的开垦,还专门从江北进口的粮食中抽调将近三分之二,作为口粮,自己当初还和他开玩笑说,他盖这么多的房子,开垦这么多的荒地,是准备给每一个战士都找一个媳妇,准备升级当集团军司令了,现在想起來,他早就已经有了这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