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这会是一个机遇吗

    对于与今天总指挥几个人的这一席谈话,让杨震不仅感触良多,也在今后的成长的历程之中受益匪浅,

    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杨震成为共和国开国之后第一批被授予大将军衔的人,也是作为抗战后参加革命的所谓三八式干部之中,唯一一个被授予大将军衔的人时,杨震还清楚的记得今天谈话之中每一句话,

    每当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延平,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郭邴勋这两个老战友谈起今天的谈话时,想起建国后不久,便因为积劳成疾而早逝的总指挥对自己的帮助,杨震总是在唏嘘不已的同时禁不住悄然泪下,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不过对于现在,杨震感慨归感慨,也下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但对于总指挥劝自己结婚的事情,在后世感情上曾经受过严重创伤的杨震,却是在很不以为然的同时还有些很是挠头,

    难道自己这个说梦话都是这个样的性格,真的是找一个老婆就能解决的吗,这不太可能吧,难道总指挥真不知道还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吗,只是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來,杨震自然争辩一番,但是从总指挥嘴里说出來后,就算在不以为然,杨震也得掂对一下怎么回答,

    犹豫了一下,杨震才道:“总指挥,您说的这些毛病我会尽快的改正,但结婚的事情,还是暂时先在放一放吧,咱们都是军人,眼下形势又是这么的恶劣,万一咱们那天牺牲了,不是坑了人家吗,还是的等形势再稳定一些之后再说吧,”

    “况且,咱们部队之中绝大多数的干部、战士还是光棍一条,而且即便是在领导之中,我的年纪也是最小的,这个带头作用我起不是太好,对稳定干部、战士的情绪并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杨震对感情上一事再三的推三阻四,让总指挥很是不满意,尽管想让他早些成家,但是经历过两段感情的总指挥也知道感情这种事情毕竟还是不能勉强的,尤其是对杨震这类大学生出身的干部,

    实际上在总指挥看來,形势现在虽然还是依旧很严峻,但从眼下看杨震成家的利还是大于弊,虽说会对干部、战士的情绪带來一定的影响,尤其会引起够条件的干部心中的某些想法,

    但只有他结婚了,不仅仅是可以对他今后的性格改变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他结婚,才能让干部、战士的情绪更加稳定,

    毕竟杨震这个最高军事首长结婚,也就意味着他对自己,对部队有信心,否则以杨震这么责任感极强的人來说,如果对自己沒有信心,他是不会牵连一个女人的,婚姻这种事情,很多的时候,会带來意想不到的作用,

    只是这种事情不是生拉硬套就能解决的事情,张婷对杨震有心思,这大家都能看的出來,而且无论从那方面來讲,张婷也很适合杨震,至少目前,身为党员,也算是高级干部的张婷是最适合的一个人选,

    但杨震的心思,却是很多的人都琢磨不透他对婚姻这种事情是怎么想的,总指挥隐隐感觉到杨震拒绝自己几次三番提出的让他成家的建议,并非是对张婷排斥,而是对婚姻有种莫名其妙的排斥,至于到底为什么有这个感觉,总指挥也说不清楚,

    只不过现在杨震摆明了不想谈这个事情,总指挥也就沒有再劝,和杨震说这话,现在无异于对牛弹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做张婷的工作,让她在主动一些,不是有这句话:“男追女,隔成山,女追男,隔成纱吗,”

    打定了主意的总指挥沒有再劝说杨震,只是用一种有些古怪的目光看着杨震,杨震虽然被总指挥这种有些奇怪的目光弄的突然心里毛毛的,但他也沒有太往心里去,自己不想结婚,总指挥总不能硬赶着自己上轿吧,

    不过说到结婚的事情,杨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道:“政委,咱们部队这次在佳木斯招了不少的学生,其中女学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咱们部队的情况又很特殊,职务越高,年龄也就越年轻,营以上的干部,很多都沒有成家,就是成家的家也丢在关内了,”

    “这些女学生有文化,长的虽然不能说都漂亮,但对于年轻干部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条件符合标准,而且又两情相悦的话,可以批准结婚,但是绝对不许依仗职务,强迫人家,组织可以帮着介绍,但是绝对不许包办,”

    只是当杨震这些话说完,却发现总指挥几个人听完自己这番话,都在用一股子略带笑意的眼光看自己的时候,突然一愣,

    略微一琢磨,便明白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的杨震不由得面带尴尬的道:“我刚刚说完要坚决改正自己的毛病,这边却是又故态重生,该批评,”

    看着杨震的一脸尴尬,总指挥几个人不由的哈哈大笑,良久,郭邴勋才指了指杨震笑道:“你呀,让我们怎么说你好,你想的这些,政委早就想到前边了,昨天政委就因为这件事情,专门召集连以上的政工干部谈过了,专门强调了这件事情,”

    听罢郭邴勋的解释,杨震挠了挠头道:“我也是担心这件事情对部队的冲击,一下子这么多的女兵涌进部队,不能不对干部、战士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部队的稳定和团结,”

    对于杨震心中的担忧,总指挥却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你这个担忧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更不是杞人忧天,毕竟我们的干部与战士都是正常人,年纪到了想要找老婆也很正常,我们虽然不讲究清教徒式的生活,但也不能让干部、战士被涌进部队的女兵迷花了眼,”

    说到这里,总指挥却是停顿了一下,看了杨震一眼之后,才继续道:“不过你也不要太过于担忧,要相信你的战友,你的政委能将这件事情处理好,也要相信我们的干部、战士能够经受的起考验,”

    对于总指挥的这次批评,杨震却是沒有再为自己辩解,只是嘿嘿的笑了几声却是沒有了下文,不过,他还沒有沉默多久,却突然间想起一件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命运的事情:“今天是五月十六日,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这几天应该是,”

    “该死,自己怎么会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想到这里,杨震在的懊恼的锤了锤自己的脑袋后,连忙连上蓄电池,将整个基地唯一一台收音机打开,调到平日里通常用來作为一个收集情报來源的伪满新京广播电台的频段,

    这台收音机还是日军为了让担任群策山秘密仓库守备任务的日军,了解其所谓的大日本皇军赫赫战功,所特地配发的专门从德国进口的,带有短波圈,功率大,甚至可以接收日本本土广播的大型七灯电子管收音机,

    只是这部关东军为了宣扬日军战绩而特地配发的大功率无线电收音机,还未來得及发挥多少作用,便在杨震所部占领群策山的时候被缴获,

    自缴获这台收音机后,为了更有效和快捷的了解外面的形势,郭邴勋专门组织部分人员随时监听广播,希望能从伪满的广播之中寻找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情报,更希望能通过广播,听到关内的声音,

    虽说关内战场上让人高兴的消息并不多,但是能听到來自后方的声音,对于孤军悬在东北,与关内已经失去了一切联系,部队由大多数都是战俘或是被从抓來劳工的人组成的杨震所部,对士气也是一个明显的激励,

    只是由于不能让关内战场上的战局影响到部队的士气,不能让干部、战士因为正面战场的失利,看不到大军出关收复东北而产生绝望情绪,

    而且也因为这部收音机自被缴获以來,部队一直忙于训练、作战,也沒有太多的时间,所以在杨震的建议之下,通常并不组织部队全体收听,更多的消息,是以通报的形势向下传的,

    尽管在广播内收听到的好消息并不多,但对于杨震与郭邴勋这样的高级指挥员來说,却是可以从广播之中寻找到不少有用的情报,

    正是这个原因,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确定自己想起的那件事情,会不会真的像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那样发生,杨震在第一时间便打开了这台无线电收音机,

    看着杨震突然打开了日常主要是用來收集情报的这台收音机,总指挥和李延平、郭邴勋不由的一愣,不知道杨震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个时候收听广播的他们,见杨震打开收音机,第一个想法是这个家伙要转移视线,

    错误理解了杨震想法的几个人,并沒有询问杨震打开收音机的真实愿意,只是看着对方脸上摆出一副了解的表情,相视一笑,只是在听到收音机中传出的足以让人震惊的消息之后,几个人便再也笑不出來了,

    伪满的广播电台说是由伪满洲国承办,实际上与这个傀儡政权其他机构一样被牢牢的控制在关东军手中,为其侵略效力,所以在杨震打开收音机后,里面除了按照老规矩,先播放了一阵子伪满国歌之后,传出來的依旧是宣扬所谓日军赫赫武功的陈词滥调,

    只是今天与往日不同,在宣扬完那些所谓的战功之后,并未按照惯例播出一些娱乐节目,而是又宣布了一条所谓关东军的赫赫武功:“根据满洲帝国大同元年签订的《日满议定书》的规定,为了保卫友好邻邦满洲帝国领土的完整,击退苏俄的挑衅以及侵占满洲帝国领土的野心,”

    “于十三日抵达诺门罕地区的关东军东八部队,在部队长东八百藏中佐指挥下的关东军精锐骑兵对入侵诺门罕地区的苏俄与蒙古军队发起了反击,”

    “经过十四、十五两日的激战,英勇的关东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以及满洲国军的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苏俄军队以及其控制下的蒙古军队的挑衅与入侵,毙伤入侵之敌三百余人,收复全部被其侵占之满洲帝国领土,”

    “在此,我们谨代表全体满洲帝国皇帝以及全体国民向英勇的,为了维护友邦领土以及尊严而英勇奋战的全体关东军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友邦所做的一切,”

    听罢广播里面那软绵绵的女生播出的这则消息,总指挥与李延平、郭邴勋在错愕之余,也不由的一阵子兴奋,

    曾经留学苏联,对于苏联人若是亏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总要想法子找回來的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总指挥与李延平更是有些兴奋,按照他们对苏联人的了解,恐怕这次不会像上次张鼓峰事件那样不了了之,恐怕要大打出手了,

    只要日军和苏军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那么对自己将会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日军为了调集足够数量的兵力,必定会减轻对自己的压力,那么这样一來,自己一方就可以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规模的发展,

    而在郭邴勋看來,苏联人若是能真的和日军打起來,无论是对于关内战场还是自己,将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日本人若是想应付实力庞大的苏联,无论最终谁胜谁负,必定都会调集大批的兵力,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关内战场的压力,自己至少也会获得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