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字体: 16 + -

第二卷 一班忠魂之苗王城_第三十五章 井水凉

    去过张家寨才知道什么是避暑之胜地。

    百分之八十的森林覆盖率,竹影婆娑,松涛阵阵,香樟碧绿,四处荫荫,加上八百米的海拔,使得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怡人,特别是夏天晚上更是凉风习习,没有丝毫酷暑之感。

    后半夜更是还得盖上被子才不会被凉醒。

    才过八点,张家寨便传来阵阵“吱呀,吱呀”的关门声,村子里电视信号不好,电视机里全是雪花,摆摆龙门阵后,大家便合自回家歇息。

    张家寨电视信号不好,是有典故的。

    别的地方信号不好是因为插转台少,覆盖不到。

    张家寨却是因为插转台太多的原故。

    张家寨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通道、靖州、龙胜三县,溪口、绥宁、寨牙三个乡交界之地。

    解放前这本是一个三不管之地,据说在这一个县犯事,跑到另一个县就平安无事,在张家寨更是只要转过身往前一翻小坡,就能脱身。

    张家寨自然就成了那个年代各路江湖人士落草首选之地。

    这也是解放前张家寨附近多匪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却在乡政府的关照下,成了几个地方政府比拼脸面的地方。(八十年代中期,具体时间不详,通道各公社更名为乡政府)

    时代真不一样了。

    先是寨牙最早在邻村杨家团的尖破上安装了一个插转台,张家寨离的近,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收到的电视信号很是清晰。

    龙山自是第一个买了电视机的人,黑白,十四寸,韶峰牌。

    第一天晚上龙山的院子里就象放电影,全村男女老少爷们全都挤了过来。

    只是那年大年初一正好放的是《红楼梦》出大殡的一场戏,全村人都挤在堂屋里看,这新年新岁的,这唱的是哪一曲呀?

    这让一向开明的龙山他爹大为光火。

    接着是老村长家,楷也给家里捎了一台。

    几千年来平静的山村从此开始了解外在的世界。

    但好景不长,先是溪口的乡里一个干事下来蹲点,看到全村人居然靠收看靖州的电视台看电视,这也让通道人太没面了。

    于是十分郑重的怀着沉重的心情,将一腔爱县之情写入报告之中。

    没过多久,上面就批建插转台。

    村里青壮男人和县里广播台的工作人员,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野人坡上建起插转台,功率当然远远超过靖州的。

    却没想到两个台竟然出现打架,除了中央一台还能看到点影子外,其它就是声音清楚,水波荡漾,什么也看不清。

    叶子他们来的时候,正是绥宁在杉木桥也修了一个插转台之时。

    这下可好了,张家寨连一台也看不成了。

    好在各个台并不是那么稳定,今天你的好,明天我的坏,所以张家寨看电视只能心中盼着插转台出问题。

    这过了好几年,直到张家寨最早安上有线电视才彻底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本来村子里安排的是龙山陪叶子他们到附近转转。

    但在叶子的强烈要求下,楷也只好做陪。

    这几天四个人先后将大将坡、竹林和牛当头的杨梅等等玩了一个遍。

    烈日当头,村子里除了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树上拼命吟唱外,四处就见到几个人。

    几只土鸭也知好歹的躲在小溪下面的树荫之下,将头整个弯入翅膀,无声无息的漂在水面上。

    叶子目不转睛的看着楷。

    楷正只穿了一件上面写着八一两个字的白背心,一件侗族坎肩随意的搭在肩上。

    肌肉坟起,上面有着几道有点惊人的伤疤。

    楷将水井边上的竹筒拿下来,从水井里打上一瓢,用手将竹筒仔细的洗了一遍,接着又用水冲洗了几遍。

    才打上清洌的山泉。

    “来,女士先请。”楷却将水递给走在最后面的叶子。

    “谢谢。”在烈日下走了大半天,是有点渴了,叶子也不客气,接过竹筒。

    一阵清凉从喉中如线般流入腹中,居然还略带甜味。

    “好喝。”叶子一口气“咕咚,咕咚”的将一筒水全喝下肚。

    叶子喝完水,用手抹了抹嘴,朝楷焉然一笑。

    楷也轻轻一笑,这么久第一次见楷笑,叶子一下竟有点心慌。

    “这是我们村最好的山泉,无论天怎么大旱,这里的泉水都是一样满满的,更奇的是无论下多大雨,这里的井水就是不溢出来,也不变浑。”龙山有点得意的向叶子和帕克介绍到。

    帕克则有点好奇的凑了上去。

    “这是真的吗?”张家寨的一切都让帕克觉得新奇。

    只见水井呈四方形,一平米见方,四壁全是青石板,上面用同样的青石板做了一个略向上倾的顶盖,以防止树叶杂物落入井中。

    水井的上面是几株巨大的杨角树,就是在这七月酷热之日,一到水井边上,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

    楷四人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地有名的井水凉亭。

    几个人上午却野人坡转了一圈,领着叶子爬到半山腰,考察了一下上面的野人洞,叶子和帕克进去看了下,洞并不太深,已经有点荒芜,是不是野人之洞,大家看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

    叶子却想,这里既然叫野人洞,以此山如此茂密的原始森林,也许再过去真的有这种动物的存在。

    但这需要有专业人士的考察论证才能有定论。

    但张家寨有无野人,这还真不好说,从小楷和龙山就听说山里头一个放松油的就在密林里碰到一个野人,紧紧握着他的双手只笑,好在放松油人知道林子里有野人,所以事先在手上套了一个竹筒,所以趁野人大笑的时候抽出手逃了出去。

    大人们还一本正经的说,遇到野人要向山下跑,因为野人头发长,向下跑,它就看不清了。

    这些只是村子里的一些传说。

    楷和龙山懂事起也没听说谁碰到过野人,但野人坡的叫法却是事实。

    没有看到野人,另一种异象却把叶子和帕克惊得目瞪口呆。

    从野人坡山顶下来,四人刚走进那片带子树林。

    带了树树干通直,成年的树干随便找一棵怎么也得有个三四十米长。

    所以林子虽密,视野却是良好。

    “这种树上面有一种果子,细细的叫带子,入秋后落下来就可以捡着来吃,味道不错,象板粟,但不象板粟有那么多毛,吃着方便多了。”龙山正热情的向叶子他们介绍着他比较喜欢的带子树。

    “这种树种出的椴木香菇才叫好呢。”楷却想到。

    叶子和帕克却没有反应。

    龙山和楷回头一看,两人正目瞪口呆的看着山下小溪上空。

    “oh my god!”帕克手扶着树大喊道。

    “ufo”叶子则说吃惊的叫道。

    楷和龙山向下一看。

    只见一长约一米五左右长短的火柱正沿着山溪向下游飞去。

    飞行的速度并不快,所以看得很清楚。

    “不明飞行物!”叶子兴奋的转过来对楷说。

    “什么不明飞行物,这是火殃,我们这每年都会有的。”龙山有点不懈的说道。

    这些老外真是少叫多怪。

    “什么是火殃?”叶子和帕克看着火柱慢慢消失在山脚拐弯处,几乎同时问到。

    “就是这东西一出现,肯定有地方要起火,老人就说这是火殃。”龙山解释道,老人们都这么说,他们也只知道这些。

    叶子和帕克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看着楷和龙山一点不吃惊的样子,两人也慢慢从惊喜中醒过来。

    看样子这里经常有这东西。

    这倒底是什么,等回去后再找相关人士咨询一下再说。

    “走吧。”楷打声招呼。

    叶子和帕克跟着两人向山下走去。

    经此一闹,四人走了好一会没人说话,眼看快到山脚的时候。

    “楷,我们这有一个叫阴山的地方吧?”叶子忽然试探的问道。

    “你问这干什么?”楷有点警觉,从上山叶子和帕克的动作和体力看,他们俩不会只是学生。

    学生不会有这样的身手。

    楷看出帕克是一个功力不浅之人,叶子动作轻盈,身形灵活,功夫至少不在山妮之下。

    “他们是什么来头?认祖归宗,社会考察,不会这么简单。”军人的敏感,让楷不由自主的脑子争速转了起来。

    听到叶子看似无意的问话,楷一下就明白过来。

    “他们是为了阴山而来,其它都是借口。”楷心里想到,面上却一点没有透露出来,他想真正知道叶子和帕克的目的。

    “你怎么知道阴山的?”楷反问叶子,龙山也停了下来,叶子居然知道没有几个外人知道的阴山。

    阴山险恶,当地人平时忌讳,很少明确说阴山,最多是说山的那边。

    叶子看到楷和龙山的脸色一变,知道这里确实有阴山,但知道这也引起了他们的怀疑。

    龙山虽然没有说楷的身份,叶子从楷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之中早已看出楷的军人身份。

    还有龙山的直直挺挺的腰板,也告诉叶子,他也肯定当过兵。

    没有他们的支持,叶子知道就凭她和帕克两人是绝对不可能进入张家寨禁地阴山的。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叶子发现村子里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楷的深浅她几乎看不出来,如果有他们的支持,自己和帕克找到阴山宝藏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叶子也不隐瞒,竹筒倒豆子,将她知道的和遭到事情在路上全说出来。

    面对聪明人,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话实说。

    冰雪聪明的叶子当然知道个中道理。

    楷和龙山看着叶子和帕克,帕克也不断点头。

    两人判断叶子说的是真的。

    因为叶子最后将地图拿了出来。

    吸引楷和龙山的不是地图,而是叶子腰间藏地图的腰带剑,这种百炼精钢而成的腰带软剑,龙山家也有一把。

    看样子叶子不仅仅只是张家寨人,和楷、龙山和水生家肯有莫大的渊源。

    回到家的时候,楷发现牛形屁股后面的一座牛草棚还在弄着轻烟。

    “你们才来呀,刚才一个火殃飞过来,落在对面草棚上,将那牛草棚给点着了。”吴家阿妈一边招呼他们几个喝口凉茶,一边快嘴的说道。

    叶子和帕克两个人相视愕然。

    还真有火殃。